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73节
前几十年都没对这个女儿付出多少感情精力,如今老了,希望女儿有事没有回来看他陪他,供他享受天伦之乐,怎么可能呢?
第107章 眼红
傍晚放学, 徐荷叶和孙慧坐同一班公交车回来。到老樟树的地方,两人分开,孙慧回家, 而徐荷叶要去老教堂。
“徐荷叶, 你——”孙慧叫住了徐荷叶, 欲言又止。
“孙慧,你有事要和我说吗?”徐荷叶问道。
孙慧:“徐荷叶,最近新出的这个假领子,是不是你做出来的吧?我能不能, 能不能——”
“批发一些货去卖?”徐荷叶直接点明了她的未尽之言。
孙慧点头:“是。”怕徐荷叶觉得她贪得无厌,忙解释道, “徐荷叶, 我不会占你便宜的,别人怎么批发我就怎么批发, 我就是, 就是想多攒点钱。”
“我明白。”徐荷叶笑了, “这是小事,你直接去老教堂找我黄叔就行。本来我也准备问你要不要来我们这儿批发一些假领子去卖, 不过我想着还有几天就期末考试了,就准备等考试结束再问你。”
“既然你现在问到我了,那我就和你说一说我们批发的路子。目前对外卖的有三种款式,素色款, 拼色款,还有纯丝绸款。”
“其中素色款, 批发价是十块钱六件。拼色款难做一点,价格略贵,批发价是十块钱五件。丝绸十五块钱一件, 买两件送一条丝绸发带,没有批发价。”
“你呢,我建议你先批发一点素色款和拼色款试试水。毕竟丝绸的价格贵,你再加价未必好卖。对外零售,其他零售商卖多少钱我不清楚。
不过小舅舅他们一直都是素色单卖三块钱一件,十块钱四件。拼色款单卖四块钱一件,十块钱三件。你可以参考一下。”
“批发的规矩时,每种款式两百块起批,也就是说素色的批发一次要拿一百二十件,拼色款要拿一百件。这是定死了的,我不好为你破例,不然其他零售商就不好管理了。如果你手头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先借给你。回头等你挣了钱,你再还给我。”
“徐荷叶,谢谢你。不过借钱就不用了,我手头还有一些钱。”孙慧感激道,其实这些她都琢磨透了。倒不是她特意钻营,而是去老教堂拿货做的婶子们私下嘀咕出来的。
这些日子,老教堂的话题绕不开假领子,当然也绕不开徐荷叶还有她小姨舅舅三人。
更绕不开的话题是:这姨舅甥三人,靠这假领子挣了多少钱?
虽然大多数街坊们都很感谢徐荷叶还要她小舅舅董福运救了樟树巷的孩子,觉得人家能挣钱是人家的本事,他们跟着做点手工,挣点生活费也很好。
但同样有部分街坊眼红他们挣了钱,说了很多酸话。
目前大家还只是说说酸话,但接下来难保不会有人动歪心思,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徐荷叶这个临时工坊办得不正规,没有营业执照,没有生产手续,而且他们用来存货、出货的老教堂更不是工业生产用地。
平时民不举官不究,一旦有人举报,老教堂铁定得查封,到那时她们别说挣钱,之前赚的钱怕是都得赔进去。
想了想,孙慧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一下徐荷叶。
“徐荷叶,我觉得你们还是尽管找个正规的地方,把东西都搬过去比较好。”
徐荷叶点了点头:“我明白。”
“孙慧,谢谢你。”
“不客气。”孙慧自嘲,“其实不用我提醒,你也知道其中风险吧。我多不多这句嘴都没有意义。”
徐荷叶确实知道,元旦那天,发现假领子生意能那么火爆时,她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之后那些天,她在老教堂待的时间不多,只有傍晚放学后去看一看,也碰到过零工们私下嘀咕他们能挣多少钱。
还有人看她面嫩,觉得小女孩好套话,旁敲侧击地问她每天的销售额。
等到批发做起来后更是不得了,每次零售商们来批发时,有些人就会明里暗里地打探,看出货额,问批发价。
这也是她想要租一条生产线的原因。
和小姨一辈子在国营企业上班不同,徐荷叶前世上班的地方是一家私企,即便是打螺丝的生产车间都有钩心斗角,后来进办公室做了对外客服,同事间的明争暗斗就更多了,抢顾客抢业绩,那都是常规操作。
有时旁人伤害你未必是因为你妨碍了他的利益,单纯看你不顺眼,又或者嫉妒也有可能促使他做出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孙慧,你可不要妄自菲薄。你的提醒很重要。你想想,如果我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你觉得我能想到,也没有出声提醒,那是不是得等到出事了我才会反应过来?只是到那时,就算我想明白了一切也无可挽回了。”
