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青竹正色摇摇头:“只是觉得,殿下近来下朝后,都没回广明殿处理公务,先来咱们临华殿寻娘娘说话了。”
明蕴之这会儿心头正恼着,回头瞥了裴彧一眼,半带着气道:“这有什么好的?殿下公务繁忙,镇日待在临华殿,也不怕旁人笑话他不务正业。”
青竹嘿嘿笑了笑,说:“奴婢怎么觉得娘娘其实挺高兴的呢。”
比以前笑的次数多多了。从前的娘娘虽然也总带着温和的笑意,但能让她们这些亲近之人看出娘娘其实并不高兴,但现在,娘娘哪怕面上带着薄怒,也能从眼角眉梢透露出几分真实的情绪。
怎么说呢?就像是一直裱在画里的仙女儿慢慢从画里的世界走了出来,活t在她们眼前了。
“又打趣娘娘。”青芜拍了拍她:“欺负娘娘好性儿是不是?”
几人说说笑笑,明蕴之让裴彧先进殿,叫尚服局的人来再量量尺寸,再做几件新的夏衫。刚量完,便听齐王在外头唤道:
“二哥,二嫂!”
裴彧蹙了蹙眉。
明蕴之低声问:“还是为着那事?”
裴彧点头。
自从平宣帝下旨以后,齐王便也生了要一同前往的心思。他也在工部待了好几个月,对那些工程心中有数,越看那些冷冰冰的公文越想亲自去看看,缠着裴彧说了好多回。
裴彧自然不会轻易松口。
齐王又去求平宣帝,平宣帝斥他只知晓玩乐,会误了正事。他去求陈皇后,陈皇后骂也骂过,甚至恨不得动手打他,都改变不了齐王的心意。
齐王大步进来,瞧见那些收拾出来的箱子,心头那把火烧得更热。他哀求道:
“好二嫂,帮我再劝劝二哥吧,只要二哥点了头,父皇和母后定然不会说什么的。”
平宣帝平日不怎么管他,陈皇后也被他磨得没了法子,说她无权决定谁能随行,还是得去问裴彧。
明蕴之:“殿下,不然……”
她见齐王一片诚心,到底不忍心见他失落,犹豫着开口道。
“蕴娘,”裴彧目光沉沉:“此行并非小事。”
此行旁人或许不知,但明蕴之和裴彧两人都很清楚,户部对工部的弹劾有多少是康王的算计,又有多少是因着帝王的怒意。
永昌运河规模甚大,耗资甚广,经手之人数不胜数。他这一去,归期不定,或许几月,或许三五年,或许……又突发什么意外,死在外头也说不准。
和“流放”无异。
齐王见状,红着眼眶看向明蕴之:“二嫂……”
明蕴之心头自然纠结,只是看着齐王那圆瞪的眼睛,还有他可怜兮兮的讨好,总叫她没能硬下心肠。
她放下手中的衣裳,温声道:“当真想去?”
“当真!”齐王拍着胸脯:“我去了,定然不会拖二哥后腿的。”
明蕴之看向裴彧,柔润的眼眸闪动着轻盈的光。
她想了想,劝道:“五弟也大了,殿下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已击退了北凉大军,如何能以五弟年幼为由拒绝他呢?”
裴彧抿唇:“他还是孩子心性。”
“不经磨练,就永远都是孩子心性。”
明蕴之轻声道:“五弟这些时日在工部,殿下可没听到有人告状说他摆王爷架子吧?分明能做个闲散王爷在家吃喝玩乐,偏要去工部那冷衙门坐硬板凳,难不成是五弟好日子过够了,自讨苦吃?妾身瞧他也是心有志向,知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殿下能支持含之独自远游,如今五弟不过是想和殿下同行,怎么还不放心起来了呢?”
齐王一个劲儿点头:“就是就是。”
“这不一样,”裴彧捻动手持,发出几声轻响,他望向妻子:“你知晓的。”
明蕴之:“妾身只知晓殿下会保护好自己,也会保护好五弟,然后顺利回京,不是吗?”
那声音温和柔美,分明很轻,却又重若千斤。
裴彧敛眸,像是在思索。
齐王见这话有用,赶忙哀道:“二哥……”
“你还真是找了个好说客。”
裴彧负手:“事先说好,若是吃不得苦,便自个儿老实回去。”
“……那玉珠呢?”齐王分明高兴得很,却又强行忍住喜意,小心翼翼地问。
他可从没和玉珠分隔两地过!齐王急匆匆道:“我也会保护好玉珠的,二哥放心,玉珠和我都很省事——”
裴彧:“随你。”
齐王念了多日的事终于有了着落,恨不得跪下给二嫂磕头,大声道:“多谢二嫂!二嫂真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明蕴之被他逗笑,又听他问道:“二嫂不若也一起?我和二哥还有玉珠都走了,三娘子也走了,二嫂一个人在京城,会不会太孤单?”
