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三个途径,是去寻兴盛湖的项大哥。”寒酥继续:“上次在东市一面,他便提过会参加每年的年集。
这是其一;其二,我们之前买食材,都是只去草市或是成树家。但量远远不高,且价也低不下来。
而项家是白川府最大的鱼把头世家,肯定同府内所有市场、酒楼采买都有些联系。与项大哥谈,请他介绍一些,定有收获。”
苏榛怔怔的看着寒酥,没错,她本来的计划便是寻找可靠的食材供应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对于一些特色食材,需要与特定的农户、渔民建立联系。
她以为这些事情只有她独自考量,却没想到寒酥默默的想在了前面。
苏榛终于忍不住了,夸夸模式上线:“寒酥,你真的太聪慧了,且反应如此之快。萧伯、伯娘,寒酥是咋培养的,这么优秀!快教教我,我家谨哥儿长大了一定要跟他寒酥哥哥学!”
谨哥儿睁着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附和:“我要跟寒酥哥哥学!”
叶氏听得自是满心高兴的,而萧容也是嘴角不禁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与自豪的光。
自己的骨血如此聪慧,怎能不令他满心欢喜?可寒酥越是聪慧,萧容便越觉得自己就是沉重的枷锁,死死地拽着儿子,让其前行的每一步都可能因自己而蒙羞,因自己而多了几分艰难。
但身边所有人都积极的、拼命的活着,他又怎会在这种时刻去表现得苦难。
不止不会表现苦难,萧容的心里隐约想着另外的事,一件模糊的、他从不曾想过的事。
本来他已认命至此,当个猎户也不错,能带着妻儿安渡余生。
但长虚山上,靠山村的猎人把“箭射偏”了,目标其实是他。
多年行伍,他不至于连有人要杀自己都毫无察觉。
若京城那位继续咄咄逼人,不顾他多年搏命、不顾跟他之间的兄弟亲情。
那么,为了寒酥,他也会拼另外一条路。
听着大伙儿热闹的讨论,萧容没说什么,脸上仍旧带着和和气气的笑容。
但笑容里的坚定已经逐渐显露……
“那咱们就兵分两路吧。”苏榛听寒榛说完,便迅速在脑海中有了规划:“寒酥负责打听集市的情况、供应商情况,我负责汇总所有信息定出美食餐单,以及摊位的整体策划。”
“那我家能出一份力不?”舒娘赶紧问,“能让李和、李采跟着寒酥一路吗?让他俩见见世面。”
寒酥微笑颔首:“当然可以,婶子不提,我也想请他俩帮忙呢。”
但李家奶奶想了想,觉得苏榛这儿也需要帮手。李采年纪小,不怕外头有闲话,便让李和跟着寒酥,李采仍旧跟着苏榛。
舒娘自然也乐呵呵的同意,两家人也就算是正式的“结盟”。
除此之外,李家奶奶又问了一下之前苏榛提过大量制作水田衣的事儿,她听了就一直在囤料子,眼下有不少了。
苏榛一听大喜,“那么李家奶奶觉得,皮料子够不够在大年市集上摆摊之用?”
李家奶奶拍胸脯保证:“不够也无妨,靠山村的猎户比咱们多。有好几家是我老姐妹,缺啥少啥,去她们那里收便是,价格也肯定比城里的山货铺子便宜。”
“那可太好了!”苏榛果断同意。
其实她脑海的美食摊位构想一是苦于资金不够、二是原料和人手不够,可眼下李家的二十两银子,可说是瞬间让她有了“底气”。
苏榛在现代的户外露营群中,群主时常组织房车帐蓬集市。
群里的小伙伴们有的出房车,有的出帐蓬,各自根据自己的强项或喜好去做,有的卖咖啡、有的卖小吃、有的卖小饰品小手工,什么都不会做的,就在空地上放个音响摆个麦,也能有不少游客去唱个k,跳个舞。
盈利点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只要你够聪明、够能干,也够“敢干”。
“榛娘,所以咱的水田衣买卖可以做了?”舒娘最为兴奋。
其实她跟着苏榛做吃食也不是不行,但最爱的肯定还是女红。
苏榛直接问舒娘:“除了春娘和山梅,咱村里还有哪些女眷手艺、人品都好?”
