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随后白老汉也不用再跑来,就在草市牌坊那里等汇合便好。
东坊。
它存在于现代苏榛的想像中、也存在于古代苏榛原身的记忆中:记忆中的京城也有这样的坊市。
但京城的更大更繁华更拥挤,而白川府毕竟地处北境,冬季严寒,出来闲逛的人数减半。
即便如此,东坊的规模也远远超出了苏榛每次都会去的草市。
整条看不到尽头的南北向长街,两旁绢行、酒楼、茶坊、货行、药铺、金银铺、彩帛铺、书画店、古董店、靴店。
各家店铺门口挂着各种灯球,灯箱。没错,时下居然还有灯箱广告,里面放的是蜡烛。
甚至寒酥跟苏榛仅仅是路过,都有商铺伙计出来奉茶指引、招唤,格外殷勤。也不知道是不是苏榛的错觉,连此处的气温都像高一些……
无论如何,此坊的行商风气端正、灵活,苏榛对这点很是满意,便跟寒酥一口气连逛了七八家铺子,走完半条街面。
唯独一点有些尴尬:她跟寒酥过于瞩目,当然,主要是寒酥。
在草市上,大家主要忙顾生计,顾不上太过于打量旁人的衣饰外貌。而东坊则不同,来这里的人脑门上都浮着四个字:有钱、有闲。
有钱有闲可不就爱东张西望,于是走过路过的视线都会凝在他俩身上。尤其夸张的是,路过一家酒楼的时候,居然有姑娘自马车车厢里朝寒酥丢手帕出来……
寒酥目不斜视,一脚踩了上去,白绸上留下一个黑脚印。
苏榛很想笑,没敢,只小声问:“我给你缝的黑色口罩呢?戴一会儿。”
寒酥扭头看了看苏榛,眉目间终于挂了些笑意,“你介意我被别人看了去?”
苏榛摇了摇头,声音压得更低:“我是要你吊吊大家的胃口,美人半遮面,然后找人最多的地方摘了才值钱!”
寒酥一张白晳的脸瞬间涨得粉红,又不能当街生气,忍得颇咬牙切齿,“什么值钱不值钱的,我又不是卖脸的!”
“是是是是我说错了。”苏榛一边左顾右盼,一边心不在焉的哄,“我是说你是好模特,是衣裳架子。”
话还没说完,双耳突然被寒酥捂住了。
苏榛怔了下,抬头看向寒酥。他眉头轻皱,微嗔:“就跟你说要把暖帽护耳戴好,耳朵都冻红了!”
苏榛便笑了,“护耳戴上会——”
话还没说完,“啪”的一声,有东西从上面掉了下来,好在被寒酥抬手挡了,掉落在地上,是个竹制的小窗挡。
苏榛脱口而出,“高空抛物!”
立刻抬头看上去,此刻站在二楼窗边的人,一脸似笑非笑的死样子,盛重云!!!
苏榛腹诽:……搞得跟西门庆似的。
“萧兄弟、苏娘子,是你们啊!”盛重云身旁突然钻出另一个人,粗着嗓子喊。
苏榛、寒酥、盛重云三个人六只眼睛齐刷刷的惊讶的看向发声的糙脸汉子,异口同声:“你们认识?”
可不就都认识呢,糙脸汉子居然是兴原湖那个鱼把头项松!
这个宇宙果然就是一个小小江湖……
片刻后,四人一并坐在了二楼珠画阁内。明明是个酒楼,取了个卖画的名字,苏榛四下打量,把应酬和客套的事儿交给了寒酥。
几句寒喧下来,在座的人就都搞清楚了彼此之间的相识过程。
当然,省略了苏榛跟盛重云曾有口头婚约之事,而只说两家是旧识,普通旧识。
而项松跟盛重云之间就更是简单:纯生意来往。
盛家最近两年一直想开拓海运商贸,便四下结交相应行当的当家人。
项松算是其中之一。
“原来如此,项大哥跟重云公子即然有事要谈,那我跟榛娘——”寒酥其实很想闪人。
盛重云却突然看向项松:“项兄,之前我跟你说过,在白水村也有人会冰下捕鱼的法子,就是这位苏娘子。”
“啊?”项松震惊,脱口而出:“居然是这小娘子?我还以为是个爷们!”
