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尉迟敬德从前方回来,见识过火药的真正威力后,再闻得此话,他颇有感触,甚至主动请缨要做李承乾的武艺师傅。
  但李承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尉迟敬德前程无限好,没必要绑在他这艘破船上。
  李承乾笑道:“尚有重任等将军展才,我不能留将军,况且尉迟将军才立大功,却只做一个老师,只怕天下人要说圣人赏罚不明。”
  尉迟敬德也知道这提议很不实际,并不强求,只是在跟李承乾告别时他还不忘道:“中山王,哪吒闹海那故事听着也好,改日你有空了,能也讲给臣吗?”
  李承乾答应道:“我写下来送给将军。”
  送走尉迟敬德后,李承乾脸上的笑立刻就消失了,真是魔道一尺,道高一丈,天可汗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
  刷了这一波名声,再加上火药在对付突厥入侵时的用处,如果再不做些什么,李承乾觉得等到了十月天可汗立太子,可能就没什么阻碍了。
  “早死晚死都是死,你晚做一天太子早做一天太子有什么区别吗?”李映道,“而且,你如果闹得太大,就算是前朝的传闻也有可能传到你娘耳朵里。”
  李承乾顿了顿,过了一会儿,他忽然道:“不如我让秦叔宝做我的老师。”
  “啊?”变得有点快,李映没反应过来,“为什么是他?”
  李承乾道:“秦叔宝是贞观十二年死的,死在我之前,等我被废时,就不能连累他了。”
  182
  第182章
  ◎医书。◎
  献俘后并不意味着突厥之事就全部了结,关于后续的处置和是否要再与突厥定盟约都是需要讨论的。
  这些李承乾偶尔能听上两句,大约是傍晚天可汗回到后宫见妻儿时,他会随口念叨两句朝政,也会就此考考李承乾。
  李承乾起初会装憨卖傻,只作不懂,但这会引发天可汗的谆谆教导,后来他改了主意,装作自己懂了些,这倒是让天可汗的教导少了,可李承乾要被迫听他说些夸奖的话,这就很让人起鸡皮疙瘩。
  好在还有一个李泰,他素来最爱争抢父母的注意力,李承乾很乐意让他往天可汗跟前凑。
  别教我了,教你心爱的青雀吧!
  李世民因此暗自感慨,虽则承乾心中有些疙瘩,但他还是友爱兄弟的。
  他这么心大,长孙氏却做不到,承乾是他的儿子,青雀亦是,这会儿小便罢了,到大了再如此不分长幼,只怕要酿出祸端。
  作为母亲,长孙氏不希望玄武门的事在她儿子身上重演。
  这天孩子们各自回去后,长孙氏笑道:“二郎,朝中之事,还是少同青雀说,他才启蒙,什么都不懂,平白耽搁你,有这功夫,你倒不如多教教承乾。”
  李世民将妻子发间的金钗摘下,笑道:“承乾天资聪颖,我一教就会,不耽搁什么,青雀倒是比不上兄长,不过这也没什么,他将来能见识清明,足够辅佐兄长便是。”
  辅佐兄长……长孙氏叹息,若只让青雀辅佐兄长,就不该在对待两个孩子时并无差别。
  储君该学的,寻常皇子万万不能沾惹。
  可这些话即便是再亲近的夫妻,长孙氏也不好对郎君说这样的话,否则他心里有了什么,倒要起波澜了。
  所幸两个孩子年岁尚少,皇帝顾不上,皇后还能多费些心周旋。
  李世民见妻子眉尖微蹙,忙关切道:“观音婢,怎么了?”
  长孙氏摇摇头,道:“白日事多,有些累了而已。”
  李世民便道:“这就安寝罢,明日你多歇息。”
  长孙氏点点头。
  次日,皇后的确歇了半日,但皇帝却没办法歇息。
  李承乾和李映共同抄写了一部后世总结的中医医书,其中都是经过现代检验有效的中医治病诊方以及针灸草药等,他找到李世民,用剩下的赏赐兑换医书的刻印与传播。
  李世民翻看过医书后,确定道:“承乾,这医书的确经过了验证,能确保无误,是吗?”
  李承乾点头:“医书发出去后,我还想请圣人下达谕旨,请神医孙思邈入京,与太医院的太医探讨医术。”
  “将医书广散于民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自然应允,只是为何要请孙思邈到京,承乾,你寻他有事?”李世民道。
  李承乾道:“我想请他为阿娘治病。”
  皇后的病不是一日两日了,宫中太医不乏医术高超者,却都束手无策不能根治,李世民皱了皱眉,道:“孙思邈能治好你娘吗?”
