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她画了个比平日轻盈俏丽的妆容,穿了身前几日新作的衣裳,眼角眉梢透出几分春色,像是年轻了几岁似的。
  他心中一沉。
  迟疑片刻,回房换了身服饰,去马厩挑了匹快马,抄近路奔去城门,赶在莫氏之前抵达白云寺。
  到了寺里,他找到廊前有一棵老桂花树的静室,进去一看,里面果真有尊空心大佛。
  佛像果真可以爬进去。
  他藏到佛肚,耐心等候。
  静室一直空寂,等了约摸半个时辰,方有人进来。
  那人进来后,在蒲团坐了小会,才来了别的人。
  静室门关上。
  女声响起:“今儿怎么晚了许多?”
  他脑海“轰”一声炸开。
  这是莫氏的声音!
  随即男声响起:“下朝有点晚,等久了?你这身打扮和春色倒是相融,让我想起当年初见你的时候。”
  他感觉声音异常熟悉,但一时半会想不起是谁。
  “二十年前的事,亏你还记得。”
  莫氏娇嗔。
  “我如今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罢了。”
  “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最美的。”男人道,“这次的事辛苦你和莹儿了,我带了几块莹儿喜欢的翡翠过来,希望她别恼我。”
  “她才不会,一直想多见你几面呢,振儿也是。”
  两人聊了几句,便办起了正事。
  广成侯在佛肚里,整个人都快炸裂。
  莫氏生的那一儿一女,竟然都不是他的种?那两个孩子也都知道自己的身世?他竟然给别人养了那么多年孩子?
  这对奸夫淫妇,竟敢欺他至此!
  他带着满腔怒气,破开佛肚出来,一拳挥在正在动作的男人身上。
  “给我去死!”
  男人猝不及防挨了一拳,倒在一边。
  他瞬间认出男人是谁。
  魏尚书!
  竟是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他扑到男人身上,对着他的头脸,左一拳右一拳,疯狂挥拳。
  莫氏在一旁大喊:“住手!你快住手啊!”
  他丝毫不曾停顿。
  “砰!”一声,后脑勺骤然袭来钝痛。
  他身形一顿,转过头来,怒不可遏地看着眼前女人:“你这淫妇,竟要杀夫?”
  莫氏举起手中香炉又要砸向他。
  他站起来,一脚踹过去,将莫氏踹到地上。
  再回身,却见魏尚书趁机爬起,跌跌撞撞冲向门口。
  “敢跑?”
  他追上去,用力一撞,魏尚书猛然扑倒在门槛上。
  那门槛上不知怎么突然多出一片碎瓷,正中魏尚书眉心,他这一栽,便再无动静。
  第77章 大雪
  寺里香客众多,不少人留意到静室这边的动静,纷纷涌进院里。
  只见一个衣衫不整的中年妇人站在静室门口,疯狂捶打一个富态的中年男人。
  “你杀了他!你居然杀了他!”
  两人脚边,仰面朝天躺着个一脸血的清瘦中年男人。
  众人骇然。
  竟然出了命案?
  很快有人认出三人身份:“这不是广成侯夫妇和魏尚书吗?魏尚书竟然……死了?”
  僧人知晓后,立刻封锁这处僧院,并向衙门报案。
  尽管广成侯坚持魏尚书不是他杀的,是自己倒霉摔到瓷片上摔死的,这桩情杀案还是如同插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人人都在议论当天的细节,早把什么长得像纪长风的蔡国驸马扔到爪哇国去了。
  魏夫人才刚送儿子出殡,就要给丈夫治丧,哭得眼都要瞎了。
  魏氏回娘家吊唁,和她抱头痛哭了一场。
  “娘,爹死得太蹊跷了,静室门槛怎会无端端有块碎瓷,还正好让爹摔中?肯定有人趁乱下手。”
  魏夫人一想到自己丈夫跟广成侯夫人的奸情,就怒火中烧。
  “他要是不去佛堂和人苟且,能被人扑杀在门槛上?这都是他应得的!”
  魏氏叹气:“爹行事确实不妥,但当务之急,是要——”
  话未说完,御林军突然闯了进来。
  “有人举证魏不群通敌叛国,现奉旨抄家!”
  魏夫人母女大骇。
  “林统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魏夫人颤声道,“我们老爷忠君爱国,勤勉为官,从不逾矩,怎、怎会通敌叛国?”
