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周觅柔怀着万般羞愧,求到了娘娘跟前。
事关紧要,多耽误一刻,阿爹就有可能被下狱,阿姐刚嫁人,小弟还在读书,她不能让自己牵连到家人……
周觅柔哭到失了力气,才听太子妃缓声开口。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
她端坐案前,轻声道:“一是遂太后娘娘的意,去做太子真正的妃嫔,为太子诞育子嗣。你家世清白,人又单纯,想来他不会过多防备你。”
“若能成功生子,我自会请命封你做侧妃,日后便是能上皇家玉牒的正经妃嫔。”
周觅柔呆呆听着,不知该不该点头。
“至于另一个……”
明蕴之垂下眼,思索一番:“幽州虽远,却也不是没有办法。若你父亲当真贪了军用,那必不会没有凭证,但如果是被冤,也该查个明明白白。”
“只是此番需要时间,我也需要去信给幽州的友人,托他们详查。”
整整一柱香的时间。
周觅柔跪在了明蕴之身前。
“妾身对不起娘娘,但阿爹身子不好,妾身害怕……”
她怕她等不起。
远离家乡,未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已经是她一生之憾了。若再因着她,让全家老小遭受灭顶之灾,只怕她永生永世都要活在憾恨之中。
既然已经做了殿下的妾室,殿下也并未逐她出去。
那是不是她也有几分希望,能够救下父母,在宫中不依靠娘娘,也能站稳脚跟?
……
周觅柔拢着衣裳,瑟瑟发抖。
裴彧冷眼看她,“孤只问一句。”
“太子妃,可知晓此事?”
周觅柔身子猛地一抖,跪伏在地上,泪眼朦胧:“殿下,不怪娘娘,是妾身求娘娘答允……”
她知晓此事。
不仅知晓,还默认了,甚至推波助澜,暗中相帮。
裴彧重重摔下桌上的酒盏,“砰”的一声巨响,玉瓷的杯盏碎裂在地,浓香酒液蜿蜒一地,几乎要流向帐外。
“徐泉。”
裴彧扬声:“徐泉!”
本就在外听得巨响的徐泉扶着帽子飞快地赶进来,“奴才在!”
“带下去。立刻!”
裴彧一脚踢开半碎的酒盏,抬脚便准备去明蕴之帐中。
“……求殿下莫要责怪娘娘!”
周觅柔被人拉起,强撑着跪在他身前。
“娘娘无过,殿下不能责罚娘娘,一切都是妾身的错,要打要杀,妾身都无二话!娘娘温良恭俭,无犯七出,妾身知晓娘娘无子,可娘娘也并未拦着殿下安置妾室,无人可指摘。”
周觅柔只当死到临头,忽地生出股无畏无惧的孤勇来。她相信娘娘不会不管她的家人,事到如今,她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还请殿下明鉴!”
裴彧站在帐前,四溢的酒气仿佛熏晕了他的头颅,让他生出一种荒谬之感。
这便是他的后宫,一个两个,都要凌驾到他的头上来。
他要说什么,他能说什么?
他如何看不清这是太后的手笔,从周觅柔被强送进他后宫的时候,他便知晓她因何存在。
不过是一个让太后安心的棋子,无需太多费心。因着她可怜她,安置在后宫中,就当是个陪她说话解闷的玩伴。
却不想她还真生出了要给他纳妾室的心思。
沸腾的血液随着弥漫的酒香冷静下来,变得冰凉。
周氏女满嘴荒唐无礼之言,却有一句说得不错。
——温良恭俭,无犯七出。
她懂事,端庄,照拂妾室,不妒不忌。
她的确是一个无可指摘的贤惠主母,一个宽容大度的东宫太子妃。
为人周全,事事妥帖。
他分明应该满意的。
可为何看到她那样的“贤惠”,他却一次又一次地胸闷,甚至想要撕碎那副柔善的笑脸。
或许是因为自始至终,她都在贤良太子妃的道路上稳稳行进着。
一次又一次脱离了控制的人,是他。
自从那些荒谬无序的梦境出现以后,他已经失控过太多次。
这场闹剧,该到此为止了。
第24章 第 24 章 “孤单的只怕另有其人。……
第二十四章
厚厚的毛毯被人向上拉了拉, 康王妃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看她睡得正酣,温柔地笑了笑。
