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他虽渴望能离谢临洲近一些,却也知道自己寄人篱下,身不由己。想着,再等一等,等一等。
谢临洲也不勉强,只温和地说:“无妨,你若有需要,随时跟我说。”说着,指了指桌上的点心,“尝尝吧,是府里厨房刚做的,甜而不腻。”
阿朝拿起一块蛋黄酥,轻轻咬了一口,香酥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暖到了心里。
他抬眼看向谢临洲,对方正低头看着书,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身上,侧脸线条柔和,透着一股温润的气息。
阿朝心里默默想着,若是能一直这样,该多好。
很快,小瞳就从王家回来,悄悄对谢临洲说:“先生,王家婶娘收了银钱,笑得合不拢嘴,说往后定会让阿朝小哥儿少做事。只是……”他顿了顿,有些迟疑地说,“我瞧着她那模样,怕是转头就忘了,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厉让阿朝干活,毕竟那银钱,她未必舍得花在阿朝身上。”
谢临洲早已料到这般结果,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先这样吧。往后我找些由头,让阿朝出来,也好让他少些麻烦。”
另一边,阿朝换好旧衣裳,准备回王家。
谢临洲送他到府门口,递给他一个布包:“里面有些点心,你带回去吃。若是王家有人为难你,记得来告诉我。我待会还要上值。”
他告诉阿朝,他什么时候上下值,寻常有空闲会去什么地方。
语气稍顿,又补充了句:“若我有了空闲会去寻你的。”
阿朝接过布包,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夫子,我都晓得的。”
他思来想去,问出声:“那若是我有了空闲,可否来寻夫子你?”
谢临洲点头,“那是自然,我身边的书童我都会同他说你的存在,往后你来寻我,我便让人直接带你来见我。”
阿朝心中明了,“那好。”
他看着谢临洲的双眸,恋恋不舍,“那……,那我回家去了?”
谢临洲脸上挂着浅笑,“回去吧。”忽的想到什么,他提出:“不若,我让下人驾马车送你回去?如此一来,你也省些力气。”
阿朝摇头,“不了,若还有下回再让夫子送吧。”
他若是从马车上下来的被巷子里头的晓得了,指不定会被怎么八卦。他被八卦就好,可不想连累了谢夫子。
“那好吧,路上小心些,注意安全。”谢临洲叮嘱了好几句。
阿朝笑着,转身离开一步三回头,直到看不见谢临洲的身影,这才往王家走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心里揣着满满的暖意,连路上的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回到王家,一进门,罕见的没被王郑氏阴阳怪气。
王家一大家子都坐在屋里,也不晓得因为什么聚在一块,见着他回来,脸上神色各异。
羡慕、嫉妒、憎恨……
王郑氏少见的好说话:“呦呦呦,阿朝回来了,在谢夫子家中如何?可还习惯?”
外城虽大,但老百姓的娱乐方式能有多少,多是闲聊八卦,今日护城河一事已经像插了翅膀传遍整个外城。
阿朝不晓得她葫芦里卖什么药,直言:“还好,夫子为人很好,他让丫鬟送了衣裳给我。”
话音刚落,屋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第36章
王老太太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浑浊的眼睛盯着阿朝手里的布包,那布包是谢府的料子,细密的针脚透着精致,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能用得起的。
她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几分试探:“谢夫子……就是国子监那位谢博士?听说他学问好,性子也温厚,虽说你救了人家的性命,但莫要挟恩图报。”
她有私心,若是能从阿朝搭上谢临洲,那往后日子定会过得相当不错。
阿朝攥紧了布包,心里有些发紧,“我省的,我也没让人做什么,只是想讨个活计干。外祖母若是没什么事儿,我先回我自己的屋子了。”
他没敢说,谢夫子要娶他的事情,更没说,他在谢府到底如何。他怕王家生出更多事端,让他难堪,更让夫子难堪。
“讨个活计干。”王老三嗤笑一声,上下打量着阿朝,眼神里满是不屑,“阿朝,你可别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那谢夫子是何等人物?国子监的博士,身边围着的都是达官贵人,凭什么对你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哥儿这么好?”