“好像是这样。”
“所以下次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一定要告诉我哦。”
“好!”孙慧笑了起来,“我会的。”
孙慧离开后,徐荷叶的脸色沉了下来。就连每天忙着上学放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的孙慧都听到了风声,可见这阵风刮得有多大。
得加快速度了。
晚上,徐荷叶找了家饭店,开了个包厢,请小姨小舅舅还要几个叔叔吃饭。
酒足饭饱,徐荷叶说明来意:“小舅舅,这几天你不要出去卖货了。你去派出所,找郁队长问一问,看看老教堂的房契如今归属于哪个部门,咱们得想个办法以仓库的名义把老教堂租下来,多花点钱也没关系。”
“小姨您呢,再去其他服装厂问一问,看看它们有没有生产线出租,咱们不能把宝都压在江城服装厂上。”
“吕叔你去工商局跑一跑,问下他们办服装厂需要哪些证件,办理这些证件又需要哪些资料,咱们得提前准备起来。”
徐荷叶说完,几个人都愣住了。
“有必要吗?”董福运最先问道。他们原来把货存在老教堂,不就是图这里闲置,地方大,不用花租金?如今又何必非得把它租下来?
“有必要。”徐荷叶点了点头,“小舅,咱们现在规模大了,得往正规化的方向走。”最开始启动资金不足,也不能保证假领子能卖钱,想的都是能省则省。
但现在不一样。
这门生意眼瞅着能做下去,就不能给别人攻讦的机会。
“那行吧。”见徐荷叶坚持,董福运妥协了。
他觉得自己虽然年纪比外甥女大了十岁,但是眼光没她好,见识没她深,虽然不理解徐荷叶为什么要,但聪明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好了。
徐荷叶又看向董杏花和吕俊。
董杏花:“我明天就去问。”
吕俊:“我去工商局。”
“很好。”徐荷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起了下一个议题。
她打开书包,拿出一个记账本。
“前六天所有零售销售额加起来是22446,服装行业销售绩点一般是10%,按照十个点来算,绩效是2244.6元。这些是小舅舅、吕叔、刘叔以及程叔四个人一起卖掉的,四人平分,每人应发561.15。”
“第八天开始批发,刘叔程叔卖了960元,但他们走的是批发的路子,不分绩效。小舅舅和吕叔卖了1100,每个人的零售绩效是55元。
另有零售商的批发款11500,批发绩效千分之一,每人124.6元。”
加上二十天的工资,我应该给小舅舅和吕叔各885.75元,刘叔和程叔各761.15元。”
“另外,小姨和黄叔虽然没有参与销售,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小姨四处找面料,干活,黄叔配色,选面料,登记工人工资……所以他们同样拥有提成。
不管零售和批发,他们俩都拿千分之二的提成,每人应发720.12元。同样加上二十天的工资,就是920.12元。”
“这些都算得很粗略,等到成立了公司,各位的工资以及绩效标准都会更加细致地划分,保证不会让各位的辛苦和努力白费。”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假领子工坊想往正规方向走,就必须租厂房,买设备,以及雇佣正式工人,这些都需要成本。
今天我和小姨去看过生产线,一条最基础的二手生产线,也要三万块钱,而这里面还没有算厂房、工人工资、面料成本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
如果把这些都加起来,以及工厂运转需要的现金流,未来的一个月内我们必须挣到十万,工坊才能勉强运转下去。”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手头上只有两万七,其中两千要留着给工人发工资,另外五千多是应该发给你们的工资和提成。真正能动用的也就两万,远远不够运转一个小工厂。”
“所以我想问问你们,愿不愿意把这些钱投给我。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咱们现在按照出资比例商量各自占股。
将来除了工资、提成外,赚到的利润也会按比例分红。如果不愿意也没关系,我现在就把钱发给你们。之后不管工厂发展得是好是坏,都和你们没有关系。”
徐荷叶说完,董福运第一个应声:“荷叶,这些钱你都拿去用吧,不用分给我们。”
吕俊也道:“是啊,当初不是说好了,我们只是来给你帮忙的?”
