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先前李世民总想着那个结局,事关长子的事未免瞻前顾后,又急功近利,现在他搁下了那份焦躁,重新按照自己的步调来。
李世民想,承乾定然觉得很意外吧,阿耶又和从前一样了。
然而,李承乾还是道:“嗯。”
李世民:“……”
他想安慰下自己,好歹承乾没躲开,但……显然是因为妻子在场,与自己无关。
李世民不气馁,这不过是个开始么,他先恢复到从前的样子,再潜移默化带动承乾。
长孙氏听到郎君这话,却有别的话要说:“二郎,这是已经定下了日子么?”
至于是什么日子,他们夫妻心照不宣。
李世民点点头,道:“我都安排好了。”
李泰好奇地问道:“耶耶,阿娘,你们在说什么?”
李世民点点他的额头,笑道:“大人的事,小孩儿不许打听。”
李泰噘噘嘴:“耶耶,我实在想知道……”
“等过上些日子你就能知道了。”这不是玩笑的事,李世民当然不会因为四子撒娇就说出来。
“哦。”李泰知道这是问不到了,只好不情不愿地闭嘴。
李承乾却已经听懂了他们的意思,李渊快要禅位了……哦,所以他说要等几个月才会有新老师,这是要给新太子的老师。
啧。
181
第181章
◎禅位和突厥。◎
武德九年八月,大唐皇帝李渊下诏禅位于皇太子李世民。
李渊显然是极不情愿的,虽然禅了位,但他没有将太极殿让出来,李世民只能在东宫显德殿即位。
太上皇与新帝的不睦昭然若揭,也许这是李渊在用自己那点绵薄之力反抗李世民。
但不管李渊的目的是什么,总归大权已经尽揽李世民手中,他会成为万人称颂的天可汗,日后历朝历代唐太宗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榜样。
李渊的做法不会让后人对李世民有任何置喙,相反,这会显得李渊是个输不起的小丑。
作为天可汗不成器的儿子,李承乾和天可汗不成器的父亲并没有共鸣。
太上皇过得是什么日子,李承乾过得是什么日子,实在没什么相似点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当太上皇真好。”李承乾托着下巴感慨。
长孙氏正在看宫女名册,挑选放出宫的人选,听闻这话手一顿,她将笔搁下,温言教导道:“承乾,你阿耶新登基,朝中内外尚且不够安稳,今时不同往日,你说话当谨慎些。”
李承乾笑道:“当着阿娘我才这么说嘛。”
“当着阿娘你说什么都行,我只怕说惯了,在外头口头上不妨就带了出来。”长孙氏道,“旁的不说,你阿耶再疼你,为了做个样子,也得小惩大诫,你岂不是要受苦?阿娘瞧着也心疼。”
“我听阿娘的,定然不让您心疼。”李承乾忙道。
长孙氏不由笑了:“你孝顺阿娘,我自然高兴,可承乾,你日后慢慢大了,不可只将眼光放在阿娘身上,自有广阔的天地等着你。”
李承乾却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因为我孝顺阿娘,才能推己及人。”
长孙氏斟酌片刻,欣慰地笑道:“承乾果然长大了,胸有丘壑,阿娘及不上你。”
这话说得李承乾脸红:“阿娘,我没……嗯,就算我真有些能为,也是阿娘教得好。”
长孙氏揉揉他的头,瞧了眼时漏便催道:“到时辰了,承乾,你先去校场,别让师傅们等你。”
李承乾跟四位武师傅相处融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休息时所讲的故事吸引住了他们。
李承乾给尉迟敬德讲后世演绎的瓦岗寨,给程知节和秦琼讲封神演义,给侯君集讲岳家军。
在骑马、射箭以及刀枪剑戟都入了门后,李承乾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不过这会儿四位将军也没心情听故事了,因为突厥犯边,朝中正忙着军事布置。
火药已经开始成批量的生产,将士们和战马也都受了训练,虽然这会儿的火药威力跟后世比起来算是寥寥无几,但在冷兵器时代,这已经是堪称石破天惊的进步。
李承乾曾言突厥侵袭,如今果然成真,李世民一心调兵遣将布置防御,并没有打算询问长子的打算。
虽没有老师监督,但李承乾还是每日习练武学,只是偶尔会有些心不在焉。
抄医书的李映跑出来偷懒,见状问道:“你想什么呢?”
