第81章
阿朝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里满是桂花香,他满足地眯起眼睛:“知道就好啦。”
马车继续前行,车外的秋景不断变换,红枫、□□、远山、白云,行至薛家庄子时,成片的麦田正泛着浅黄,风一吹,麦浪翻滚着涌向远方。
几个孩童在田埂上追跑,手里的风筝线拉得老长,彩色的风筝在蓝天上飘着。
大人、半大的孩子错落其间。汉子大多赤着膊,古铜色的脊梁上挂着汗珠,随着弯腰、挥镰的动作滚动,落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便没了踪影。
妇人、夫郎们也当仁不让,手中的镰刀磨得雪亮,唰唰几声,一捆捆麦子便应声倒地,麦秆断裂的脆响混着粗重的喘息,在田野里此起彼伏。
年岁较小的孩子们则挎着竹篮,蹲在割倒的麦堆旁,手指飞快地捡拾掉落的麦穗,衣襟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却顾不上整理,只盯着地面,生怕漏过一粒。
这是一副繁忙中透着热闹、辛劳里裹着喜悦,满是烟火温情与生机的秋收场景。
李祭酒扶着车辕先下了马车,刚站稳脚跟,目光便被眼前无边的金黄拽住。
“好一片丰收景象啊。”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满是赞叹,指尖轻轻点向麦田里忙碌的身影,“连半大的孩童都在田地劳作,今年该是个丰收年。”
薛大人紧随其后下车,望着远处堆得老高的麦垛,忍不住附和:“祭酒所言极是,往年路过此处,虽也见秋收,却从未有这般热闹的光景。你瞧那田埂边的麦垛,整整齐齐像小山似的,一看便知今年收成错不了。”
谢临洲站在他们身旁,见着孩童抱着比自己还高的麦子踉跄前行,却不肯松手,“咱们国子监总教学生粒粒皆辛苦,总归是纸上谈兵,往后若是得了批准,该带他们来看看。”
李祭酒闻言点头,“该是要带他们来的。”
他们几人闲聊着,李夫人与薛夫郎就在一旁指挥下人安营扎寨,既然是秋游那得玩个尽兴,能体会到秋天的乐趣。
指挥下人安营扎寨的地方乃是薛家的田地,田地离庄子还算近,洗漱可以到那边去,今夜他们打算就睡在这儿了。
李襄一马当先跳下车,指着麦田深处:“我娘他们搭帐篷了,那边有片空地,我们从山上下来就放风筝,怎么样?池塘也在附近,到时候还能去捞小鱼。”
阿朝应了下来,“等他们闲聊完,我们就上山,我带了背篓来,能装好多果子。”
语气一顿,他问薛少昀:“少昀,你先前不是说带好友来吗?他今日怎么没来?”
薛少昀叹气:“是约好了的,只是他家突然有事,回老家去。”
确实没办法,他们没在这件事儿上多闲聊,说起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
把马车停在薛家庄子上,庄子里的下人出来帮忙安营扎寨,他们一行人带了工具就往山上去。
这附近的山上,几乎都被附近的村民走遍,不会有危险。即使有,李祭酒也带了猎手来。
此番上山要摘果子,挖野菜,猎物,体验山间美味。
谢临洲担心山路滑,特意让小厮提前砍了些树枝当手杖,给没怎么上过山的人发了下去。
山上的野山楂红得透亮,酸枣也挂满了枝头,阿朝熟门熟路地爬上矮坡,摘了颗最大的山楂递给谢临洲:“夫子尝尝,这个不酸,可甜了。”
谢临洲咬了一口,果然清甜多汁,他又摘了几颗放进身后的背篓,叮嘱:“慢些摘,别碰着刺。”
李夫人也摘了几颗吃,瞧着他身手矫健,夸赞:“阿朝这技术好啊。”
阿朝不好意思道:“才没有呢,这个时候野果子多,我们能摘回去晒干做果脯。”
李夫人道:“那可好,我也摘些。”
阿朝在树上摘了不少山楂放到自己的小背篓上,感觉差不多立即从树上下来,“夫子,这些山楂,我们带回去做糖葫芦吧。”
他记得府上的厨子会做糖葫芦。
“当然可以。”谢临洲高,站在稍高一些的坡上便能把又大又圆的山楂摘下来。
想着是个小哥儿一块上山,他前后都背了背篓,小哥儿爱吃的果子,他都能装。
李襄和薛少昀则在一旁挖野菜,李襄拿着小铲子,连泥土带根挖起一棵荠菜,兴奋地喊:“少昀,你看我挖的荠菜,晚上能煮野菜粥了。”