徐荷叶摇头:“小舅,吕叔,话不是这么说的,这些都是你们的辛苦所得,是你们应得的。”
董福运:“那我投给你,你给我算股份。”
“小舅,你先考虑清楚再回话。”徐荷叶认真道,“我希望你们投给我,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有搞头。以目前的批发势头看,只要我们产能跟得上,一个月内挣到十万还是没问题的。
但这不是绝对,也有可能几天后大家都不喜欢咱们的假领子了呢?现在买设备的投入不都打了水漂?所以你们要好好考虑。”
第108章 被举报
朱副厂长的动作很快, 当天下午就在江城服装厂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投票大会。
他本来以为大家不会同意将设备分期卖给徐荷叶姨甥两,但没想到竟然有七成待下岗职工投了赞成票。
拿到投票结果后,张副厂长悄悄摸摸地找了过来。
“结果如何?”
朱副厂长把投票结果拿给他看, “老张, 倒是让你小子说对了, 有七成职工同意把机器卖给这对姨甥,并去她们办的小工坊里工作。”
张副厂长暗暗松了口气,略显骄傲道:“我就知道是这样。”
朱副厂长有些好笑:“是是,老张你有先见之明。”
董杏花刚准备去其他服装厂找找生产线, 就接到了张副厂长的电话。董杏花再次硬着头皮去学校,顶着陈玉茹利剑般的眼神给徐荷叶请了半天假期。
这次一起去的人里还有小舅舅。
徐荷叶是未成年, 和工厂签订合同需要监护人的签字, 而徐辉和董桃花都在千里之外的赣省,没办法赶过来。
那么就只能以董杏花或者董福运的名义签订合同。
三人商量了一下, 决定还是以董福运的名义签订合同, 之后办理营业执照, 也将以他的名义来办。
合同流程走得很快,毕竟双方都有诚意, 各种细节之前也都商量好了,签完字,徐荷叶当即把五千块定金交给了江城服装厂的财务。
三个月内,这条生产线归他们使用。三个月后, 如期交上两万五的尾款,这条生产线就彻底属于他们的了。
签完合同, 徐荷叶和董福运离开服装厂去办理营业执照。有了生产线和厂房,营业执照就可以办下来。
董杏花留下来打扫卫生。
厂房空置了挺长时间,里头堆积了许多灰尘, 不扫干净没法干活。她从服装厂借了拖把、扫帚、抹布以及水桶,接了水开始擦机器。
没多久,有工人默默拿着工具走进厂房和她一起干了起来。
董杏花有些感动,又有些心酸。
第107章 眼红
傍晚放学, 徐荷叶和孙慧坐同一班公交车回来。到老樟树的地方,两人分开,孙慧回家, 而徐荷叶要去老教堂。
“徐荷叶, 你——”孙慧叫住了徐荷叶, 欲言又止。
“孙慧,你有事要和我说吗?”徐荷叶问道。
孙慧:“徐荷叶,最近新出的这个假领子,是不是你做出来的吧?我能不能, 能不能——”
“批发一些货去卖?”徐荷叶直接点明了她的未尽之言。
孙慧点头:“是。”怕徐荷叶觉得她贪得无厌,忙解释道, “徐荷叶, 我不会占你便宜的,别人怎么批发我就怎么批发, 我就是, 就是想多攒点钱。”
“我明白。”徐荷叶笑了, “这是小事,你直接去老教堂找我黄叔就行。本来我也准备问你要不要来我们这儿批发一些假领子去卖, 不过我想着还有几天就期末考试了,就准备等考试结束再问你。”
“既然你现在问到我了,那我就和你说一说我们批发的路子。目前对外卖的有三种款式,素色款, 拼色款,还有纯丝绸款。”
“其中素色款, 批发价是十块钱六件。拼色款难做一点,价格略贵,批发价是十块钱五件。丝绸十五块钱一件, 买两件送一条丝绸发带,没有批发价。”
“你呢,我建议你先批发一点素色款和拼色款试试水。毕竟丝绸的价格贵,你再加价未必好卖。对外零售,其他零售商卖多少钱我不清楚。
不过小舅舅他们一直都是素色单卖三块钱一件,十块钱四件。拼色款单卖四块钱一件,十块钱三件。你可以参考一下。”
“批发的规矩时,每种款式两百块起批,也就是说素色的批发一次要拿一百二十件,拼色款要拿一百件。这是定死了的,我不好为你破例,不然其他零售商就不好管理了。如果你手头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先借给你。回头等你挣了钱,你再还给我。”
“徐荷叶,谢谢你。不过借钱就不用了,我手头还有一些钱。”孙慧感激道,其实这些她都琢磨透了。倒不是她特意钻营,而是去老教堂拿货做的婶子们私下嘀咕出来的。
这些日子,老教堂的话题绕不开假领子,当然也绕不开徐荷叶还有她小姨舅舅三人。
更绕不开的话题是:这姨舅甥三人,靠这假领子挣了多少钱?
