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盛重云回府就去见了盛老太爷,拒绝了跟钟离语琴的婚事。
  盛老爷子是气得够呛,却无可奈何,自己这嫡孙压根没人压得住他。可这事儿,除了老爷子跟钟离语琴之外,全府上下都在偷偷高兴……
  二房、三房、四房的叔伯姨娘们本来都在暗骂盛重云这个命好的,先前能娶京城武将家嫡女就够让人生气了,没想到嫡女落魄了还主动退了亲。尤其这边儿才退了亲,那边儿又立马有了个海运大商贾的缘份。
  可谁也没想到,这么好的缘份又被他拒了!
  二房和三房都有适婚年纪的儿子,于是不约而同开始琢磨着、如何把钟离语琴娶到自己这房。
  至于话题中心的盛重云本人,仍旧是那个白川府的芝兰玉树,是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做什么的人。
  所以他一点余地都不留,回府就宣布尘埃落定。
  可是苏榛两次拒他,当真以为除了她,他无人可娶吗?他甚至还追到了白水村。
  给萧家带的礼物,所有人都以为那是他在库房随便挑的,但没人知道他挑了足足半日之久。怕带得贵重了,苏榛会觉得被冒犯,带得轻了,苏榛会觉得被轻视。
  尤其海青,盛家没有什么训鹰师,海青是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捕获的,是盛家今年准备献给朝廷的官礼之一。但他以为她需要,便拿去了。
  最后他换来了什么?被她臭骂了一番而已。
  但他还是拒绝了钟离语琴,因为承认被苏榛的那句“通过婚姻给府上贴金,盛家不过如此。”
  呵,或者盛家其他几房有此想法,但他盛重云……
  深夜,从不失眠的他辗转反侧。他怕睡着了又会做梦,他怕她入梦。
  白水村,萧家的清晨永远热火朝天。
  距离围猎没几日了,苏榛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寒酥晨练,练臂力、练投石索的准头,甚至还拉了几下寒酥的弓。
  其实三样练习加起来都是直指一个核心问题:力气小。
  苏榛拿尺子量过自己的身高,用现代的计数就是一米六二左右。都不说至少一八五的萧容和寒酥了,连叶氏都起码一七零。
  不知道她如今这个年纪,打篮球还管用不……
  身高估计窜不起来了,但力气还是可以练练的,除了搬石头当哑铃这种力量训练。她还拿了四个布口袋,装了满满的红豆系在四肢上,干什么活儿都带着。
  也不仅仅是为了这次围猎,天长日久的锻炼着,总会有所成效。
  第48章
  晨练完毕,大家洗漱了就抓紧时间用早食。
  苏榛一边吃,一边说了自己的一个想法:空了想把制番薯淀粉的法子教给村民们。
  萧容和叶氏都怔了下,寒酥却只是低眉一笑,他早就知道榛娘会如此。
  叶氏:“榛娘,这法子是你娘家书上写的秘方,就这么散出去?”
  苏榛柔声解释:“伯娘,这不算秘方。我跟寒酥去行商客栈送苕皮的时候,掌柜的不是说了,城里已经有人仿制了,而且仿制起来也没什么难度。您瞧白水村人家这么少,过得也将将就就马马虎虎的,不如把法子教给大家。他们是能制出新鲜吃食赚钱也好、改善改善自家的伙食也罢,总之能帮一帮大家,咱家以后在村里有什么事儿,不也起码有个好人缘不是。否则光是咱家赚钱,时间久了也是会树仇的。”
  萧容心里一紧,这倒是说进了他心里。
  萧家有榛娘带着,日子定会越来越好,其他村民眼巴巴的瞧着,难保不会有人就犯了眼红病,人心难测啊。
  念及如此,果断拍板同意:“榛娘,方子本来就是你的,你决定就好,我跟你伯娘、寒酥,都支持。”
  苏榛笑着点头:“那麻烦您跟乔里正说,咱家作主的人是您呢。”
  这句话说得萧家人心里暖贴贴的,叶氏却心想:盛重云是个没福气的,娶不到这么好的姑娘!