说完,自己又意识到言语粗陋,先闹了个大红脸。
可红脸归红脸,无论如何不让寒酥和苏榛走了,对于有本事的人,他一向佩服得紧,不由得感慨:“说来也汗颜,冰下捕鱼的技法我们兴原湖去年才摸索出来,没想到苏娘子你家书中早有记载。唉,所以说读书好啊,早些读到,何必穷这么多年。”
苏榛却有些心虚,自己只不过是占了来自千年后的便宜……
又听项松继续问:“苏娘子,那书上还写了啥法子没有?”
苏榛也很遗憾自己在现代的时候对冬捕的事情了解不多。仔细回忆了一下,现代冬捕持续两个月时间,已经不止是单纯的捕鱼,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甚至还有相应的旅游节。
可此时是古代,“旅游”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严格的路引制度,出行很麻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农耕社会的百姓哪有时间和闲钱用来游山玩水。
但“旅游”这条路行不通,其它的方式倒可以试试,比如……
苏榛:“敢问可做过头鱼拍卖?”
项松听得一脸怔忡,连盛重云都不自觉的被苏榛的话吸引。
“头鱼?是说网上来的第一条鱼吗?这还能拍卖?我只听说京城里的名贵瓷器能拍卖。每年的头鱼,我们是按斤数卖掉的。”
“头鱼自然是能拍的,但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拍得出去,得想想办法。我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冬捕头鱼拍卖拍出了天价,搁大宁朝的银两换算……差不多拍到了一条鱼一万两的呢。”
“啥?多少?一万两!”
苏榛点点头:“对啊,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当然我说的这个只是做为思路参考,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做的。但项大哥您首先就要突出“头鱼”的文化概念。那是第一网中最大的一条。而且是冬捕节中的特殊商品,数量有限,因此具有稀缺性。另外,‘鱼’本身就是吉祥、好运的象征,更何况头鱼。比如春节去寺庙烧头香都不一样呢。总之,您不妨跟鱼家们好好的商议一番,凡事做些详细周密的前期安排为好。”
其实在现代,冬捕已经做到了旅游文化节的规模,但这里面相应的旅游配套甚至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要跟上的。
以白川府的财力,眼下肯定是做不到。
苏榛也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参考,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总比按斤卖了赚得多些。
“行行,我回去好好想想。或者你跟萧兄弟围猎回来,直接去我们兴原湖住上些时日,就住我家!帮我们谋划谋划!”项松一边说,一边直接把菜单给苏榛:“今天是我做东,你们随便点,选自己爱吃的!”
其实项松对寒酥跟苏榛早就颇为喜欢,不止因为冰捕、还因为自己当日不过跟行商客栈念叨了句想要加辣的,没想到再去买,苏榛还真就给他做了特制酱。
区区几斤酱,却不止是区区几斤酱的事儿,这说明人家俩个年轻的说话办事都是踏实的、讲诚信的。
而苏榛自然还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却看到桌上已经摆了几盘菜,便摆手说不必了。
项松刚要再劝,盛重云却直接吩咐一旁候着的伙计:“先加壶热茶,茶配就要蜜煎金桔和澄沙团。另外再加一份炙鹅、香烤鹌鹑、四笼灌汤包、香糖果子,以及——”
“够了够了。”苏榛眉头收紧:“人家项大哥请客,你点这么多作甚?”
苏榛这句简单的话倒是让项松心里小惊了一下。
倒不是因为点菜点多了惊,项家虽谈不上富甲一方,但十世鱼把头世家,哪里会心疼这点小钱。
他惊,单纯只是因为没遇到过敢跟重云公子说话这么冲的人,无论男女……
而更让他惊的是,盛重云居然没!动!怒!
反而只是无奈的挥了挥手,示意酒楼伙计暂时就加这么多,上菜。
奇了个大怪,项松心里暗自嘀咕,看来这苏娘子着实不简单。
“项大哥,上次的辣酱可还吃得习惯?”寒酥直接打断项松的联想。
项松一听辣酱瞬间来了精神:“其实我本就想着一会儿去行商客栈一趟,问问那酱是否可以多预订的。上次的一罐儿被渔家们抢了去,我自己都没尝到多少。”
“兴原湖的渔家们都喜欢那酱?”
