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愤慨过后,两个人又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舞台上。
  李晏穿了套稍显正式的着装,区别于平日里常见的校服和运动服,气质尤为突出。
  他是个看着较为随和的人,和陈敏那种绝对好脾气到窝囊的类型还不一样。他有明确的情绪和表达,却总是以旁人很容易接受的方式。
  如今见到他带着琴站在台上,樊景遥才忽然有了种展露在他眼前的人终于很完整的感觉。
  屏幕外的两个人心思截然不同,表象却十分相似。
  沉默着盯着视频看了会儿,樊景遥忍不住开口问:“你能听懂吗?”
  “听不懂。”陈敏很实在,“我们家人没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唱歌都跑调。”
  更别提古典乐这类本身需要些鉴赏门槛的音乐类型,多少是与普通流行音乐的接受程度不同的。
  明明是节奏欢快的曲子,偏偏越听越有困意。
  樊景遥的视线逐渐游离,过了会儿终于忍不住打断陈敏,说:“别听了,我快睡着了。”
  陈敏关掉视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含糊着回应:“我也觉得。”
  他日常作业按时完成,现在只剩休息日的作业,堆积量和樊景遥的没法比,很快就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了。
  陈敏一走,屋子里猛一下安静起来。
  十月份天气转冷,北华总是一众城市里最先有入冬氛围的那个。
  便利店的大门时刻紧关,仍旧抵挡不住从看不出的缝隙中溜进来的冷空气。
  离预定的供暖日期还有段时间,室内还处于穿多点能勉强熬一熬的状态,因此也不得不佩服最初拟定供暖日的人,拿捏得简直恰到好处。
  樊景遥在桌子前趴着刷手机歇了会儿,觉得挤进来的那点冷空气存在感越发强烈,最后站起身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去楼上取了个小型的取暖器放在脚边,感到舒服多了。
  店确实是韩洋的,但年轻老板却不常来,应该是还在研究些其他能赚钱的小生意。
  阮阿姨也是,不大再主动问询樊景遥,或许是愧疚吧。樊景遥也不知道她为何会这样想,明明帮了他这么多。
  一旦有了对比,樊景遥甚至觉得自己运气挺好的。
  福利院的孩子不一定聪明,但都早熟,几岁的小孩儿说话总有种不合年龄的老成,并不讨喜,大多数人都更喜欢带有“孩子特质”的小孩。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不少,但固定员工不多,很多都是类似阮阿姨这类义务帮忙的人。
  本市和临近城市的大学或是其他机构也会组织青年志愿者,总是在固定的月份一队接一队的,交接班似的涌入。
  小一点的孩子们会很高兴,他们会缠着新来的年轻人,争先恐后抬起胳膊索要拥抱。
  年轻人不明真相,只觉得这群小孩子亲人又乐观。
  院里的员工看到后会提醒叫他们不要抱,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因达不到要求而哭闹,而他们顾及不了这么多小孩儿。
  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就不会往前凑,因为即便对你再好又怎么样,都是短暂的光景,天色一暗,院里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樊景遥作为那不讨喜的小孩儿在院里生活到初中毕业,直到韩洋的店开了,他才终于有个落脚的地方能搬出来独住。
  没有一星半点值得记住的幼年时代,致使樊景遥最讨厌“回忆”这种东西。
  第14章 《四季》(往事8)
  李晏来店里时樊景遥睡着了。
  挺稀奇的,看店的人就这么睡着了,也不怕有人偷东西。
  樊景遥是听到点儿声音才醒,以为有人推门进来,结果一睁眼,李晏已经趴在高一层的柜子上,正低头看他。
  或许是怕悄无声息地再给他吓着,趴在柜子边缘,离樊景遥挺远。
  樊景遥倒是没因为他的突然出现受惊,反而是对自己不知不觉睡着的行为感到诧异,连忙摸起手机一看,发现才过去十多分钟,长舒一口气。
  随后他晃动着鼠标看了眼这阶段的监控,一切照常,没发生进来顾客见他睡着而跑单的情况。
  他就说,虽然入睡速度一向很快,但有动静他通常会立刻就醒,眼下这情况还真是少见。
  “你进来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
  李晏维持趴在柜台上的姿势,下巴压在胳膊上,张嘴动作受限,声音略显模糊:“我隔着窗外就看你好像趴在那儿半天没动,估摸着是睡着了,开关门的时候就顺手带了下。”
  樊景遥应了声,随后起身抻了个懒腰,活动下肩膀。
  天色将暗,透明玻璃门外青蓝色的一片,将所有事物都融进这一团。
  有顾客推门进来买日用品,樊景遥陪着他上楼挑了会儿,下楼结账后发现李晏已经洗过手找好位置,看样子正在等他。
  之前摆放在柜子里,他曾见过的小提琴盒被李晏放到了柜台最里侧,来回行走也碰不到,十分安全的区域。人则是坐在陈敏离开前的地方,抱着鼓鼓囊囊的书包。
  樊景遥下来,绕到楼梯后的洗漱间洗了个手,心想这俩人如今也是混熟悉了,简直把这儿当自己地盘,比樊景遥还不见外。
  “你没吃饭吧?”李晏问,“我带了东西过来。”
  他进来时就带了股很明显的食物味道,只是中途顾客进门打断了樊景遥的疑问而已。
  “烤肉。”
  “啧,这很没有意思。”
  嘴里是这样说,但从书包里掏东西出来时面上还是难掩的欢跃心情。
  樊景遥看着那么一大袋,甚至大到在书包拉链处卡住半晌才顺畅掏出,愣在原地半晌。
  “你没在那儿吃,是直接全烤完带回来的吗?”
