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佃农应了下来了,一边说话,手里的动作没有停顿,山鸡被褪去羽毛,从腹部剖开,清理干净后整只串在铁签上。
谢临洲早已在空地上挖了浅坑,架起粗铁架,旁边的火堆里,松木柴烧得正旺,火苗舔着架在上面的铁签,发出滋滋的声响。
他拿起一旁调好的酱料,细细地刷在野兔肉上,每一块肉都要裹满酱汁,连缝隙都不放过。
酱料是用盐、花椒、蜂蜜和少许酱油拌匀的。
“上次野炊,你把肉烤焦了半块,这次倒熟练多了。”李祭酒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手里把玩着刚摘的野山楂,笑着打趣。
晌午在山上吃了些从家中带来的吃食填肚子,他们下午都在山上逗留,这会早就饿了。
谢临洲无奈地笑了笑,翻转着铁签:“吃一堑长一智,总不能一直出错。”
李祭酒道:“这会也凉快,要是夏日出来郊游,不免要惹出一身汗。”
那边熬着粥,阿朝闲着无事,凑到谢临洲身边,坐在小马扎上,“夫子,要烤很久吗?”
谢临洲转头,对上他的大眼睛,笑道:“要等上些时辰。”他一只手烤肉,另一只手从衣襟内拿出干净的帕子帮小哥儿擦拭掉脸颊上的泥土,“怎么沾上土了?”
阿朝眨眨眼,接过对方手里的帕子,一看,“想来是刚刚和少昀洗野菜的时候不小心沾上的。”他拿帕子给自己擦拭了几遍,仰着脸,问:“我脸上还有脏东西吗?”
他说话时,靠得近,气息轻轻拂过谢临洲的手腕,谢临洲能清晰的看到小哥儿脸上的绒毛,秀气的鼻子,上挑的眉,眼波流转,他轻咳一声:“没有了。”
夫夫俩恩爱着,李祭酒没多留,与薛大人一块闲逛,看今年收成。
阿朝道:“没有就好。”
说话间,青砚与其他会烤肉的小事也过来帮忙。
大约两刻钟,烤肉的香气便漫满了整个空地。
野兔肉块烤得外皮金黄,油脂不断滴落,落在火堆里,溅起细小的火星。整只山鸡被烤得油亮诱人,鸡皮微微发脆,撕开时还能看到里面鲜嫩的肉汁。
阿朝闻着香味,忍不住吸了吸鼻子,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烤肉架上的肉,迫不及待:“夫子,肉快好了吗?我能先尝一块吗?”
谢临洲无奈又好笑,从铁架上取下一小块烤得最嫩的野兔肉,吹凉了递到他手里:“小心烫,慢些吃。”
此时,石桌上早已摆好了洗净的野果子,满满当当装了三个竹篮。
第一个篮子里是野山楂,红彤彤的果子透着透亮,有的还带着几片翠绿的叶子;第二个篮子里是酸枣,椭圆形的果子紫中带红,个头不大,酸酸甜甜;第三个篮子里最丰富,既有拳头大小的野柿子,橙红的果皮泛着光泽,又有一串串深紫色的山葡萄,颗粒饱满,还有几颗拳头大小的野海棠果,红得像小灯笼,咬一口脆生生的,带着淡淡的果香。
李夫人拿起一颗野海棠果,递给薛夫郎:“你尝尝这个,酸甜可口,正好解腻。”
薛夫郎接过咬了一口,笑着点头:“确实不错,比城里买的果子多了几分野趣。”
“粥好啦。”随着薛夫郎的声音,众人纷纷围了过来。
小厮们端来粗瓷碗,薛夫郎舀起浓稠的野菜粥,每一碗里都有翠绿的野菜、油润的腊肉丁,撒上切碎的野葱,热气腾腾的,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此时肉也烤好,谢临洲几人把烤好的肉放在洗干净的荷叶之上,一大帮人围在一块。
