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他很认真地在试音调琴,衬衫解开两粒扣子,侧着脸看琴时纤长光洁的脖颈构成好看的线条。
樊景遥愣愣看了半晌,垂下眼继续拿了片紫苏叶去包烤好的五花肉,神情专注,企图掩盖些陌生异样的情绪。
琴弓在弦上陡然划过,猝不及防地泄露出音符,吓得樊景遥一抖,手里的菜包险些掉落在桌上。
李晏应该是故意的,看到樊景遥的反应,肩膀夹着琴笑了半晌。
樊景遥不了解小提琴,也听不懂古典乐,他连流行乐也不听,没有音乐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但即便如此,他仍觉得这曲子好难。
樊景遥起初还觉得有点尴尬,视线总是经不住往门口瞟,生怕进来个顾客还是谁,不知该如何解释这场面。
现场与视频中的演奏截然不同,节奏欢快明朗的曲子用手机播放也会令人昏昏欲睡。而面对着面,看见李晏拿着琴的状态,似乎顷刻间就能对他如此喜欢小提琴的情绪感到理解。
渐渐也就放松下来,真正能投入进去听。
李晏的演奏没有持续很久,唯一的观众还在认真看着,他忽然就停了下来。
“不行,我太饿了。”
他拎着琴往前走了两步,隔着柜台与坐在里面的观众面对面,眼神落在樊景遥手里用紫苏叶包好很久的菜包上,明目张胆的觊觎。
樊景遥多少感到些无语,最后仍是举手递给李晏。
原本他是想等李晏把琴放下再接过,没成想对方低下头,就着他的手直接咬进了嘴里。
这行为超出樊景遥意料之外,紧跟着往回缩手,蹭到了李晏的下唇上。
很别扭,樊景遥忍不住皱了下眉。
“怎么了?”
嘴里嚼着东西人口齿不清,但还是注意到柜台后的人那很细微的表情变换,心想自己也没伸手碰他啊……
樊景遥则摇了摇头:“没事。”
他也说不清,大抵是习惯不了与其他人超乎寻常的近距离接触。
李晏终于将琴放下,重新装回琴盒里。
“看了我专门为你的表演,有什么想对我说的?”
樊景遥实话实说:“听不懂。”
李晏不满地小小“啧”了一声:“随意抒发,想到什么说什么。”
这可实在太为难樊景遥,他既没有音乐素养,也没有文学功底。他的语文成绩反向力压其余所有科目,荣登倒数第一位。
“有点紧张。”
李晏眨了眨眼,也在尝试理解:“还有呢?”
“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樊景遥绞尽脑汁也体会不出来,甚至有点烦,都开始反思自己究竟为什么要配合李晏做这莫名其妙的音乐鉴赏,于是随意地脱口道:“像冬天太冷外面待不住了想赶紧跑。”
他原就是敷衍,谁知道李晏听了竟惊呼了一声,感到意外:“都不知道该夸你还是该夸我自己了!”
樊景遥被他搞得莫名其妙。
“维瓦尔第《四季冬》第一乐章,就是在描绘凛冽飞雪的冬日景象。”
“……”樊景遥无语,他纯粹就是胡乱编造,“这也行?”
可李晏感到很满意,不是满意樊景遥的鉴赏能力,而是沉浸于自己对曲子内核的诠释程度,准备以此来反驳说他技术一般的小提琴老师。
后来樊景遥作为人证,被李晏抓回别墅参与辩证,愣是陪着听了节现场指导课。
除了消散不去印在樊景遥脑子里的声音外,他也终于切身感受到了李晏母亲身体不好的事实。
连长久的站立都耗费很大力气,只能和樊景遥坐在沙发上,盖着毛毯,用很严厉的语气指挥着拉琴的儿子,眼中却满是神采。
偶尔会偏过头同樊景遥讲两句,声音很小,像是在节省体力。
望过来的那双眼和李晏十分相似,执着而热烈。
樊景遥对那天的记忆很深,作为全然不懂的外行人,被迫和母子俩一起听了一下午的维瓦尔第,四个季节听了个全。
第15章 他来找过你(上)
樊景遥的归程计划稍微变动了些。
从黄帮主家出来后不知想到些什么,在出租车上临时变更了目的地,打算先去吃碗馄饨。
结果开到那条街上,却怎么也找不见熟悉的牌匾。
司机师傅有些年纪了,放慢车速顺着街溜时也感到恍惚,说印象中这条街上确实有家叫什么的馄饨面,但很少有人打车把不起眼的小面馆当做终点,所以他是眼熟,又有点叫不准正确位置。
樊景遥付过钱下了车,掏出手机里的导航一搜,啥也没有。
照此来看,要么是他记忆错乱,要么就是人家搬地方了。
樊景遥心血来潮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他抬头望着这一片五花八门,复杂多变的灯光牌匾,感到一阵恍惚。
于是找了个路口拐进去,不知不觉顺着又走进了那片居民区。
太阳已经没入云层,天还没彻底黑。
路上碰见个提着菜的行人,瞧着模样就是久居在这附近的居民。
樊景遥还是没死心,冲上前去问了句:“你好,我问一下前面正街那家美玲馄饨面,是搬地址了吗?”
