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孩子们自然要每天向皇父请安,但面对儿女们,皇父却没有功夫一一同他们说话,前朝还有朝政军务在等着他。
而晚上则是李世民与长孙氏及她养育的儿女们交流感情的时间,其他人排不上号。
当然,李世民也会召幸妃嫔,但他召她们时,孩子们肯定不方便跟着。
因此,李世民与其他孩子交流的时间的确很少。
但封建帝王显然不会反思自己,李世民想了一会儿,他这个突发奇想的确不好,不日自己就要立承乾为太子,并多请名师教导,青雀那个进度,肯定跟不上承乾,到时候不仅耽搁承乾,也打击青雀,不好不好。
而李恪,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当然不会不疼,但青雀都不能与大兄共同读书,李恪当然更不行了,不然承乾与李恪你好我好了,青雀倒插不进去,在李世民看来显然是更加不好的。
“想必他也是及不上承乾的,罢了,兄弟们这会儿指望不上无妨,我给你选几个伴读。”李世民又道。
“我有侍读啊。”李承乾道,“家庆表兄不就是。”
重生以来,李承乾惯爱独行,与长孙家庆交集很少,但他的侍读身份还在。
李世民道:“家庆与你岁数悬殊,你怕是与他并无话说,我给你找些同龄人。”
些。
李承乾注意到了这个字,敢情还不是找一个,而是要好多个,想想就让人头大。
李承乾道:“我一个人挺好的,太多人吵得慌,不要。”
被长子怼回来,李世民并不觉得恼怒,毕竟这一次长子给他解释了原因啊,实在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天可汗很欣慰。
183
第183章
◎祖孙。◎
这么一欣慰,李世民就同意了长子不增伴读的事,事后想起,他又觉得自己不大正常,怎么偏长子不好言好语,他更加接受良好呢?
这是不是不大对劲?
在李世民的反思中,庆功宴开始了。
对于大唐来说这是庆功宴,但对于突厥人来说,这就显得颇为屈辱了。
太上皇李渊在突厥人那里吃过亏,尽管他看皇帝到处都不顺眼,但每每看到突厥两个可汗不得不陪笑的脸,他都无比畅快,因此一再举杯。
可惜,大唐只是小胜,李承乾没能看到他们载歌载舞的场面,而且,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顺,皇帝要亲自扶着酒醉的太上皇去歇息,他还让李承乾跟着他孝顺。
李承乾不敢当众抗旨,只好过去扶住了李渊的另一侧手臂。
李渊个头挺高,近些年养尊处优,身上又积攒了些肉,喝醉了人还沉得很,扶起来很费力气,若不是李承乾近来习练武艺颇有进步,恐怕扶不住胖老头。
行至人少处,李世民立即让随从来替代中山王,但他那边倒是没有换人,仍旧任劳任怨地扶着他爹。
李渊的确醉的很厉害,他突然开始含糊念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名字,正甩胳膊的李承乾闻声望去,天可汗的脸果然黑了。
亲爷啊,李承乾想,你真是知道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儿子的孝心马上就要烟消云散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当即叫了人来替换自己,他则是沉默地走在一旁。
皇帝不语,四下自然没人敢吭声,一直到太上皇的寝宫,小心服侍太上皇睡下,皇帝带着中山王离开,伺候太上皇的人才敢放松些许。
走到东宫附近,李世民的脸色才好些,他揉了揉眉心,忽然道:“承乾,你相信阿耶。”
他的意思很明白,月色之下,他的神情李承乾能看得很清楚。
这幅表情回去阿娘又要忧心了。
李承乾便道:“我信没用,你这么说,是不相信你自己吗?”
激将法对天可汗原本不该有用,但也得分时候,这会儿喝了酒的天可汗一激灵,立即道:“我当然有信心!”
“这不就结了。”李承乾摊摊手,“你要多努力。”
受到长子的鼓舞,在李世民看来还是一种证明,他激动不已,又有酒精加持,他慈爱的将人抱在怀里,欣慰道:“承乾,好孩子,阿耶知道,你我父子是同心的!”
李承乾:“……”
天可汗酒劲一上来,李承乾显然应付不了,他招呼随从过来扶住皇帝,一群人七手八脚地将人送回寝殿中。
孩子们都各自回去睡了,只有长孙氏还在等着郎君归来。
李承乾道:“阿娘,阿耶喝醉了,恐怕也不能沐浴,不如让他在外头榻上凑合一宿,别熏着您。”
长孙氏尚未说话,皇帝拍了下李承乾的肩膀,大声笑道:“好孩子!”
