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合着你到我这里来撒气了?真不愧是……”不等李渊的话说完,李承乾就给他截断了。
“秦王的儿子是吧?”李承乾道,“阿翁,秦王是个什么形容词吗?”
“这样吧,阿翁,我看咱们两个某些方面还是挺同病相怜的,您听我两句劝如何?”李承乾说着话端着羊奶直接坐到了李渊身边,还问他,“尝尝吗?”
李渊:“……”
李渊平生第一次险些被气死,玄武门之变那天他都没有这么怒火攻心——毕竟那会儿害怕占了上风。
“那我自己喝。”李承乾咽下一口奶,方道,“阿翁,乐观点想,你这会儿好吃好喝,还有太极殿供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儿子做的已经很是不错了,你得知足,知足常乐嘛。”
“这些本就该是朕的!”他本该是皇帝,顺理成章享受这一切,怎么说得好像老二多孝顺似的!
李承乾耸耸肩:“那太子之位也本该就是我阿耶的。”
李渊立即反驳:“他行二,上有长兄,本不该轮到他。”
李承乾笑了:“阿翁,你要这么论,您的皇位是如何得来的?难道是曾祖父传给您的吗?”
李渊再一次语塞。
“您瞧,这天下素来就是谁有本事就该落在谁手中,这个道理,不是从我阿耶开始才有的,也不会到此结束。”李承乾笑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亘古未变。”
李渊无法反驳这句话,正因为隋末大乱,才有了大唐。
李承乾搁下碗,道:“说完大道理,阿翁,我们再来说点小道理。”
“你方才还说了忠孝,阿翁,你可没有资格讲这些。毕竟你当年逼杨侑禅位的时候,可没有跟他讲过忠孝。你不能需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摘别人的时候才想起论忠孝,您说对吗?”
李渊半晌没有应声,等李承乾吃了半盘子点心后,他忽然笑了一声:“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你现在敢说这些话,承乾,好孩子,可你将来也要挂着忠孝节义的皮行事啊。”
“是啊,大家都这么虚伪。”李承乾点了点头,他又转头看向李渊,诧异道,“阿翁,你看起来不生气了?你还想跟我阿耶告状吗?”
这话问的奇怪,但李渊显然已经没有力气跟他这个长孙斗法了,他疲惫地摆摆手,摆烂道:“你想气朕,明日再来,今日朕乏了。”
李承乾:“……”
184
第184章
◎无能为力。◎
太上皇和中山王的对话内容很快就被呈上了皇帝的案头,他看着上面的一字一句,眉头紧皱。
承乾故意气太上皇,李世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但承乾那些话,不该出自储君口中。
——虽然他还没有下旨,但承乾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储君了。
——承乾自己心里知道就行,告诉别人干什么!
——在李世民看来,太上皇当然是外人。
很快,皇帝传令召见中山王。
李承乾当时正在自己习练箭术,他的武学老师秦琼这两日身体抱恙,李承乾就请他回家去养病了。
听到*皇帝召见,李承乾当即就知道是什么事了,他离开李渊处不到一个时辰,传信的手脚麻利不说,天可汗也是真闲啊。
李承乾拖拖拉拉的去了显德殿,天可汗正与人议事,殿外的宦官请他稍等。
有事别叫人过来啊……丝毫不反省事自己太慢的李承乾翻了个白眼,他也懒得挪动,直接到台阶上坐下。
想请中山王去旁边屋里等待的宦官:“……”
“中山王。”宦官不敢怠慢,上前道,“请您到这边落座。”
李承乾道:“我在这里坐着挺好,你要不也坐会儿。”
宦官忙道:“不敢。”
“没事,挺无聊的,咱们说会儿话打发时间。”李承乾重操旧业,“给你讲个人鱼公主的故事?”
宦官:“……”
中山王很会讲故事,他们这些侍奉圣人的听几位将军跟圣人回禀过,但听中山王讲故事,他们还是没这个胆子的……
长孙无忌等人才踏出显德殿的门槛,就发现一群宫女太监甚至还有侍卫都围在一起,等听到说话的声音,长孙无忌先反应过来,他们围着的人是中山王。
这时候李承乾的故事也走到了结尾,他拍拍差点哭出来的小宫女,笑道:“其实小公主没有死,她的阿姊们救了她,她重新回到海洋里去了。”
“真的吗?”