“美玲馄饨面?是家里有兄弟俩的那家吗?”
“对。”
“是在这附近,但很多年前就关门了,怎么都得有个七八年了吧……”
樊景遥愣着有一会儿,才想起来同人道谢。
其实忆往昔真的没什么意思,回不去的曾经,变动巨大的现在,都注定了这种行为很没有意义。
要不是李晏的突然出现……
樊景遥垂在身侧的手指动了动,呼出口气,眼见着它化成白雾融进冰冷的空气里。
人的情感很神奇,牵动心神的人只需在眼前晃上一晃,沉寂已久的情绪就开始隐隐躁动,那么多年克制下来的冷静自持,溃败或许就在瞬间。
樊景遥将手插进口袋里,一转头恰巧见到两个意想不到的人。
他的大老板徐朔带着前任助理,正站在不远处好整以暇地看他。
要不是他们之间没有玻璃隔罩的阻挡,樊景遥真的会以为他们是在动物园文明观猴。
前一天和李晏没吃上的小泥炉,托他老板的福,终于是在时隔十二年后吃进了嘴里。
味道一点没变,反而令樊景遥更加心绪难平。
或许是出于这种心情下,他推迟了回去的行程,额外在北华停留了两天。
也没做什么其他的有意义的行为,满城市想到哪儿去哪儿,纯粹乱逛。
然后才发现,明明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这座城市里依然有许多地方是他不知道的。
临走前一天樊景遥又去见了次阮阿姨,她还是没醒过,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韩洋说他离开后的第二天就抢救了一次。
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基础也不好,经不起开膛破肚那一遭,眼下就是顺其自然等那么一天。
远方的亲戚们也来了不少,同辈的小辈的,一起商量着带老人回家度过最后的日子。
理智上都明白,情感上却很难保持平静。
他们还是坐在走廊上联排的座椅上,光洁冰凉,并不适合久坐,也不是个合适的聊天场所。
韩洋也是一副恍神的模样,像是很久都没休息过了,也没有心力去和樊景遥拉扯上次那张银行卡。
“我知道这是你的心意,所以我就不和你推脱了。”
韩洋说完,就垂下头去看医院走廊十分无趣的地砖,像是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说出来:“我们……其实真的把你当家人,当时我年纪小,就是意气用事。后来冷静下来,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了,爸妈也是一样。所以你别怪他们,是我的原因。”
“我从来没因为任何事怪过你们任何人。”樊景遥靠在冰凉的椅背上,淡淡说道,“你都不知道当时让我住进便利店是帮了我多大的忙,我哪还会怪你们没能帮我更多。”
福利院可以将孩子养到十八岁,但大部分的孩子在拥有独立生活能力时就会选择搬出去。
真正如普通孩子一样坚持读书的太少了,初中毕业就开始各找门路,能养活自己就行。那个环境下长大的人,又怎么能要求他们有远见。
要不是那间便利店,他的高中时期还不知道要怎么度过。
“哦,我记起个事,前两天你走之后忽然想起来的。以前读书那会儿,有个和你关系挺好的小孩儿,高高瘦瘦的那个。”
樊景遥立刻就回道:“李晏。”
“对!”韩洋记得他的样子,一时间没想起他的名字,“他之前回来过一趟,打听你的消息。”
樊景遥愣了下,完全意料之外。
“什么时候?”