长孙氏撑不住笑了:“不能沐浴,我让人给他擦擦,你阿耶今儿是有多高兴,竟喝醉了。”
高兴确实有高兴的成分,但后来经李渊一刺激,酒劲才完全上来。
总结,都怪李渊。
时候不早了,长孙氏催着长子回去休息,皇帝这边有她照应就行,李承乾不能不依从母亲,只得先退下。
皇帝酒醉,就算能让别人伺候他梳洗,皇后到底也得费心费精神瞧着,这一折腾不知何时才能睡下。
李承乾决定明天去给太上皇问安。
所谓祸从口出,今天晚上的事都自李渊的口出。
……
次日。
宿醉的李渊正让人给自己揉额头解乏,忽然走进来一个宫人们不敢阻拦的人。
“拜见阿翁。”李承乾一丝不苟地行了拜礼。
宫人跪地道:“请太上皇恕罪,奴拦不住中山王。”
李渊难受得厉害,说出来的话也很不客气:“到底是父子一脉相承。”
“是父子一脉相承。”李承乾笑道,“太上皇如何,圣人就如何。”
都是偏心眼。
李渊听不懂这话,也懒得回应,只是张口示意人喂他一口茶水。
李承乾很自觉地找地方坐下,又让人给他端羊奶和点心来。
宫人小心地觑了眼太上皇,诚然中山王是圣人嫡长,但太上皇占着忠孝的高位,至少明面上是不好越过太上皇去巴结奉承中山王的。
好在李承乾无意为难宫人们,他向李渊道:“阿翁难道舍得让孙儿干巴巴坐着么?”
李渊挺舍得,然而他也不过是需要个台阶,既然李承乾给了,他也就点点头:“去罢。”
李承乾笑道:“多谢阿翁。”
李渊头疼得厉害,不想跟人打机锋,便道:“若是无事,吃了点心就回罢。”
“有点小事。”李承乾问道,“阿翁,你还记得昨夜醉酒时自己说了什么吗?”
“什么?”李渊疑惑道。
纵身边服侍之人有听到的,到底无人敢在太上皇跟前提起那两个人,太上皇或许不会怪罪,但他若有点别的表现,传到圣人的耳朵里,可是谁都担不起的。
李承乾道:“你叫了大伯和四叔的名字,大伯就算了,若不是他二弟太逆天,他这个太子做的挺合格。但四叔那么个混账东西,我很好奇,阿翁,他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地方吗?”
这些话说出来,殿内鸦雀无声,李渊愣了一会儿,方斥责道:“放肆!你竟敢不敬……不敬长辈!”
李承乾笑了笑,道:“长辈得先以身作则,晚辈才敬重,像四叔那种长辈,我敬重他什么?敬重他大敌当前弃城而逃,还是敬重他挑拨离间几次三番试图谋害兄长?”
李渊语塞。
李承乾又道:“阿翁,若没有四叔从中挑拨,你与大伯和阿耶之间,或许还走不到那个田地,他才是罪魁祸首,时至今日你倒还向着他,真是父子情深。”
这当然是李承乾随口气人了,李元吉勉强能算是个催化剂,算不上导火索。
“胡说八道!”李渊大怒,“玄武门之事乃是秦王觊觎大位犯上作乱,弑兄杀弟,威逼亲父,不忠不孝,乱臣贼子!”
“哇。”李承乾拍了拍手,“说得真好。”
被他刺激到没有理智的李渊清醒大半,他握了握拳头,质问道:“你究竟想做什么?”
李承乾歪了歪头,老实道:“想让你不高兴。”
李渊气结:“我……你……”
“消消气,阿翁。”李承乾语气和缓地劝道,“我还指望您多给我添几个小叔叔呢。”
李渊揉着额头倒在软榻上,指着李承乾道:“你滚。”
李承乾道:“我滚可以,但您不能叫太医,不然别人要以为您是被我气病的,不过你可以跟我阿耶告状嘛,让他私底下悄悄罚我。”
李承乾固然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但他可不想气病太上皇的事传到母亲耳朵里去。
李渊冷笑:“你将不孝的姿态做足,还想保全自己的声誉,果然跟秦王是一脉相承的父子!”
