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人群里炸开议论声,不少人蹲下身,好奇地摩挲着蜂窝煤细密的孔洞。
  “掌柜的,我家茶寮要一百块!”
  话音才落,同样也在嘉年华租了摊位的白川城绸缎庄账房先生先挤进来,“算我头一单,可别给旁人先占了便宜!”
  随后粮行的伙计也在嚷嚷:“我家后厨要二百块,现银结算!”
  这几个商家都是前些日子备货的时候就瞧见了蜂窝煤的“功力”,试着买了十几二十枚的,用了果然好,就赶紧回来抢。
  春娘识得他们,笑着摇了摇头,摊开布满煤灰的手掌:“对不住对不住,俺家小本买卖,备的货跟不上趟了,今日就剩五百枚了。等我家男人连夜赶制,明儿寅时才出窑一批。几位要是信得过我们白水村乔家,要不先交定金?三日内保准送来下一批?”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人摸出铜钱想抢着付定金,有人伸长脖子往房车的冰搭库房方向张望。
  最先要买的账房先生急得直嚷嚷:“我加钱!先给我二百枚应急!”
  这话一出,众人更急了,“凭啥你先买?还一口气买走人家一多半儿?我们在这儿站半天了。”
  一时之间蜂窝煤这展示区倒不像展示区了、颇有些菜场要闹事的架势。把春娘跟身边的小树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真真没遇到过这场景。
  好在人群外传来清脆而又熟悉的声音,春娘一听就跟吃了定心丸似的。
  是苏榛拨开人群挤到摊前,不急不徐的:“诸位,真的是抱歉。眼下供不应求,我们打算限量限购。商家主顾每家最多买五十枚,余下的按定金先后排号。”
  她环视一圈围过来的众人,目光落在几个攥着铜板、满脸焦急的散户身上,接着笑意吟吟地补充:“散客也不会让大家空跑一趟,我们是可以拆零卖的,十四个铜板一枚,每人限购十枚。大伙拿着应急生火,觉得好再来订!”
  虽说围观的游人大部分不认识苏榛身份,但见这小娘子眉眼清亮,神情笃定,明明生得纤秀,一开口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底气,莫名就觉得她一看就管事、说话管用。
  再加上蜂窝煤确实抢手得紧,众人哪还有心思细究,呼啦啦便挤到小树那里排号。
  小树虽说跟着符秀才识了几十个字、也识了数,但今天毕竟是第一次“实操”,甚至还是在这么多人面前实操,紧张得头晕目眩、手都开始颤了。
  苏榛一见,半弯下腰小声安慰:“别怕,先写商号,再画竖线记数量,最后画圈标定金。比如这‘王’字,横竖撇捺,稳当得很。”
  说着将一枚温热的铜钱塞进小树掌心,“你摸这铜板,圆滚滚的多踏实?咱们记账也一样,一笔一划慢慢来,错了就划掉重写,没人会怪你。”
  小树得了信任,深吸一口气重新握起炭条。
  苏榛侧身挡住挤过来催问的人群,故意抬高声调:“都别急!咱家小树先生算账仔细,万一被你们挤慌了神儿,算错了少给一块煤,你们乐意啊?”
  哄笑声里,小树笔下的字迹渐渐平稳,终于在账本上落下第一个像样的“王”字。后头若遇到他不会写的,就直接央对方自己写上,勉强能应付。
  但再看春娘,喉咙都快被讨价还价的叫嚷声震哑了。
  苏榛心想这速度也肯定不行,赶紧从腰间抽出靛蓝小旗,朝着食客中心方向举了三下弧线。
  这是约定好“速派援手”的信号。没一会儿,房车窗口闪过回应的白绸,旗面展开又收拢,划出“x”形,这是“无兵可调”的意思。
  苏榛怔了下,大食代人流涌动,连童创组的娃都一个娃当两个成人在忙。目光扫过熙攘的人群,正绞尽脑汁思索还能从哪儿调人,便瞧见了人群外围锦衣华服、笑嘻嘻看热闹的盛锦书……
  一盏茶的时间,负责卖蜂窝煤的就多了一位公子。
  头戴毡帽的老农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花了眼。眼前这个身着华服、气质不凡的公子,竟在卖炭??
  他忍不住捅了捅身旁挑着菜担的汉子,压低声音道:“这是哪家的贵公子?莫不是落了难?”
  菜担汉子伸长脖子,瞅了瞅盛锦书,咂舌:“瞧那架势,比账房先生还利落!你看他算钱的模样,那算盘珠子拨得真快。”
  苏榛在人群中把议论听了个真切,故意提高声调:“盛公子可是深藏不露,大家瞧瞧他写的账本,字迹工整得能裱起来当字帖。算账的本事也是一绝,人家在这儿是好心好意纯帮忙,保准分文不差!”