他这话一出,王郑氏与王绣绣点点头。
王郑氏已经装不下去了,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阿朝身上的新衣裳,那月白色的布料摸着就顺滑,比她过年时穿的那件还要好,心里早已泛起了贪念。
王绣绣坐在一旁,手指绞着帕子,脸上满是嫉妒。
她比阿朝小两岁,平日里总觉得自己比阿朝强,可阿朝如今竟能攀上谢夫子这样的高枝,还得了新衣裳,这让她心里像扎了根刺。
“阿朝,”她娇滴滴地开口,语气带着几分酸意,“谢夫子既然对你这么好,有没有说要带你去国子监见识见识?或是给你些好东西?”
她想着,若是阿朝得了好处,说不定能分自己一些。
王郑氏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也跟着附和,脸上堆着假笑:“是啊阿朝,你可得好好跟谢夫子处好关系。咱们王家跟你虽是远亲,但也是你的亲人,你若是得了谢夫子的看重,可不能忘了咱们一家子啊。”
她说着,眼神瞟向阿朝手里的布包,“那布包里是什么?莫不是谢夫子给你的好东西?拿出来给大伙儿瞧瞧,也让咱们沾沾光。”
早就知道王家人的嘴脸,现在再见,阿朝的心里还是凉了半截。他把布包往身后藏了藏,摇摇头:“没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些点心,夫子让我带回来吃的。”
“点心?”王老太太眼睛一亮,没想太多,语气还算和善:“阿朝啊,既是谢夫子给的,定是好点心,拿出来给大伙儿分分,也让我们尝尝鲜,如何?”
阿朝一向听话,她说着就示意王老大媳妇去拿。
王陈氏看看在座的几人,没法子只能起身,伸手就要去拿阿朝手里的布包。
阿朝往后一躲,细想一番,浅笑道:“那还需要大舅母来拿,我本就想着拿回来给大家的,只是没来得及说出口。”
这是谢夫子特意为他准备的,他想自己慢慢吃,更不想给这些只会算计他的人。可没办法,他现在还寄人篱下,行事不能太突兀。
好在,他回来之前就预测到王家人会有这么一遭,把夫子送给他的衣裳藏在外头。
王郑氏眉开眼笑,“阿朝啊,是个好哥儿,来,我们大家伙一块吃点心。”
点心被分走,阿朝没说什么,只是浅浅的笑。他不能有任何异样的表情,不能因小失大。
接下来的几日,王家众人果然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对阿朝颐指气使,虽然偶尔还是会阴阳怪气地说几句,但也不敢真的让他做太多重活。
=
谢临洲目送阿朝离开后,带着小瞳回国子监。
下午的第一堂课不是他的,他没去课室,细细准备了下午要讲的内容。下午连堂,他让小瞳给自己装一水囊的温水,他带着去课室。
他刚踏入广业斋的门槛,数十道身影便立刻围了上来,急促的关切声混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嗓音,瞬间填满了斋舍。
“夫子,您可算回来了。”沈长风性子最是活络,第一个冲到谢临洲面前,伸手就要去探他的额头,眼神里满是焦急,“今早听说您在护城河落水,还是被人救上来的,河水那么凉,您有没有冻着?会不会头疼?我们还以为你下午回不了教我们,我们都准备好让谢珩谢博士来教导我们了。”
他出身商户之家,不像勋贵子弟那般讲究规矩,却最是心细,说话间还不忘打量夫子的脸色。
他们这一群学生不太爱谢珩来讲课,虽说对方没流露出鄙夷的眼神,但骨子里都像瞧不起他们一样。
谢临洲笑着按住他的手,温声道:“放心,先生没事。只是脚下一滑不慎落水,多亏了一位小哥儿及时相救,上来就换了干衣裳,没受冻。”
话音刚落,身形最为壮实的萧策已经攥紧了拳头,浓眉拧成一团,语气带着几分懊恼:“早知道我也跟着夫子一块去李大夫哪儿参加宴席了,夫子,要是我在定不会让夫子遭这份罪。那护城河的水那么深,夫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
他话没说完,难掩后怕,他是武将之后,进入国子监这些年来,唯有谢临洲对他好,他已经把“护着夫子”当成自己的责任。
谢临洲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安抚:“这只是意外,与你们无关。况且你们在斋舍好好读书,就是对先生最好的回报了。”
一旁的窦唯一直没说话,从袖中拿出一个油纸包,递到谢临洲面前,“夫子,这是我让家里人做的驱寒姜糖,用老生姜熬的,您含一块,能暖暖身子。”
油纸包里的姜糖还带着余温,显然是刚送来没多久。
谢临洲也不勉强,只温和地说:“无妨,你若有需要,随时跟我说。”说着,指了指桌上的点心,“尝尝吧,是府里厨房刚做的,甜而不腻。”