  “当然了!”
  李晏边回答,边利落地拆包装。
  居民区那家店连门面都其貌不扬,外带包装更是朴素,保温袋都没有。
  好在离得近,室外温度也没降到个位数,背在包里带过来也还热乎着。
  只不过可惜了那书包……
  李晏拉链一拉,感觉包里面又是一股烤肉味儿直击面门。
  “幸亏里面没放书。”
  “你是不是买的太多了?”
  “不多不多,我中午没吃上饭,还是在台下看见陈敏,顺了他一个面包。”
  “嗯。”樊景遥表示赞同,“他的书包、衣服口袋、还有课桌兜里全是,说是为了确保饿了能随时掏出来吃。”
  “有点夸张。”
  以收银台为中心,烤肉的香气逐渐扩散至一楼的整个空间。
  李晏东西打包得极为齐全,酱料和干碟,甚至连辣椒圈类的配菜都给包了回来。
  “晚上人太多,老板在后厨的边角给我架了个小炉,让我自己玩儿。”
  樊景遥听了只感慨这顿饭吃得是不是过于艰难了。
  李晏第一个包了肉的菜卷递给了樊景遥,动作十分自然,在后者怔愣的几秒钟里,他拉了把樊景遥的手腕,把菜卷放进了手里。
  他似乎很习惯于照顾身边的人。
  “你和家里人说过不回去吃饭了吗?”
  “说了,是他们晚上不在家吃,才让我在外面随便解决点的。”
  樊景遥顿了下,转过头去,略有疑惑:“今天校庆表演,他们没来看你吗?”
  “我妈想出门转转,自己一个人不行,我爸开车载她一起出去了。”
  李晏说着,忽然一停,抬着头仔细思考着:“不过我从小到大的很多表演,我妈都很少来看。”
  “为什么?”
  “嫌弃我的水平,认为我遗传了我爸没什么音乐天分的基因,给她丢人。因为我的小提琴是她教的,在她所有学生里排不上号。”
  樊景遥“啊”了一声,心想怪不得母子两个周身的气质总给人感觉相似。
  “所以她是小提琴教师?”
  “是的,在平京的音乐学院。”
  樊景遥突然很好奇:“你的小提琴水平,真的算差吗?”
  “当然不算!”
  李晏举着手里的菜卷,立刻否认后又陷入种思考状态,最后说:“是我妈这几年的标准忽然拔高了许多,所以看我拉琴才会越来越不顺眼了。”
  “哦。”
  樊景遥虽应声,听起来却略显敷衍。
  旁边的人很敏锐地察觉到,停下动作看了樊景遥好半天。
  “做什么?”
  “不行。”李晏把肉放下,急忙站起身来,“这个问题关乎底线,我得给你证明一下。”
  说完他又去楼梯后面的洗漱间洗了个手,仔细擦干净后将琴盒从台子里拎出来。
  樊景遥看明白他想干什么了,但是觉得很没必要。
  “我又听不出来……”
  但说话的功夫,李晏已经把琴架在肩膀上了。
  为与演出场合相配,李晏穿了件墨蓝色的休闲衬衫,肩宽腿长。
  十几岁的少年人本不太适合老成的装扮,青葱鲜活的气息被抹去一二,但又不可否认他举着琴站在那儿,这身装扮与周身的气质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