“低声些, 刚哄睡着呢。”
她吩咐了宫女几句,揉着额角长叹一声,甩着帕子转了出去。
康王也还未眠, 他今日围猎得了头彩,此刻正在烛光下擦拭着平宣帝赏赐的剑。
剑柄被擦拭得发亮,康王将其放在手中,缓缓握住。
下一刻,长剑蓦地被他拔出,铮然的嗡鸣划破寂静的夜色,康王振臂,行云流水挽了个剑花。
“都这么晚了, 怎么还舞枪弄棒起来了?也不怕吓着琦儿。”
康王妃一进去,眼前银光乍现, 吓了她一跳。
“这可是父皇御赐之物, ”康王不理会她的埋怨, 满眼都是手中那柄长剑:“你懂什么。”
康王妃自然知晓自家夫君今日大出了风头,不仅自个儿得了父皇的夸赞,就连丽妃, 也以此机会与陛下说了几句话。
丽妃本就盛宠多年, 很得君心, 近来沉寂, 不过是因着前阵子那事,而许久不见圣面。如今看来,先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平宣帝此前的冷待,不过是为了给东宫和齐王府一个交代而已。
“是,我什么都不懂。”康王妃坐在小凳上,任他如何说。
若非如此,她今日实在算不上顺心。
围猎之事筹备多时,因着明蕴之出事她才仓促接手,许多东西的章程都不甚明白。哪怕依照着往年旧例,也总有些疏漏的地方。
更可气的是,那些刁奴一个两个都听命于明蕴之,见了是她,个个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让她很是头疼。
这几日,已经出了不少乱子了。所幸都没闹大,否则还不知要被怎么训斥。
她这处忙着,反倒是肃王妃逍遥自在了几日,今儿个不知怎的,不声不响地带着刚学会挽弓的儿子射了只山鸡回来,一口一个要献给皇祖父。
平宣帝显然大悦,指着肃王妃笑道:“你倒是教了个好孩子。”
晚宴方散,丽妃就寻着她,字字敲打——不就是责她这个儿媳疏于管教儿女么?可怜她膝下只有一个琦儿,康王的几个庶子各自养在生母处,要她如何管教!
与肃王世子裴钧相比,那几个在宴席上胡吃海塞,毫无规矩的小儿,简直天上地下,对比惨烈。
偏偏康王还宠溺得很,她竟是一句也说不得。
康王妃满肚子怨气。比起家世不显,才貌也不出众的肃王妃,她宁愿与她相争的是明蕴之。
正说着,有亲信进帐,对康王附耳说了什么。
“呵……”
康王一笑,抬手:“说与王妃也听听。”
“回王妃,上月太后娘娘赐与太子殿下的周氏,不知怎的触怒了殿下,连夜被送回了宫。”
“连夜送回?”
康王妃纳罕:“这是做了何事,连天亮都等不了?”
“管她做了什么,”康王笑意泛着冷:“这是太后的人,他得罪了太后是板上钉钉的。”
太后母家庄家在前朝便是豪族,根基颇深。先帝当年遭受重创,不得不退避荆州的穷途末路之际,就是靠着这门姻亲,才东山再起,有了翻盘之机的。
庄太后跟着先帝打天下,一应物资输送,后方军备,乃至于安抚兵士都由她一手操办。
可以说若无庄家,先帝的江山只怕没那么容易打下来,如今民间都流传着歌颂庄太后恩德的民谣。更不论大周重孝道,得罪了太后,光一个“孝”t字,就足够让言官的唾沫淹没东宫。
庄家在朝中也有不少老人,即使已经渐渐隐退,但仍不可小觑。
康王提起那被赏赐的剑,眸光闪烁:“当年再意气风发又如何?人呐,都是会老的。”
康王妃没太明白,却见夫君已然冷了神色,无意再提的模样。她的疑惑也只能咽下去,换了话头。
-
第二日一早,明蕴之才知晓周觅柔被送走的消息。
她呆坐片刻,有些不明白裴彧是什么意思。
她原以为,周觅柔能顺利留在东宫,起码是不惹他心烦的,甚至于有着庄太后的原因,便是不宠幸,也该留几分薄面。
谁知就这么送了回去,连她都未曾知会一声。
怕是连带着她一块儿怨上了。
明蕴之用了早膳,仍是觉得不好。
裴彧对她究竟是什么想法,她不大在意。但周觅柔的事尚未解决,小娘子昨儿个夜里在她面前哭得可怜,她也硬不下心肠来视而不见,帮都帮了,索性叫人再去查一查。
她提笔准备写信,一抬手,掌中隐隐刺痛了下。
“嘶……”
青芜听得声音,前来一瞧,忧道:“昨日不该叫娘娘沾水的,又泛血丝了。”
