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高康跟管家脸色大变,瞬时冻住了一般。
  门开了,解樱缓缓步入,也没带丫环,脚步轻盈得如同鬼魅。
  高康怔怔的注视着自己的亲生女儿,她看起来明明跟数月之前并无两样,可如今的她压根不是他的女儿……
  解樱一步一步走向厅中,一边走、一边说着:“父亲大人只需按我说的做,我必保高家得偿所愿。”
  高康不知觉的咽了咽口水,尽量平静:“皇后派去暗杀萧家的人,我已拦下了。你要我想办法说服圣上举办金箓斋,我也做到了,还要怎样?”
  解樱终于站定、微微欠身行了一礼,与高康对视着,脸上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何必说得像是女儿强迫父亲大人做事似的。您自己心里清楚,帮我、就是帮颐国府而已。等姐姐成了皇后,您就是国丈,不比当个窝囊国舅强多了?”
  高康冷笑,国丈国舅不都是傀儡,又有何分别?心中寒意愈盛,直接问了,“接下来要如何?”
  解樱一字一字的:“我要你想办法,召两个人来京参加金箓斋。”
  “又是谁?”
  解樱:“萧寒酥,以及……盛重云。”
  第161章
  夜,白水村萧家。
  家里男丁们就只剩下谨哥儿这个小豆丁在了,叶氏跟苏榛虽说不至于害怕什么,但萧家这里毕竟是山腰、挨着密林还黑灯瞎火、风高急吼的,便提前些时辰收了工、洗漱好便上了门闩,娘仨今晚在一个屋住。
  外头虽说白毛风刮得没什么好动静,屋里却暖得入了夏似的。
  谨哥儿趴小炕桌上继续写写画画童创组负责的标签。叶氏跟苏榛则赶制家人的羽绒内胆衣。
  之前一共晾出十二两鸭绒、十两鹅绒,如果做五件内胆衣是足够的,但眼下加了个盛重云,苏榛便专门托舒娘又给她多匀了六两绒,她打算做六件。
  谨哥儿身子小,内胆充绒三两;寒酥跟萧伯、盛重云每人充绒五两;叶氏跟苏榛每人四两。
  内胆衣是叶氏缝的,布料用了足足三层。最里层是秀才家岚娘子织的那匹涂了苍术汁的绢,还带了浓郁的草本香。
  娘俩儿准备先制谨哥儿的,苏榛专门拿了在熟药局买的戥子秤来分绒。填绒的工具就是萧容削的一个木漏斗、以及一根细长的竹筷。
  肯定不如现代的充绒管跟推管好用,但眼下条件有限,只有先将就着。等回头嘉年华忙完、有空闲了,请庄伯帮忙想想如何改进。
  谨哥儿这件总共三两绒,叶氏拿不准如何分派,便全听苏榛的。
  苏榛先称了大约七钱的绒,这些均匀分派填进背心部位、再称六钱充前胸、
  两个袖子各充五钱、最后七钱充入领口和下摆,防灌风、也让脖子那里暖和些。
  娘俩配合默契,叶氏拿漏斗充绒进去,苏榛就使长筷往里头捅,边捅边捏,让这些绒均匀分布。
  但说起来简单,两人一起充这件三两绒的内胆都花了差不多半个时辰。
  虽说内胆早就提前用回针针法缝合成小格子了、但时下布料毕竟不如现代密实,即便缝了三层,苏榛也还是担心会漏绒出来。
  两人商量后,决定再多缝一道,纵横交错的针脚跟网似的,直到最后一针缝完,叶氏剪断棉线将内胆衣抖开,成了!
  最外一层用的是棉布,虽不及绢光滑柔软,但它耐磨耐洗,是极好的内胆外布。
  也因怕鸭绒乱飞,充的都是湿绒。眼下缝完,苏榛就把内胆拿到灶间炉旁挂着烘晾,明儿一早应就能干透。
  把谨哥儿给稀罕得不行,直嚷嚷明天就有新衣穿了。
  苏榛想的则是更深一层,若真能制出不跑绒、或较少跑绒的衣服,那收来的那些家禽羽毛可得留好,囤得多了、明年又是一个新进项!