“你转学之后的两、三年?主要当时我家孩子出生,店里是请别人帮忙打理,店员不认识他,后来才和我说。”
“不过……”韩洋顿了下,继续道,“其实我们当时也没有你的消息,所以就算我在,估计也没什么用。”
樊景遥愣愣看了半晌,垂下眼继续拿了片紫苏叶去包烤好的五花肉,神情专注,企图掩盖些陌生异样的情绪。
琴弓在弦上陡然划过,猝不及防地泄露出音符,吓得樊景遥一抖,手里的菜包险些掉落在桌上。
李晏应该是故意的,看到樊景遥的反应,肩膀夹着琴笑了半晌。
樊景遥不了解小提琴,也听不懂古典乐,他连流行乐也不听,没有音乐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但即便如此,他仍觉得这曲子好难。
樊景遥起初还觉得有点尴尬,视线总是经不住往门口瞟,生怕进来个顾客还是谁,不知该如何解释这场面。
现场与视频中的演奏截然不同,节奏欢快明朗的曲子用手机播放也会令人昏昏欲睡。而面对着面,看见李晏拿着琴的状态,似乎顷刻间就能对他如此喜欢小提琴的情绪感到理解。
渐渐也就放松下来,真正能投入进去听。
李晏的演奏没有持续很久,唯一的观众还在认真看着,他忽然就停了下来。
“不行,我太饿了。”
他拎着琴往前走了两步,隔着柜台与坐在里面的观众面对面,眼神落在樊景遥手里用紫苏叶包好很久的菜包上,明目张胆的觊觎。
樊景遥多少感到些无语,最后仍是举手递给李晏。
原本他是想等李晏把琴放下再接过,没成想对方低下头,就着他的手直接咬进了嘴里。
这行为超出樊景遥意料之外,紧跟着往回缩手,蹭到了李晏的下唇上。
很别扭,樊景遥忍不住皱了下眉。
“怎么了?”
嘴里嚼着东西人口齿不清,但还是注意到柜台后的人那很细微的表情变换,心想自己也没伸手碰他啊……
樊景遥则摇了摇头:“没事。”
他也说不清,大抵是习惯不了与其他人超乎寻常的近距离接触。
李晏终于将琴放下,重新装回琴盒里。
“看了我专门为你的表演,有什么想对我说的?”
樊景遥实话实说:“听不懂。”
李晏不满地小小“啧”了一声:“随意抒发,想到什么说什么。”
这可实在太为难樊景遥,他既没有音乐素养,也没有文学功底。他的语文成绩反向力压其余所有科目,荣登倒数第一位。
“有点紧张。”
李晏眨了眨眼,也在尝试理解:“还有呢?”
“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樊景遥绞尽脑汁也体会不出来,甚至有点烦,都开始反思自己究竟为什么要配合李晏做这莫名其妙的音乐鉴赏,于是随意地脱口道:“像冬天太冷外面待不住了想赶紧跑。”
他原就是敷衍,谁知道李晏听了竟惊呼了一声,感到意外:“都不知道该夸你还是该夸我自己了!”
樊景遥被他搞得莫名其妙。
“维瓦尔第《四季冬》第一乐章,就是在描绘凛冽飞雪的冬日景象。”
“……”樊景遥无语,他纯粹就是胡乱编造,“这也行?”
可李晏感到很满意,不是满意樊景遥的鉴赏能力,而是沉浸于自己对曲子内核的诠释程度,准备以此来反驳说他技术一般的小提琴老师。
后来樊景遥作为人证,被李晏抓回别墅参与辩证,愣是陪着听了节现场指导课。
除了消散不去印在樊景遥脑子里的声音外,他也终于切身感受到了李晏母亲身体不好的事实。
连长久的站立都耗费很大力气,只能和樊景遥坐在沙发上,盖着毛毯,用很严厉的语气指挥着拉琴的儿子,眼中却满是神采。
偶尔会偏过头同樊景遥讲两句,声音很小,像是在节省体力。
望过来的那双眼和李晏十分相似,执着而热烈。
樊景遥对那天的记忆很深,作为全然不懂的外行人,被迫和母子俩一起听了一下午的维瓦尔第,四个季节听了个全。
第15章 他来找过你(上)
樊景遥的归程计划稍微变动了些。
从黄帮主家出来后不知想到些什么,在出租车上临时变更了目的地,打算先去吃碗馄饨。
结果开到那条街上,却怎么也找不见熟悉的牌匾。
司机师傅有些年纪了,放慢车速顺着街溜时也感到恍惚,说印象中这条街上确实有家叫什么的馄饨面,但很少有人打车把不起眼的小面馆当做终点,所以他是眼熟,又有点叫不准正确位置。
樊景遥付过钱下了车,掏出手机里的导航一搜,啥也没有。
照此来看,要么是他记忆错乱,要么就是人家搬地方了。
樊景遥心血来潮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他抬头望着这一片五花八门,复杂多变的灯光牌匾,感到一阵恍惚。
于是找了个路口拐进去,不知不觉顺着又走进了那片居民区。
太阳已经没入云层,天还没彻底黑。
路上碰见个提着菜的行人,瞧着模样就是久居在这附近的居民。
樊景遥还是没死心,冲上前去问了句:“你好,我问一下前面正街那家美玲馄饨面,是搬地址了吗?”