阿朝拿起一块蛋黄酥,轻轻咬了一口,香酥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暖到了心里。
他抬眼看向谢临洲,对方正低头看着书,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身上,侧脸线条柔和,透着一股温润的气息。
阿朝心里默默想着,若是能一直这样,该多好。
很快,小瞳就从王家回来,悄悄对谢临洲说:“先生,王家婶娘收了银钱,笑得合不拢嘴,说往后定会让阿朝小哥儿少做事。只是……”他顿了顿,有些迟疑地说,“我瞧着她那模样,怕是转头就忘了,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厉让阿朝干活,毕竟那银钱,她未必舍得花在阿朝身上。”
谢临洲早已料到这般结果,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先这样吧。往后我找些由头,让阿朝出来,也好让他少些麻烦。”
另一边,阿朝换好旧衣裳,准备回王家。
谢临洲送他到府门口,递给他一个布包:“里面有些点心,你带回去吃。若是王家有人为难你,记得来告诉我。我待会还要上值。”
他告诉阿朝,他什么时候上下值,寻常有空闲会去什么地方。
语气稍顿,又补充了句:“若我有了空闲会去寻你的。”
阿朝接过布包,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夫子,我都晓得的。”
他思来想去,问出声:“那若是我有了空闲,可否来寻夫子你?”
谢临洲点头,“那是自然,我身边的书童我都会同他说你的存在,往后你来寻我,我便让人直接带你来见我。”
阿朝心中明了,“那好。”
他看着谢临洲的双眸,恋恋不舍,“那……,那我回家去了?”
谢临洲脸上挂着浅笑,“回去吧。”忽的想到什么,他提出:“不若,我让下人驾马车送你回去?如此一来,你也省些力气。”
阿朝摇头,“不了,若还有下回再让夫子送吧。”
他若是从马车上下来的被巷子里头的晓得了,指不定会被怎么八卦。他被八卦就好,可不想连累了谢夫子。
“那好吧,路上小心些,注意安全。”谢临洲叮嘱了好几句。
阿朝笑着,转身离开一步三回头,直到看不见谢临洲的身影,这才往王家走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心里揣着满满的暖意,连路上的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回到王家,一进门,罕见的没被王郑氏阴阳怪气。
王家一大家子都坐在屋里,也不晓得因为什么聚在一块,见着他回来,脸上神色各异。
羡慕、嫉妒、憎恨……
王郑氏少见的好说话:“呦呦呦,阿朝回来了,在谢夫子家中如何?可还习惯?”
外城虽大,但老百姓的娱乐方式能有多少,多是闲聊八卦,今日护城河一事已经像插了翅膀传遍整个外城。
阿朝不晓得她葫芦里卖什么药,直言:“还好,夫子为人很好,他让丫鬟送了衣裳给我。”
话音刚落,屋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第36章
王老太太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浑浊的眼睛盯着阿朝手里的布包,那布包是谢府的料子,细密的针脚透着精致,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能用得起的。
她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几分试探:“谢夫子……就是国子监那位谢博士?听说他学问好,性子也温厚,虽说你救了人家的性命,但莫要挟恩图报。”
她有私心,若是能从阿朝搭上谢临洲,那往后日子定会过得相当不错。
阿朝攥紧了布包,心里有些发紧,“我省的,我也没让人做什么,只是想讨个活计干。外祖母若是没什么事儿,我先回我自己的屋子了。”
他没敢说,谢夫子要娶他的事情,更没说,他在谢府到底如何。他怕王家生出更多事端,让他难堪,更让夫子难堪。
“讨个活计干。”王老三嗤笑一声,上下打量着阿朝,眼神里满是不屑,“阿朝,你可别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那谢夫子是何等人物?国子监的博士,身边围着的都是达官贵人,凭什么对你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哥儿这么好?”