这句话没有得到回应,因为长孙无忌重重咳了一声:“中山王!”
围着李承乾的众人急忙散开,向朝臣们行礼,李承乾仍旧坐在台阶上,慢吞吞道:“散了吧,下次有机会再给你们讲别的故事。”
中山王下令,自然要听从,因此众人再次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李承乾则起身欲往殿中去,竟是直接无视了这些当朝重臣。
长孙无忌身边还有房玄龄、萧瑀、杜如晦等人,自己就罢了,可不能让别人抓到中山王无礼的话柄,他忙没话找话:“中山王来拜见圣人?”
李承乾一抬眼就见到对方正跟他使眼色,的确无愧为一个好舅舅。
想到他上辈子被稚奴逼到自尽,李承乾都要叹息几声,外甥多了选择多是好事,毕竟无论如何,总有一个成功继位,但一个比一个不省心,也真是难为做舅舅的了。
“是啊。”李承乾也说了句没用的话,“舅舅要走么?”
长孙无忌愣了下,近几个月来,这还是他从李承乾口中听到的第一声舅舅。
从避嫌以及各方面来说,长孙无忌与皇长子明面上不甚亲近是好事,但皇长子总是里外一致的冷淡疏离,这让他难免有些不能安心。
好在,外甥心里还是有舅舅的。
长孙无忌定了定心,就发现中山王已经施施然进殿了,压根没有理会这边任何一个人。
几个人都没有说话,长孙无忌瞧了眼各人的脸色,为外甥找补道:“中山王……想必是急着拜见圣人。”
众人都看向他,这话说出来你自己信吗?
长孙无忌有点尴尬,外甥方才是有些失礼了。
好在众人都很善解人意,房玄龄先是一笑,道:“中山王到底年少,情有可原。”
其他几人都点了点头,这事就算过去了。
但长孙无忌却是暗自叹气,外甥的名声啊,忽高忽低忽好忽坏,一天天的,好像跟不是一个人似的,当真让人心焦。
此时此刻,显德殿内,李世民伸了个懒腰:“本来好生等你过来,谁知道你舅舅几个来说了件要紧事,承乾,等着急了罢。”
李承乾道:“有事你就忙,我没什么事,你也不用叫我。”
李世民并不介意他的态度,只是笑了笑,道:“有两件事,头一桩呢,是你往后到太上皇跟前,到底谨慎些说话,他……对阿耶我有些怨言,别牵连到你头上去。”
李承乾的确被牵连了不少,但李渊已经被他气到没力气生气,不免也很有意思。
李承乾没答应,却也不明确拒绝,只问道:“第二件事是什么?”
“来,承乾。”李世民招了招手。
“跟逗狗似的。”李承乾撇嘴,“有话请圣人直言。”
李世民无奈笑笑:“罢了,阿耶倒觉得这是个好消息,但你听了大约会不高兴。”
李承乾的语气并无起伏:“你打算立储了。”
李世民瞧着他的脸色,并没有恼怒或是喜悦的情绪,而只是今天终于来了的感觉。
这个反应隐含着自暴自弃的意味,他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就如同他也知道未来那一天一定会来临。
李世民忽然明白为什么他更喜欢承乾不好好说话的样子,因为那时候的承乾充满了活力,而不是像现在,仿佛全然认命了。
承乾还是得激一激啊。
“朕打算立储,承乾,朕的太子就是你。还有,朕打算为你选两个好老师,另外,朕还要为你选几个伴读。”李世民一口气说完。
李承乾先道:“我不要伴读!”顿一顿,又问,“你打算让谁做我的老师?”
李世民瞧着他的脸色,道:“李纲,你可听过此人?”
李承乾沉默,有些事真是命中注定不能更改的。
李世民皱眉道:“前隋时,李纲做过太子冼马,近些年,他任太子少保、太子詹事,多得称许,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李承乾道:“多谢圣人厚爱,我很满意,满意的不得了。我只是觉得,圣人您说的太好了,教过这些好学生,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好先生。”
李承乾很尊重李纲,但……老师真没必要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多加一个失败的例子了。
李世民:“……”
是有点……虽然未免不大尊重李纲,但让他给太子当老师是有点不太吉利。
这不在李世民的预料中,但这么刺激着长子说顿阴阳怪气的话也挺好。
“秦王的儿子是吧?”李承乾道,“阿翁,秦王是个什么形容词吗?”
