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符秀才听到“拖挂房车”,面露困惑,苏榛便又给他讲了一下大致是个什么样儿的。听得他连连称奇,眼中的神采逐渐恢复着。
  苏榛继续说着:“但我算了算成本,如果规模太小,怕是连房车的银子都赚不回来。所以,我家寒酥已经进城考察去了,等他回来就定个具体的、详细的计划。包括到底卖什么、怎么卖、量要多少。到时候,这个集议要请秀才公参与,要细细核算一番。”
  符秀才点点头应了,并认真在纸上记下这第一项。
  苏榛:“另外,第二项是营造方面,秀才公需要负责全程监督。”
  “指围墙和拖挂房车吗?”
  “不,是所有买卖。具体来说,就是负责工程质量监督、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和成本把控。”
  苏榛这次全部使用了现代词汇,一是因为以符秀才的聪慧,他想想就能听懂;
  二是如果符秀才这次做得好,将来她会重用。
  若是每次布置工作都先要费尽心力把事项“翻译”成古词,那也太累太麻烦了。
  果然正如她所想,符秀才先是有困惑,但片刻即悟、神色如常的记录了。
  苏榛便继续:“在工程质量方面,秀才工要检查材料质量,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我要的标准;另外,保证匠人们是按正确的流程和规范施工,还要对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验收;进度控制上,秀才公需要根据时间计划,检查所有营生的进度。协调人力、材料和工具的调配,统计问题,及时来跟我说。”
  符秀才神色愈发认真,颇有“当大业”的神情。
  “还有,安全是重中之重,眼下制衣组那边倒没什么。可拖挂房车跟围墙这里就要盯一盯了。比如围墙足有三丈多高,肯定会卓立搭架(指脚手架)。
  虽说匠人们自己也会注意,但他们做得时间久了,难免会艺高人胆大的疏忽了。监造在就随时关注一下,人命关天的事儿。”
  符秀才一听,忍不住问:“苏娘子,若匠人受伤,签的契约可做了偿金约定?”
  苏榛摇了摇头:“虽说无需我赔,但也还是踏踏实实安安全全的好。”
  她契约签的很严谨,并且她找的是匠铺,不是临时雇佣闲散的匠户。可契约归契约,谁也不愿自家工地有任何闪失的。
  “苏娘子说得是。”
  苏榛:“最后一项,便是成本把控。要请秀才公统计材料的使用情况,避免浪费,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至于诸多细节,可随时同我商议。”
  “成,我今天就好好琢磨,请苏娘子放心。”
  “多谢秀才公,另外,年岁买卖的第二大类:服饰。李家是负责服饰类产品的生产进度安排,秀才公要跟李家对接,根据订单数量和交货日期,记录每个订单的详细信息,包括款式、数量、交货时间等。”
  苏榛一边说,一边就把她画的登记表格给他拿出来看,横横竖竖的,符秀才一看便懂,直赞清晰便捷。
  符秀才想了想,举一反三:“年岁美食摊的吃食监造,我也比照这个表格帮苏娘子监造吧。对原料的采购、脚力搬运,还有怎么用的,都可以写到上头。”
  苏榛笑着点点头:“我也正有此意,并且不止是节约银子这一项。吃食最重要的是卫生安全。这方面,大部分是在我家制,但比如苕皮、腌肉,我可能会在村中收购,质监把控是重中之重。当然,我是第一责任人,秀才公只需把控最后一道关即可。”
  苏榛话说的委婉,其实符秀才当监造还有一个职责防止物料浪费和贪污现象的发生。
  毕竟美食摊或是毛皮制作这种买卖,销售人员多卖一两、少卖一两,碎皮子多收一斤少收一斤的,如果没有专人监管,忙起来谁也顾及不到。
  苏榛不喜欢用利益去考察人性,不合格的制度也会滋生腐败,前期就有严格的管控,后期才有长远的发展。
  符秀才虽说暂时还没想到这一层,但也认真记录,回去细细规划。
  “暂时先就这些,但我实话实说,未来肯定不止这些。或者会占用秀才公许多的精力,会相当忙碌。
  所以,我想秀才公不妨先试工七日?
  对咱们双方都是一个保障,试工期薪酬一共三百文。七日后若双方都满意,聘期延至年岁集市结束,一个月薪酬二两。秀才公以为妥否?”