他这话一出,王郑氏与王绣绣点点头。
王郑氏已经装不下去了,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阿朝身上的新衣裳,那月白色的布料摸着就顺滑,比她过年时穿的那件还要好,心里早已泛起了贪念。
王绣绣坐在一旁,手指绞着帕子,脸上满是嫉妒。
她比阿朝小两岁,平日里总觉得自己比阿朝强,可阿朝如今竟能攀上谢夫子这样的高枝,还得了新衣裳,这让她心里像扎了根刺。
“阿朝,”她娇滴滴地开口,语气带着几分酸意,“谢夫子既然对你这么好,有没有说要带你去国子监见识见识?或是给你些好东西?”
她想着,若是阿朝得了好处,说不定能分自己一些。
王郑氏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也跟着附和,脸上堆着假笑:“是啊阿朝,你可得好好跟谢夫子处好关系。咱们王家跟你虽是远亲,但也是你的亲人,你若是得了谢夫子的看重,可不能忘了咱们一家子啊。”
她说着,眼神瞟向阿朝手里的布包,“那布包里是什么?莫不是谢夫子给你的好东西?拿出来给大伙儿瞧瞧,也让咱们沾沾光。”
早就知道王家人的嘴脸,现在再见,阿朝的心里还是凉了半截。他把布包往身后藏了藏,摇摇头:“没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些点心,夫子让我带回来吃的。”
“点心?”王老太太眼睛一亮,没想太多,语气还算和善:“阿朝啊,既是谢夫子给的,定是好点心,拿出来给大伙儿分分,也让我们尝尝鲜,如何?”
阿朝一向听话,她说着就示意王老大媳妇去拿。
王陈氏看看在座的几人,没法子只能起身,伸手就要去拿阿朝手里的布包。
阿朝往后一躲,细想一番,浅笑道:“那还需要大舅母来拿,我本就想着拿回来给大家的,只是没来得及说出口。”
这是谢夫子特意为他准备的,他想自己慢慢吃,更不想给这些只会算计他的人。可没办法,他现在还寄人篱下,行事不能太突兀。
好在,他回来之前就预测到王家人会有这么一遭,把夫子送给他的衣裳藏在外头。
王郑氏眉开眼笑,“阿朝啊,是个好哥儿,来,我们大家伙一块吃点心。”
点心被分走,阿朝没说什么,只是浅浅的笑。他不能有任何异样的表情,不能因小失大。
接下来的几日,王家众人果然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对阿朝颐指气使,虽然偶尔还是会阴阳怪气地说几句,但也不敢真的让他做太多重活。
=
谢临洲目送阿朝离开后,带着小瞳回国子监。
下午的第一堂课不是他的,他没去课室,细细准备了下午要讲的内容。下午连堂,他让小瞳给自己装一水囊的温水,他带着去课室。
他刚踏入广业斋的门槛,数十道身影便立刻围了上来,急促的关切声混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嗓音,瞬间填满了斋舍。
“夫子,您可算回来了。”沈长风性子最是活络,第一个冲到谢临洲面前,伸手就要去探他的额头,眼神里满是焦急,“今早听说您在护城河落水,还是被人救上来的,河水那么凉,您有没有冻着?会不会头疼?我们还以为你下午回不了教我们,我们都准备好让谢珩谢博士来教导我们了。”
他出身商户之家,不像勋贵子弟那般讲究规矩,却最是心细,说话间还不忘打量夫子的脸色。
他们这一群学生不太爱谢珩来讲课,虽说对方没流露出鄙夷的眼神,但骨子里都像瞧不起他们一样。
谢临洲笑着按住他的手,温声道:“放心,先生没事。只是脚下一滑不慎落水,多亏了一位小哥儿及时相救,上来就换了干衣裳,没受冻。”
话音刚落,身形最为壮实的萧策已经攥紧了拳头,浓眉拧成一团,语气带着几分懊恼:“早知道我也跟着夫子一块去李大夫哪儿参加宴席了,夫子,要是我在定不会让夫子遭这份罪。那护城河的水那么深,夫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
他话没说完,难掩后怕,他是武将之后,进入国子监这些年来,唯有谢临洲对他好,他已经把“护着夫子”当成自己的责任。
谢临洲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安抚:“这只是意外,与你们无关。况且你们在斋舍好好读书,就是对先生最好的回报了。”
一旁的窦唯一直没说话,从袖中拿出一个油纸包,递到谢临洲面前,“夫子,这是我让家里人做的驱寒姜糖,用老生姜熬的,您含一块,能暖暖身子。”
油纸包里的姜糖还带着余温,显然是刚送来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