“这样吧,阿翁,我看咱们两个某些方面还是挺同病相怜的,您听我两句劝如何?”李承乾说着话端着羊奶直接坐到了李渊身边,还问他,“尝尝吗?”
李渊:“……”
李渊平生第一次险些被气死,玄武门之变那天他都没有这么怒火攻心——毕竟那会儿害怕占了上风。
“那我自己喝。”李承乾咽下一口奶,方道,“阿翁,乐观点想,你这会儿好吃好喝,还有太极殿供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儿子做的已经很是不错了,你得知足,知足常乐嘛。”
“这些本就该是朕的!”他本该是皇帝,顺理成章享受这一切,怎么说得好像老二多孝顺似的!
李承乾耸耸肩:“那太子之位也本该就是我阿耶的。”
李渊立即反驳:“他行二,上有长兄,本不该轮到他。”
李承乾笑了:“阿翁,你要这么论,您的皇位是如何得来的?难道是曾祖父传给您的吗?”
李渊再一次语塞。
“您瞧,这天下素来就是谁有本事就该落在谁手中,这个道理,不是从我阿耶开始才有的,也不会到此结束。”李承乾笑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亘古未变。”
李渊无法反驳这句话,正因为隋末大乱,才有了大唐。
李承乾搁下碗,道:“说完大道理,阿翁,我们再来说点小道理。”
“你方才还说了忠孝,阿翁,你可没有资格讲这些。毕竟你当年逼杨侑禅位的时候,可没有跟他讲过忠孝。你不能需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摘别人的时候才想起论忠孝,您说对吗?”
李渊半晌没有应声,等李承乾吃了半盘子点心后,他忽然笑了一声:“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你现在敢说这些话,承乾,好孩子,可你将来也要挂着忠孝节义的皮行事啊。”
“是啊,大家都这么虚伪。”李承乾点了点头,他又转头看向李渊,诧异道,“阿翁,你看起来不生气了?你还想跟我阿耶告状吗?”
这话问的奇怪,但李渊显然已经没有力气跟他这个长孙斗法了,他疲惫地摆摆手,摆烂道:“你想气朕,明日再来,今日朕乏了。”
李承乾:“……”
184
第184章
◎无能为力。◎
太上皇和中山王的对话内容很快就被呈上了皇帝的案头,他看着上面的一字一句,眉头紧皱。
承乾故意气太上皇,李世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但承乾那些话,不该出自储君口中。
——虽然他还没有下旨,但承乾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储君了。
——承乾自己心里知道就行,告诉别人干什么!
——在李世民看来,太上皇当然是外人。
很快,皇帝传令召见中山王。
李承乾当时正在自己习练箭术,他的武学老师秦琼这两日身体抱恙,李承乾就请他回家去养病了。
听到*皇帝召见,李承乾当即就知道是什么事了,他离开李渊处不到一个时辰,传信的手脚麻利不说,天可汗也是真闲啊。
李承乾拖拖拉拉的去了显德殿,天可汗正与人议事,殿外的宦官请他稍等。
有事别叫人过来啊……丝毫不反省事自己太慢的李承乾翻了个白眼,他也懒得挪动,直接到台阶上坐下。
想请中山王去旁边屋里等待的宦官:“……”
“中山王。”宦官不敢怠慢,上前道,“请您到这边落座。”
李承乾道:“我在这里坐着挺好,你要不也坐会儿。”
宦官忙道:“不敢。”
“没事,挺无聊的,咱们说会儿话打发时间。”李承乾重操旧业,“给你讲个人鱼公主的故事?”
宦官:“……”
中山王很会讲故事,他们这些侍奉圣人的听几位将军跟圣人回禀过,但听中山王讲故事,他们还是没这个胆子的……
长孙无忌等人才踏出显德殿的门槛,就发现一群宫女太监甚至还有侍卫都围在一起,等听到说话的声音,长孙无忌先反应过来,他们围着的人是中山王。
这时候李承乾的故事也走到了结尾,他拍拍差点哭出来的小宫女,笑道:“其实小公主没有死,她的阿姊们救了她,她重新回到海洋里去了。”
“真的吗?”