李襄捧着碗,吹着气小口喝着,一边喝一边说:“太香了,比家里的粥还好喝。”
李祭酒二人被小厮喊了回来,前者道:“吃都堵不上你的嘴了。”
薛大人拿起一串烤山鸡,撕下一条鸡腿递给薛夫郎:“夫郎你尝尝临洲的手艺,这次烤得正好,不柴不腻。”
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闲聊。
薛夫郎道:“待会用过膳食去庄子上沐浴洗漱,莫要忘记了。”
李夫人道:“定是忘不了的,今夜还要看星星。”
他们二人闲聊。
李襄与薛少昀就聊待会什么时候放风筝。
阿朝极少出去外头野炊,对桌面上的吃食都喜爱,没说话只小口小口吃着。
谢临洲看着他吃得满足的模样,眼底满是温柔,不动声色的将烤好的野兔肉用筷子拨出来放到小哥儿碗中。
阿朝见到了,笑意盈盈:“夫子,我自己会吃的,你自己也吃嘛。吃完肉还有果子,那酸枣很好吃的。”
谢临洲笑:“你吃便是了。”
饭后,夕阳染红了半边天,李襄提议放一次风筝。薛夫郎与薛大人先去庄子上沐浴。
放风筝,谢临洲也加入进来,他帮阿朝举着风筝,待风来时轻轻一送,阿朝顺势放线,蝴蝶风筝很快就乘着晚风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几乎要融进晚霞里。
李襄和薛少昀的风筝也跟了上来,三只风筝在天上追着跑。
蝴蝶风筝乘着晚风扶摇直上,阿朝握着线轴的手都忍不住微微发颤,眼底映着晚霞与风筝的影子,亮得惊人。
他回头朝谢临洲笑,连声音都带着雀跃:“夫子,你看我的风筝飞的好高啊。”
谢临洲站在他身侧,见他欢喜得像个孩子,眼底的笑意也深了几分,“慢些放线,别慌。风要是变了向,就往我这边退半步。”
他自然地伸手,替小哥儿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指尖擦过小哥儿耳尖时,还带着一丝温热。
阿朝乖乖应着,目光却舍不得从天上的蝴蝶风筝移开。
那风筝翅膀上的彩线在晚霞里闪着光,偶尔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像真的蝴蝶在云端起舞。
不远处,李襄的金鱼风筝和薛少昀的老鹰风筝也追了上来,三只风筝在橘红色的天幕下你追我赶,引得李襄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阿朝,你的蝴蝶飞得好快,等等我的金鱼呀!”
薛少昀握着线轴,一边调整力道,一边笑道:“襄哥儿,你别只顾着喊,先把风筝线稳住,不然要被风吹歪了。”
话刚说完,一阵晚风忽然变向,李襄的金鱼风筝果然晃了晃,眼看就要往下坠。
阿朝见状,立刻朝谢临洲递了个眼神,两人默契十足。
谢临洲上前半步,轻轻扶住阿朝手中的线轴,帮他稳住方向;阿朝则对着李襄喊:“襄哥儿,往左边跑两步,少昀帮他拉一把线。”
在两人的指点下,金鱼风筝很快又稳住了身形,重新追向蝴蝶风筝。
薛少昀松了口气,朝谢临洲拱手笑道:“多谢谢大哥指点,不然襄哥儿的风筝今日可要栽跟头了。”
谢临洲微微颔首,目光却又落回阿朝身上,他正仰头望着风筝,侧脸被晚霞染得泛红,嘴角的笑意从未落下,连握着线轴的手指都透着轻快。
风渐渐柔和下来,晚霞也染上了更深的粉紫色。
阿朝轻轻放缓放线的速度,靠向谢临洲的肩头,声音软了些:“夫子,我们以后也要这样放风筝,好不好?”
