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74节
  双方约定好,正式开工日期定在十五号,今天还没开工,没有工资,工人帮忙打扫卫生纯属自愿。
  “小舅,你一定要问清楚,除了营业执照外,还需要什么证件。只要工作人员让办的,你都办下来。别图省事,也别怕麻烦。”很多证件平时看着不重要,关键时刻要是没有,人家一举报一个准。
  “我知道了。”董福运点了点头,“小舅和你吕叔一起去办。他聪明,脑子活络,记东西也清楚。”
  “好,有吕叔和您一起我也放心。”吕俊心思细腻,能看到小舅看不到的地方。
  董福运其实并不觉得这些证件有多么重要,之前没证不也没有妨碍他们做假领子卖假领子,有这个□□的时间,他不知道能卖出去多少件假领子呢。
  但有了昨晚那通谈话,董福运知道徐荷叶的决心。小姑娘人小野心大,她是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个小小加工厂办好。
  所以他还是按照徐荷叶的要求,连着跑了好几天,将所有证件都办了下来。
  董福运不知道,不久之后,他却万分庆幸当徐荷叶要求他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办那些轻飘飘的证件时,他没有阳奉阴违。
  “对了。”董福运想到一个问题,又折了回来,“既然咱们租了厂房,有了生产线和正式工人,老教堂那边还租吗?”
  徐荷叶想了想,他们买的这条生产线上原来有五十个待下岗职工,如今有三十六个职工愿意来她们这个小小加工坊工作。
  这些人都是经年的熟手,做起活儿又快又好,其实已经能满足她们的产量需求。
  但——徐荷叶想到那些高高兴兴去老教堂领活计的婶子大姐们。
  她不否认她们中有那么一些不怎么好的人,但更多的还是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做人的人,她们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挣钱,养活自己以及家中的子女老人。
  没有她们,她这个假领子工坊未必能做起来,更别说买生产线,做大做强。
  不能一刀切。
  徐荷叶想到这里,便对董福运道:“小舅,老教堂还是要租的。那些婶子从我们的工坊刚开始就给我们干活,不能买了生产线就把她们抛弃了。”
  “可是这样一来,给我们做事的人会不会太多了?这么多人,每天都能出几千件假领子,光现有这些批发商,能消化得了这么多件吗?”
  “就算现在消化得了,以后呢?假领子市场都有饱和的一天,到那时怎么办?”
  徐荷叶:“小舅,你不用担心。假领子势头正盛,起码未来两三个月内不用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两三个月后,我有其他安排。”
  “不做假领子,那让他们做什么?”
  徐荷叶道:“小舅舅,最近广省出了一部电视剧,《公关小姐》,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公关小姐》?”董福运摇了摇头,“你说这个做什么?”
  “回头你就知道了。”徐荷叶卖了个官司。
  这部剧,可是她的财神爷。
  一部戏让一个行业开创出一个时代,说的就是《公关小姐》这部剧。《公关小姐》的热播,直接带火了一个行业——公关业。
  很多高校也是在这部剧后才开办了公关专业,甚至初期课本上的案例,都取材于这部剧。
  但徐荷叶关注的不是公关业,而是剧中那些放到二十年后同样不会过时的制服。
  主角萨仁高娃以及另外六个公关小姐们穿的制服可谓是时尚的风向标,哪个女人不以拥有一套同款制服而骄傲自豪?
  那段时间可谓人手一套西装制服。
  小女生们对于都市丽人,或者白领的向往,也是从这部剧后慢慢产生的。
  不过目前这部剧还只在广东省播出,虽然收视率极好,但影响范围不大。它真正的大红大紫要到今年七月份全国电视台引进之后。
  徐荷叶要做的,掐准时机,提前让工人生产出足够多的制服,在这股“制服热”刮起来时,及时抢占市场。
  不过那都是三个月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生产出足够多的假领子,卖更多的钱,等到时机成熟,才有资本尽可能多地吃下这块大蛋糕。
  转眼间就到了1990年1月12日,这一天是各大中学举行期末考试的日子。
  徐荷叶考完试,刚从学校出来,就听到了一个消息——他们被人举报了。
  “为什么什么?”
  “说咱们违规使用老教堂。”董福运说完,脸上带着庆幸,“荷叶,幸好你让我去补了租赁手续,不然今天真糟了。”
  如果没有这张租赁手续,他们存放在老教堂的面料,做好的假领子,都有被查封没收的风险。
  被查封没收后,所有生产都会停滞。为了把东西拿回来,他们还不知道要送多少礼,求多少人。即便最后能顺利归还,中间耽误的时间,损失也是不可估计的。
  “郁队长说我们真的很幸运,刚好卡在举报人来举报前把手续办了下来。”
  如果没有这纸合同,徐荷叶他们用老教堂存放面料,算是违规侵占国家资产,即便这个资产平时也没人在乎,但有人举报就不一样了。
  且老教堂的产权不在他们派出所,他就算想帮忙也插不了手。
  “那现在没事吧?”
  “没事。”董福运摇头,“写租赁合同时,老吕主动提出多补了一个月租金。”
  “那就好,小舅,你知道举报人是谁吗?”得知事情完美解决,徐荷叶才有精力去问举报人。
  董福运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顿了顿,他还是直接说了:“郁队长私下悄悄和我说了声,举报人姓戴,和咱们有亲戚关系。”
  “亲戚关系,姓戴,是大舅妈戴盈?”