这句话没有得到回应,因为长孙无忌重重咳了一声:“中山王!”
围着李承乾的众人急忙散开,向朝臣们行礼,李承乾仍旧坐在台阶上,慢吞吞道:“散了吧,下次有机会再给你们讲别的故事。”
中山王下令,自然要听从,因此众人再次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李承乾则起身欲往殿中去,竟是直接无视了这些当朝重臣。
长孙无忌身边还有房玄龄、萧瑀、杜如晦等人,自己就罢了,可不能让别人抓到中山王无礼的话柄,他忙没话找话:“中山王来拜见圣人?”
李承乾一抬眼就见到对方正跟他使眼色,的确无愧为一个好舅舅。
想到他上辈子被稚奴逼到自尽,李承乾都要叹息几声,外甥多了选择多是好事,毕竟无论如何,总有一个成功继位,但一个比一个不省心,也真是难为做舅舅的了。
“是啊。”李承乾也说了句没用的话,“舅舅要走么?”
长孙无忌愣了下,近几个月来,这还是他从李承乾口中听到的第一声舅舅。
从避嫌以及各方面来说,长孙无忌与皇长子明面上不甚亲近是好事,但皇长子总是里外一致的冷淡疏离,这让他难免有些不能安心。
好在,外甥心里还是有舅舅的。
长孙无忌定了定心,就发现中山王已经施施然进殿了,压根没有理会这边任何一个人。
几个人都没有说话,长孙无忌瞧了眼各人的脸色,为外甥找补道:“中山王……想必是急着拜见圣人。”
众人都看向他,这话说出来你自己信吗?
长孙无忌有点尴尬,外甥方才是有些失礼了。
好在众人都很善解人意,房玄龄先是一笑,道:“中山王到底年少,情有可原。”
其他几人都点了点头,这事就算过去了。
但长孙无忌却是暗自叹气,外甥的名声啊,忽高忽低忽好忽坏,一天天的,好像跟不是一个人似的,当真让人心焦。
此时此刻,显德殿内,李世民伸了个懒腰:“本来好生等你过来,谁知道你舅舅几个来说了件要紧事,承乾,等着急了罢。”
李承乾道:“有事你就忙,我没什么事,你也不用叫我。”
李世民并不介意他的态度,只是笑了笑,道:“有两件事,头一桩呢,是你往后到太上皇跟前,到底谨慎些说话,他……对阿耶我有些怨言,别牵连到你头上去。”
李承乾的确被牵连了不少,但李渊已经被他气到没力气生气,不免也很有意思。
李承乾没答应,却也不明确拒绝,只问道:“第二件事是什么?”
“来,承乾。”李世民招了招手。
“跟逗狗似的。”李承乾撇嘴,“有话请圣人直言。”
李世民无奈笑笑:“罢了,阿耶倒觉得这是个好消息,但你听了大约会不高兴。”
李承乾的语气并无起伏:“你打算立储了。”
李世民瞧着他的脸色,并没有恼怒或是喜悦的情绪,而只是今天终于来了的感觉。
这个反应隐含着自暴自弃的意味,他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就如同他也知道未来那一天一定会来临。
李世民忽然明白为什么他更喜欢承乾不好好说话的样子,因为那时候的承乾充满了活力,而不是像现在,仿佛全然认命了。
承乾还是得激一激啊。
“朕打算立储,承乾,朕的太子就是你。还有,朕打算为你选两个好老师,另外,朕还要为你选几个伴读。”李世民一口气说完。
李承乾先道:“我不要伴读!”顿一顿,又问,“你打算让谁做我的老师?”
李世民瞧着他的脸色,道:“李纲,你可听过此人?”
李承乾沉默,有些事真是命中注定不能更改的。
李世民皱眉道:“前隋时,李纲做过太子冼马,近些年,他任太子少保、太子詹事,多得称许,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李承乾道:“多谢圣人厚爱,我很满意,满意的不得了。我只是觉得,圣人您说的太好了,教过这些好学生,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好先生。”
李承乾很尊重李纲,但……老师真没必要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多加一个失败的例子了。
李世民:“……”
是有点……虽然未免不大尊重李纲,但让他给太子当老师是有点不太吉利。
这不在李世民的预料中,但这么刺激着长子说顿阴阳怪气的话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