除了爹娘,夫子是第一个陪他放风筝的。
谢临洲伸手揽住他的腰,“当然,等放完风筝,今夜还能在帐篷里面看星星。”
麦田处,小厮们已经将灭蚊的蚊香点上,硫磺粉等全都洒在地上,以免今夜有蚊虫鼠蚁。
阿朝笑着点头,忽然伸手拽了拽线轴,让蝴蝶风筝轻轻晃了晃,正好掠过金鱼风筝的尾巴。
李襄立刻笑着喊:“阿朝,你耍赖,你不可以这样的。”
阿朝吐了吐舌头,转头朝谢临洲眨眼睛:“夫子,你快看,襄哥儿要跟我比谁的风筝飞得更稳呢。”
谢临洲帮他调整好线轴的角度:“好,那阿朝能不能赢过襄哥儿呢?”
说着,他顺着风势轻轻一拉,蝴蝶风筝便借着风力又升高了几分,在晚霞里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李襄见状,也拉着薛少昀一起调□□筝,天幕下的三只风筝,伴着四人的笑声。
直到暮色渐浓,风筝的影子渐渐模糊,阿朝才恋恋不舍地开始收线。
谢临洲接过他手里的线轴,动作轻柔地将线一圈圈绕好,“该去沐浴了,你回去喝些蜂蜜水。”
阿朝点头,“年哥儿应该准备好我们沐浴用的衣裳了。”
李襄和薛少昀也收了风筝,蹦蹦跳跳地过来,前者道:“阿朝,我们下回还要放风筝。”
约定了下回,几人往帐篷的方向赶去,远处帐篷的灯盏已亮起暖黄的光。
刚走近营地,就见火堆旁坐着两个身影看,李祭酒披着件单薄的外衣,手里捧着杯热茶,薛大人则靠在树旁,指尖夹着片刚摘的柿叶,两人正低声闲聊。
“今日这趟秋游,倒比在府里闷着有意思多了。”薛大人先开了口,目光望向往这里走的孩子们,嘴角带着笑意,“你看临洲和阿朝,成婚才多久,愈发默契了,方才放风筝时,一个眼神便知对方要做什么,这般模样,倒让我想起当年我与夫郎刚成亲的时候。”
谢临洲早已在空地上挖了浅坑,架起粗铁架,旁边的火堆里,松木柴烧得正旺,火苗舔着架在上面的铁签,发出滋滋的声响。
他拿起一旁调好的酱料,细细地刷在野兔肉上,每一块肉都要裹满酱汁,连缝隙都不放过。
酱料是用盐、花椒、蜂蜜和少许酱油拌匀的。
“上次野炊,你把肉烤焦了半块,这次倒熟练多了。”李祭酒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手里把玩着刚摘的野山楂,笑着打趣。
晌午在山上吃了些从家中带来的吃食填肚子,他们下午都在山上逗留,这会早就饿了。
谢临洲无奈地笑了笑,翻转着铁签:“吃一堑长一智,总不能一直出错。”
李祭酒道:“这会也凉快,要是夏日出来郊游,不免要惹出一身汗。”
那边熬着粥,阿朝闲着无事,凑到谢临洲身边,坐在小马扎上,“夫子,要烤很久吗?”
谢临洲转头,对上他的大眼睛,笑道:“要等上些时辰。”他一只手烤肉,另一只手从衣襟内拿出干净的帕子帮小哥儿擦拭掉脸颊上的泥土,“怎么沾上土了?”
阿朝眨眨眼,接过对方手里的帕子,一看,“想来是刚刚和少昀洗野菜的时候不小心沾上的。”他拿帕子给自己擦拭了几遍,仰着脸,问:“我脸上还有脏东西吗?”