轻快的气氛沉了一瞬,明蕴之迟疑:“我……?”
她看到裴彧的目光也转了过来,落在她身上。
那如月下孤峰般的身影冷冷清清,目光也如人一般,不带分毫多余的情绪。
她垂下眼,轻扬出几分笑意。
“我就不去了,”她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浅:“我在京中,等你们回来。”
余光里,那道清冷的目光缓缓收了回去。
齐王遗憾地“哦”了一声,不死心道:“二嫂真不去啊?”
“嗯。”明蕴之应声。
裴彧:“你当谁都与你一般玩心重,还不早些回去准备东西,过几日便要启程。”
齐王到底还是高兴的,怪模怪样揖了一记,跑回去告诉玉珠这个好消息了。
人走后,东宫又安静了许多,裴彧看向她:“你……”
“殿下。”
明蕴之眼也没抬:“殿下此行并非游山玩水,妾身知晓轻重。”
裴彧看她一眼,淡淡应声。
午后,裴彧一如既往地去了工部。此行还有不少工部官员需要随行,一应事务需得解决。
明蕴之用过晚膳,坐着抱了会儿裴吃。这兔子本就圆滚滚,在东宫好吃好喝地伺候着,抱着都沉手了。
青芜很善解人意,道:“娘娘,可是想跟殿下同去?”
明蕴之摸了摸兔子,半晌,才摇头道:“不是。”
这么否认,好像很口是心非似的,明蕴之又道:“就是听闻给琦儿做的兔子坏掉了,她哭的厉害,想着该如何再做一个。”
当时那几只小兔子,是和含之一起做的。含之心灵手巧,帮了她不少忙。
现在含之也走了。
独自一人在宫中,明蕴之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她自个儿做了会儿针线,入了夜,问了问小太监裴彧的去向。
裴彧这几月都少有宴饮,不仅下朝回来得早,晚膳几乎都在她殿中用的。方才用膳时,她差点下意识和空无一人的席位说话。
好在她及时想起来,没让青芜她们觉得她脑袋有问题。
秋朔特意来回她:“娘娘,殿下与工部几位大人吃酒,有些脱不开身。宫门要下钥了,这会儿应当赶不回来,今夜八成会歇在外头,殿下叫属下跟娘娘来说一声。”
“……知晓了。”
明蕴之放下针线,闭了闭眼,忽然觉得临华殿的灯光昏暗,看得眼晕。
她站起身,亲手将烛火一一点亮,殿中登时亮堂了好多。她坐在软椅上,一言不发地瞧着收拾出来的那些东西。
裴彧在临华殿住了好一阵子,放了许多东西在她这儿。当时是怎么从广明殿搬过来的,这会儿就又都收拾了出来,要送上离京的马车。
她后知后觉感到奇怪——
明明以前临华殿没这么空,也没这么暗的。
明明含之没来之前,她也是一个人待在东宫,自己做着针线,不需要人陪着说话的。
明明裴彧搬回临华殿之前,她也是一个人度过了无数长夜。
春夏秋冬轮转三回,外头如何风吹雨打,她都在临华殿安稳睡着。
今夜却偏偏感觉到很冷,很安静,很……
仿佛一闭上眼,就能嗅到那独属于男人身上的沉香气息。
是因为冬夜太冷了吗?
