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乔大江也是跟乔里正说了重话,毕竟连砸灶砸炕这种事都闹出来了,再将就下去、怕是几家骨肉亲情都难以维系。
乔里正也属实对昨天的事儿震惊不已,可他是乔家长子、大江是嫡孙,在上头还有父母健在、而父母又不同意分家的情况下,只有一种途径:孙辈的乔大江领着春娘跟小树单独分出去。
但如果这么分,显然长房是最吃亏的。
一来家业本就是长房赚的,而这几年做事主力就是乔大江跟春娘。但分家的话,大宁律法是均分制,田产等主要财产,会按儿子数量平分。
简单来说,乔大江能分到的东西,比乔大宝、二宝还少……
乔里正实在不想不孝、但也不想儿子一家这么可怜的被赶出去,属于进退两难。
索性分家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分完,今日又刚好是进府城领围猎赏银的日子,便说缓缓再议。
可惜乔里正一说缓议,二房三房丝毫不觉得感激,反倒拿准了长孙不敢分家一般,新一轮哭天抢地又开始了。
乔大江两口子去意已决,也懒得听他们嚎,但即然乔里正整日都不在家,索性带着小树直接躲出乔家。
一来是躲个清静、二来是心里也乱,听听萧家人、尤其是苏榛的主意。
可他们一朝萧家来,就发现身后跟了两个尾巴,大宝和二宝。
这俩宝儿对分家的事儿没什么概念,仍旧是惦记着苏榛答应了他们每日八个铜板的活儿呢。
乔大江便也就没阻拦,跟就跟吧。
大大小小的到了萧家,春娘立刻被叶氏拉进屋唠。
乔大江也不含糊,甩开膀子跟萧容、李和一起拉砂石夯地面,折腾那个户外厨房,其实也是一边干一边说说往后的想法。
苏榛先是把四个孩子们今日要做的桦树皮给他们理出来,温水也烧好,这才擦干净手进了屋。
本是想着好好安慰一下春娘才成。
没想到春娘虽说脸上有青有红的挂了些彩,但以往神情中的压抑一扫而空,竟然有些神采奕奕的架势了。
三个女眷热火朝天的聊了一会儿,就听到舒娘也来了,在院子里跟萧容等人打了招呼便掀帘子也进了屋。
进来自然也是先关心姐妹的心情,并也有正事儿,今日要在李家选针妇了,想让苏榛过去瞧一眼。
春娘一听,赶紧让她俩走,忙正事要紧。
苏榛想了想,便起身应了:“那今日你们就在我家呆着。晚上咱们再细聊,我还有好多个计划缺人手呢。春娘你放心,你跟大江哥都是能干的,带着小树分家出来,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说完,就赶紧回屋拿了自己平时画的图样,跟着舒娘去了李家。
李家今天也是热闹非凡,里屋来了八、九个女眷,有苏榛见过的同村妇人,也有陌生脸孔。
舒娘介绍说陌生的几位是她娘家村中的,反正眼下做针线活儿都是各自领了料子回家缝,住得远点儿近点儿都成。
来应选的都各自带了比较满意的绣品或缝品,舒娘又当场考核了她们的针技、配色和选料等功底。
而苏榛前来是跟每人都聊聊天,简单考察一下品性。
一来二去的,来的人中最后留下了六位。其中三位住白水村、另三位邻村。
加上叶氏、以及舒娘,能缝衣的人手便是八位,不算多也不算少,暂时能满足一下“春节档”订单要求。
人手定了,当场就分面料。其实舒娘一直以为苏榛说的“春节档”也是卖水田衣或者战术马甲类。
但苏榛却只需大家做小件儿,比如战术背包、毛绒绒的帽子、手尉、围巾类别。
舒娘有些不解,苏榛小声给她解释了一番:“春节档逛集市的消费主力会是女眷及孩童。你想啊,这么冷的天儿,哪个男的会站在摊前买衣服,还让你量尺寸的。咱们人手也不足,就先只做小件儿。成本低、利润高着呢。”
舒娘恍然大悟,深觉有理。
苏榛心下也觉得挺有趣的,毕竟千百年后的双十一或者春节大促也都是如此。
而旁边那些拿到图样的针妇们已经爱不释手,大呼好看。