  “不管能不能,他既有神医的名头,总不能是空穴来风,既然他有医术,让他为阿娘瞧瞧也是多个治愈的机会。”李承乾说得并不十分笃定。
  一则李承乾也不能确定孙思邈能彻底治愈母亲,二则他也不能贸然替人担保,不然就是害了孙思邈,这样不仅李承乾自己过不去,母亲知道也会愧疚不忍的。
  “也是,若他真能治好你阿娘,往后你娘就能少受些罪,朕到时候定然重重赏赐他!”李世民击掌叹道。
  得到应允,李承乾躬身行礼道:“多谢圣人。”
  李世民按按手,道:“坐下坐下,承乾,你可只剩下一个赏赐,却求了朕两件事,那岂不是欠朕一次了?”
  李承乾一板一眼道:“还有医书,医书和请孙思邈两清。”
  李世民失笑:“行,由你。若是孙思邈能治好你阿娘,我还欠你一次,如何?”
  “我为我娘,不必圣人欠我。”李承乾仍旧端正道。
  李世民有点怀念出言不逊的长子了,就算气得自己肝火直冒,也比这会儿跟个泥胎木雕似的要好。
  这么想好像不大正常,李世民想。
  “承乾,后日朕要设宴款待突厥的二位可汗,你也列席。”李世民忙说起了正事,以免自己再想不开想要折磨自己。
  李承乾照旧拒绝:“我去干什么,不去。”
  李世民道:“这也是庆功宴,你是功臣,自该列席。”
  “我不是功……”李承乾及时闭嘴,“你能不能不曲解我的意思?我就是不想去,要不你去跟我娘告状。”
  李承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我娘威胁我,我也能威胁你!
  李世民不由笑道:“给你庆功,你倒不高兴了,我又不是小孩儿,告什么状。况且也不是我曲解你的话,你本就是功臣,这是满朝上下都认的,你不出席,我自然该给他们一个交代,你说是不是?”
  李承乾顿了顿,是这个道理,那是他无理取闹?那还挺……
  很快李承乾就看开了,无理取闹挺好,他本来也不打算善解人意。
  见长子沉默,面上似有动摇之色,李世民想了想,又道:“你阿翁也去,承乾,你好些日子没见他了吧,不如去见见你阿翁也好。”
  按照礼数,李承乾身为孙辈,当然得时时去向李渊请安,但自从上次病了后,李渊就不愿意再见李承乾了。
  ——李承乾觉得自己很冤枉,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气着了李渊,老头实在忒是小气。
  无论如何,李渊是认为李承乾专门去气他的,就在这个前提下,天可汗还主动提供机会让他儿子去见他爹。
  李承乾想,我知道你想去太极殿,但让我去气死太上皇给你腾位置,这合适吗?
  也没什么不合适的。李承乾又一想,距离十月越来越近,他是得做点什么,给册封太子设置点障碍。
  李映说得对,他躲不开储君之位,但能给天可汗的下诏之路设置点难关也挺好的嘛。
  这才是真的无理取闹啊。
  李承乾欣然点头:“好啊,我去。青雀去吗?”
  李世民摆摆手,道:“青雀年幼,还不到能去的时候。”
  李承乾作万分遗憾状:“是么,等过几年青雀大些,就到时候了。”
  呵呵。
  李世民闻言笑道:“承乾挂念兄弟,我看,不如让青雀同你一起读书也好。”
  这样朝夕相处,定然能兄弟情深吧!李世民想。
  李承乾却道:“青雀读书比我晚,恐怕进度不同,倒不如我与三弟一同听学,我们乃是同一年启蒙的。”
  皇三子李恪,生母乃是隋炀帝之女杨妃,在后世许多电视剧中她都是李世民的真爱。
  不论后世如何演绎,真实的杨妃并没有如何受宠,但当然她也不是个小透明,毕竟她育有两子,在李世民跟前是能挂上号的。
  “恪儿?”李世民一怔。
  对于非长孙氏养育的孩子,李世民倒也不是全然不上心,该给他们的也不会少,只是不会有特别的偏爱与赏赐罢了。
  而且,这些孩子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像李恪排行在前,那会儿李世民才当爹,难免会比后头的更加上些心。
  李恪与李承乾同年,只是差着月份,他启蒙的老师自然及不上李承乾,但上学时间是相同的。
  “我有些日子未与恪儿说话,倒不知他这会儿读了哪些书。”李世民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