  早食之后,仍旧是分工忙碌,制杂酱、制鱼面,谨哥儿则在那里抠他的小冰灯。
  苏榛瞧着盛重云送的豆腐还余下不少,便切了些冻上留做冻豆腐,另外一些鲜嫩的做爆浆豆腐吃。
  制爆浆豆腐需要碱水浸豆腐。这个时代也没有小苏打,苏榛的替代方案是提前用草木灰加水,倒入陶瓮中沸煮,再反复过滤沉淀几次,只要最上层的淡黄色的灰水。
  灰水冻了不少,都在冰屋搁着。眼下取了一坨温化开,豆腐切了小块,放入灰水中再加盐浸泡,约摸泡两三个时辰就成。
  才到巳时,萧家就又从山下来了客人,是盖围墙的派了瓦匠师傅上山来量尺寸、看地基。
  之前买这旧房的时候乔里正就说过,房前屋后围起来只要不超过一亩就成,约合现代的六百多平方。
  大是足够大,但此处是山,不像平原那种可以围个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宅子。苏榛提前跟萧家人简单也规划过,如今瓦匠来了,就刚好也听听懂行人的意见。
  一番商量下来,决定在原房的基础上扩建。但苏榛肯定需要建单独的仓库、工作间、或沐浴卫生间之类的功能性房体。就未必跟主屋连着,会见缝插针的盖在避风且不遮挡光线和风景的位置。
  所以围墙就得弯弯曲曲的把这些范围都容进来,一番测量,米数比苏榛预计的要多了至少三成,相对应的,费用肯定也多了不少。
  再多也得建,苏榛拍了拍寒酥的肩膀,半开玩笑似的:“靠你了,围猎一次性赚够!”
  寒酥便低下头朝她笑了,没回答,眸子却晶晶亮亮的,装着满满的应承。
  建围墙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但也跟瓦匠师傅约好围猎后才动工,毕竟眼下钱都不够。
  瓦匠师傅才走不久,乔里正跟乔大江就拖着两辆木橇车来了萧家拿鱼面。
  苏榛一瞧他俩脚下,差点儿笑出声。
  他俩今日是穿着雪鞋来的。时下的雪鞋都是用木材和兽皮捆制的,网状,比脚掌大出两倍左右,在苏榛看来活像脚踩了一副网球拍子。
  丑是丑了点儿,但也实用,套在脚上的确不会陷入雪中,走得能快些。上山也能用,毕竟围猎不止有“猎”这一个举动,还得赶路。
  但现代雪鞋苏榛可是见得多了,心中一动,寻思着有空儿不妨改良改良。可眼下还是先说其它的,便拿出自己的简易帐本,上面详细列出了这次鱼面和方便面费用明细。
  “围猎二十五人,也不可能连续十五日每日都吃鱼面,我家便按每人十斤的量制了二百五十斤。鱼和番薯都是大家伙儿各自送来的,不算钱。但成本我得跟您说说,您再讲给大伙儿听。番薯这东西,出粉量大概是五斤番薯出一斤粉。大家送来的番薯都用了,出了一斗的粉。然后便是调料,大概用了二十文左右的量。鱼面这笔总成本也就是一百七十文。”苏榛声线轻柔甜润、口齿清晰、神态自信自如:“方便面就做得更少了,供大家应个急,每人按两斤的量,一共做了五十斤,也是用了四斗面。但因为是油炸之物,油耗了两斤多,山下的油铺子菜籽油是四十七文一斤,我家长辈说不用跟村里算计得那么清楚,就只按两斤的整数算九十四文就好。另外,我单独制了方便面的调料包,全部用桦树皮包成小包,打猎的时候大家可以塞几包在身上,午食自己能煮个汤面暖和暖和。调料用的足,这笔花了五十文,方便面的成本一共就是一百四十四文。两项加起来,合计是三百一十四文。”
  一听这价格,乔里正和乔大江都喜上了天:一两都不到?
  虽说只是一部分备粮,但实际上他俩都清楚万一遇到事儿,这些备粮都足够让山上的二十五人挺过十五天。平均一摊,每人居然还不到十五文。再加上还会在山上现制烙饼、馒头之类的主粮,每人怕是十五天都用不到五十文,还吃得又饱又暖又好,萧家和苏娘子果真是能干!
  “之前乔里正您已经给了我三百文做订,我家一共制了两日,工钱便是一百二十文。两相加减,您再给我一百三十四文……算了,一百三十文就成。”
  “那不行,你家已经吃亏了,这零头也不必抹,一百四十文整。”乔里正就要拿钱袋子。
  “我家能抹零头,但您却不能提价儿啊,毕竟您还得跟村民们一文一文的交帐呢。”苏榛不肯多收,“就一百三十文。”
  “就听榛娘的。”萧容也肯定了苏榛的想法,并又说了苏榛的计划:“还有件事。我家榛娘说,村里人家大多以番薯为食,倘若有人想学我家制苕皮的手艺,就找个大家都有空儿的日子,我家榛娘□□了就是。”
  乔里正和乔大江彻底惊怔,乔里正小心翼翼问:“可是卖好几十文一斤的那个苕皮?那学这法子,需要缴多少银两?”
  苏榛仍旧是寻寻常常的语气:“就是那个方子,但也不用给我现银。我有两个要求,一是即然我来教,那总得避点嫌,所以来学的得是女眷;二是围猎的时候,采集的收成,我家多分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