那当然好看,苏榛绞尽脑汁回忆了某宝上、南方小土豆们勇闯北境必买的各种毛毛帽子、毛毛斜挎包包款式,就往可爱了做。
有熊猫的、有泰迪熊的、飞行员的,反正大宁朝都没见过这些,物以稀为贵。
甚至分发面料、皮料、技术培训这些,苏榛就不管了,全部交给舒娘就成。
无论做多做少,第一批成品的交货期就定为五日。
全部说妥了,苏榛就也拿了一批叶氏能做的料子先撤了。一路小跑着回萧家,只恨制自行车的想法想得晚、也恨自己没个风火轮能踩踩。
而此刻的萧家已然热闹非常,今日也是围墙的建筑材料陆续送至的日子。
虽说硬山封火墙的图样是苏榛画的,但她毕竟不是建筑专业,也没参与过施工。所以远远看到萧家房前的“材料山材料海”的时候,下巴快惊掉了。
这才仅是第一批材料而已,骡车竟足足来了五辆!有青砖、有石灰、有砂石,还有整整一车的过梁木材、千片的小青瓦、相配的瓦当和滴水还有600套。
苏榛瞬间觉得总价二十两包工包料果然值啊,光是运力钱都不知道花出去多少了。
而白水村从没人家搞这么大阵仗搭砖墙,不少人都大老远的跑来围观。
大部分是一同上山的猎户。即然来了,就没有光是看的道理,男丁们都甩开膀子帮着卸车呢。一眼瞧过去,干活儿的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了。
一边干还在一边问萧容,你家是要个搭个宫殿出来么,咋买这么多的青砖。
如此高调炫富的场景是萧家全体没意料到的,实在有些尴尬,毕竟其它人家围墙还都是黄泥堆的……
好在苏榛回来得及时,把萧容从问答中解救了出来。她也不提银子、就只讲需求:“我家是离林子最近的一户,万一走了水,一家大大小小的有个损伤,就不是花些银子能救回来的了。
黄泥墙也不是不成,但高度和硬度肯定不够。
也是承了诸位叔伯兄弟的帮忙,让我家在围猎季赚了些银子。索性咬咬牙,只把吃喝钱留了些,其余的全换成这些土石,直接做个踏实的墙,免得后面一点一点的补,还麻烦。”
众人听得又是一番唏嘘,说京城来的果然是京城来的,敢花,但确实人傻、不太会过日子。才打了一次的猎,就把赚的都花了。
羡慕的人就少了,同情的倒是多了。
第95章
萧容听着,也赶紧跟着附和,毕竟眼下被同情、比被嫉妒还是强了很多……
就这么一边聊着一边卸车,五车的材料转眼就卸干净了,车把式即刻返程,说是明日开工还会再运来五车。
苏榛想想也是,毕竟围了足足六百平,围墙整体长度起码百米,材料多也是正常的。
至于帮忙的几个猎人们,活儿一做完,只在萧家洗了手便立刻闪了,是生怕主人家还要拿吃食出来感谢。
苏榛一瞧日头也是过了正午了,便赶紧进灶间,跟叶氏、春娘一起把上午就炖着的铁锅炖端下了灶,又安置好两个小饭桌,喊大伙儿进来吃饭。
首先是在冰屋洗树皮的四个娃娃、然后还有在搭户外厨房的乔大江、李采、萧容,另外叶氏、春娘、加上苏榛自己,一共便是六个大人四个孩子。
人虽多,但反正都是老熟人,也没人客气,一个个进屋端起碗就吃、吃饱喝足嘴一擦,屋里屋外继续忙活儿。
甚至大宝二宝大概是昨晚也被吓到了,今天老实了不少,对小树都有了些讨好的感觉。
可别小看这些孩子的心思,敏感着呢。
又忙了整个下午,春娘跟苏榛、叶氏一起又是剁猪肉又是熬酱、洗坛子的,最后灌装好五十斤香菇肉沫的“就酱”。
快黄昏的时候,符秀才拖着个破旧的木橇车来了萧家。他俩口子熬夜赶工,居然把十张草帘子提前全给编完了。
此刻符秀才站在萧家屋前,棉衣虽浆洗得也算干净,但毕竟做出来年日已久,在凛冽寒风中如薄纸般脆弱。领口处的棉絮外翻,窘迫困顿就摆在了明面上。
即便如此,他仍旧神态自若,双眸清亮,谈吐间不卑不亢,向着萧容等人先行了礼,便把草帘子给拖到了暖棚前头,又问需不需要他来给装上去。
叶氏赶紧让他俩先别忙了,进灶间暖和一会儿再说。
符秀才应了,进来又见苏榛也在,纠结了片刻,还是直接问了昨日跟他提过的、请他盘帐、以及做监造一事可还作数?