李承乾并不设防,顺口答道:“我在想,这次还会不会发生渭水之盟……”
“不会了吧。”李映道,“突厥人可没见过火药,这玩意儿突然出现,吓都能把他们吓跑。”
李承乾看向他:“你还挺乐观。”
“做人就得乐观点,少想多吃多睡。”李映道,“你就是想太多了,不如学学我。”
“这不叫乐观,你是没心没肺。”李承乾搁下弓,想了想,又道,“不过没心没肺是挺好的。”
李映笑了笑,道:“你忧心结果,不如去显德殿问问你爹。”
李承乾嘴硬道:“我这是当过太子的后遗症,我根本一点儿都不担心天可汗去定什么渭水之盟,反正没两年他就找回场子了,不用我瞎操心!”
李映笑出声来:“行行行,那你赶快改了这个后遗症吧,反正突厥打到长安城下都跟你没关系,是不?”
李承乾瞪了他一眼:“我对提前还原靖康之耻没兴趣,你未免太小看天可汗了。”
“不是我小看天可汗,你听过蝴蝶效应这种说法吗?”李映煞有介事道,“你现在就是那只蝴蝶,你透露给了你爹未来,就是扇动了翅膀,那么未来就有可能发生天大的改变。”
李承乾皱眉道:“危言耸听!”
看出他的动摇,李映再接再厉道:“我觉得你还是去看看,你不在乎你爹和他的大唐,那总得在乎下你娘你妹妹吧?”
“你说得对!我得去问问!”李承乾下定了决心,不过走之前他还不忘督促李映,“快回去抄医书,等我娘的封后大典过了,我就要开始印刷钓孙思邈。”
李映:“……”
真是好心没好报。
……
显德殿。
听到中山王求见时,李世民险些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中山王?是承乾吗?”
宫人道:“回圣人,正是中山王求见。”
李世民忙道:“快请!”
李承乾进殿刚要行礼,就被走下御座的皇帝给拦住了:“承乾难得来见阿耶,不必这些虚礼。”
李承乾起了身鸡皮疙瘩,不过他也没坚持行礼,只是开门见山道:“我有事想问圣人。”
李世民拉着长子与自己同坐,却被人迅速躲开了。
李承乾无语道:“我不能坐这儿,你是不是忘了你已经是皇帝了。”
李世民不在意地笑道:“殿内并无外人,你我父子自该自在。”
李承乾道:“我挺不自在的。”
李世民暗暗叹气,道:“好吧,承乾,你坐这儿。”
天可汗指的位置还是离他很近,但比挨着坐好彰显天可汗的慈父仁爱强多了,李承乾勉强还能接受。
落座后,李承乾仍旧不拐弯抹角:“圣人,火药可能克制突厥,突厥行至何处了?”
李世民点头笑道:“火药是承乾所做,突厥入侵你也早知,阿耶便知你会上心此战之结果。”
李承乾不由露出一点笑容:“看起来是好消息。”
“正是。”李世民笑道,“敬德生擒了颉利与突利,正押往京都,我预备后日告祭太庙,承乾,你与阿耶同去。”
虽然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并非是突厥的头领,但李世民新登基就能将犯边的这两个首犯擒获,不仅挫了突厥的锐气,更是大展大唐和新帝的雄风。
李世民打过很多胜仗,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这次一定是最让他高兴的胜利。
李承乾道:“我不去。”
“火药乃为你做,承乾,突厥兵不算弱,若没有火药,只怕这次我方不会取得这样的战果,此战胜,你当居首功,你当然该去。”李世民将话说得很是有理有据。
李承乾道:“首功是前方兵卒和将军校尉们,我连突厥的兵马都没有见到一点儿,不敢居功。”
李世民本欲再劝,可长子这话说得实在妥帖,他又有了别的想法,因此便道:“好,你不去便不去吧,过几日就是你阿娘的封后大典,你去帮你娘看看。”
封后大典的日子早就定好了,突厥的俘虏要在之后送到,因有这场大胜,这次的仪式比李承乾记忆中要更加热闹些,也许是因为人们的情绪不再紧绷着。
俘虏们的处理本来跟李承乾无关,但他却听闻了一个与他有关的传闻,这是打了打胜仗还要回来给李承乾当老师的尉迟敬德同他说的。
天可汗将李承乾推拒跟他一块儿去太庙的话讲给群臣,言中山王体恤士卒,让他深感震动,中山王小小年纪就能有此见识,可见是老师教得好,因此天可汗还赏赐了陆元朗。
李世民想,承乾定然觉得很意外吧,阿耶又和从前一样了。
然而,李承乾还是道:“嗯。”
李世民:“……”
他想安慰下自己,好歹承乾没躲开,但……显然是因为妻子在场,与自己无关。
李世民不气馁,这不过是个开始么,他先恢复到从前的样子,再潜移默化带动承乾。
长孙氏听到郎君这话,却有别的话要说:“二郎,这是已经定下了日子么?”