事关紧要,多耽误一刻,阿爹就有可能被下狱,阿姐刚嫁人,小弟还在读书,她不能让自己牵连到家人……
周觅柔哭到失了力气,才听太子妃缓声开口。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
她端坐案前,轻声道:“一是遂太后娘娘的意,去做太子真正的妃嫔,为太子诞育子嗣。你家世清白,人又单纯,想来他不会过多防备你。”
“若能成功生子,我自会请命封你做侧妃,日后便是能上皇家玉牒的正经妃嫔。”
周觅柔呆呆听着,不知该不该点头。
“至于另一个……”
明蕴之垂下眼,思索一番:“幽州虽远,却也不是没有办法。若你父亲当真贪了军用,那必不会没有凭证,但如果是被冤,也该查个明明白白。”
“只是此番需要时间,我也需要去信给幽州的友人,托他们详查。”
整整一柱香的时间。
周觅柔跪在了明蕴之身前。
“妾身对不起娘娘,但阿爹身子不好,妾身害怕……”
她怕她等不起。
远离家乡,未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已经是她一生之憾了。若再因着她,让全家老小遭受灭顶之灾,只怕她永生永世都要活在憾恨之中。
既然已经做了殿下的妾室,殿下也并未逐她出去。
那是不是她也有几分希望,能够救下父母,在宫中不依靠娘娘,也能站稳脚跟?
……
周觅柔拢着衣裳,瑟瑟发抖。
裴彧冷眼看她,“孤只问一句。”
“太子妃,可知晓此事?”
周觅柔身子猛地一抖,跪伏在地上,泪眼朦胧:“殿下,不怪娘娘,是妾身求娘娘答允……”
她知晓此事。
不仅知晓,还默认了,甚至推波助澜,暗中相帮。
裴彧重重摔下桌上的酒盏,“砰”的一声巨响,玉瓷的杯盏碎裂在地,浓香酒液蜿蜒一地,几乎要流向帐外。
“徐泉。”
裴彧扬声:“徐泉!”
本就在外听得巨响的徐泉扶着帽子飞快地赶进来,“奴才在!”
“带下去。立刻!”
裴彧一脚踢开半碎的酒盏,抬脚便准备去明蕴之帐中。
“……求殿下莫要责怪娘娘!”
周觅柔被人拉起,强撑着跪在他身前。
“娘娘无过,殿下不能责罚娘娘,一切都是妾身的错,要打要杀,妾身都无二话!娘娘温良恭俭,无犯七出,妾身知晓娘娘无子,可娘娘也并未拦着殿下安置妾室,无人可指摘。”
周觅柔只当死到临头,忽地生出股无畏无惧的孤勇来。她相信娘娘不会不管她的家人,事到如今,她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还请殿下明鉴!”
裴彧站在帐前,四溢的酒气仿佛熏晕了他的头颅,让他生出一种荒谬之感。
这便是他的后宫,一个两个,都要凌驾到他的头上来。
他要说什么,他能说什么?
他如何看不清这是太后的手笔,从周觅柔被强送进他后宫的时候,他便知晓她因何存在。
不过是一个让太后安心的棋子,无需太多费心。因着她可怜她,安置在后宫中,就当是个陪她说话解闷的玩伴。
却不想她还真生出了要给他纳妾室的心思。
沸腾的血液随着弥漫的酒香冷静下来,变得冰凉。
周氏女满嘴荒唐无礼之言,却有一句说得不错。
——温良恭俭,无犯七出。
她懂事,端庄,照拂妾室,不妒不忌。
她的确是一个无可指摘的贤惠主母,一个宽容大度的东宫太子妃。
为人周全,事事妥帖。
他分明应该满意的。
可为何看到她那样的“贤惠”,他却一次又一次地胸闷,甚至想要撕碎那副柔善的笑脸。
或许是因为自始至终,她都在贤良太子妃的道路上稳稳行进着。
一次又一次脱离了控制的人,是他。
自从那些荒谬无序的梦境出现以后,他已经失控过太多次。
这场闹剧,该到此为止了。
第24章 第 24 章 “孤单的只怕另有其人。……
第二十四章
厚厚的毛毯被人向上拉了拉, 康王妃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看她睡得正酣,温柔地笑了笑。
“低声些, 刚哄睡着呢。”
她吩咐了宫女几句,揉着额角长叹一声,甩着帕子转了出去。