苏榛亦是快人快语:“当然作数。只不过我家现在是小作坊,活儿是又多又杂,一个人当两个用的。所以,我想丑话不如说在前头,把职责范围先给秀才公确定好。”
“愿闻其详。”
一句两句也说不完,苏榛便寻了凳子,等两人各自坐下,这才一一道来:“距离年岁还有一个半月。我的计划是年岁市集,跟咱村的乔家长房、做皮子的李家、村东头赵家一起进城摆摊儿。摊子的规模本来不大,以拖挂房车的形式做些小食而已。”
乔里正也属实对昨天的事儿震惊不已,可他是乔家长子、大江是嫡孙,在上头还有父母健在、而父母又不同意分家的情况下,只有一种途径:孙辈的乔大江领着春娘跟小树单独分出去。
但如果这么分,显然长房是最吃亏的。
一来家业本就是长房赚的,而这几年做事主力就是乔大江跟春娘。但分家的话,大宁律法是均分制,田产等主要财产,会按儿子数量平分。
简单来说,乔大江能分到的东西,比乔大宝、二宝还少……
乔里正实在不想不孝、但也不想儿子一家这么可怜的被赶出去,属于进退两难。
索性分家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分完,今日又刚好是进府城领围猎赏银的日子,便说缓缓再议。
可惜乔里正一说缓议,二房三房丝毫不觉得感激,反倒拿准了长孙不敢分家一般,新一轮哭天抢地又开始了。
乔大江两口子去意已决,也懒得听他们嚎,但即然乔里正整日都不在家,索性带着小树直接躲出乔家。
一来是躲个清静、二来是心里也乱,听听萧家人、尤其是苏榛的主意。
可他们一朝萧家来,就发现身后跟了两个尾巴,大宝和二宝。
这俩宝儿对分家的事儿没什么概念,仍旧是惦记着苏榛答应了他们每日八个铜板的活儿呢。
乔大江便也就没阻拦,跟就跟吧。
大大小小的到了萧家,春娘立刻被叶氏拉进屋唠。
乔大江也不含糊,甩开膀子跟萧容、李和一起拉砂石夯地面,折腾那个户外厨房,其实也是一边干一边说说往后的想法。
苏榛先是把四个孩子们今日要做的桦树皮给他们理出来,温水也烧好,这才擦干净手进了屋。
本是想着好好安慰一下春娘才成。
没想到春娘虽说脸上有青有红的挂了些彩,但以往神情中的压抑一扫而空,竟然有些神采奕奕的架势了。
三个女眷热火朝天的聊了一会儿,就听到舒娘也来了,在院子里跟萧容等人打了招呼便掀帘子也进了屋。
进来自然也是先关心姐妹的心情,并也有正事儿,今日要在李家选针妇了,想让苏榛过去瞧一眼。
春娘一听,赶紧让她俩走,忙正事要紧。
苏榛想了想,便起身应了:“那今日你们就在我家呆着。晚上咱们再细聊,我还有好多个计划缺人手呢。春娘你放心,你跟大江哥都是能干的,带着小树分家出来,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说完,就赶紧回屋拿了自己平时画的图样,跟着舒娘去了李家。
李家今天也是热闹非凡,里屋来了八、九个女眷,有苏榛见过的同村妇人,也有陌生脸孔。
舒娘介绍说陌生的几位是她娘家村中的,反正眼下做针线活儿都是各自领了料子回家缝,住得远点儿近点儿都成。
来应选的都各自带了比较满意的绣品或缝品,舒娘又当场考核了她们的针技、配色和选料等功底。
而苏榛前来是跟每人都聊聊天,简单考察一下品性。
一来二去的,来的人中最后留下了六位。其中三位住白水村、另三位邻村。
加上叶氏、以及舒娘,能缝衣的人手便是八位,不算多也不算少,暂时能满足一下“春节档”订单要求。
人手定了,当场就分面料。其实舒娘一直以为苏榛说的“春节档”也是卖水田衣或者战术马甲类。
但苏榛却只需大家做小件儿,比如战术背包、毛绒绒的帽子、手尉、围巾类别。
舒娘有些不解,苏榛小声给她解释了一番:“春节档逛集市的消费主力会是女眷及孩童。你想啊,这么冷的天儿,哪个男的会站在摊前买衣服,还让你量尺寸的。咱们人手也不足,就先只做小件儿。成本低、利润高着呢。”
舒娘恍然大悟,深觉有理。
苏榛心下也觉得挺有趣的,毕竟千百年后的双十一或者春节大促也都是如此。
而旁边那些拿到图样的针妇们已经爱不释手,大呼好看。
那当然好看,苏榛绞尽脑汁回忆了某宝上、南方小土豆们勇闯北境必买的各种毛毛帽子、毛毛斜挎包包款式,就往可爱了做。
有熊猫的、有泰迪熊的、飞行员的,反正大宁朝都没见过这些,物以稀为贵。
