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苏榛笑着打趣春娘:“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春娘姐姐可不得了,这就有了当东家的思维了呢。”
这倒也不是苏榛的客气话,萧家人少,若是连蜂窝煤都得自己做,没累死也累趴了。分包出去最好!
第96章
萧容也这么想,但成本价拿人家煤肯定是不妥,他直接说还是要加付手工钱。
乔大江跟春娘刚想推脱,苏榛拦下:“我家里是萧伯跟伯娘说了算,长辈定的事儿不能改的。”
短短一句话,把所有人的里子、面子都顾到了。所有人心里都听得暖暖的、挑不出毛病,喜滋滋的。
但喜归喜,帐还是要提前算好,定价方面的门道乔大江跟春娘都不懂,这就又要请苏榛帮忙了。
苏榛心算一通。一边算,一边跟乔家两口子说着:“做蜂窝煤卖的话,成本里头最贵的就是炭罄,你俩下山别去铺子买,辛苦一点儿直接去煤窖谈。
铺子里最便宜的碎罄是八十文一秤,煤窖起码还能再少个五到十文,咱就先按少五文算。
一秤罄、再加上其它的木屑、石灰粉之类的,可以做直径为三寸大小的蜂窝煤十二枚。
也就是说,每枚的材料成本就是七文上下。
你俩、再加上小树也能帮些忙的话,每日至少可以做五百枚左右。
但库存也不能太多,一是因为没那么多的场地、眼下天寒地冻的,也不可能日日都能晾晒出这么大的量。所以,就按每七日能出一千枚算吧,最保守的估计了。”
苏榛说了一半儿,乔家两口子已经快听晕了。还是春娘稍微识数一些,问卖价是不是在成本上加几文就行。
苏榛摇了摇头:“不能那么算。原材料成本之外,主要还要考虑人工费用和时间成本。换句话说,就算你们不做蜂窝煤,也能做其它营生呀。相比之下,做蜂窝煤得是最优选,这买卖才值当一做。
方才算的原料成本都是在理想状况下,但肯定还会有损耗。粉碎、搅拌、成型、干燥,每个环节都得损一点儿,这笔钱也要加进去。
另外,还得有运输成本。
若做得多,包骡车的费用可以按月租,载重的话,天气好的时候一趟拉个两百枚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储存场地,你们分了家,住哪儿?没院子的话,就得像我家一样搭暖棚晾,这又是一笔银子。晾还不能直接搁地上,要打架子,也可以用咱们做的防潮垫。”
苏榛一口气说完,全体晕了,连叶氏跟萧容都头疼。
叶氏却愈发的心疼苏榛,她之前以为做吃食买卖就是做了多少、加些钱卖了就成。却没想到苏榛要考虑的事情会这么多、这么细致。
操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得多不容易?
春娘头疼的不行,索性直接问:“榛娘,你就告诉我,一枚我卖多少钱!”
苏榛便又是一通计算,最后才认真给了参考意见:“原材料成本的话,每枚要七文。如果再加上人工、运力、储存成本,每枚十文。卖价的话,我的建议是比石炭便宜一文,就是是每枚十二文。每卖出一枚,你俩净赚两文。”
春娘眼睛一亮:“方才你说,天气好的话,我俩七日能做千枚?那岂不就是净赚二两,要是全卖了,一个月能净赚八两?”
苏榛笑着点头,“理论上是这些。至少三个月内是这些,但前提是卖得出去才行呀。”
乔大江也激动的眼睛都红了,“比石炭还便宜一文,卖得出去,肯定卖得出去!而且第一批哪怕卖得少,咱自家冬天也要用啊,不亏不亏。”
苏榛便拉起春娘的手,促侠的语气:“东家,你家的蜂窝煤,给我个进价如何?我先照顾你的生意。”
春娘看向乔大江,两人不约而同:“七文!”
也就是说只要原料成本了。
苏榛自然不会同意,人情归人情、买卖归买卖,想了想,说着:“这样吧,别收我运输成本了,我自己运。卖我每枚十文,大批量的就搁你家未来的仓库里,我需要的时候,自行去取。”
“八文!”乔家两口子不愿意赚苏榛的钱。
“就十文,不然我家就又自己做了。”萧容语气十分的不容拒绝。
“别争了,就十文吧。”苏榛又补充了句:“但是,如果我帮你卖的,每两块儿我收一文的提成!”
春娘刚想又说什么,直接被叶氏拍了一巴掌,“就这样吧,再聊下去天都要黑了,榛娘还要制黄油呢!”