至于是什么日子,他们夫妻心照不宣。
李世民点点头,道:“我都安排好了。”
李泰好奇地问道:“耶耶,阿娘,你们在说什么?”
李世民点点他的额头,笑道:“大人的事,小孩儿不许打听。”
李泰噘噘嘴:“耶耶,我实在想知道……”
“等过上些日子你就能知道了。”这不是玩笑的事,李世民当然不会因为四子撒娇就说出来。
“哦。”李泰知道这是问不到了,只好不情不愿地闭嘴。
李承乾却已经听懂了他们的意思,李渊快要禅位了……哦,所以他说要等几个月才会有新老师,这是要给新太子的老师。
啧。
181
第181章
◎禅位和突厥。◎
武德九年八月,大唐皇帝李渊下诏禅位于皇太子李世民。
李渊显然是极不情愿的,虽然禅了位,但他没有将太极殿让出来,李世民只能在东宫显德殿即位。
太上皇与新帝的不睦昭然若揭,也许这是李渊在用自己那点绵薄之力反抗李世民。
但不管李渊的目的是什么,总归大权已经尽揽李世民手中,他会成为万人称颂的天可汗,日后历朝历代唐太宗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榜样。
李渊的做法不会让后人对李世民有任何置喙,相反,这会显得李渊是个输不起的小丑。
作为天可汗不成器的儿子,李承乾和天可汗不成器的父亲并没有共鸣。
太上皇过得是什么日子,李承乾过得是什么日子,实在没什么相似点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当太上皇真好。”李承乾托着下巴感慨。
长孙氏正在看宫女名册,挑选放出宫的人选,听闻这话手一顿,她将笔搁下,温言教导道:“承乾,你阿耶新登基,朝中内外尚且不够安稳,今时不同往日,你说话当谨慎些。”
李承乾笑道:“当着阿娘我才这么说嘛。”
“当着阿娘你说什么都行,我只怕说惯了,在外头口头上不妨就带了出来。”长孙氏道,“旁的不说,你阿耶再疼你,为了做个样子,也得小惩大诫,你岂不是要受苦?阿娘瞧着也心疼。”
“我听阿娘的,定然不让您心疼。”李承乾忙道。
长孙氏不由笑了:“你孝顺阿娘,我自然高兴,可承乾,你日后慢慢大了,不可只将眼光放在阿娘身上,自有广阔的天地等着你。”
李承乾却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因为我孝顺阿娘,才能推己及人。”
长孙氏斟酌片刻,欣慰地笑道:“承乾果然长大了,胸有丘壑,阿娘及不上你。”
这话说得李承乾脸红:“阿娘,我没……嗯,就算我真有些能为,也是阿娘教得好。”
长孙氏揉揉他的头,瞧了眼时漏便催道:“到时辰了,承乾,你先去校场,别让师傅们等你。”
李承乾跟四位武师傅相处融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休息时所讲的故事吸引住了他们。
李承乾给尉迟敬德讲后世演绎的瓦岗寨,给程知节和秦琼讲封神演义,给侯君集讲岳家军。
在骑马、射箭以及刀枪剑戟都入了门后,李承乾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不过这会儿四位将军也没心情听故事了,因为突厥犯边,朝中正忙着军事布置。
火药已经开始成批量的生产,将士们和战马也都受了训练,虽然这会儿的火药威力跟后世比起来算是寥寥无几,但在冷兵器时代,这已经是堪称石破天惊的进步。
李承乾曾言突厥侵袭,如今果然成真,李世民一心调兵遣将布置防御,并没有打算询问长子的打算。
虽没有老师监督,但李承乾还是每日习练武学,只是偶尔会有些心不在焉。
抄医书的李映跑出来偷懒,见状问道:“你想什么呢?”