甚至分发面料、皮料、技术培训这些,苏榛就不管了,全部交给舒娘就成。
无论做多做少,第一批成品的交货期就定为五日。
全部说妥了,苏榛就也拿了一批叶氏能做的料子先撤了。一路小跑着回萧家,只恨制自行车的想法想得晚、也恨自己没个风火轮能踩踩。
而此刻的萧家已然热闹非常,今日也是围墙的建筑材料陆续送至的日子。
虽说硬山封火墙的图样是苏榛画的,但她毕竟不是建筑专业,也没参与过施工。所以远远看到萧家房前的“材料山材料海”的时候,下巴快惊掉了。
这才仅是第一批材料而已,骡车竟足足来了五辆!有青砖、有石灰、有砂石,还有整整一车的过梁木材、千片的小青瓦、相配的瓦当和滴水还有600套。
苏榛瞬间觉得总价二十两包工包料果然值啊,光是运力钱都不知道花出去多少了。
而白水村从没人家搞这么大阵仗搭砖墙,不少人都大老远的跑来围观。
大部分是一同上山的猎户。即然来了,就没有光是看的道理,男丁们都甩开膀子帮着卸车呢。一眼瞧过去,干活儿的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了。
一边干还在一边问萧容,你家是要个搭个宫殿出来么,咋买这么多的青砖。
如此高调炫富的场景是萧家全体没意料到的,实在有些尴尬,毕竟其它人家围墙还都是黄泥堆的……
好在苏榛回来得及时,把萧容从问答中解救了出来。她也不提银子、就只讲需求:“我家是离林子最近的一户,万一走了水,一家大大小小的有个损伤,就不是花些银子能救回来的了。
黄泥墙也不是不成,但高度和硬度肯定不够。
也是承了诸位叔伯兄弟的帮忙,让我家在围猎季赚了些银子。索性咬咬牙,只把吃喝钱留了些,其余的全换成这些土石,直接做个踏实的墙,免得后面一点一点的补,还麻烦。”
众人听得又是一番唏嘘,说京城来的果然是京城来的,敢花,但确实人傻、不太会过日子。才打了一次的猎,就把赚的都花了。
羡慕的人就少了,同情的倒是多了。
第95章
萧容听着,也赶紧跟着附和,毕竟眼下被同情、比被嫉妒还是强了很多……
就这么一边聊着一边卸车,五车的材料转眼就卸干净了,车把式即刻返程,说是明日开工还会再运来五车。
苏榛想想也是,毕竟围了足足六百平,围墙整体长度起码百米,材料多也是正常的。
至于帮忙的几个猎人们,活儿一做完,只在萧家洗了手便立刻闪了,是生怕主人家还要拿吃食出来感谢。
苏榛一瞧日头也是过了正午了,便赶紧进灶间,跟叶氏、春娘一起把上午就炖着的铁锅炖端下了灶,又安置好两个小饭桌,喊大伙儿进来吃饭。
首先是在冰屋洗树皮的四个娃娃、然后还有在搭户外厨房的乔大江、李采、萧容,另外叶氏、春娘、加上苏榛自己,一共便是六个大人四个孩子。
人虽多,但反正都是老熟人,也没人客气,一个个进屋端起碗就吃、吃饱喝足嘴一擦,屋里屋外继续忙活儿。
甚至大宝二宝大概是昨晚也被吓到了,今天老实了不少,对小树都有了些讨好的感觉。
可别小看这些孩子的心思,敏感着呢。
又忙了整个下午,春娘跟苏榛、叶氏一起又是剁猪肉又是熬酱、洗坛子的,最后灌装好五十斤香菇肉沫的“就酱”。
快黄昏的时候,符秀才拖着个破旧的木橇车来了萧家。他俩口子熬夜赶工,居然把十张草帘子提前全给编完了。
此刻符秀才站在萧家屋前,棉衣虽浆洗得也算干净,但毕竟做出来年日已久,在凛冽寒风中如薄纸般脆弱。领口处的棉絮外翻,窘迫困顿就摆在了明面上。
即便如此,他仍旧神态自若,双眸清亮,谈吐间不卑不亢,向着萧容等人先行了礼,便把草帘子给拖到了暖棚前头,又问需不需要他来给装上去。
叶氏赶紧让他俩先别忙了,进灶间暖和一会儿再说。
符秀才应了,进来又见苏榛也在,纠结了片刻,还是直接问了昨日跟他提过的、请他盘帐、以及做监造一事可还作数?
苏榛亦是快人快语:“当然作数。只不过我家现在是小作坊,活儿是又多又杂,一个人当两个用的。所以,我想丑话不如说在前头,把职责范围先给秀才公确定好。”
“愿闻其详。”
一句两句也说不完,苏榛便寻了凳子,等两人各自坐下,这才一一道来:“距离年岁还有一个半月。我的计划是年岁市集,跟咱村的乔家长房、做皮子的李家、村东头赵家一起进城摆摊儿。摊子的规模本来不大,以拖挂房车的形式做些小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