“啊,对对,黄油!”苏榛跳了起来,她差点儿忘记了正事儿,可莫把牛乳都浪费了。
乔大江跟春娘两个索性就应了,一来想着快分家了,确实需要存不少银子才能活得下去。二来打定主意但凡萧家的事能帮就来帮,跟寒酥当亲兄弟处着。
大人们聊得热火朝天,没人留意冰屋里的一群娃娃还在热火朝天的忙活儿。
大宝的小板凳挨着谨哥儿,他可不敢偷懒。
二宝却是靠近冰屋棉门帘儿的,竖起耳朵能听到外头的动静,听着听着便撇了撇嘴,一张小脸儿竟多了几分成人的神色,好似乔老太婆。
苏榛进了屋,仍旧折腾眼下的四桶牛乳。
两桶放温室静置分层做黄油,另外两桶放冰屋冰藏,准备用来做芝士。
黄油就由叶氏跟春娘做,每人寻了个粗木面杖,伸桶里开始用力的搅。
也没啥技巧,就是一个搅。
手动的速度自然比不过现代电动,两人边聊边做,约摸着小半个时辰,桶里的奶油越来越浓稠,变成颗粒状、颜色也逐渐从白到淡黄。等颗粒完全聚集在一起,奶油和乳清完全分离,黄油便成了。
这也还没结束,叶氏去外头冰桶里敲了干净的碎冰下来,把黄油放到冰水里不停的洗,直至把油中所有残存的牛乳都洗净。
再把黄油块儿固定到桦树皮的方形盒子里固定,包裹。
全部做完,拿称称了重。这次的五十斤牛乳出了黄油八斤,算是相当不错了。
最后把黄油搁进自制的“冰箱”里冷冻,随取随用,可以保存很久。
至于剩下的脱脂牛乳自然也不会浪费,可以全部做吃食用。
灶间里,苏榛也把芝士做得差不多了。
作法更是简单,先将全部*的牛乳倒入最大的陶瓮,小火慢慢加热、不停搅拌,开始有小气泡便立刻撤柴。将白醋一点一点倒进去,边倒边继续轻轻搅拌。
牛乳就会开始凝结,凝乳和乳清也会逐渐分离。再静置片刻,又寻了干净的纱布,底下放个木盆,把凝乳倒上去,过滤掉乳清,再把凝乳包起来轻轻挤压。
苏榛想要软质的,就挤得时间短一些。
最后挤出的固体放盒子里定型就是芝士,冷藏切片可以保存几日,冷冻便保存的更久。
作为一个芝士脑袋,苏榛简直想空口吃一大片的,但还没舍得,毕竟这东西成本太高了。
芝士和黄油分别做完,瞧着又快黄昏了,女眷们就开始忙活晚食。
做黄油跟芝士剩了有几十斤脱脂牛乳跟乳清呢,也不能再放。苏榛打算今晚做个蔬菜浓汤、甜品,以及和面做奶香馒头。
想着明天便是围墙动工的日子了,苏榛打算把馒头做多一些,当干粮扛饿。
和面、发面、醒面、揉面这些都由叶氏跟春娘做了,虽说奶香馒头不过就是把和面的水用牛乳替代,但加了些糖进去,格外的香气十足。
至于蔬菜浓汤也不难。苏榛先去冰屋里取了波棱、番薯、胡葱,全部切丝切块儿煮至软烂,再用面杖把菜打成泥,加入脱脂乳搅拌均匀,搁瓮里小火煮至微微沸腾,最后洒些许盐和黑胡椒调味即可。
又想着男丁和娃娃们都还是喜欢吃些大肉的菜,苏榛便去冰屋取了只水煮好的兔子切了。拌了两种口味。
一种就是她在山上常做的白砍兔香辣汁,另一种是给孩子们调的,减掉香辣、多洒些芝麻即可。
全部做完,苏榛先就捡了四个大馒头、一海碗浓汤、一海碗的兔肉放在竹篮底下罩着。
叶氏一瞧就知道是给寒酥留的。
寒酥走了两天了,今晚是一定会回家的,苏榛嘴上没提,心里惦记着呢。
全都做完,脱脂牛乳仍旧还有不少,毕竟再买要十五文一斤呢,苏榛一滴都不想浪费。想了想,做些饭后的冰甜品吧。
时下也没什么水果,唯有橘子最便宜。
苏榛取了五个去皮切碎,加入脱脂牛奶和蜂蜜,搅拌至顺滑细腻即放到外头冻着去。
与此同时,春娘也把两个饭桌及碗筷都摆好了。
叶氏就出屋喊了一嗓子:“吃-晚-食-啦!”
这就是大大小小们忙碌一天后最爱听的动静儿了,众人赶紧洗手进屋。
寒冬,风如冰刀。
然萧家灶间却似春日暖阁,泥炉中柴薪噼啪作响,映得人脸颊通红。
一锅热汤在火上咕咕嘟嘟地翻滚着,腾腾热气氤氲而起。新蒸的奶香馒头垒在粗瓷盘中,宛如胖胖的娃娃,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这倒也不是苏榛的客气话,萧家人少,若是连蜂窝煤都得自己做,没累死也累趴了。分包出去最好!