“喜欢得紧!尤其这天寒地冻的,湖上风霜更大,不论是煮面拌上点儿、或是直接抹馒头上都香得很,吃完一身都暖了不少。”
寒酥微笑着点头:“那是榛娘给项大哥您特制的,比旁的辣。”
连项松都有特制???盛重云脸上浮了层寒气。
可项松哪里能注意到什么表情啊寒气之类的,越说越起劲儿:“那我先多谢苏娘子,不知那酱还有没有?我再买些。”
寒酥:“上午刚好送了一批去行商客栈,今天去应该都买得到。”
东坊。
它存在于现代苏榛的想像中、也存在于古代苏榛原身的记忆中:记忆中的京城也有这样的坊市。
但京城的更大更繁华更拥挤,而白川府毕竟地处北境,冬季严寒,出来闲逛的人数减半。
即便如此,东坊的规模也远远超出了苏榛每次都会去的草市。
整条看不到尽头的南北向长街,两旁绢行、酒楼、茶坊、货行、药铺、金银铺、彩帛铺、书画店、古董店、靴店。
各家店铺门口挂着各种灯球,灯箱。没错,时下居然还有灯箱广告,里面放的是蜡烛。
甚至寒酥跟苏榛仅仅是路过,都有商铺伙计出来奉茶指引、招唤,格外殷勤。也不知道是不是苏榛的错觉,连此处的气温都像高一些……
无论如何,此坊的行商风气端正、灵活,苏榛对这点很是满意,便跟寒酥一口气连逛了七八家铺子,走完半条街面。
唯独一点有些尴尬:她跟寒酥过于瞩目,当然,主要是寒酥。
在草市上,大家主要忙顾生计,顾不上太过于打量旁人的衣饰外貌。而东坊则不同,来这里的人脑门上都浮着四个字:有钱、有闲。
有钱有闲可不就爱东张西望,于是走过路过的视线都会凝在他俩身上。尤其夸张的是,路过一家酒楼的时候,居然有姑娘自马车车厢里朝寒酥丢手帕出来……
寒酥目不斜视,一脚踩了上去,白绸上留下一个黑脚印。
苏榛很想笑,没敢,只小声问:“我给你缝的黑色口罩呢?戴一会儿。”
寒酥扭头看了看苏榛,眉目间终于挂了些笑意,“你介意我被别人看了去?”
苏榛摇了摇头,声音压得更低:“我是要你吊吊大家的胃口,美人半遮面,然后找人最多的地方摘了才值钱!”
寒酥一张白晳的脸瞬间涨得粉红,又不能当街生气,忍得颇咬牙切齿,“什么值钱不值钱的,我又不是卖脸的!”
“是是是是我说错了。”苏榛一边左顾右盼,一边心不在焉的哄,“我是说你是好模特,是衣裳架子。”
话还没说完,双耳突然被寒酥捂住了。
苏榛怔了下,抬头看向寒酥。他眉头轻皱,微嗔:“就跟你说要把暖帽护耳戴好,耳朵都冻红了!”
苏榛便笑了,“护耳戴上会——”
话还没说完,“啪”的一声,有东西从上面掉了下来,好在被寒酥抬手挡了,掉落在地上,是个竹制的小窗挡。
苏榛脱口而出,“高空抛物!”
立刻抬头看上去,此刻站在二楼窗边的人,一脸似笑非笑的死样子,盛重云!!!
苏榛腹诽:……搞得跟西门庆似的。
“萧兄弟、苏娘子,是你们啊!”盛重云身旁突然钻出另一个人,粗着嗓子喊。
苏榛、寒酥、盛重云三个人六只眼睛齐刷刷的惊讶的看向发声的糙脸汉子,异口同声:“你们认识?”
可不就都认识呢,糙脸汉子居然是兴原湖那个鱼把头项松!
这个宇宙果然就是一个小小江湖……
片刻后,四人一并坐在了二楼珠画阁内。明明是个酒楼,取了个卖画的名字,苏榛四下打量,把应酬和客套的事儿交给了寒酥。
几句寒喧下来,在座的人就都搞清楚了彼此之间的相识过程。
当然,省略了苏榛跟盛重云曾有口头婚约之事,而只说两家是旧识,普通旧识。
而项松跟盛重云之间就更是简单:纯生意来往。
盛家最近两年一直想开拓海运商贸,便四下结交相应行当的当家人。
项松算是其中之一。
“原来如此,项大哥跟重云公子即然有事要谈,那我跟榛娘——”寒酥其实很想闪人。
盛重云却突然看向项松:“项兄,之前我跟你说过,在白水村也有人会冰下捕鱼的法子,就是这位苏娘子。”
“啊?”项松震惊,脱口而出:“居然是这小娘子?我还以为是个爷们!”
说完,自己又意识到言语粗陋,先闹了个大红脸。
可红脸归红脸,无论如何不让寒酥和苏榛走了,对于有本事的人,他一向佩服得紧,不由得感慨:“说来也汗颜,冰下捕鱼的技法我们兴原湖去年才摸索出来,没想到苏娘子你家书中早有记载。唉,所以说读书好啊,早些读到,何必穷这么多年。”
苏榛却有些心虚,自己只不过是占了来自千年后的便宜……
又听项松继续问:“苏娘子,那书上还写了啥法子没有?”