  娘仨一夜好眠。
  距离山海嘉年华举办倒计时十日。
  木工坊首批蛋卷桌椅完工,因盛重云不在,苏榛便全权负责了质检验收。这对一个曾经的露营博主来说再简单不过。
  基本就是检查桌椅表面是不是打磨光滑了、边角圆润了、结构稳定了,以及折叠配件是不是顺畅、坐上去是不是刚好能托住腰背,结不结实。
  也为了检测承重,苏榛还特地寻了全村最壮最高的两个汉子、挨个坐月亮椅上使劲的晃、摇。
  直至确认无误才打包装箱。
  配套的袋子也用的是防水帆布,月亮椅收起来本就极小,三、五斤的份量提着就能走。
  蛋卷桌收纳稍大一些,但四尺长度的重量也仅有二十二斤。可惜眼下只能用实木做,要是有铝合金,重量起码能少一半。
  经过一番严格检验,首批完工六十张蛋卷桌合格四十八张,余十二张微瑕,问题也不大,稍做调整便成;
  月亮椅则是完工了二百四十张、合格二百二十张,余二十张微瑕。
  总的来说苏榛觉得已经不错了,毕竟这才首批。但庄伯却有些不悦,随后还把几个徒子徒孙叫进工棚训斥了好一通。
  毕竟在庄伯眼中,首检八成合格简直是耻辱。
  苏榛不想插嘴,在他训人的时候就偷偷溜回萧家了……
  回萧家也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跟符秀才一起敲定了蛋卷桌椅的招贴词。
  招贴方面,苏榛本想着靠手抄太麻烦,拿去城中找拓印的直接拓个几百份到处分发。
  没想到她这么一说,把符秀才惊得肉疼,大呼不可不可。苏榛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又现代思维了,时下的纸太贵啊,寻常百姓家一年到头也舍不得用几张。
  再说拓印,光是刻模子都得耗费不少银钱。
  两人又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用手抄加口传的方式“双管齐发”。
  又因预估这户外用品的主要客户应是各行商、镖局、小摊主,所以口传词就写得很“接地气”,写完之后再手抄一定数量,发至交易服务组去全文背诵。
  才把这琐碎敲定,外头就传来李和兴奋的声音:“苏娘子,我们跟靠山村谈成了!”
  苏榛大喜,才站起来迎、就见李和与山梅并肩走进了冰屋。
  李和满脸喜色,额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赶回来的。山梅跟在他身后,亦是难掩兴奋,进来就直接说:“榛娘,靠山村费里正同意了只分两成。另外给咱们保底供货增加到五百只柴鸡、三百只麻鸭、两百只大鹅!下午就能运来第一批各五十只,另外再来三个人手帮着宰杀和清理。”
  李和又迫不及待的补充:“但费里正说如果一文的订金都不收,他在村里也难以服众。我跟山梅便私自作了主,付三两。苏娘子你看成不?不成也没事儿,我从我奶奶那里拿银子填上。”
  苏榛笑得不行,直说谈成了是大好事,拿三两订银而已有何不成的,不用他去拿李家婆婆的私银,从公帐里支出。
  李和听了便只顾着乐,还是山梅赶紧拿出跟靠山村签好的契、以及三两的收条一并交给了符秀才,入了公帐。
  苏榛回屋去取三两银子的功夫,符秀才好奇,问李和是如何谈得如此顺利。李和咧着嘴乐,直说:“多亏了山梅提及重云公子是苏娘子的——”
  话没说完,被山梅打断:“也没什么,重云公子在咱白水村办木工坊的事儿也传开了,费里正估计也是想着、将来跟盛府也能打上交道吧。”
  山梅说完,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可眼神里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心虚。她暗自懊恼李和这张嘴太没把门的,差点就把不该说的话抖落出去。
  其实她心里清楚,苏榛不愿大伙儿出去拿盛重云的名字宣扬,毕竟盛、苏两家连礼都没过呢。
  但她为了跟靠山村谈成,话里话外明示暗示了跟白水村*做买卖、就是跟盛家做买卖。
  符秀才面上没再追问什么,轻轻点了点头。可瞧着山梅故作镇定的笑意,倒让他心中泛起一丝不悦。
  山梅此举太过莽撞,并且也完全没有顾虑到苏娘子的名声。而她平日里看着伶俐,怎得在这般要紧的事上如此马虎?
  符秀才想着得找个合适的时机,提醒苏娘子小心谨慎,莫要因旁人的疏忽而被卷入无端的风波之中。
  因下午靠山村就要运家禽过来,得寻个地方安置。
  丽娘家已经再无空地,便直接跟美食组的一起拖了三个天幕棚子、见缝插针的在林子边儿上寻了个背风位置,搭出个简易工棚。
  没一会儿,靠山村的仨人就赶着两个驴车到了。李和给丽娘等人一番介绍,其中一人是费里正的长子费山生,跟乔大江一般年岁,也是个精干的汉子。
  介绍完,话不多说,立刻就开工,白水村的只管清点、查验,鸡鸭鹅的数量是每类各五十只,且只只精神头十足。
  收了货,大伙儿就分工协作,立马就宰杀清理、放血、烫毛。
  没一会儿苏榛也带着铁锅来了,架在炭盆上烧水。
  又领人把收来的血先过滤,加点儿盐巴跟温水搅拌、凝成鲜嫩的血旺再切成方块儿,放到加了寒葱跟姜、酒的温水锅里,小火慢煮至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