“要不我挨家去问问?再挨家让她们缝些东西拿给你瞧。”
“那就太慢了。”苏榛想了想,“要不集中一天考核一下,谁想做的就来考,考过了就上岗。”
李家奶奶也赞同,又对叶氏跟苏榛嘱咐:“你家这里又要盖围墙又要晾腊肉的,考核就安排在我家吧,我跟舒娘两个盯着,最后你们娘俩儿若是得了空儿,就去瞧瞧,咱一起拍板定人。”
苏榛笑应:“那赶情好,我们可就偷懒了。”
舒娘也乐了,打趣苏榛:“你可偷不了这个懒,得跟我说说,要寻啥样的。”
苏榛盘算一番,认真说了一下要求:“咱这次是要选熟手,并且要精不要多,要控制成本。至于针法技巧,这方面我就不懂了,规则就由姐姐看着定。”
“那最起码也得会平针缝、回针缝、锁边缝。到时候现场缝一个简单的图案或者缝合两块碎布,选针法均匀、细密、线不打结的。”舒娘谈起女红便头头是道。
叶氏也补充:“要我说,襦裙、褙子等常见的,都得会裁。”
苏榛又想到一点,特别提了要求:“水田衣的制作要有极好的审美。咱可以提供一些碎布料和小玩意儿,让来考核的人现场发挥,自己设计,觉得怎么好看怎么缝。”
舒娘一听,有些为难:“一个人全得会这么多?那恐怕不太好找。”
苏榛摇了摇头:“不需要全懂,水田衣坊可以安排成流水线作业。比如擅裁剪的只管裁剪、擅绘图的就负责绘图、擅绣的就负责绣缝。各司其职。甚至哪怕只是口才好,也可以跟着我出去做推广。”
“嗯,那成,那找得到,我记下了。”舒娘一边听一边使劲儿的默背:“咱村要是人手不够,外村的要不?我娘家那边儿也有相熟的。”
苏榛:“要啊,反正暂时是计工受值,往后赚得多了,再建个固定的工坊。”
计工受值,也就是现代的计件工资。在山上缝的那些个战术马甲、背包,都是给山梅她们计工受值的。
聊到这些针线上的事儿,萧容寒酥他们就不参与了,屋外还有不少活儿要干,便仍旧出去使力气去。
女眷们又热火朝天的聊了小半个时辰,便把找女红工人的章程都想得差不多了。眼瞧着天都黑了,李家奶奶跟舒娘便告辞回家。
天黑路滑,叶氏不放心,正打算喊寒酥提着灯笼专门去送一程。
外头就听到李家老二跟萧容打招呼的声音。
李家老二也就是舒娘的相公李山柱,他来接俩婆媳回家的,时间就赶了巧。
李家奶奶跟舒娘嘴里一边抱怨着有啥好接的、黑灯瞎火还跑这一趟。眼里的暖意和欣慰却是遮都遮不住的浓。
等送走李家人,叶氏还一直念叨着李家老人亲贤、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子孙踏实,全家定会是有大福气的。
苏榛一本正经的神态:“要我说,能被我伯娘引为闺中知已的,当然会有大福气了!”
这话一说,又是甜进了叶氏的心,一边搂着苏榛夸、一边又嫌弃自己儿子嘴就不甜。
无辜躺枪的寒酥自然也不会生气,但心里一句“这么喜欢榛娘,若她能跟咱真成了一家人多好”差点脱口而出。
没说,不敢说,也不能说……
第二日一大清早,寒酥便跟白老汉一起,带着新做好的一批百斤“就酱”下了山。
一是送酱去行商客栈,另外也要在张掌柜、以及白老汉的长子那里打听春集的行情。
这一趟事多、又杂,苏榛预计他们起码也得需要两天时间的。便给寒酥多带了五两银子,除了采购大量食材之外,也要求他别为了省钱去住那些个破店,就选行商客栈,暖和、还安全。
“我知道。”寒酥嘴角上扬,笑容温暖,宛如晨曦穿透薄雾:“等我归来。”
说完,便上了白老汉的车子,缓缓驶离。
苏榛站在雪里,望着寒酥的背影。随着车子的颠簸轻轻晃动,可身姿依旧挺拔。直到越行越远,背影也越来越模糊,最终化作一个小小的黑点,消失在雪色的尽头。
苏榛也说不清自己为啥每次送寒酥离开、哪怕只有一天两天,也会牵挂担心。
难道这叫儿行千里母担忧?
噗……苏榛被自己的想法逗乐了,被寒酥知道,定会骂她占便宜!