第96章
萧容也这么想,但成本价拿人家煤肯定是不妥,他直接说还是要加付手工钱。
乔大江跟春娘刚想推脱,苏榛拦下:“我家里是萧伯跟伯娘说了算,长辈定的事儿不能改的。”
短短一句话,把所有人的里子、面子都顾到了。所有人心里都听得暖暖的、挑不出毛病,喜滋滋的。
但喜归喜,帐还是要提前算好,定价方面的门道乔大江跟春娘都不懂,这就又要请苏榛帮忙了。
苏榛心算一通。一边算,一边跟乔家两口子说着:“做蜂窝煤卖的话,成本里头最贵的就是炭罄,你俩下山别去铺子买,辛苦一点儿直接去煤窖谈。
铺子里最便宜的碎罄是八十文一秤,煤窖起码还能再少个五到十文,咱就先按少五文算。
一秤罄、再加上其它的木屑、石灰粉之类的,可以做直径为三寸大小的蜂窝煤十二枚。
也就是说,每枚的材料成本就是七文上下。
你俩、再加上小树也能帮些忙的话,每日至少可以做五百枚左右。
但库存也不能太多,一是因为没那么多的场地、眼下天寒地冻的,也不可能日日都能晾晒出这么大的量。所以,就按每七日能出一千枚算吧,最保守的估计了。”
苏榛说了一半儿,乔家两口子已经快听晕了。还是春娘稍微识数一些,问卖价是不是在成本上加几文就行。
苏榛摇了摇头:“不能那么算。原材料成本之外,主要还要考虑人工费用和时间成本。换句话说,就算你们不做蜂窝煤,也能做其它营生呀。相比之下,做蜂窝煤得是最优选,这买卖才值当一做。
方才算的原料成本都是在理想状况下,但肯定还会有损耗。粉碎、搅拌、成型、干燥,每个环节都得损一点儿,这笔钱也要加进去。
另外,还得有运输成本。
若做得多,包骡车的费用可以按月租,载重的话,天气好的时候一趟拉个两百枚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储存场地,你们分了家,住哪儿?没院子的话,就得像我家一样搭暖棚晾,这又是一笔银子。晾还不能直接搁地上,要打架子,也可以用咱们做的防潮垫。”
苏榛一口气说完,全体晕了,连叶氏跟萧容都头疼。
叶氏却愈发的心疼苏榛,她之前以为做吃食买卖就是做了多少、加些钱卖了就成。却没想到苏榛要考虑的事情会这么多、这么细致。
操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得多不容易?
春娘头疼的不行,索性直接问:“榛娘,你就告诉我,一枚我卖多少钱!”
苏榛便又是一通计算,最后才认真给了参考意见:“原材料成本的话,每枚要七文。如果再加上人工、运力、储存成本,每枚十文。卖价的话,我的建议是比石炭便宜一文,就是是每枚十二文。每卖出一枚,你俩净赚两文。”
春娘眼睛一亮:“方才你说,天气好的话,我俩七日能做千枚?那岂不就是净赚二两,要是全卖了,一个月能净赚八两?”
苏榛笑着点头,“理论上是这些。至少三个月内是这些,但前提是卖得出去才行呀。”
乔大江也激动的眼睛都红了,“比石炭还便宜一文,卖得出去,肯定卖得出去!而且第一批哪怕卖得少,咱自家冬天也要用啊,不亏不亏。”
苏榛便拉起春娘的手,促侠的语气:“东家,你家的蜂窝煤,给我个进价如何?我先照顾你的生意。”
春娘看向乔大江,两人不约而同:“七文!”
也就是说只要原料成本了。
苏榛自然不会同意,人情归人情、买卖归买卖,想了想,说着:“这样吧,别收我运输成本了,我自己运。卖我每枚十文,大批量的就搁你家未来的仓库里,我需要的时候,自行去取。”
“八文!”乔家两口子不愿意赚苏榛的钱。
“就十文,不然我家就又自己做了。”萧容语气十分的不容拒绝。
“别争了,就十文吧。”苏榛又补充了句:“但是,如果我帮你卖的,每两块儿我收一文的提成!”
春娘刚想又说什么,直接被叶氏拍了一巴掌,“就这样吧,再聊下去天都要黑了,榛娘还要制黄油呢!”