  不远处,几个衣着光鲜的富家小姐挤在人群里,原本是被蜂窝煤的新奇吸引而来,此刻却目光紧盯着盛锦书。轻摇团扇,低声议论:“那位就是盛府二公子,生得这般俊朗,做起事来竟也这般能干,真是少见。”
  另一个小姐掩嘴轻笑:“平日里见的那些公子哥,不是只会吟诗作对,就是游手好闲,哪有这般接地气又能干的。”
  围观的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赞叹。
  起初还绷着脸、满脸不情不愿的盛锦书沉浸在夸赞声中,逐渐“忘我”,拨算盘的手指愈发轻快,整个人透着股掩饰不住的得瑟劲儿。
  心情一好,脑袋瓜子就开始抽抽,直接开口:“买满五十块的,再送一把竹篾煤夹;散客买十块的,也送把小火夹!”
  春娘一听生怕亏本,吓得赶紧张望苏榛。好在人群中的苏榛微笑着朝她点点头,那想必送东西这招是可行的。
  得了这颗定心丸,春娘胸脯一挺也开始吆喝:“各位街坊瞧好了!乔家做生意讲究实在,赠品管够!”
  小树见状也来了精神,扯着嗓子喊号:“下一位!十块蜂窝煤,拿好嘞!”
  盛锦书则一边记账一边跟排队的人打趣,逗得小姐们捂嘴轻笑。三人一搭一唱,摊位前的队伍非但没短,反而越排越长。区区三百枚早就卖光了,余下的人全是预定后面几日送货的主顾。
  春娘回头望着空了的煤箱和鼓鼓囊囊的钱袋,忽然觉得数月来的辛苦都值了。等再添置些木料模具、存够了银子就能送小树去城里书院,让他跟着先生好好念书。或许再过几年,她的小树也能像榛娘那样,站在人群里侃侃而谈!
  至于此刻的苏榛倒是来不及再参与蜂窝煤的买卖,她已经被兴盛湖项家女眷们“劫持”了。
  为首的是项松娘子玉娘、以及项柏娘子芳娘。两人一左一右挽住苏榛,嘴里还嚷嚷着:“可算逮着你了!”
  也不等苏榛回应,牢牢架住她胳膊,半推半拉地往项家摊位去。
  苏榛笑着求饶:“两位姐姐可轻点儿,不知道的以为我欠了你们黄金万两!咋样,上半日营生如何?”
  玉娘松开手,笑得见牙不见眼,呼出的白气凝成雾团、满脸掩不住的兴奋:“黄金万两可抵不上今儿的鲜鱼!你是没瞧见,天不亮就有人扛着爬犁候在冰窟窿边,头一网拉出的胖头鱼还沾着冰碴子,转眼就被各地酒楼掌柜抢光了!”
  芳姐也抢着补充:“对对,第一网的鲜鱼都来不及拉到我们摊子就卖得七七八八了,也多亏你上个月说‘冬捕靠天吃饭,得多备几手’,那批提前腌好的咸鱼干、熏鱼段,还有冻得瓷实的小鱼丸子,全让老客们扫空了!有个城里来的货商,瞅见咱们冻得透亮的鳌花鱼,当场就拍板要包圆,差点把装鱼的橡木盆都顺走!”
  三人边走边聊边笑的,项家摊子本来也就是大食代门口拐弯就到,眼瞧着就是另外一番热闹。
  第199章
  整条鱼市摊位热火朝天,游人数量虽不及大食代,但大都以大采购量的商户为主,盈利不会少。
  本地渔帮壮汉抬着橡木盆、或是拖着冰橇来回穿梭。天寒,湖里的鱼是边捞出来边就冻实成了。
  摊主大都戴着鱼皮手套,握着桦木尺丈量鱼身,马马虎虎尺寸就成,只要重量对得上。
  苏榛一路走一路听,听得各家的吆喝鲜活又敞亮。有几家也买了白水村的折叠焚火炉,围着炉子忙得脚不沾地,给散客们把现买的鱼刮鳞、破肚。
  玉娘拉着苏榛,没几步路就到了项家鱼摊,直接进了后头的小暖棚,把黄泥灶上头温着的锅子锅盖掀开,瞬间就飘出荷叶清香。
  几道精致小菜在蒸笼里码得整整齐齐,最上头还卧着小半只油亮的八宝鸭。
  玉娘:“妹子,感谢的话我不多说了,这吃食都是给你家做的,你拿回去跟谨哥儿、萧家大伯、伯娘一起吃。”
  苏榛还没等回话,又被芳娘按得坐下、手里也被塞进一只大海碗跟筷子。
  项家其他女眷简直“四面八方”地涌上来,有人往她碗里夹着蟹黄豆腐,有人夹来新腌的醉虾。
  喧闹间,玉娘突然红着眼眶抓住苏榛的手,“以前总有人嫌我们渔家腥气,如今那些老爷夫人排着队要订明年的头鱼宴……”
  边说、边哽咽着从袖中掏出块蓝印花布的荷包,细密针脚绣着双鱼戏莲,“妹子,这是我怀着崽时绣的,戴着保平安,你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