算了,不想了,一大堆事儿呢。
苏榛先是跟叶氏去了杜家,看看拖挂车的进展。随后在家里准备开始做腊排骨香肠的材料。
叶氏又跟萧容分别拖了辆木橇、装了两橇车的草杆跑了趟符家。
符家编帘子的干草肯定不够。
符秀才收了干草,又是千谢万谢,说把草钱算到帘子里,到时候少给他便是。
这是其一;其二,我们之前买食材,都是只去草市或是成树家。但量远远不高,且价也低不下来。
而项家是白川府最大的鱼把头世家,肯定同府内所有市场、酒楼采买都有些联系。与项大哥谈,请他介绍一些,定有收获。”
苏榛怔怔的看着寒酥,没错,她本来的计划便是寻找可靠的食材供应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对于一些特色食材,需要与特定的农户、渔民建立联系。
她以为这些事情只有她独自考量,却没想到寒酥默默的想在了前面。
苏榛终于忍不住了,夸夸模式上线:“寒酥,你真的太聪慧了,且反应如此之快。萧伯、伯娘,寒酥是咋培养的,这么优秀!快教教我,我家谨哥儿长大了一定要跟他寒酥哥哥学!”
谨哥儿睁着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附和:“我要跟寒酥哥哥学!”
叶氏听得自是满心高兴的,而萧容也是嘴角不禁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与自豪的光。
自己的骨血如此聪慧,怎能不令他满心欢喜?可寒酥越是聪慧,萧容便越觉得自己就是沉重的枷锁,死死地拽着儿子,让其前行的每一步都可能因自己而蒙羞,因自己而多了几分艰难。
但身边所有人都积极的、拼命的活着,他又怎会在这种时刻去表现得苦难。
不止不会表现苦难,萧容的心里隐约想着另外的事,一件模糊的、他从不曾想过的事。
本来他已认命至此,当个猎户也不错,能带着妻儿安渡余生。
但长虚山上,靠山村的猎人把“箭射偏”了,目标其实是他。
多年行伍,他不至于连有人要杀自己都毫无察觉。
若京城那位继续咄咄逼人,不顾他多年搏命、不顾跟他之间的兄弟亲情。
那么,为了寒酥,他也会拼另外一条路。
听着大伙儿热闹的讨论,萧容没说什么,脸上仍旧带着和和气气的笑容。
但笑容里的坚定已经逐渐显露……
“那咱们就兵分两路吧。”苏榛听寒榛说完,便迅速在脑海中有了规划:“寒酥负责打听集市的情况、供应商情况,我负责汇总所有信息定出美食餐单,以及摊位的整体策划。”
“那我家能出一份力不?”舒娘赶紧问,“能让李和、李采跟着寒酥一路吗?让他俩见见世面。”
寒酥微笑颔首:“当然可以,婶子不提,我也想请他俩帮忙呢。”
但李家奶奶想了想,觉得苏榛这儿也需要帮手。李采年纪小,不怕外头有闲话,便让李和跟着寒酥,李采仍旧跟着苏榛。
舒娘自然也乐呵呵的同意,两家人也就算是正式的“结盟”。
除此之外,李家奶奶又问了一下之前苏榛提过大量制作水田衣的事儿,她听了就一直在囤料子,眼下有不少了。
苏榛一听大喜,“那么李家奶奶觉得,皮料子够不够在大年市集上摆摊之用?”
李家奶奶拍胸脯保证:“不够也无妨,靠山村的猎户比咱们多。有好几家是我老姐妹,缺啥少啥,去她们那里收便是,价格也肯定比城里的山货铺子便宜。”
“那可太好了!”苏榛果断同意。
其实她脑海的美食摊位构想一是苦于资金不够、二是原料和人手不够,可眼下李家的二十两银子,可说是瞬间让她有了“底气”。
苏榛在现代的户外露营群中,群主时常组织房车帐蓬集市。
群里的小伙伴们有的出房车,有的出帐蓬,各自根据自己的强项或喜好去做,有的卖咖啡、有的卖小吃、有的卖小饰品小手工,什么都不会做的,就在空地上放个音响摆个麦,也能有不少游客去唱个k,跳个舞。
盈利点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只要你够聪明、够能干,也够“敢干”。
“榛娘,所以咱的水田衣买卖可以做了?”舒娘最为兴奋。
其实她跟着苏榛做吃食也不是不行,但最爱的肯定还是女红。
苏榛直接问舒娘:“除了春娘和山梅,咱村里还有哪些女眷手艺、人品都好?”