“美玲馄饨面?是家里有兄弟俩的那家吗?”
“对。”
“是在这附近,但很多年前就关门了,怎么都得有个七八年了吧……”
樊景遥愣着有一会儿,才想起来同人道谢。
其实忆往昔真的没什么意思,回不去的曾经,变动巨大的现在,都注定了这种行为很没有意义。
要不是李晏的突然出现……
樊景遥垂在身侧的手指动了动,呼出口气,眼见着它化成白雾融进冰冷的空气里。
人的情感很神奇,牵动心神的人只需在眼前晃上一晃,沉寂已久的情绪就开始隐隐躁动,那么多年克制下来的冷静自持,溃败或许就在瞬间。
樊景遥将手插进口袋里,一转头恰巧见到两个意想不到的人。
他的大老板徐朔带着前任助理,正站在不远处好整以暇地看他。
要不是他们之间没有玻璃隔罩的阻挡,樊景遥真的会以为他们是在动物园文明观猴。
前一天和李晏没吃上的小泥炉,托他老板的福,终于是在时隔十二年后吃进了嘴里。
味道一点没变,反而令樊景遥更加心绪难平。
或许是出于这种心情下,他推迟了回去的行程,额外在北华停留了两天。
也没做什么其他的有意义的行为,满城市想到哪儿去哪儿,纯粹乱逛。
然后才发现,明明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这座城市里依然有许多地方是他不知道的。
临走前一天樊景遥又去见了次阮阿姨,她还是没醒过,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韩洋说他离开后的第二天就抢救了一次。
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基础也不好,经不起开膛破肚那一遭,眼下就是顺其自然等那么一天。
远方的亲戚们也来了不少,同辈的小辈的,一起商量着带老人回家度过最后的日子。
理智上都明白,情感上却很难保持平静。
他们还是坐在走廊上联排的座椅上,光洁冰凉,并不适合久坐,也不是个合适的聊天场所。
韩洋也是一副恍神的模样,像是很久都没休息过了,也没有心力去和樊景遥拉扯上次那张银行卡。
“我知道这是你的心意,所以我就不和你推脱了。”
韩洋说完,就垂下头去看医院走廊十分无趣的地砖,像是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说出来:“我们……其实真的把你当家人,当时我年纪小,就是意气用事。后来冷静下来,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了,爸妈也是一样。所以你别怪他们,是我的原因。”
“我从来没因为任何事怪过你们任何人。”樊景遥靠在冰凉的椅背上,淡淡说道,“你都不知道当时让我住进便利店是帮了我多大的忙,我哪还会怪你们没能帮我更多。”
福利院可以将孩子养到十八岁,但大部分的孩子在拥有独立生活能力时就会选择搬出去。
真正如普通孩子一样坚持读书的太少了,初中毕业就开始各找门路,能养活自己就行。那个环境下长大的人,又怎么能要求他们有远见。
要不是那间便利店,他的高中时期还不知道要怎么度过。
“哦,我记起个事,前两天你走之后忽然想起来的。以前读书那会儿,有个和你关系挺好的小孩儿,高高瘦瘦的那个。”
樊景遥立刻就回道:“李晏。”
“对!”韩洋记得他的样子,一时间没想起他的名字,“他之前回来过一趟,打听你的消息。”
樊景遥愣了下,完全意料之外。
“什么时候?”
“你转学之后的两、三年?主要当时我家孩子出生,店里是请别人帮忙打理,店员不认识他,后来才和我说。”
“不过……”韩洋顿了下,继续道,“其实我们当时也没有你的消息,所以就算我在,估计也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