他说话时,靠得近,气息轻轻拂过谢临洲的手腕,谢临洲能清晰的看到小哥儿脸上的绒毛,秀气的鼻子,上挑的眉,眼波流转,他轻咳一声:“没有了。”
夫夫俩恩爱着,李祭酒没多留,与薛大人一块闲逛,看今年收成。
阿朝道:“没有就好。”
说话间,青砚与其他会烤肉的小事也过来帮忙。
大约两刻钟,烤肉的香气便漫满了整个空地。
野兔肉块烤得外皮金黄,油脂不断滴落,落在火堆里,溅起细小的火星。整只山鸡被烤得油亮诱人,鸡皮微微发脆,撕开时还能看到里面鲜嫩的肉汁。
阿朝闻着香味,忍不住吸了吸鼻子,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烤肉架上的肉,迫不及待:“夫子,肉快好了吗?我能先尝一块吗?”
谢临洲无奈又好笑,从铁架上取下一小块烤得最嫩的野兔肉,吹凉了递到他手里:“小心烫,慢些吃。”
此时,石桌上早已摆好了洗净的野果子,满满当当装了三个竹篮。
第一个篮子里是野山楂,红彤彤的果子透着透亮,有的还带着几片翠绿的叶子;第二个篮子里是酸枣,椭圆形的果子紫中带红,个头不大,酸酸甜甜;第三个篮子里最丰富,既有拳头大小的野柿子,橙红的果皮泛着光泽,又有一串串深紫色的山葡萄,颗粒饱满,还有几颗拳头大小的野海棠果,红得像小灯笼,咬一口脆生生的,带着淡淡的果香。
李夫人拿起一颗野海棠果,递给薛夫郎:“你尝尝这个,酸甜可口,正好解腻。”
薛夫郎接过咬了一口,笑着点头:“确实不错,比城里买的果子多了几分野趣。”
“粥好啦。”随着薛夫郎的声音,众人纷纷围了过来。
小厮们端来粗瓷碗,薛夫郎舀起浓稠的野菜粥,每一碗里都有翠绿的野菜、油润的腊肉丁,撒上切碎的野葱,热气腾腾的,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此时肉也烤好,谢临洲几人把烤好的肉放在洗干净的荷叶之上,一大帮人围在一块。
李襄捧着碗,吹着气小口喝着,一边喝一边说:“太香了,比家里的粥还好喝。”
李祭酒二人被小厮喊了回来,前者道:“吃都堵不上你的嘴了。”
薛大人拿起一串烤山鸡,撕下一条鸡腿递给薛夫郎:“夫郎你尝尝临洲的手艺,这次烤得正好,不柴不腻。”
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闲聊。
薛夫郎道:“待会用过膳食去庄子上沐浴洗漱,莫要忘记了。”
李夫人道:“定是忘不了的,今夜还要看星星。”
他们二人闲聊。
李襄与薛少昀就聊待会什么时候放风筝。
阿朝极少出去外头野炊,对桌面上的吃食都喜爱,没说话只小口小口吃着。
谢临洲看着他吃得满足的模样,眼底满是温柔,不动声色的将烤好的野兔肉用筷子拨出来放到小哥儿碗中。
阿朝见到了,笑意盈盈:“夫子,我自己会吃的,你自己也吃嘛。吃完肉还有果子,那酸枣很好吃的。”
谢临洲笑:“你吃便是了。”
饭后,夕阳染红了半边天,李襄提议放一次风筝。薛夫郎与薛大人先去庄子上沐浴。
放风筝,谢临洲也加入进来,他帮阿朝举着风筝,待风来时轻轻一送,阿朝顺势放线,蝴蝶风筝很快就乘着晚风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几乎要融进晚霞里。
李襄和薛少昀的风筝也跟了上来,三只风筝在天上追着跑。
蝴蝶风筝乘着晚风扶摇直上,阿朝握着线轴的手都忍不住微微发颤,眼底映着晚霞与风筝的影子,亮得惊人。
他回头朝谢临洲笑,连声音都带着雀跃:“夫子,你看我的风筝飞的好高啊。”
谢临洲站在他身侧,见他欢喜得像个孩子,眼底的笑意也深了几分,“慢些放线,别慌。风要是变了向,就往我这边退半步。”
他自然地伸手,替小哥儿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指尖擦过小哥儿耳尖时,还带着一丝温热。
阿朝乖乖应着,目光却舍不得从天上的蝴蝶风筝移开。
那风筝翅膀上的彩线在晚霞里闪着光,偶尔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像真的蝴蝶在云端起舞。
不远处,李襄的金鱼风筝和薛少昀的老鹰风筝也追了上来,三只风筝在橘红色的天幕下你追我赶,引得李襄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阿朝,你的蝴蝶飞得好快,等等我的金鱼呀!”