“要不我挨家去问问?再挨家让她们缝些东西拿给你瞧。”
“那就太慢了。”苏榛想了想,“要不集中一天考核一下,谁想做的就来考,考过了就上岗。”
李家奶奶也赞同,又对叶氏跟苏榛嘱咐:“你家这里又要盖围墙又要晾腊肉的,考核就安排在我家吧,我跟舒娘两个盯着,最后你们娘俩儿若是得了空儿,就去瞧瞧,咱一起拍板定人。”
苏榛笑应:“那赶情好,我们可就偷懒了。”
舒娘也乐了,打趣苏榛:“你可偷不了这个懒,得跟我说说,要寻啥样的。”
苏榛盘算一番,认真说了一下要求:“咱这次是要选熟手,并且要精不要多,要控制成本。至于针法技巧,这方面我就不懂了,规则就由姐姐看着定。”
“那最起码也得会平针缝、回针缝、锁边缝。到时候现场缝一个简单的图案或者缝合两块碎布,选针法均匀、细密、线不打结的。”舒娘谈起女红便头头是道。
叶氏也补充:“要我说,襦裙、褙子等常见的,都得会裁。”
苏榛又想到一点,特别提了要求:“水田衣的制作要有极好的审美。咱可以提供一些碎布料和小玩意儿,让来考核的人现场发挥,自己设计,觉得怎么好看怎么缝。”
舒娘一听,有些为难:“一个人全得会这么多?那恐怕不太好找。”
苏榛摇了摇头:“不需要全懂,水田衣坊可以安排成流水线作业。比如擅裁剪的只管裁剪、擅绘图的就负责绘图、擅绣的就负责绣缝。各司其职。甚至哪怕只是口才好,也可以跟着我出去做推广。”
“嗯,那成,那找得到,我记下了。”舒娘一边听一边使劲儿的默背:“咱村要是人手不够,外村的要不?我娘家那边儿也有相熟的。”
苏榛:“要啊,反正暂时是计工受值,往后赚得多了,再建个固定的工坊。”
计工受值,也就是现代的计件工资。在山上缝的那些个战术马甲、背包,都是给山梅她们计工受值的。
聊到这些针线上的事儿,萧容寒酥他们就不参与了,屋外还有不少活儿要干,便仍旧出去使力气去。
女眷们又热火朝天的聊了小半个时辰,便把找女红工人的章程都想得差不多了。眼瞧着天都黑了,李家奶奶跟舒娘便告辞回家。
天黑路滑,叶氏不放心,正打算喊寒酥提着灯笼专门去送一程。
外头就听到李家老二跟萧容打招呼的声音。
李家老二也就是舒娘的相公李山柱,他来接俩婆媳回家的,时间就赶了巧。
李家奶奶跟舒娘嘴里一边抱怨着有啥好接的、黑灯瞎火还跑这一趟。眼里的暖意和欣慰却是遮都遮不住的浓。
等送走李家人,叶氏还一直念叨着李家老人亲贤、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子孙踏实,全家定会是有大福气的。
苏榛一本正经的神态:“要我说,能被我伯娘引为闺中知已的,当然会有大福气了!”
这话一说,又是甜进了叶氏的心,一边搂着苏榛夸、一边又嫌弃自己儿子嘴就不甜。
无辜躺枪的寒酥自然也不会生气,但心里一句“这么喜欢榛娘,若她能跟咱真成了一家人多好”差点脱口而出。
没说,不敢说,也不能说……
第二日一大清早,寒酥便跟白老汉一起,带着新做好的一批百斤“就酱”下了山。
一是送酱去行商客栈,另外也要在张掌柜、以及白老汉的长子那里打听春集的行情。
这一趟事多、又杂,苏榛预计他们起码也得需要两天时间的。便给寒酥多带了五两银子,除了采购大量食材之外,也要求他别为了省钱去住那些个破店,就选行商客栈,暖和、还安全。
“我知道。”寒酥嘴角上扬,笑容温暖,宛如晨曦穿透薄雾:“等我归来。”
说完,便上了白老汉的车子,缓缓驶离。
苏榛站在雪里,望着寒酥的背影。随着车子的颠簸轻轻晃动,可身姿依旧挺拔。直到越行越远,背影也越来越模糊,最终化作一个小小的黑点,消失在雪色的尽头。
苏榛也说不清自己为啥每次送寒酥离开、哪怕只有一天两天,也会牵挂担心。
难道这叫儿行千里母担忧?
噗……苏榛被自己的想法逗乐了,被寒酥知道,定会骂她占便宜!
算了,不想了,一大堆事儿呢。
苏榛先是跟叶氏去了杜家,看看拖挂车的进展。随后在家里准备开始做腊排骨香肠的材料。
叶氏又跟萧容分别拖了辆木橇、装了两橇车的草杆跑了趟符家。
符家编帘子的干草肯定不够。
符秀才收了干草,又是千谢万谢,说把草钱算到帘子里,到时候少给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