薛少昀细心地挑拣着,把发黄的叶子摘去,放进竹篮里:“我阿爹说,荠菜煮粥最养人,再加点腊肉丁,味道更好。”
李祭酒与薛大人几个汉子去较深一些的地方,捕猎。
闲聊,摘着,挖着,刚拐过一道矮坡,满树红彤彤的柿子便撞入眼帘。
风一吹,枝叶轻晃,柿子也跟着微微摆动,惹得人眼馋。
阿朝手里还攥着半颗没吃完的野山楂,见了这柿林,眼睛瞬间亮了,忙拉着谢临洲的衣袖:“夫子,你看这柿子,比上次,我自己上山看到的还多。”
谢临洲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嘴角弯起浅弧,“确实多,有口福了。”
李夫人惊叹道:“哎哟,这柿林可真喜人,比城里果子铺里摆的还要鲜亮。”
她说着,伸手想去够低处的柿子,却被枝丫挡了一下。
见状,阿朝跑过去,踮起脚尖摘下一颗熟透的柿子,递到她面前:“师娘,你尝尝,我觉得肯定甜的很。”
李夫人接过柿子,擦了皮,直接咬了一口,甜润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忍不住点头:“真是甜。阿朝你这眼力好,摘的柿子甜滋滋的。”
阿朝被夸得脸颊微红,又摘了几颗放进李夫人的竹篮里:“师娘要是喜欢,多摘些回去,除了做果脯,还能晒柿饼呢。把柿子削皮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晾干,霜白了就好吃了。到时候柿子,柿饼都有了,也就不用出去外头买。”
谢临洲听着他的话,伸手摘了一个吃,味道确实不错。随即摘了许多放在背篓里,想着回去能给阿朝吃。
另一边,李襄举着刚挖好的荠菜跑过来,看到满树柿子,手里的小铲子都差点掉了:“娘,好多柿子,咱们摘些回去吧,我想跟阿朝一起做柿饼。”
李夫人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当然能,你跟阿朝一起摘,注意别摔着。”
薛少昀也放下手里的竹篮,走到谢临洲身边,看着背篓里的野山楂和柿子,笑道:“谢大哥,我们今天收获可真多,既有野果,又有野菜,晚上的粥肯定香。”
谢临洲点头,又从枝头摘下一颗柿子,擦了擦递给薛少昀:“尝尝,这柿子比山楂甜,也没那么酸。”
薛夫郎站在一旁,一边摘一边看,脸上挂着笑。
正说着,远处传来李祭酒爽朗的笑声,众人回头望去,只见李祭酒和薛大人几人扛着两只肥硕的野兔走过来,薛大人手里还拎着几只山鸡,脸上满是笑意:“你们倒是会找地方,这柿林可是块好地方!”
李祭酒走近了,看着满树柿子,摸了摸胡须:“不错不错,今日既有野味,又有野果野菜,晚上正好在山下农户家搭伙,好好热闹一番。”
第53章
傍晚的风带着麦田的余温,轻轻拂过空地,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连空气中都飘着麦秆的清香。
小厮们早已将三块平整的青石板拼成简易灶台,一口黑铁锅稳稳架在上面,锅底的柴火正噼啪作响,映得周围人的脸庞都暖融融的。
薛夫郎系着素色围裙,站在灶台前,动作娴熟地搅动着锅里的食材。
阿朝与薛少昀蹲在一旁的木盆边,手里攥着清水浸透的布巾,仔细擦拭着刚摘来的荠菜和马齿苋,每一片叶子都要反复搓洗几遍,生怕沾了泥土。
薛少昀没做过多少家务活,问:“阿朝,这些菜要洗几次啊?”
“洗到没有泥就好了。”阿朝手下的动作没停,将过了两次水的荠菜,马齿苋放到另一个装满水的木盆里。
把野菜洗干净,他用篮子装着放到靠近灶头的地方。
“阿朝,把切好的腊肉丁递过来。”薛夫郎的声音温和,看了眼小哥儿。
阿朝立刻应了声,端起竹制的小簸箕,将肥瘦相间的腊肉丁倒进锅里。
油花瞬间滋啦炸开,混着野菜的清香,引得旁边的李襄忍不住凑过来,踮着脚往锅里看:“薛叔,粥还要煮多久呀?我都闻到香味了。”
李夫人笑着拉回小哥儿,顺手把洗好的野葱递过去:“别催,等粥熬得黏糊糊的,撒上野葱才最香。”
另一边,薛大人正和佃农一起处理猎物。
佃农手里的尖刀利落无比,三下五除二便将野兔的皮毛剥净,又仔细剔除筋膜。
薛大人看到他的刀法,夸赞道:“你这刀法好生厉害,先前是干这一行的?”