薛少昀握着线轴,一边调整力道,一边笑道:“襄哥儿,你别只顾着喊,先把风筝线稳住,不然要被风吹歪了。”
话刚说完,一阵晚风忽然变向,李襄的金鱼风筝果然晃了晃,眼看就要往下坠。
阿朝见状,立刻朝谢临洲递了个眼神,两人默契十足。
谢临洲上前半步,轻轻扶住阿朝手中的线轴,帮他稳住方向;阿朝则对着李襄喊:“襄哥儿,往左边跑两步,少昀帮他拉一把线。”
在两人的指点下,金鱼风筝很快又稳住了身形,重新追向蝴蝶风筝。
薛少昀松了口气,朝谢临洲拱手笑道:“多谢谢大哥指点,不然襄哥儿的风筝今日可要栽跟头了。”
谢临洲微微颔首,目光却又落回阿朝身上,他正仰头望着风筝,侧脸被晚霞染得泛红,嘴角的笑意从未落下,连握着线轴的手指都透着轻快。
风渐渐柔和下来,晚霞也染上了更深的粉紫色。
阿朝轻轻放缓放线的速度,靠向谢临洲的肩头,声音软了些:“夫子,我们以后也要这样放风筝,好不好?”
除了爹娘,夫子是第一个陪他放风筝的。
谢临洲伸手揽住他的腰,“当然,等放完风筝,今夜还能在帐篷里面看星星。”
麦田处,小厮们已经将灭蚊的蚊香点上,硫磺粉等全都洒在地上,以免今夜有蚊虫鼠蚁。
阿朝笑着点头,忽然伸手拽了拽线轴,让蝴蝶风筝轻轻晃了晃,正好掠过金鱼风筝的尾巴。
李襄立刻笑着喊:“阿朝,你耍赖,你不可以这样的。”
阿朝吐了吐舌头,转头朝谢临洲眨眼睛:“夫子,你快看,襄哥儿要跟我比谁的风筝飞得更稳呢。”
谢临洲帮他调整好线轴的角度:“好,那阿朝能不能赢过襄哥儿呢?”
说着,他顺着风势轻轻一拉,蝴蝶风筝便借着风力又升高了几分,在晚霞里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李襄见状,也拉着薛少昀一起调□□筝,天幕下的三只风筝,伴着四人的笑声。
直到暮色渐浓,风筝的影子渐渐模糊,阿朝才恋恋不舍地开始收线。
谢临洲接过他手里的线轴,动作轻柔地将线一圈圈绕好,“该去沐浴了,你回去喝些蜂蜜水。”
阿朝点头,“年哥儿应该准备好我们沐浴用的衣裳了。”
李襄和薛少昀也收了风筝,蹦蹦跳跳地过来,前者道:“阿朝,我们下回还要放风筝。”
约定了下回,几人往帐篷的方向赶去,远处帐篷的灯盏已亮起暖黄的光。
刚走近营地,就见火堆旁坐着两个身影看,李祭酒披着件单薄的外衣,手里捧着杯热茶,薛大人则靠在树旁,指尖夹着片刚摘的柿叶,两人正低声闲聊。
“今日这趟秋游,倒比在府里闷着有意思多了。”薛大人先开了口,目光望向往这里走的孩子们,嘴角带着笑意,“你看临洲和阿朝,成婚才多久,愈发默契了,方才放风筝时,一个眼神便知对方要做什么,这般模样,倒让我想起当年我与夫郎刚成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