虽然大多数街坊们都很感谢徐荷叶还要她小舅舅董福运救了樟树巷的孩子,觉得人家能挣钱是人家的本事,他们跟着做点手工,挣点生活费也很好。
但同样有部分街坊眼红他们挣了钱,说了很多酸话。
目前大家还只是说说酸话,但接下来难保不会有人动歪心思,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徐荷叶这个临时工坊办得不正规,没有营业执照,没有生产手续,而且他们用来存货、出货的老教堂更不是工业生产用地。
平时民不举官不究,一旦有人举报,老教堂铁定得查封,到那时她们别说挣钱,之前赚的钱怕是都得赔进去。
想了想,孙慧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一下徐荷叶。
“徐荷叶,我觉得你们还是尽管找个正规的地方,把东西都搬过去比较好。”
徐荷叶点了点头:“我明白。”
“孙慧,谢谢你。”
“不客气。”孙慧自嘲,“其实不用我提醒,你也知道其中风险吧。我多不多这句嘴都没有意义。”
徐荷叶确实知道,元旦那天,发现假领子生意能那么火爆时,她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之后那些天,她在老教堂待的时间不多,只有傍晚放学后去看一看,也碰到过零工们私下嘀咕他们能挣多少钱。
还有人看她面嫩,觉得小女孩好套话,旁敲侧击地问她每天的销售额。
等到批发做起来后更是不得了,每次零售商们来批发时,有些人就会明里暗里地打探,看出货额,问批发价。
这也是她想要租一条生产线的原因。
和小姨一辈子在国营企业上班不同,徐荷叶前世上班的地方是一家私企,即便是打螺丝的生产车间都有钩心斗角,后来进办公室做了对外客服,同事间的明争暗斗就更多了,抢顾客抢业绩,那都是常规操作。
有时旁人伤害你未必是因为你妨碍了他的利益,单纯看你不顺眼,又或者嫉妒也有可能促使他做出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孙慧,你可不要妄自菲薄。你的提醒很重要。你想想,如果我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你觉得我能想到,也没有出声提醒,那是不是得等到出事了我才会反应过来?只是到那时,就算我想明白了一切也无可挽回了。”
“好像是这样。”
“所以下次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一定要告诉我哦。”
“好!”孙慧笑了起来,“我会的。”
孙慧离开后,徐荷叶的脸色沉了下来。就连每天忙着上学放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的孙慧都听到了风声,可见这阵风刮得有多大。
得加快速度了。
晚上,徐荷叶找了家饭店,开了个包厢,请小姨小舅舅还要几个叔叔吃饭。
酒足饭饱,徐荷叶说明来意:“小舅舅,这几天你不要出去卖货了。你去派出所,找郁队长问一问,看看老教堂的房契如今归属于哪个部门,咱们得想个办法以仓库的名义把老教堂租下来,多花点钱也没关系。”
“小姨您呢,再去其他服装厂问一问,看看它们有没有生产线出租,咱们不能把宝都压在江城服装厂上。”
“吕叔你去工商局跑一跑,问下他们办服装厂需要哪些证件,办理这些证件又需要哪些资料,咱们得提前准备起来。”
徐荷叶说完,几个人都愣住了。
“有必要吗?”董福运最先问道。他们原来把货存在老教堂,不就是图这里闲置,地方大,不用花租金?如今又何必非得把它租下来?
