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她说得真心实意,更能感受到眼前这副躯体的轻轻颤抖。
明蕴之以为她冷,将肩头的披风取下,为她盖上。
“娘娘。”
她刚松开手,便见綦莫不知从何处而来,将半醉的綦舒打横抱起。
綦莫抱着人转身,未行几步,转过头,眸光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他到底什么也没说,敛了神色,往船舱中去了。
凉风吹过甲板,明蕴之滑坐下来,看着远处的山影夜色,饮尽了壶中清酒。
“益州,深山,蛇女……”
她喃喃低念。
一切的源头,应当就在益州。
第68章 第 68 章 真真假假。
第68章
风沙渐起。
帐中, 指挥使岳松山粗声粗气道:“荒谬!”
“我青州男儿英勇无畏,剑锋所指,从无退字。岂料如今……竟出了这么一个腌臜鼠辈!”
这些年来, 倭寇屡屡进犯,始终难以彻底击退。他们不是没有怀疑过问题是否出在内部。
却没想到,那人竟会是副兵马使方吉!此人本就是青州人士, 岳松山与他多年交好,早已当作知己对待。如今所知好似当头一棒,将他砸得晕晕乎乎,难以镇定下来。
议和的消息传出后,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倭寇那边交代得清楚,这几年来,青州副兵马使方吉与他们私下互通有无,数次泄露军情, 害得多少无辜将士丧命受伤。朝廷源源不断的t供给与粮饷,也都被他暗中操作着, 不知去往了何处, 总归他青州营中, 是半点没见着!
他们原先还以为,是上头的人层层盘剥,哪晓得是身边之人出了问题。
岳松山气得捶胸顿足, 因为此事, 他气得三天两夜没能睡好, 再瞧见太子时, 再无先前那等傲气。
“殿下,老臣……老臣汗颜啊!”
他怒道:“这等宵小,竟敢恶人先告状, 殿下在青州为咱们日夜忧心,他竟敢将勾结外贼的罪名扣在殿下身上。殿下放心,我青州兵士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还有命在,就绝不容此人颠倒黑白!”
裴彧颔首:“多谢岳大人。”
这些时日,青州上下团结一心,他们知晓现今的安稳日子是谁带来的,又是因为谁而成功抵御了倭寇的,对于朝廷不分青红皂白,便听信谗言,要将太子殿下押回去受审的举动,有不少文人学子出言抗议。
“殿下若说谢字,我等愧不敢当。青州能保住,多亏了殿下早早洞察其奸。那些伤员与病患能得到安置,也多亏了太子妃娘娘在城中经营。人在做天在看,是非曲直,人心中自有定论!”
岳松山自帐中出去,正好遇到回营的齐王。齐王与他行了一礼,便风风火火地进了来,寻他二哥。
“二哥!”
他议和结束,先回了一趟兖州。姚玉珠怀有身孕,他本就牵挂得很,裴彧本欲让他留在兖州,勿要再掺和青州的事,但他性子执拗,一定要留在他身边,与他共进退。
裴彧:“兖州那边如何?”
齐王:“一切安好。兖州牧为人果然正直,眼中揉不得沙子,知晓三哥带兵征讨二哥,怒称其为不义之师。”
裴彧敛眸,挑起沙盘上的一处旗帜,将其放入兖州。
“五弟妹如何?”
“玉珠啊,”提到妻子,齐王笑开:“她前阵子吐得厉害,这几日好多了,能吃能喝能睡,就是朝我抱怨天天这么吃下去,会不会太胖。”
裴彧看了弟弟一眼:“得了空就多去陪她。”
“不必二哥交代,我省得的。”
齐王走到二哥身边,道:“二嫂如今行到何处了?”
“应是过扬州了。”
裴彧看着永安渠的水系图,目光缓缓下移:“快到了。”
她离开他,已经一月有余。
-
“娘娘,人带来了。”
益州城,一酒楼之中,明蕴之坐在窗前,垂眸看着窗下之景。
从这里,能够看到明家的正门。
明蕴之转首:“请进来吧。”
内室香云袅袅,不一会儿,传来了一阵轻轻的脚步声。
“二娘?当真是二娘——”
伏氏一瞧见她,眼中就盛起了雾气:“不,应该叫娘娘,妾身拜见娘娘……”
明蕴之上前几步,未让她行全礼,道:“嫂嫂这些年,可真是瘦了。”
她还记得离家前,伏氏正怀着身孕,很有些丰腴的姿态。现在一瞧,瘦得显得衣裳都格外宽大,很是凄楚。
伏氏擦了擦眼角:“娘娘怎会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让人给个信儿,我等好在城外接着娘娘。”
她也是收到封未署名的信,信中字迹眼熟,约她此时与酒楼中一见。
她与明蕴之多年书信往来,一眼认出这是谁的字迹,只是许久未见,有些将信将疑。犹豫中,到底耐不住好奇,按时赴了约。
“我此次回益州,不欲张扬。”
明蕴之拉着伏氏坐下,道:“对外,我仍在青州养病。”
伏氏抚了抚胸口,回忆起来她所听闻的那些:“青州那边……”
她不操心政事,也知道康王领兵讨伐太子殿下,这等危急的时候,娘娘从青州不声不响地回了益州,是要做什么?