康王也还未眠, 他今日围猎得了头彩,此刻正在烛光下擦拭着平宣帝赏赐的剑。
剑柄被擦拭得发亮,康王将其放在手中,缓缓握住。
下一刻,长剑蓦地被他拔出,铮然的嗡鸣划破寂静的夜色,康王振臂,行云流水挽了个剑花。
“都这么晚了, 怎么还舞枪弄棒起来了?也不怕吓着琦儿。”
康王妃一进去,眼前银光乍现, 吓了她一跳。
“这可是父皇御赐之物, ”康王不理会她的埋怨, 满眼都是手中那柄长剑:“你懂什么。”
康王妃自然知晓自家夫君今日大出了风头,不仅自个儿得了父皇的夸赞,就连丽妃, 也以此机会与陛下说了几句话。
丽妃本就盛宠多年, 很得君心, 近来沉寂, 不过是因着前阵子那事,而许久不见圣面。如今看来,先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平宣帝此前的冷待,不过是为了给东宫和齐王府一个交代而已。
“是,我什么都不懂。”康王妃坐在小凳上,任他如何说。
若非如此,她今日实在算不上顺心。
围猎之事筹备多时,因着明蕴之出事她才仓促接手,许多东西的章程都不甚明白。哪怕依照着往年旧例,也总有些疏漏的地方。
更可气的是,那些刁奴一个两个都听命于明蕴之,见了是她,个个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让她很是头疼。
这几日,已经出了不少乱子了。所幸都没闹大,否则还不知要被怎么训斥。
她这处忙着,反倒是肃王妃逍遥自在了几日,今儿个不知怎的,不声不响地带着刚学会挽弓的儿子射了只山鸡回来,一口一个要献给皇祖父。
平宣帝显然大悦,指着肃王妃笑道:“你倒是教了个好孩子。”
晚宴方散,丽妃就寻着她,字字敲打——不就是责她这个儿媳疏于管教儿女么?可怜她膝下只有一个琦儿,康王的几个庶子各自养在生母处,要她如何管教!
与肃王世子裴钧相比,那几个在宴席上胡吃海塞,毫无规矩的小儿,简直天上地下,对比惨烈。
偏偏康王还宠溺得很,她竟是一句也说不得。
康王妃满肚子怨气。比起家世不显,才貌也不出众的肃王妃,她宁愿与她相争的是明蕴之。
正说着,有亲信进帐,对康王附耳说了什么。
“呵……”
康王一笑,抬手:“说与王妃也听听。”
“回王妃,上月太后娘娘赐与太子殿下的周氏,不知怎的触怒了殿下,连夜被送回了宫。”
“连夜送回?”
康王妃纳罕:“这是做了何事,连天亮都等不了?”
“管她做了什么,”康王笑意泛着冷:“这是太后的人,他得罪了太后是板上钉钉的。”
太后母家庄家在前朝便是豪族,根基颇深。先帝当年遭受重创,不得不退避荆州的穷途末路之际,就是靠着这门姻亲,才东山再起,有了翻盘之机的。
庄太后跟着先帝打天下,一应物资输送,后方军备,乃至于安抚兵士都由她一手操办。
可以说若无庄家,先帝的江山只怕没那么容易打下来,如今民间都流传着歌颂庄太后恩德的民谣。更不论大周重孝道,得罪了太后,光一个“孝”t字,就足够让言官的唾沫淹没东宫。
庄家在朝中也有不少老人,即使已经渐渐隐退,但仍不可小觑。
康王提起那被赏赐的剑,眸光闪烁:“当年再意气风发又如何?人呐,都是会老的。”
康王妃没太明白,却见夫君已然冷了神色,无意再提的模样。她的疑惑也只能咽下去,换了话头。
-
第二日一早,明蕴之才知晓周觅柔被送走的消息。
她呆坐片刻,有些不明白裴彧是什么意思。
她原以为,周觅柔能顺利留在东宫,起码是不惹他心烦的,甚至于有着庄太后的原因,便是不宠幸,也该留几分薄面。
谁知就这么送了回去,连她都未曾知会一声。
怕是连带着她一块儿怨上了。
明蕴之用了早膳,仍是觉得不好。
裴彧对她究竟是什么想法,她不大在意。但周觅柔的事尚未解决,小娘子昨儿个夜里在她面前哭得可怜,她也硬不下心肠来视而不见,帮都帮了,索性叫人再去查一查。
她提笔准备写信,一抬手,掌中隐隐刺痛了下。
“嘶……”
青芜听得声音,前来一瞧,忧道:“昨日不该叫娘娘沾水的,又泛血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