苏榛也很遗憾自己在现代的时候对冬捕的事情了解不多。仔细回忆了一下,现代冬捕持续两个月时间,已经不止是单纯的捕鱼,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甚至还有相应的旅游节。
可此时是古代,“旅游”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严格的路引制度,出行很麻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农耕社会的百姓哪有时间和闲钱用来游山玩水。
但“旅游”这条路行不通,其它的方式倒可以试试,比如……
苏榛:“敢问可做过头鱼拍卖?”
项松听得一脸怔忡,连盛重云都不自觉的被苏榛的话吸引。
“头鱼?是说网上来的第一条鱼吗?这还能拍卖?我只听说京城里的名贵瓷器能拍卖。每年的头鱼,我们是按斤数卖掉的。”
“头鱼自然是能拍的,但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拍得出去,得想想办法。我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冬捕头鱼拍卖拍出了天价,搁大宁朝的银两换算……差不多拍到了一条鱼一万两的呢。”
“啥?多少?一万两!”
苏榛点点头:“对啊,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当然我说的这个只是做为思路参考,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做的。但项大哥您首先就要突出“头鱼”的文化概念。那是第一网中最大的一条。而且是冬捕节中的特殊商品,数量有限,因此具有稀缺性。另外,‘鱼’本身就是吉祥、好运的象征,更何况头鱼。比如春节去寺庙烧头香都不一样呢。总之,您不妨跟鱼家们好好的商议一番,凡事做些详细周密的前期安排为好。”
其实在现代,冬捕已经做到了旅游文化节的规模,但这里面相应的旅游配套甚至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要跟上的。
以白川府的财力,眼下肯定是做不到。
苏榛也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参考,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总比按斤卖了赚得多些。
“行行,我回去好好想想。或者你跟萧兄弟围猎回来,直接去我们兴原湖住上些时日,就住我家!帮我们谋划谋划!”项松一边说,一边直接把菜单给苏榛:“今天是我做东,你们随便点,选自己爱吃的!”
其实项松对寒酥跟苏榛早就颇为喜欢,不止因为冰捕、还因为自己当日不过跟行商客栈念叨了句想要加辣的,没想到再去买,苏榛还真就给他做了特制酱。
区区几斤酱,却不止是区区几斤酱的事儿,这说明人家俩个年轻的说话办事都是踏实的、讲诚信的。
而苏榛自然还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却看到桌上已经摆了几盘菜,便摆手说不必了。
项松刚要再劝,盛重云却直接吩咐一旁候着的伙计:“先加壶热茶,茶配就要蜜煎金桔和澄沙团。另外再加一份炙鹅、香烤鹌鹑、四笼灌汤包、香糖果子,以及——”
“够了够了。”苏榛眉头收紧:“人家项大哥请客,你点这么多作甚?”
苏榛这句简单的话倒是让项松心里小惊了一下。
倒不是因为点菜点多了惊,项家虽谈不上富甲一方,但十世鱼把头世家,哪里会心疼这点小钱。
他惊,单纯只是因为没遇到过敢跟重云公子说话这么冲的人,无论男女……
而更让他惊的是,盛重云居然没!动!怒!
反而只是无奈的挥了挥手,示意酒楼伙计暂时就加这么多,上菜。
奇了个大怪,项松心里暗自嘀咕,看来这苏娘子着实不简单。
“项大哥,上次的辣酱可还吃得习惯?”寒酥直接打断项松的联想。
项松一听辣酱瞬间来了精神:“其实我本就想着一会儿去行商客栈一趟,问问那酱是否可以多预订的。上次的一罐儿被渔家们抢了去,我自己都没尝到多少。”
“兴原湖的渔家们都喜欢那酱?”
“喜欢得紧!尤其这天寒地冻的,湖上风霜更大,不论是煮面拌上点儿、或是直接抹馒头上都香得很,吃完一身都暖了不少。”
寒酥微笑着点头:“那是榛娘给项大哥您特制的,比旁的辣。”
连项松都有特制???盛重云脸上浮了层寒气。
可项松哪里能注意到什么表情啊寒气之类的,越说越起劲儿:“那我先多谢苏娘子,不知那酱还有没有?我再买些。”
寒酥:“上午刚好送了一批去行商客栈,今天去应该都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