“啊,对对,黄油!”苏榛跳了起来,她差点儿忘记了正事儿,可莫把牛乳都浪费了。
乔大江跟春娘两个索性就应了,一来想着快分家了,确实需要存不少银子才能活得下去。二来打定主意但凡萧家的事能帮就来帮,跟寒酥当亲兄弟处着。
大人们聊得热火朝天,没人留意冰屋里的一群娃娃还在热火朝天的忙活儿。
大宝的小板凳挨着谨哥儿,他可不敢偷懒。
二宝却是靠近冰屋棉门帘儿的,竖起耳朵能听到外头的动静,听着听着便撇了撇嘴,一张小脸儿竟多了几分成人的神色,好似乔老太婆。
苏榛进了屋,仍旧折腾眼下的四桶牛乳。
两桶放温室静置分层做黄油,另外两桶放冰屋冰藏,准备用来做芝士。
黄油就由叶氏跟春娘做,每人寻了个粗木面杖,伸桶里开始用力的搅。
也没啥技巧,就是一个搅。
手动的速度自然比不过现代电动,两人边聊边做,约摸着小半个时辰,桶里的奶油越来越浓稠,变成颗粒状、颜色也逐渐从白到淡黄。等颗粒完全聚集在一起,奶油和乳清完全分离,黄油便成了。
这也还没结束,叶氏去外头冰桶里敲了干净的碎冰下来,把黄油放到冰水里不停的洗,直至把油中所有残存的牛乳都洗净。
再把黄油块儿固定到桦树皮的方形盒子里固定,包裹。
全部做完,拿称称了重。这次的五十斤牛乳出了黄油八斤,算是相当不错了。
最后把黄油搁进自制的“冰箱”里冷冻,随取随用,可以保存很久。
至于剩下的脱脂牛乳自然也不会浪费,可以全部做吃食用。
灶间里,苏榛也把芝士做得差不多了。
作法更是简单,先将全部*的牛乳倒入最大的陶瓮,小火慢慢加热、不停搅拌,开始有小气泡便立刻撤柴。将白醋一点一点倒进去,边倒边继续轻轻搅拌。
牛乳就会开始凝结,凝乳和乳清也会逐渐分离。再静置片刻,又寻了干净的纱布,底下放个木盆,把凝乳倒上去,过滤掉乳清,再把凝乳包起来轻轻挤压。
苏榛想要软质的,就挤得时间短一些。
最后挤出的固体放盒子里定型就是芝士,冷藏切片可以保存几日,冷冻便保存的更久。
作为一个芝士脑袋,苏榛简直想空口吃一大片的,但还没舍得,毕竟这东西成本太高了。
芝士和黄油分别做完,瞧着又快黄昏了,女眷们就开始忙活晚食。
做黄油跟芝士剩了有几十斤脱脂牛乳跟乳清呢,也不能再放。苏榛打算今晚做个蔬菜浓汤、甜品,以及和面做奶香馒头。
想着明天便是围墙动工的日子了,苏榛打算把馒头做多一些,当干粮扛饿。
和面、发面、醒面、揉面这些都由叶氏跟春娘做了,虽说奶香馒头不过就是把和面的水用牛乳替代,但加了些糖进去,格外的香气十足。
至于蔬菜浓汤也不难。苏榛先去冰屋里取了波棱、番薯、胡葱,全部切丝切块儿煮至软烂,再用面杖把菜打成泥,加入脱脂乳搅拌均匀,搁瓮里小火煮至微微沸腾,最后洒些许盐和黑胡椒调味即可。
又想着男丁和娃娃们都还是喜欢吃些大肉的菜,苏榛便去冰屋取了只水煮好的兔子切了。拌了两种口味。
一种就是她在山上常做的白砍兔香辣汁,另一种是给孩子们调的,减掉香辣、多洒些芝麻即可。
全部做完,苏榛先就捡了四个大馒头、一海碗浓汤、一海碗的兔肉放在竹篮底下罩着。
叶氏一瞧就知道是给寒酥留的。
寒酥走了两天了,今晚是一定会回家的,苏榛嘴上没提,心里惦记着呢。
全都做完,脱脂牛乳仍旧还有不少,毕竟再买要十五文一斤呢,苏榛一滴都不想浪费。想了想,做些饭后的冰甜品吧。
时下也没什么水果,唯有橘子最便宜。
苏榛取了五个去皮切碎,加入脱脂牛奶和蜂蜜,搅拌至顺滑细腻即放到外头冻着去。
与此同时,春娘也把两个饭桌及碗筷都摆好了。
叶氏就出屋喊了一嗓子:“吃-晚-食-啦!”
这就是大大小小们忙碌一天后最爱听的动静儿了,众人赶紧洗手进屋。
寒冬,风如冰刀。
然萧家灶间却似春日暖阁,泥炉中柴薪噼啪作响,映得人脸颊通红。
一锅热汤在火上咕咕嘟嘟地翻滚着,腾腾热气氤氲而起。新蒸的奶香馒头垒在粗瓷盘中,宛如胖胖的娃娃,散发着诱人的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