  林统领冷冷道:“你们魏府有个下人整理魏不群遗物时,发现几封蔡文写的书信,呈给了监察司,罪证确凿,岂容抵赖。”
  府里下人举证的?!
  魏夫人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娘!”
  魏家乱成一团。
  魏氏眼睁睁看着御林军从魏府搜出大量财物及罪证,眼睁睁看着魏府上下被御林军带走。
  若非罪不及出嫁女,连她也无法置身事外。
  即便如此,她也痛不欲生。
  通敌叛国、贪污受贿这两项罪名,让魏家成年男丁尽皆斩首,妇孺流放西北,就连广成侯夫人及其儿女也不例外——广成侯力证自家夫人和嫡出儿女是魏不群的外室和子女。
  她夜不能寐,反复思量。
  魏家和岑家的悲剧是从二弟说要替她出气,教训纪长卿和冯氏开始的。
  “一定是他们所为!”
  这两人毁了她的丈夫,又毁了她的娘家及舅家,她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阿嚏!”
  冯清岁大中午打了个喷嚏。
  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感受着明显比昨天低了不少的气温,蹙起眉头。
  “这天气,怎么看着像要下雪似的?”
  “可能要下春雪。”
  戚氏笑道。
  “长卿刚好炖了鸡汤,你多喝几碗,暖暖身子。”
  冯清岁欣然应允。
  纪长卿菜做得好吃,汤炖得也好喝。
  鲜得掉眉。
  “二爷只做丞相可惜了,”喝完汤,她放下汤碗笑道,“明明可以兼做酒楼大厨的。”
  纪长卿瞥了她一眼。
  “我爱下厨不等于爱给人做饭,你以为随便什么人都能让我洗手作羹汤?”
  冯清岁轻笑:“那我得好好谢谢娘才行,不然可蹭不上二爷的手艺。”
  纪长卿:“你知道就好。”
  冯清岁略惋惜。
  看来日后离了纪府,是吃不着纪氏美食了。
  从戚氏屋里出来,天空纷纷扬扬,竟真的下起雪来。
  她抬手接了片雪花。
  很大一朵。
  忽然想起小与。
  小与出生后京城没下过大雪,只有小雪,姐姐信中说她一到冬天就念叨:“鹅毛大雪到底有多大呀!好想看看。”
  就像现在这么大。
  小与,你看到了吗?
  回院后,她从箱里取出姐姐给她的画卷,挂到北面墙上。
  那墙刚好对着南边的窗户,可以看到窗外飘飞的大雪。
  夜里,她枕着簌簌雪声入睡。
  梦见小与对她笑:“岁岁姨,我看到大雪了,你要多穿点衣服,不要着凉呀,娘说你一着凉就拉肚子。”
  她想说她现在不会了,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只能看着小与朝她摆手,小小身影没入雪中。
  翌日一阵犬吠,将她吵醒。
  是欢快的叫声。
  她睁眼醒来,感觉窗外分外白皙,起来一看,雪堆了三尺多高。
  丫鬟婆子正忙着铲雪,只铲出了通行小道,剩下的雪还不知要铲多久。
  “汪汪!”
  大黑狗朝她甩尾,脑袋不断往门口方向转。
  这是要她出门散步的意思。
  “原来你也好雪。”
  她噙着笑道。
  洗漱穿戴好后,她牵着大黑狗出门。
  整个京城都白茫茫的,房子仿佛一夜之间被雪埋了起来,人们只能勉强清理出一点路来。
  想到外城平民区的茅草屋,她心情骤沉。
  这么大的雪,会把房子都压塌吧。
  沿着内河走去外城看了,发现果真闹了雪灾。
  这场罕见的大雪致使大片房子倒塌,死伤无数,受灾百姓无家可归,衣食无着,朝廷一边清雪救援,安置灾民,一边发动富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高门大户纷纷捐钱捐物,在外城灾区设置粥棚,赈济灾民。
  纪府也不例外。
  戚氏向来心善,一听说闹雪灾就让人去采买米面药材,让冯清岁配成药膳,好让灾民在饱腹的同时能驱寒暖身。
  每日还亲去粥棚施粥。
  冯清岁也尽自己最大努力提供帮助,不仅捐了大批棉服,还在粥棚坐诊,救治伤病患者。
  大黑狗粘她,非要跟着,她看诊时,它便蹲守在一边。
  这日冯清岁一早来了粥棚,粥还没熬好,她看了眼临时搭建的灶台,便坐下看诊。
  看了两个人后,大黑狗忽然冲着一个帮厨吠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