  董杏花点了点头:“就是她。”
  “大舅妈,为什么?”徐荷叶皱起眉,问完又觉得好笑,是她其实也不意外。戴盈知道这个假领子工坊是他们办的后,来闹了好几次。
  董杏花让她裁剪,她不愿意,说手疼。让她拿缝纫,说脊椎不行,弯着腰背痛。让她剪线头,说工价低,做一天也挣不了多少钱。
  细问下去,才知道她惦记上黄旺成手里的活儿,觉得拿个本子,拿支笔,给大家统计件数很有派头。
  董杏花当然不同意,统计这事一直是黄旺成做的。人家做得又快又好,凭什么把他换掉?更何况黄旺成现在还是他们工坊的股东。
  被董杏花拒绝后,戴盈很不高兴。
  那天晚上,大舅舅董宏富更是跑到徐荷叶住的出租屋大闹了一通,骂董杏花和董福运没良心。有好处不知道惦记家里人。
  双方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董杏花神色沮丧:“可我是真没想到竟然会是她去举报我们。荷叶你说说,我们工坊做不下去了,对她有什么好处?”
  “再说了,是我不肯给她机会吗?是她自己嫌高恶低,这也不愿意做,那也不想做。说什么老板的大嫂,还和临时工干一样的活儿没面子。”
  “老板的大嫂干活没面子,我还是老板的小姨呢,不一样什么都做?”
  董杏花很难受:“荷叶,如果这个举报人是外人,就算是你廉阿姨,我都没这么生气。真的,偏偏是戴盈,这都他娘的是什么亲人啊,亲大嫂,还比不上这些街坊邻居。”
  起码这些街坊们知道他们被举报后,都来安慰她。
  可戴盈呢?
  她不仅没有悔改,就连一点内疚都没有。
  董杏花只要一想到,她知道举报人是戴盈后,去找她时,她说的话,心里就怄得慌。
  “什么叫作被举报都是我们该的?”
  “什么叫作她去举报都是我们逼的?”
  “难道没有对她百依百顺,就是在逼她?”
  董杏花擦了一把眼泪:“老幺,荷叶,以后你们就当没这个大嫂,没这个舅母。”
  第109章 回击
  董杏花越说越生气。
  徐荷叶和董福运对视一眼, 马上安慰道:“小姨,别生气了。”
  “她那样的人,向来记仇不记好, 能做出举报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很正常。你生气难过, 那不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吗?”
  “话是这么说——”董杏花吸了吸鼻子, 决定不说丧气话了,“荷叶你说得对,我不气,不气, 气坏了没人替。”
  董杏花擦了一把眼泪:“老幺,荷叶, 惹不起总躲得起, 以后咱们不和他们打交道了。”
  “好好。我们不和他们打交道了。”
  “既然这么看不得我们好,我们非得把我们的工坊做大做强。将来挣了钱, 也不给她一毛钱, 见不得人好的死娘儿们, 就让她眼红去。”
  “对,让这些眼红怪眼红去。”
  “不被人妒是庸才, 小姨,她眼红只能说明咱们现在过比她好。以后我们还要挣更多的钱,住大别墅,吃山珍海味。做好了就端到她面前吃, 吃不完倒掉也不给她,让她嫉妒, 让她眼红。”
  董杏花:“……”
  她噗嗤一声笑了:“荷叶,倒掉就不必了。好好的山珍海味,咱们做两餐吃不行吗?干嘛要倒掉, 浪费粮食可不行。”
  “小姨说得对,咱们做两餐吃。天天吃,馋死她!”徐荷叶抱住董杏花的胳膊,笑嘻嘻地问她,“小姨,现在不生气了吧?”
  “不气了。”董杏花道,“我只要一想到我将来住大别墅,吃美食,你大舅妈只能站在一边眼巴巴瞧着,我就一点也不生气了。”
  “那就好。”徐荷叶笑着看着董杏花,低下头的瞬间眼神却变得很冰冷。
  她不像小姨,心肠软,愤怒来得快去得也快。看,她不过是给董杏花描绘了这么一点小幻想,她就不生气了。她经历了那么多,心肠早就变硬了。戴盈既然敢把手伸到她身上,那就不要怪她剁掉她一只手。
  徐荷叶抬起头,脸上重新挂上了笑容:“小姨,今天期末考结束,表弟表妹应该也考完试了。咱们接上他们俩,还有姨父,我请他们吃饭。”
  “这段时间你一直给我帮忙,都没怎么顾得上他们,我请他们吃点好吃的,贿赂一下他们。”
  董杏花失笑:“不用这么破费,他们又不是吃奶的奶娃娃,要妈妈天天带着。都那么大的人了,还不能管好自己?”
  徐荷叶:“小姨,请他们吃饭怎么能是破费呢?再说了,一连考了三天,脑细胞都死了一片。我也想吃点好的,好好补一补。”
  徐荷叶这样一说,董杏花马上同意了:“那行,那咱们吃点好的。”
  “这才对嘛。挣了钱,不吃点好的,挣钱还有什么意义?就是不知道姨父最近忙不忙,如果要加班,就只能打包一些给他送过去。”
  董杏花“不用这么麻烦,你姨父嘴巴不挑,啥都能吃。厂里有食堂,让他吃食堂就行。来不了,只能说明你姨父差点口福!”
  “这怎么能行?姨父嘴巴不挑,不代表他不喜欢吃好吃的啊。小姨,我从今天开始放寒假,之后老教堂这边我盯着,您可以回家住,不用一直陪着我。”
  “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假领子挣了钱,我怕有人见家里只有你一个人会动坏心思。”
  “但你也不能一直陪我住啊。过了寒假,下学期表妹就要中考了,需要你的照顾。”
  董福运开口:“二姐,荷叶说得对。初三很关键,你不可能一直不着家。荷叶这边交给我好了,以后我每天都来樟树巷转一圈。”
  吃过饭,从饭馆出来,送走董杏花庞巧母女三人后,徐荷叶和董福运回樟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