明蕴之:“那是他们男人家的事,今日我寻嫂嫂来,是想说些女人家的事。”
她看了青竹一眼,青竹上了茶水,关上门窗,退了出去。
伏氏:“娘娘想要说些什么?”
明蕴之从包裹中,取出伏氏从前所写的信。
这些年二人的书信往来,多留存在临华殿中,她特意拿出来的,都是这几月间的书信。
“不是我想与你说什么,而是嫂嫂你,想与我说什么。”
明蕴之缓缓抬眼,将那些信递给了她。
伏氏捏着信纸,指尖轻颤着,道:“娘娘在说什么,我,我不清楚。”
明蕴之:“从前的信里或许没什么。问题就出现在那一回,我问及家中情况,嫂嫂回信中写,阿兄不在益州。”
伏氏眼眸微晃:“这是……是娘娘主动问的,我不过是如是答了娘娘的话。”
明蕴之摇了摇头。
伏氏是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伏氏是比她还要规矩沉闷的性子,从前还在家中时,偶尔会听到兄长抱怨她木讷无趣,只会乖乖听话。
如果父兄背地谋划为真,那明存之当时前往扬州,必定是暗中行事。明存之平日行事再张扬,也定不会大张旗鼓地离开。
他离去前,十有八.九会叮嘱妻子,不让伏氏打探其行踪,也不会允许伏氏对外说些什么。
明存之的话,从来被伏氏奉为圭臬。可那日她一问,伏氏不仅告诉她明存之不在益州,甚至话里话外,还透出一个意思——
他经常离开,不知做些什么事。
好似刻意想引她起疑心似的。
明蕴之当时未曾细想,后来再收到信,又是熟悉的口吻与字迹,告诉她兄长去扬州乃是为了给扬州牧贺寿,合情合理。
可仍未解释为何会时常离家。
后来从裴彧处知晓些底细,她回想起嫂嫂曾给她写过的信,慢慢觉出些不对来。
嫂嫂,是知道了什么,还是想让她知道什么?
明蕴之:“可是兄长对嫂嫂有哪里不好?”
伏氏嗫嚅着唇,低低垂着眼。
“没有,”伏氏道:“挺好的。”
明蕴之牵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手心微微的潮湿,问道:“那可是大郎二郎如何了?我这个做姑姑的,还没见过二郎,也不知他喜欢什么。”
她看了看伏氏如今瘦削的身形,道:“难不成,是我阿兄在外,养了外室?”
伏氏的手猛地一颤,明蕴之紧紧拉住她,不让那手缩回去。她知晓这一句猜得大差不差,眸中一顿,顺着道:
“我明家向来家风正,可以有妾室通房,却没有养外室的道理,将人没名没分地养在外头算什么事儿?我若是嫂嫂,定要去探探虚实,将人迎进门去,才算得体面,对不对?”
伏氏掌心汗津津的,却冰冰凉凉,有些虚弱无力。
“嫂嫂最通情达理不过,如今这么形销骨立,定不是因为兄长有了什么心爱的女子……嫂嫂,能否告诉我,你瞧见了什么?”
明蕴之声音低缓,在掩上了门窗的屋子里,显得格外幽远。
伏氏哽咽一声,道:“娘娘何必逼我呢!”
明蕴之:“若非迫不得已,我也不想逼迫嫂嫂。但嫂嫂与我同为明家人,兄长是我的血亲,我同嫂嫂一样,都不希望他有事。有什么话,不能一家人坐在一起,慢慢说来?”
伏氏闭了闭眼,一滴温热的泪珠滴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她哽咽几声,道:“娘娘肯定是知道什么了,才这样逼问我,对不对?”