在他说话间,野兔已经被处理好,切成大小均匀的肉块。
佃农道:“早些时候去当过猎户,也去当过屠户,对这些熟悉的很。”
薛大人明了,“待会把猎物处理完,你回庄子上告诉管事,我们今夜要去庄子沐浴,让他准备好。”
马车继续前行,车外的秋景不断变换,红枫、□□、远山、白云,行至薛家庄子时,成片的麦田正泛着浅黄,风一吹,麦浪翻滚着涌向远方。
几个孩童在田埂上追跑,手里的风筝线拉得老长,彩色的风筝在蓝天上飘着。
大人、半大的孩子错落其间。汉子大多赤着膊,古铜色的脊梁上挂着汗珠,随着弯腰、挥镰的动作滚动,落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便没了踪影。
妇人、夫郎们也当仁不让,手中的镰刀磨得雪亮,唰唰几声,一捆捆麦子便应声倒地,麦秆断裂的脆响混着粗重的喘息,在田野里此起彼伏。
年岁较小的孩子们则挎着竹篮,蹲在割倒的麦堆旁,手指飞快地捡拾掉落的麦穗,衣襟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却顾不上整理,只盯着地面,生怕漏过一粒。
这是一副繁忙中透着热闹、辛劳里裹着喜悦,满是烟火温情与生机的秋收场景。
李祭酒扶着车辕先下了马车,刚站稳脚跟,目光便被眼前无边的金黄拽住。
“好一片丰收景象啊。”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满是赞叹,指尖轻轻点向麦田里忙碌的身影,“连半大的孩童都在田地劳作,今年该是个丰收年。”
薛大人紧随其后下车,望着远处堆得老高的麦垛,忍不住附和:“祭酒所言极是,往年路过此处,虽也见秋收,却从未有这般热闹的光景。你瞧那田埂边的麦垛,整整齐齐像小山似的,一看便知今年收成错不了。”
谢临洲站在他们身旁,见着孩童抱着比自己还高的麦子踉跄前行,却不肯松手,“咱们国子监总教学生粒粒皆辛苦,总归是纸上谈兵,往后若是得了批准,该带他们来看看。”
李祭酒闻言点头,“该是要带他们来的。”
他们几人闲聊着,李夫人与薛夫郎就在一旁指挥下人安营扎寨,既然是秋游那得玩个尽兴,能体会到秋天的乐趣。
指挥下人安营扎寨的地方乃是薛家的田地,田地离庄子还算近,洗漱可以到那边去,今夜他们打算就睡在这儿了。
李襄一马当先跳下车,指着麦田深处:“我娘他们搭帐篷了,那边有片空地,我们从山上下来就放风筝,怎么样?池塘也在附近,到时候还能去捞小鱼。”
阿朝应了下来,“等他们闲聊完,我们就上山,我带了背篓来,能装好多果子。”
语气一顿,他问薛少昀:“少昀,你先前不是说带好友来吗?他今日怎么没来?”
薛少昀叹气:“是约好了的,只是他家突然有事,回老家去。”
确实没办法,他们没在这件事儿上多闲聊,说起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
把马车停在薛家庄子上,庄子里的下人出来帮忙安营扎寨,他们一行人带了工具就往山上去。
这附近的山上,几乎都被附近的村民走遍,不会有危险。即使有,李祭酒也带了猎手来。
此番上山要摘果子,挖野菜,猎物,体验山间美味。
谢临洲担心山路滑,特意让小厮提前砍了些树枝当手杖,给没怎么上过山的人发了下去。
山上的野山楂红得透亮,酸枣也挂满了枝头,阿朝熟门熟路地爬上矮坡,摘了颗最大的山楂递给谢临洲:“夫子尝尝,这个不酸,可甜了。”
谢临洲咬了一口,果然清甜多汁,他又摘了几颗放进身后的背篓,叮嘱:“慢些摘,别碰着刺。”
李夫人也摘了几颗吃,瞧着他身手矫健,夸赞:“阿朝这技术好啊。”
阿朝不好意思道:“才没有呢,这个时候野果子多,我们能摘回去晒干做果脯。”
李夫人道:“那可好,我也摘些。”
阿朝在树上摘了不少山楂放到自己的小背篓上,感觉差不多立即从树上下来,“夫子,这些山楂,我们带回去做糖葫芦吧。”
他记得府上的厨子会做糖葫芦。
“当然可以。”谢临洲高,站在稍高一些的坡上便能把又大又圆的山楂摘下来。
想着是个小哥儿一块上山,他前后都背了背篓,小哥儿爱吃的果子,他都能装。
李襄和薛少昀则在一旁挖野菜,李襄拿着小铲子,连泥土带根挖起一棵荠菜,兴奋地喊:“少昀,你看我挖的荠菜,晚上能煮野菜粥了。”
薛少昀细心地挑拣着,把发黄的叶子摘去,放进竹篮里:“我阿爹说,荠菜煮粥最养人,再加点腊肉丁,味道更好。”