李承乾并不设防,顺口答道:“我在想,这次还会不会发生渭水之盟……”
“不会了吧。”李映道,“突厥人可没见过火药,这玩意儿突然出现,吓都能把他们吓跑。”
李承乾看向他:“你还挺乐观。”
“做人就得乐观点,少想多吃多睡。”李映道,“你就是想太多了,不如学学我。”
“这不叫乐观,你是没心没肺。”李承乾搁下弓,想了想,又道,“不过没心没肺是挺好的。”
李映笑了笑,道:“你忧心结果,不如去显德殿问问你爹。”
李承乾嘴硬道:“我这是当过太子的后遗症,我根本一点儿都不担心天可汗去定什么渭水之盟,反正没两年他就找回场子了,不用我瞎操心!”
李映笑出声来:“行行行,那你赶快改了这个后遗症吧,反正突厥打到长安城下都跟你没关系,是不?”
李承乾瞪了他一眼:“我对提前还原靖康之耻没兴趣,你未免太小看天可汗了。”
“不是我小看天可汗,你听过蝴蝶效应这种说法吗?”李映煞有介事道,“你现在就是那只蝴蝶,你透露给了你爹未来,就是扇动了翅膀,那么未来就有可能发生天大的改变。”
李承乾皱眉道:“危言耸听!”
看出他的动摇,李映再接再厉道:“我觉得你还是去看看,你不在乎你爹和他的大唐,那总得在乎下你娘你妹妹吧?”
“你说得对!我得去问问!”李承乾下定了决心,不过走之前他还不忘督促李映,“快回去抄医书,等我娘的封后大典过了,我就要开始印刷钓孙思邈。”
李映:“……”
真是好心没好报。
……
显德殿。
听到中山王求见时,李世民险些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中山王?是承乾吗?”
宫人道:“回圣人,正是中山王求见。”
李世民忙道:“快请!”
李承乾进殿刚要行礼,就被走下御座的皇帝给拦住了:“承乾难得来见阿耶,不必这些虚礼。”
李承乾起了身鸡皮疙瘩,不过他也没坚持行礼,只是开门见山道:“我有事想问圣人。”
李世民拉着长子与自己同坐,却被人迅速躲开了。
李承乾无语道:“我不能坐这儿,你是不是忘了你已经是皇帝了。”
李世民不在意地笑道:“殿内并无外人,你我父子自该自在。”
李承乾道:“我挺不自在的。”
李世民暗暗叹气,道:“好吧,承乾,你坐这儿。”
天可汗指的位置还是离他很近,但比挨着坐好彰显天可汗的慈父仁爱强多了,李承乾勉强还能接受。
落座后,李承乾仍旧不拐弯抹角:“圣人,火药可能克制突厥,突厥行至何处了?”
李世民点头笑道:“火药是承乾所做,突厥入侵你也早知,阿耶便知你会上心此战之结果。”
李承乾不由露出一点笑容:“看起来是好消息。”
“正是。”李世民笑道,“敬德生擒了颉利与突利,正押往京都,我预备后日告祭太庙,承乾,你与阿耶同去。”
虽然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并非是突厥的头领,但李世民新登基就能将犯边的这两个首犯擒获,不仅挫了突厥的锐气,更是大展大唐和新帝的雄风。
李世民打过很多胜仗,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这次一定是最让他高兴的胜利。
李承乾道:“我不去。”
“火药乃为你做,承乾,突厥兵不算弱,若没有火药,只怕这次我方不会取得这样的战果,此战胜,你当居首功,你当然该去。”李世民将话说得很是有理有据。
李承乾道:“首功是前方兵卒和将军校尉们,我连突厥的兵马都没有见到一点儿,不敢居功。”
李世民本欲再劝,可长子这话说得实在妥帖,他又有了别的想法,因此便道:“好,你不去便不去吧,过几日就是你阿娘的封后大典,你去帮你娘看看。”
封后大典的日子早就定好了,突厥的俘虏要在之后送到,因有这场大胜,这次的仪式比李承乾记忆中要更加热闹些,也许是因为人们的情绪不再紧绷着。
俘虏们的处理本来跟李承乾无关,但他却听闻了一个与他有关的传闻,这是打了打胜仗还要回来给李承乾当老师的尉迟敬德同他说的。
天可汗将李承乾推拒跟他一块儿去太庙的话讲给群臣,言中山王体恤士卒,让他深感震动,中山王小小年纪就能有此见识,可见是老师教得好,因此天可汗还赏赐了陆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