裴彧热烘烘的身子抱着她,比汤婆子更顶用,也更暖和。
明蕴之想,习惯真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她好像习惯了热热闹闹的东宫。含之、玉珠、齐王……甚至是裴彧。
如今,不过是回到了最原本的模样而已。
她闭上眼,一夜无眠。
-
月末,明蕴之清点着行装,让人将东西都提前送上马车,免得过几日出行忙乱。
今日是裴彧临行前最后一次上朝,他收拾齐整,看着明蕴之慢吞吞地清点完,行至他身前,给他的腰带正了正。
二人坐在一处,用着早膳。
明蕴之给自己盛了汤,心里想着今年兴许没几回能和裴彧一道用膳了,便也给裴彧盛了一份,道:“殿下下了朝早些回来,这几日好好休息,之后开始赶路,在路上就不好歇息了。”
明蕴之这会儿心头正恼着,回头瞥了裴彧一眼,半带着气道:“这有什么好的?殿下公务繁忙,镇日待在临华殿,也不怕旁人笑话他不务正业。”
青竹嘿嘿笑了笑,说:“奴婢怎么觉得娘娘其实挺高兴的呢。”
比以前笑的次数多多了。从前的娘娘虽然也总带着温和的笑意,但能让她们这些亲近之人看出娘娘其实并不高兴,但现在,娘娘哪怕面上带着薄怒,也能从眼角眉梢透露出几分真实的情绪。
怎么说呢?就像是一直裱在画里的仙女儿慢慢从画里的世界走了出来,活t在她们眼前了。
“又打趣娘娘。”青芜拍了拍她:“欺负娘娘好性儿是不是?”
几人说说笑笑,明蕴之让裴彧先进殿,叫尚服局的人来再量量尺寸,再做几件新的夏衫。刚量完,便听齐王在外头唤道:
“二哥,二嫂!”
裴彧蹙了蹙眉。
明蕴之低声问:“还是为着那事?”
裴彧点头。
自从平宣帝下旨以后,齐王便也生了要一同前往的心思。他也在工部待了好几个月,对那些工程心中有数,越看那些冷冰冰的公文越想亲自去看看,缠着裴彧说了好多回。
裴彧自然不会轻易松口。
齐王又去求平宣帝,平宣帝斥他只知晓玩乐,会误了正事。他去求陈皇后,陈皇后骂也骂过,甚至恨不得动手打他,都改变不了齐王的心意。
齐王大步进来,瞧见那些收拾出来的箱子,心头那把火烧得更热。他哀求道:
“好二嫂,帮我再劝劝二哥吧,只要二哥点了头,父皇和母后定然不会说什么的。”
平宣帝平日不怎么管他,陈皇后也被他磨得没了法子,说她无权决定谁能随行,还是得去问裴彧。
明蕴之:“殿下,不然……”
她见齐王一片诚心,到底不忍心见他失落,犹豫着开口道。
“蕴娘,”裴彧目光沉沉:“此行并非小事。”
此行旁人或许不知,但明蕴之和裴彧两人都很清楚,户部对工部的弹劾有多少是康王的算计,又有多少是因着帝王的怒意。
永昌运河规模甚大,耗资甚广,经手之人数不胜数。他这一去,归期不定,或许几月,或许三五年,或许……又突发什么意外,死在外头也说不准。
和“流放”无异。
齐王见状,红着眼眶看向明蕴之:“二嫂……”
明蕴之心头自然纠结,只是看着齐王那圆瞪的眼睛,还有他可怜兮兮的讨好,总叫她没能硬下心肠。
她放下手中的衣裳,温声道:“当真想去?”
“当真!”齐王拍着胸脯:“我去了,定然不会拖二哥后腿的。”
明蕴之看向裴彧,柔润的眼眸闪动着轻盈的光。
她想了想,劝道:“五弟也大了,殿下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已击退了北凉大军,如何能以五弟年幼为由拒绝他呢?”
裴彧抿唇:“他还是孩子心性。”
“不经磨练,就永远都是孩子心性。”
明蕴之轻声道:“五弟这些时日在工部,殿下可没听到有人告状说他摆王爷架子吧?分明能做个闲散王爷在家吃喝玩乐,偏要去工部那冷衙门坐硬板凳,难不成是五弟好日子过够了,自讨苦吃?妾身瞧他也是心有志向,知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殿下能支持含之独自远游,如今五弟不过是想和殿下同行,怎么还不放心起来了呢?”
齐王一个劲儿点头:“就是就是。”
“这不一样,”裴彧捻动手持,发出几声轻响,他望向妻子:“你知晓的。”
明蕴之:“妾身只知晓殿下会保护好自己,也会保护好五弟,然后顺利回京,不是吗?”
那声音温和柔美,分明很轻,却又重若千斤。
裴彧敛眸,像是在思索。
齐王见这话有用,赶忙哀道:“二哥……”
“你还真是找了个好说客。”
裴彧负手:“事先说好,若是吃不得苦,便自个儿老实回去。”
“……那玉珠呢?”齐王分明高兴得很,却又强行忍住喜意,小心翼翼地问。
他可从没和玉珠分隔两地过!齐王急匆匆道:“我也会保护好玉珠的,二哥放心,玉珠和我都很省事——”
裴彧:“随你。”
齐王念了多日的事终于有了着落,恨不得跪下给二嫂磕头,大声道:“多谢二嫂!二嫂真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明蕴之被他逗笑,又听他问道:“二嫂不若也一起?我和二哥还有玉珠都走了,三娘子也走了,二嫂一个人在京城,会不会太孤单?”