  符秀才听完,竟有些难以置信的神情,眼中泛了泪,沉默片刻,缓缓站了起来,双腿笔直并拢,腰背弯成了一把紧绷的弓,破旧的袖口露出纤细且有些颤抖的手腕,抱拳举至眉间,认真一句:“多谢苏娘子恩德。”
  苏榛听得出他的“谢”字,蕴了千斤。
  随后又跟符秀才细议了一番,他临走的时候又被叶氏塞了一堆吃食。其实吃食上还好,他家不至于饿死,但衣服实在是……
  叶氏瞧着他瑟缩离开的背影,心下仍旧不忍,念叨着家里也没多余的棉花能给他一把两把的。
  苏榛笑了摇了摇头:“伯娘,咱家是授了人鱼也授了人渔了,到底能不能把家扶起来,要看他自己。”
  叶氏轻轻拍了拍苏榛,打趣她:“你意思我心软呗,你不也一样?还让他做个啥监造一职。”
  苏榛一本正经的辩驳:“这可不是我心软,如果没有监造,啥事儿都得咱家人一趟一趟的去检查、腿都跑断了。伯娘,我懒。”
  叶氏被她的撒娇又逗笑了,但苏榛说得也没错,眼下摊子越支越多,不可能还每日奔波于琐事。
  想赚大银子,就得抓大放小才成。
  娘俩儿正聊着,就听到外头开始夯砂石的声音了,“咚咚咚”砸的山响。
  苏榛没见过这阵仗,赶紧跑出去看热闹。
  夯地的木槌是从李家和乔家拿来的,萧容跟乔大江等人高挽衣袖,袒露的手臂肌肉紧绷,每一次抡起,都似带着千钧之力。
  木槌呼啸着砸下,“砰——砰——”,沉闷声响彻小院,把冰屋里洗树皮的孩子们也惊出来了。
  乔大江便喊孩子们来帮忙,得拿耙子轻拢四散的砂石,将它们细细归拢、铺平,确保大人们每一槌都能精准砸在实处,夯实那些松散之处,不让分毫间隙留存。
  大宝二宝不情不愿的小眼神儿被苏榛看在眼里。
  苏榛心觉好笑的发了话:“两个洗树皮,两个夯地,都有八个铜板拿。”
  这话一说,大宝二宝麻溜儿的在心里比对了哪个活儿更轻松,立刻抢了耙子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了。
  其实这俩也是傻的,夯地又不能坐小板凳,蹲一会儿就知道还不如洗树皮……
  与其同时,苏榛也留意到李和真是懂这些泥水活儿呢,他一边夯砂地一边还规划出排水坡度,预留了排水沟,果真是农村的娃早当家。
  苏榛已经兴奋非常,喜形于色,连连竖大拇指:“太是了!萧伯、大江哥、李哥,你们真的是整个白水村最能干的!”
  虽说三个男丁早就知道了苏榛会说话,嘴甜,但每每被她夸了,仍旧还是心里美得冒泡。
  谁会不爱听好话?
  总之,这户外厨房跟面包窖一搭好,无论尺寸、还是规格,都差不多能达到现代时小型面包坊的商用规格,苏榛此刻满脑子浮现的全是各种烘焙美食,虽然还没做,已然幸福感爆棚。
  但户外厨房的活儿不需要她帮忙,又想着房里还有牛乳在静置,眼下肯定已经分层了,这就去做黄油!
  至于黄油的作法,倒不是秘密,大宁朝之前就有了。尤其白川府以北的游牧民族都会这些,早已传至汉人地带。
  所以春娘倒也就不用避嫌,跟着苏榛、叶氏一起进屋做了便是。
  男丁们在外头干得热火朝天,唯有乔大江做活儿也做得有些心不在蔫,显然有心事。
  萧容看出来了,便问他在想啥。
  可没想到这么一问,乔大江即脸红脖子粗的,半天吐不出一个字。
  倒把萧容等急了,“大江兄弟,有啥话你就直说,咱们在山上围猎这么久,也算是过了半条命的交情了吧。”
  乔大江又纠结了一会儿,怯声声的问,等他家分家出来,就没营生做了,可不可以去做些蜂窝煤卖。
  “为啥不可以啊!”萧容乐了,“这有什么不能开口的。”
  “往煤上打眼儿的办法不是苏娘子出的嘛,我寻思着,我擅自做了卖,会不会不太好……”
  萧容一听,明白了乔大江的顾虑,但他也不好替苏榛作主,便亲自去问了她的意见。
  苏榛听完,第一反应是跟萧容一样笑个不停,“大江哥,这有啥不行的,卖啊!给煤打眼儿确实是我出的主意,但这做煤的具体材料比例,还是多亏乔里正给的方子呢。若论功,功最大的可是你家。”
  乔大江心里立时敞亮了不少,也嘿嘿的笑了。
  春娘更是喜上眉梢,索性直接跟苏榛说,干脆萧家也别费这事了。萧家自己用的、甚至集市上摆摊用的,全部由她跟大江做,就按成本价给苏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