李祭酒与薛大人几个汉子去较深一些的地方,捕猎。
闲聊,摘着,挖着,刚拐过一道矮坡,满树红彤彤的柿子便撞入眼帘。
风一吹,枝叶轻晃,柿子也跟着微微摆动,惹得人眼馋。
阿朝手里还攥着半颗没吃完的野山楂,见了这柿林,眼睛瞬间亮了,忙拉着谢临洲的衣袖:“夫子,你看这柿子,比上次,我自己上山看到的还多。”
谢临洲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嘴角弯起浅弧,“确实多,有口福了。”
李夫人惊叹道:“哎哟,这柿林可真喜人,比城里果子铺里摆的还要鲜亮。”
她说着,伸手想去够低处的柿子,却被枝丫挡了一下。
见状,阿朝跑过去,踮起脚尖摘下一颗熟透的柿子,递到她面前:“师娘,你尝尝,我觉得肯定甜的很。”
李夫人接过柿子,擦了皮,直接咬了一口,甜润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忍不住点头:“真是甜。阿朝你这眼力好,摘的柿子甜滋滋的。”
阿朝被夸得脸颊微红,又摘了几颗放进李夫人的竹篮里:“师娘要是喜欢,多摘些回去,除了做果脯,还能晒柿饼呢。把柿子削皮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晾干,霜白了就好吃了。到时候柿子,柿饼都有了,也就不用出去外头买。”
谢临洲听着他的话,伸手摘了一个吃,味道确实不错。随即摘了许多放在背篓里,想着回去能给阿朝吃。
另一边,李襄举着刚挖好的荠菜跑过来,看到满树柿子,手里的小铲子都差点掉了:“娘,好多柿子,咱们摘些回去吧,我想跟阿朝一起做柿饼。”
李夫人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当然能,你跟阿朝一起摘,注意别摔着。”
薛少昀也放下手里的竹篮,走到谢临洲身边,看着背篓里的野山楂和柿子,笑道:“谢大哥,我们今天收获可真多,既有野果,又有野菜,晚上的粥肯定香。”
谢临洲点头,又从枝头摘下一颗柿子,擦了擦递给薛少昀:“尝尝,这柿子比山楂甜,也没那么酸。”
薛夫郎站在一旁,一边摘一边看,脸上挂着笑。
正说着,远处传来李祭酒爽朗的笑声,众人回头望去,只见李祭酒和薛大人几人扛着两只肥硕的野兔走过来,薛大人手里还拎着几只山鸡,脸上满是笑意:“你们倒是会找地方,这柿林可是块好地方!”
李祭酒走近了,看着满树柿子,摸了摸胡须:“不错不错,今日既有野味,又有野果野菜,晚上正好在山下农户家搭伙,好好热闹一番。”
第53章
傍晚的风带着麦田的余温,轻轻拂过空地,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连空气中都飘着麦秆的清香。
小厮们早已将三块平整的青石板拼成简易灶台,一口黑铁锅稳稳架在上面,锅底的柴火正噼啪作响,映得周围人的脸庞都暖融融的。
薛夫郎系着素色围裙,站在灶台前,动作娴熟地搅动着锅里的食材。
阿朝与薛少昀蹲在一旁的木盆边,手里攥着清水浸透的布巾,仔细擦拭着刚摘来的荠菜和马齿苋,每一片叶子都要反复搓洗几遍,生怕沾了泥土。
薛少昀没做过多少家务活,问:“阿朝,这些菜要洗几次啊?”
“洗到没有泥就好了。”阿朝手下的动作没停,将过了两次水的荠菜,马齿苋放到另一个装满水的木盆里。
把野菜洗干净,他用篮子装着放到靠近灶头的地方。
“阿朝,把切好的腊肉丁递过来。”薛夫郎的声音温和,看了眼小哥儿。
阿朝立刻应了声,端起竹制的小簸箕,将肥瘦相间的腊肉丁倒进锅里。
油花瞬间滋啦炸开,混着野菜的清香,引得旁边的李襄忍不住凑过来,踮着脚往锅里看:“薛叔,粥还要煮多久呀?我都闻到香味了。”
李夫人笑着拉回小哥儿,顺手把洗好的野葱递过去:“别催,等粥熬得黏糊糊的,撒上野葱才最香。”
另一边,薛大人正和佃农一起处理猎物。
佃农手里的尖刀利落无比,三下五除二便将野兔的皮毛剥净,又仔细剔除筋膜。
薛大人看到他的刀法,夸赞道:“你这刀法好生厉害,先前是干这一行的?”
在他说话间,野兔已经被处理好,切成大小均匀的肉块。
佃农道:“早些时候去当过猎户,也去当过屠户,对这些熟悉的很。”
薛大人明了,“待会把猎物处理完,你回庄子上告诉管事,我们今夜要去庄子沐浴,让他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