“哎。”李承乾叹了口气,“容我再提醒您一次,阿翁,秦王如今已经是皇帝了。”
李渊冷哼一声。
李承乾自顾自道:“那咱们两清吧,看你这么生气,我气顺多了。”
而晚上则是李世民与长孙氏及她养育的儿女们交流感情的时间,其他人排不上号。
当然,李世民也会召幸妃嫔,但他召她们时,孩子们肯定不方便跟着。
因此,李世民与其他孩子交流的时间的确很少。
但封建帝王显然不会反思自己,李世民想了一会儿,他这个突发奇想的确不好,不日自己就要立承乾为太子,并多请名师教导,青雀那个进度,肯定跟不上承乾,到时候不仅耽搁承乾,也打击青雀,不好不好。
而李恪,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当然不会不疼,但青雀都不能与大兄共同读书,李恪当然更不行了,不然承乾与李恪你好我好了,青雀倒插不进去,在李世民看来显然是更加不好的。
“想必他也是及不上承乾的,罢了,兄弟们这会儿指望不上无妨,我给你选几个伴读。”李世民又道。
“我有侍读啊。”李承乾道,“家庆表兄不就是。”
重生以来,李承乾惯爱独行,与长孙家庆交集很少,但他的侍读身份还在。
李世民道:“家庆与你岁数悬殊,你怕是与他并无话说,我给你找些同龄人。”
些。
李承乾注意到了这个字,敢情还不是找一个,而是要好多个,想想就让人头大。
李承乾道:“我一个人挺好的,太多人吵得慌,不要。”
被长子怼回来,李世民并不觉得恼怒,毕竟这一次长子给他解释了原因啊,实在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天可汗很欣慰。
183
第183章
◎祖孙。◎
这么一欣慰,李世民就同意了长子不增伴读的事,事后想起,他又觉得自己不大正常,怎么偏长子不好言好语,他更加接受良好呢?
这是不是不大对劲?
在李世民的反思中,庆功宴开始了。
对于大唐来说这是庆功宴,但对于突厥人来说,这就显得颇为屈辱了。
太上皇李渊在突厥人那里吃过亏,尽管他看皇帝到处都不顺眼,但每每看到突厥两个可汗不得不陪笑的脸,他都无比畅快,因此一再举杯。
可惜,大唐只是小胜,李承乾没能看到他们载歌载舞的场面,而且,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顺,皇帝要亲自扶着酒醉的太上皇去歇息,他还让李承乾跟着他孝顺。
李承乾不敢当众抗旨,只好过去扶住了李渊的另一侧手臂。
李渊个头挺高,近些年养尊处优,身上又积攒了些肉,喝醉了人还沉得很,扶起来很费力气,若不是李承乾近来习练武艺颇有进步,恐怕扶不住胖老头。
行至人少处,李世民立即让随从来替代中山王,但他那边倒是没有换人,仍旧任劳任怨地扶着他爹。
李渊的确醉的很厉害,他突然开始含糊念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名字,正甩胳膊的李承乾闻声望去,天可汗的脸果然黑了。
亲爷啊,李承乾想,你真是知道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儿子的孝心马上就要烟消云散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当即叫了人来替换自己,他则是沉默地走在一旁。
皇帝不语,四下自然没人敢吭声,一直到太上皇的寝宫,小心服侍太上皇睡下,皇帝带着中山王离开,伺候太上皇的人才敢放松些许。
走到东宫附近,李世民的脸色才好些,他揉了揉眉心,忽然道:“承乾,你相信阿耶。”
他的意思很明白,月色之下,他的神情李承乾能看得很清楚。
这幅表情回去阿娘又要忧心了。
李承乾便道:“我信没用,你这么说,是不相信你自己吗?”
激将法对天可汗原本不该有用,但也得分时候,这会儿喝了酒的天可汗一激灵,立即道:“我当然有信心!”
“这不就结了。”李承乾摊摊手,“你要多努力。”
受到长子的鼓舞,在李世民看来还是一种证明,他激动不已,又有酒精加持,他慈爱的将人抱在怀里,欣慰道:“承乾,好孩子,阿耶知道,你我父子是同心的!”
李承乾:“……”
天可汗酒劲一上来,李承乾显然应付不了,他招呼随从过来扶住皇帝,一群人七手八脚地将人送回寝殿中。
孩子们都各自回去睡了,只有长孙氏还在等着郎君归来。
李承乾道:“阿娘,阿耶喝醉了,恐怕也不能沐浴,不如让他在外头榻上凑合一宿,别熏着您。”
长孙氏尚未说话,皇帝拍了下李承乾的肩膀,大声笑道:“好孩子!”