她低垂着头,捂面掩泣道:“我不能说,我不能……大郎和二郎还那么小,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明蕴之以为她冷,将肩头的披风取下,为她盖上。
“娘娘。”
她刚松开手,便见綦莫不知从何处而来,将半醉的綦舒打横抱起。
綦莫抱着人转身,未行几步,转过头,眸光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他到底什么也没说,敛了神色,往船舱中去了。
凉风吹过甲板,明蕴之滑坐下来,看着远处的山影夜色,饮尽了壶中清酒。
“益州,深山,蛇女……”
她喃喃低念。
一切的源头,应当就在益州。
第68章 第 68 章 真真假假。
第68章
风沙渐起。
帐中, 指挥使岳松山粗声粗气道:“荒谬!”
“我青州男儿英勇无畏,剑锋所指,从无退字。岂料如今……竟出了这么一个腌臜鼠辈!”
这些年来, 倭寇屡屡进犯,始终难以彻底击退。他们不是没有怀疑过问题是否出在内部。
却没想到,那人竟会是副兵马使方吉!此人本就是青州人士, 岳松山与他多年交好,早已当作知己对待。如今所知好似当头一棒,将他砸得晕晕乎乎,难以镇定下来。
议和的消息传出后,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倭寇那边交代得清楚,这几年来,青州副兵马使方吉与他们私下互通有无,数次泄露军情, 害得多少无辜将士丧命受伤。朝廷源源不断的t供给与粮饷,也都被他暗中操作着, 不知去往了何处, 总归他青州营中, 是半点没见着!
他们原先还以为,是上头的人层层盘剥,哪晓得是身边之人出了问题。
岳松山气得捶胸顿足, 因为此事, 他气得三天两夜没能睡好, 再瞧见太子时, 再无先前那等傲气。
“殿下,老臣……老臣汗颜啊!”
他怒道:“这等宵小,竟敢恶人先告状, 殿下在青州为咱们日夜忧心,他竟敢将勾结外贼的罪名扣在殿下身上。殿下放心,我青州兵士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还有命在,就绝不容此人颠倒黑白!”
裴彧颔首:“多谢岳大人。”
这些时日,青州上下团结一心,他们知晓现今的安稳日子是谁带来的,又是因为谁而成功抵御了倭寇的,对于朝廷不分青红皂白,便听信谗言,要将太子殿下押回去受审的举动,有不少文人学子出言抗议。
“殿下若说谢字,我等愧不敢当。青州能保住,多亏了殿下早早洞察其奸。那些伤员与病患能得到安置,也多亏了太子妃娘娘在城中经营。人在做天在看,是非曲直,人心中自有定论!”
岳松山自帐中出去,正好遇到回营的齐王。齐王与他行了一礼,便风风火火地进了来,寻他二哥。
“二哥!”
他议和结束,先回了一趟兖州。姚玉珠怀有身孕,他本就牵挂得很,裴彧本欲让他留在兖州,勿要再掺和青州的事,但他性子执拗,一定要留在他身边,与他共进退。
裴彧:“兖州那边如何?”
齐王:“一切安好。兖州牧为人果然正直,眼中揉不得沙子,知晓三哥带兵征讨二哥,怒称其为不义之师。”
裴彧敛眸,挑起沙盘上的一处旗帜,将其放入兖州。
“五弟妹如何?”
“玉珠啊,”提到妻子,齐王笑开:“她前阵子吐得厉害,这几日好多了,能吃能喝能睡,就是朝我抱怨天天这么吃下去,会不会太胖。”
裴彧看了弟弟一眼:“得了空就多去陪她。”
“不必二哥交代,我省得的。”
齐王走到二哥身边,道:“二嫂如今行到何处了?”
“应是过扬州了。”
裴彧看着永安渠的水系图,目光缓缓下移:“快到了。”
她离开他,已经一月有余。
-
“娘娘,人带来了。”
益州城,一酒楼之中,明蕴之坐在窗前,垂眸看着窗下之景。
从这里,能够看到明家的正门。
明蕴之转首:“请进来吧。”
内室香云袅袅,不一会儿,传来了一阵轻轻的脚步声。
“二娘?当真是二娘——”
伏氏一瞧见她,眼中就盛起了雾气:“不,应该叫娘娘,妾身拜见娘娘……”
明蕴之上前几步,未让她行全礼,道:“嫂嫂这些年,可真是瘦了。”
她还记得离家前,伏氏正怀着身孕,很有些丰腴的姿态。现在一瞧,瘦得显得衣裳都格外宽大,很是凄楚。
伏氏擦了擦眼角:“娘娘怎会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让人给个信儿,我等好在城外接着娘娘。”
她也是收到封未署名的信,信中字迹眼熟,约她此时与酒楼中一见。
她与明蕴之多年书信往来,一眼认出这是谁的字迹,只是许久未见,有些将信将疑。犹豫中,到底耐不住好奇,按时赴了约。
“我此次回益州,不欲张扬。”
明蕴之拉着伏氏坐下,道:“对外,我仍在青州养病。”
伏氏抚了抚胸口,回忆起来她所听闻的那些:“青州那边……”
她不操心政事,也知道康王领兵讨伐太子殿下,这等危急的时候,娘娘从青州不声不响地回了益州,是要做什么?