“有必要。”徐荷叶点了点头,“小舅,咱们现在规模大了,得往正规化的方向走。”最开始启动资金不足,也不能保证假领子能卖钱,想的都是能省则省。
但现在不一样。
这门生意眼瞅着能做下去,就不能给别人攻讦的机会。
“那行吧。”见徐荷叶坚持,董福运妥协了。
他觉得自己虽然年纪比外甥女大了十岁,但是眼光没她好,见识没她深,虽然不理解徐荷叶为什么要,但聪明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好了。
徐荷叶又看向董杏花和吕俊。
董杏花:“我明天就去问。”
吕俊:“我去工商局。”
“很好。”徐荷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起了下一个议题。
她打开书包,拿出一个记账本。
“前六天所有零售销售额加起来是22446,服装行业销售绩点一般是10%,按照十个点来算,绩效是2244.6元。这些是小舅舅、吕叔、刘叔以及程叔四个人一起卖掉的,四人平分,每人应发561.15。”
“第八天开始批发,刘叔程叔卖了960元,但他们走的是批发的路子,不分绩效。小舅舅和吕叔卖了1100,每个人的零售绩效是55元。
另有零售商的批发款11500,批发绩效千分之一,每人124.6元。”
加上二十天的工资,我应该给小舅舅和吕叔各885.75元,刘叔和程叔各761.15元。”
“另外,小姨和黄叔虽然没有参与销售,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小姨四处找面料,干活,黄叔配色,选面料,登记工人工资……所以他们同样拥有提成。
不管零售和批发,他们俩都拿千分之二的提成,每人应发720.12元。同样加上二十天的工资,就是920.12元。”
“这些都算得很粗略,等到成立了公司,各位的工资以及绩效标准都会更加细致地划分,保证不会让各位的辛苦和努力白费。”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假领子工坊想往正规方向走,就必须租厂房,买设备,以及雇佣正式工人,这些都需要成本。
今天我和小姨去看过生产线,一条最基础的二手生产线,也要三万块钱,而这里面还没有算厂房、工人工资、面料成本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
如果把这些都加起来,以及工厂运转需要的现金流,未来的一个月内我们必须挣到十万,工坊才能勉强运转下去。”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手头上只有两万七,其中两千要留着给工人发工资,另外五千多是应该发给你们的工资和提成。真正能动用的也就两万,远远不够运转一个小工厂。”
“所以我想问问你们,愿不愿意把这些钱投给我。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咱们现在按照出资比例商量各自占股。
将来除了工资、提成外,赚到的利润也会按比例分红。如果不愿意也没关系,我现在就把钱发给你们。之后不管工厂发展得是好是坏,都和你们没有关系。”
徐荷叶说完,董福运第一个应声:“荷叶,这些钱你都拿去用吧,不用分给我们。”
吕俊也道:“是啊,当初不是说好了,我们只是来给你帮忙的?”
徐荷叶摇头:“小舅,吕叔,话不是这么说的,这些都是你们的辛苦所得,是你们应得的。”
董福运:“那我投给你,你给我算股份。”
“小舅,你先考虑清楚再回话。”徐荷叶认真道,“我希望你们投给我,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有搞头。以目前的批发势头看,只要我们产能跟得上,一个月内挣到十万还是没问题的。
但这不是绝对,也有可能几天后大家都不喜欢咱们的假领子了呢?现在买设备的投入不都打了水漂?所以你们要好好考虑。”
第108章 被举报
朱副厂长的动作很快, 当天下午就在江城服装厂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投票大会。
他本来以为大家不会同意将设备分期卖给徐荷叶姨甥两,但没想到竟然有七成待下岗职工投了赞成票。
拿到投票结果后,张副厂长悄悄摸摸地找了过来。
“结果如何?”
朱副厂长把投票结果拿给他看, “老张, 倒是让你小子说对了, 有七成职工同意把机器卖给这对姨甥,并去她们办的小工坊里工作。”
张副厂长暗暗松了口气,略显骄傲道:“我就知道是这样。”
朱副厂长有些好笑:“是是,老张你有先见之明。”
董杏花刚准备去其他服装厂找找生产线, 就接到了张副厂长的电话。董杏花再次硬着头皮去学校,顶着陈玉茹利剑般的眼神给徐荷叶请了半天假期。
这次一起去的人里还有小舅舅。
徐荷叶是未成年, 和工厂签订合同需要监护人的签字, 而徐辉和董桃花都在千里之外的赣省,没办法赶过来。
那么就只能以董杏花或者董福运的名义签订合同。
三人商量了一下, 决定还是以董福运的名义签订合同, 之后办理营业执照, 也将以他的名义来办。
合同流程走得很快,毕竟双方都有诚意, 各种细节之前也都商量好了,签完字,徐荷叶当即把五千块定金交给了江城服装厂的财务。
三个月内,这条生产线归他们使用。三个月后, 如期交上两万五的尾款,这条生产线就彻底属于他们的了。
签完合同, 徐荷叶和董福运离开服装厂去办理营业执照。有了生产线和厂房,营业执照就可以办下来。
董杏花留下来打扫卫生。
厂房空置了挺长时间,里头堆积了许多灰尘, 不扫干净没法干活。她从服装厂借了拖把、扫帚、抹布以及水桶,接了水开始擦机器。
没多久,有工人默默拿着工具走进厂房和她一起干了起来。
董杏花有些感动,又有些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