长孙氏撑不住笑了:“不能沐浴,我让人给他擦擦,你阿耶今儿是有多高兴,竟喝醉了。”
高兴确实有高兴的成分,但后来经李渊一刺激,酒劲才完全上来。
总结,都怪李渊。
时候不早了,长孙氏催着长子回去休息,皇帝这边有她照应就行,李承乾不能不依从母亲,只得先退下。
皇帝酒醉,就算能让别人伺候他梳洗,皇后到底也得费心费精神瞧着,这一折腾不知何时才能睡下。
李承乾决定明天去给太上皇问安。
所谓祸从口出,今天晚上的事都自李渊的口出。
……
次日。
宿醉的李渊正让人给自己揉额头解乏,忽然走进来一个宫人们不敢阻拦的人。
“拜见阿翁。”李承乾一丝不苟地行了拜礼。
宫人跪地道:“请太上皇恕罪,奴拦不住中山王。”
李渊难受得厉害,说出来的话也很不客气:“到底是父子一脉相承。”
“是父子一脉相承。”李承乾笑道,“太上皇如何,圣人就如何。”
都是偏心眼。
李渊听不懂这话,也懒得回应,只是张口示意人喂他一口茶水。
李承乾很自觉地找地方坐下,又让人给他端羊奶和点心来。
宫人小心地觑了眼太上皇,诚然中山王是圣人嫡长,但太上皇占着忠孝的高位,至少明面上是不好越过太上皇去巴结奉承中山王的。
好在李承乾无意为难宫人们,他向李渊道:“阿翁难道舍得让孙儿干巴巴坐着么?”
李渊挺舍得,然而他也不过是需要个台阶,既然李承乾给了,他也就点点头:“去罢。”
李承乾笑道:“多谢阿翁。”
李渊头疼得厉害,不想跟人打机锋,便道:“若是无事,吃了点心就回罢。”
“有点小事。”李承乾问道,“阿翁,你还记得昨夜醉酒时自己说了什么吗?”
“什么?”李渊疑惑道。
纵身边服侍之人有听到的,到底无人敢在太上皇跟前提起那两个人,太上皇或许不会怪罪,但他若有点别的表现,传到圣人的耳朵里,可是谁都担不起的。
李承乾道:“你叫了大伯和四叔的名字,大伯就算了,若不是他二弟太逆天,他这个太子做的挺合格。但四叔那么个混账东西,我很好奇,阿翁,他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地方吗?”
这些话说出来,殿内鸦雀无声,李渊愣了一会儿,方斥责道:“放肆!你竟敢不敬……不敬长辈!”
李承乾笑了笑,道:“长辈得先以身作则,晚辈才敬重,像四叔那种长辈,我敬重他什么?敬重他大敌当前弃城而逃,还是敬重他挑拨离间几次三番试图谋害兄长?”
李渊语塞。
李承乾又道:“阿翁,若没有四叔从中挑拨,你与大伯和阿耶之间,或许还走不到那个田地,他才是罪魁祸首,时至今日你倒还向着他,真是父子情深。”
这当然是李承乾随口气人了,李元吉勉强能算是个催化剂,算不上导火索。
“胡说八道!”李渊大怒,“玄武门之事乃是秦王觊觎大位犯上作乱,弑兄杀弟,威逼亲父,不忠不孝,乱臣贼子!”
“哇。”李承乾拍了拍手,“说得真好。”
被他刺激到没有理智的李渊清醒大半,他握了握拳头,质问道:“你究竟想做什么?”
李承乾歪了歪头,老实道:“想让你不高兴。”
李渊气结:“我……你……”
“消消气,阿翁。”李承乾语气和缓地劝道,“我还指望您多给我添几个小叔叔呢。”
李渊揉着额头倒在软榻上,指着李承乾道:“你滚。”
李承乾道:“我滚可以,但您不能叫太医,不然别人要以为您是被我气病的,不过你可以跟我阿耶告状嘛,让他私底下悄悄罚我。”
李承乾固然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但他可不想气病太上皇的事传到母亲耳朵里去。
李渊冷笑:“你将不孝的姿态做足,还想保全自己的声誉,果然跟秦王是一脉相承的父子!”
“哎。”李承乾叹了口气,“容我再提醒您一次,阿翁,秦王如今已经是皇帝了。”
李渊冷哼一声。
李承乾自顾自道:“那咱们两清吧,看你这么生气,我气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