明蕴之:“那是他们男人家的事,今日我寻嫂嫂来,是想说些女人家的事。”
她看了青竹一眼,青竹上了茶水,关上门窗,退了出去。
伏氏:“娘娘想要说些什么?”
明蕴之从包裹中,取出伏氏从前所写的信。
这些年二人的书信往来,多留存在临华殿中,她特意拿出来的,都是这几月间的书信。
“不是我想与你说什么,而是嫂嫂你,想与我说什么。”
明蕴之缓缓抬眼,将那些信递给了她。
伏氏捏着信纸,指尖轻颤着,道:“娘娘在说什么,我,我不清楚。”
明蕴之:“从前的信里或许没什么。问题就出现在那一回,我问及家中情况,嫂嫂回信中写,阿兄不在益州。”
伏氏眼眸微晃:“这是……是娘娘主动问的,我不过是如是答了娘娘的话。”
明蕴之摇了摇头。
伏氏是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伏氏是比她还要规矩沉闷的性子,从前还在家中时,偶尔会听到兄长抱怨她木讷无趣,只会乖乖听话。
如果父兄背地谋划为真,那明存之当时前往扬州,必定是暗中行事。明存之平日行事再张扬,也定不会大张旗鼓地离开。
他离去前,十有八.九会叮嘱妻子,不让伏氏打探其行踪,也不会允许伏氏对外说些什么。
明存之的话,从来被伏氏奉为圭臬。可那日她一问,伏氏不仅告诉她明存之不在益州,甚至话里话外,还透出一个意思——
他经常离开,不知做些什么事。
好似刻意想引她起疑心似的。
明蕴之当时未曾细想,后来再收到信,又是熟悉的口吻与字迹,告诉她兄长去扬州乃是为了给扬州牧贺寿,合情合理。
可仍未解释为何会时常离家。
后来从裴彧处知晓些底细,她回想起嫂嫂曾给她写过的信,慢慢觉出些不对来。
嫂嫂,是知道了什么,还是想让她知道什么?
明蕴之:“可是兄长对嫂嫂有哪里不好?”
伏氏嗫嚅着唇,低低垂着眼。
“没有,”伏氏道:“挺好的。”
明蕴之牵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手心微微的潮湿,问道:“那可是大郎二郎如何了?我这个做姑姑的,还没见过二郎,也不知他喜欢什么。”
她看了看伏氏如今瘦削的身形,道:“难不成,是我阿兄在外,养了外室?”
伏氏的手猛地一颤,明蕴之紧紧拉住她,不让那手缩回去。她知晓这一句猜得大差不差,眸中一顿,顺着道:
“我明家向来家风正,可以有妾室通房,却没有养外室的道理,将人没名没分地养在外头算什么事儿?我若是嫂嫂,定要去探探虚实,将人迎进门去,才算得体面,对不对?”
伏氏掌心汗津津的,却冰冰凉凉,有些虚弱无力。
“嫂嫂最通情达理不过,如今这么形销骨立,定不是因为兄长有了什么心爱的女子……嫂嫂,能否告诉我,你瞧见了什么?”
明蕴之声音低缓,在掩上了门窗的屋子里,显得格外幽远。
伏氏哽咽一声,道:“娘娘何必逼我呢!”
明蕴之:“若非迫不得已,我也不想逼迫嫂嫂。但嫂嫂与我同为明家人,兄长是我的血亲,我同嫂嫂一样,都不希望他有事。有什么话,不能一家人坐在一起,慢慢说来?”
伏氏闭了闭眼,一滴温热的泪珠滴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她哽咽几声,道:“娘娘肯定是知道什么了,才这样逼问我,对不对?”
她低垂着头,捂面掩泣道:“我不能说,我不能……大郎和二郎还那么小,他们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