轻快的气氛沉了一瞬,明蕴之迟疑:“我……?”
她看到裴彧的目光也转了过来,落在她身上。
那如月下孤峰般的身影冷冷清清,目光也如人一般,不带分毫多余的情绪。
她垂下眼,轻扬出几分笑意。
“我就不去了,”她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浅:“我在京中,等你们回来。”
余光里,那道清冷的目光缓缓收了回去。
齐王遗憾地“哦”了一声,不死心道:“二嫂真不去啊?”
“嗯。”明蕴之应声。
裴彧:“你当谁都与你一般玩心重,还不早些回去准备东西,过几日便要启程。”
齐王到底还是高兴的,怪模怪样揖了一记,跑回去告诉玉珠这个好消息了。
人走后,东宫又安静了许多,裴彧看向她:“你……”
“殿下。”
明蕴之眼也没抬:“殿下此行并非游山玩水,妾身知晓轻重。”
裴彧看她一眼,淡淡应声。
午后,裴彧一如既往地去了工部。此行还有不少工部官员需要随行,一应事务需得解决。
明蕴之用过晚膳,坐着抱了会儿裴吃。这兔子本就圆滚滚,在东宫好吃好喝地伺候着,抱着都沉手了。
青芜很善解人意,道:“娘娘,可是想跟殿下同去?”
明蕴之摸了摸兔子,半晌,才摇头道:“不是。”
这么否认,好像很口是心非似的,明蕴之又道:“就是听闻给琦儿做的兔子坏掉了,她哭的厉害,想着该如何再做一个。”
当时那几只小兔子,是和含之一起做的。含之心灵手巧,帮了她不少忙。
现在含之也走了。
独自一人在宫中,明蕴之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她自个儿做了会儿针线,入了夜,问了问小太监裴彧的去向。
裴彧这几月都少有宴饮,不仅下朝回来得早,晚膳几乎都在她殿中用的。方才用膳时,她差点下意识和空无一人的席位说话。
好在她及时想起来,没让青芜她们觉得她脑袋有问题。
秋朔特意来回她:“娘娘,殿下与工部几位大人吃酒,有些脱不开身。宫门要下钥了,这会儿应当赶不回来,今夜八成会歇在外头,殿下叫属下跟娘娘来说一声。”
“……知晓了。”
明蕴之放下针线,闭了闭眼,忽然觉得临华殿的灯光昏暗,看得眼晕。
她站起身,亲手将烛火一一点亮,殿中登时亮堂了好多。她坐在软椅上,一言不发地瞧着收拾出来的那些东西。
裴彧在临华殿住了好一阵子,放了许多东西在她这儿。当时是怎么从广明殿搬过来的,这会儿就又都收拾了出来,要送上离京的马车。
她后知后觉感到奇怪——
明明以前临华殿没这么空,也没这么暗的。
明明含之没来之前,她也是一个人待在东宫,自己做着针线,不需要人陪着说话的。
明明裴彧搬回临华殿之前,她也是一个人度过了无数长夜。
春夏秋冬轮转三回,外头如何风吹雨打,她都在临华殿安稳睡着。
今夜却偏偏感觉到很冷,很安静,很……
仿佛一闭上眼,就能嗅到那独属于男人身上的沉香气息。
是因为冬夜太冷了吗?
裴彧热烘烘的身子抱着她,比汤婆子更顶用,也更暖和。
明蕴之想,习惯真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她好像习惯了热热闹闹的东宫。含之、玉珠、齐王……甚至是裴彧。
如今,不过是回到了最原本的模样而已。
她闭上眼,一夜无眠。
-
月末,明蕴之清点着行装,让人将东西都提前送上马车,免得过几日出行忙乱。
今日是裴彧临行前最后一次上朝,他收拾齐整,看着明蕴之慢吞吞地清点完,行至他身前,给他的腰带正了正。
二人坐在一处,用着早膳。
明蕴之给自己盛了汤,心里想着今年兴许没几回能和裴彧一道用膳了,便也给裴彧盛了一份,道:“殿下下了朝早些回来,这几日好好休息,之后开始赶路,在路上就不好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