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这两个要求也是苏榛跟萧家人商量后决定的。
  第一个要求是因为她瞧着山梅这样的姑娘实在可怜,想给白水村女眷们寻个营生,提高点儿家庭地位;
  第二个要求,是因为凡事不能白白的对人好。否则别人不会珍惜这白得的机会,甚至出了问题、没赚到钱,反有可能怪罪是你这个师傅耽误了人家时间。
  萧容和叶氏自然也懂这其中的道理,认为十分妥当。
  乔里正和乔大江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所谓的采集收成本来也是女眷们分的,眼下人家苏娘子做这么好的事,多分一成怎么了?如果乔里正自己就能代替所有村民的意思,那他觉得哪怕分三成都合理。
  于是立刻便拍板同意了,至于谁来学、多少人来学,他去挨家问了再来跟苏榛说。
  乔大江也是格外高兴,拱手行礼:“苏娘子,无论最后有多少人学,我家春娘和山梅是肯定会来的,我得先替她俩谢你!”
  苏榛笑着回了个礼,又有些好奇:“围猎女眷的名单里为何不见春娘?是担心小树?”
  “对啊,春娘为啥不一起上山,乔家那么多人长辈在,还怕小树没人照顾吗?”叶氏也问。
  乔里正的笑容里多了几分自嘲和无奈:“也不瞒你们,我家的情况村里人也都清楚。若是春娘也上山,家里那些个人怕是连锅都洗不干净,不得把自己饿死?”
  这答案跟苏榛猜测的一样,可能干的人就活该当牛马?
  但毕竟人家家事,自己不好多做置评,欲言又止,心里发闷。
  第49章
  苏榛未出阁不方便说这些八卦,叶氏可不怕。更何况一想到乔老太婆,她就有气,索性直接说了:“其实我家寒酥原本也是什么都不会的。”
  寒酥:……
  叶氏继续:“但即然一家人过活,就得全家心往一处走、劲儿往一处使。春娘自然是能干、肯干,可后宅的人那么多,总不能只靠她一人操心吧。乔里正,您的担当我们都看在眼里,都佩服得紧。但您家不论是老太太,还是二房、三房,都是身板利落的。你们都去山上,我就不信他们还真会把自己饿死。”
  乔大江其实早就跟乔里正说过同样的话,但他爹就是心软啊,眼下连萧家婶子都这么说,他赶紧也接上话:“爹,婶子说的对!若是春娘也去采集,多赚一份银子,小树的束脩不就能尽快存下了。”
  乔里正也知道是这么个理儿,但他的顾虑更深一层:“话是这么说,可只把小树留在家里,我怕他受委屈。”
  安安静静在旁边写字的谨哥儿突然开口:“小树哥哥可以来我家啊,跟我一起玩!”
  “对!”叶氏笑了起来:“若是您信我,就把小树送来我家。我跟李家大姐也说好了,围猎开始后,她跟她家舒娘都来跟我一起做针黹活儿的。我们仨看几个娃还能看不好?另外,赵家的孩子本来也是要送去您家请春娘照顾的吧?一并送来,都在我家安安生生的、读书、写字、玩耍,不知道多美!”
  乔大江一听,高兴得恨不得蹦高儿,连乔里正都开怀了,连问:“当真可行?”
  萧容爽朗:“当然行!”
  谨哥儿:“行!我最喜欢小树哥哥!”
  乔里正大为激动:“那我们马上回去问春娘,若是她也同意,就这么办!萧大哥,嫂子,这……这让我怎么感谢为好啊!放心,不会让小树在这里白吃白住的,我们按天付银子给您。小树那孩子皮实得很,不娇气,您家有什么吃的给他一口就成!”
  谁都知道萧家不可能给娃吃得差,但乔里正这话说得让人心里舒服。
  几句细聊下来,这事儿就先这么定了。
  乔家俩父子把所有的鱼面和方便面搬到木橇上,统一放进他家仓库囤着。出发那日一并拉上山就好。
  并说两日之内就把要学制苕皮的人数问明白了,再来跟萧家讲。
  之后,就按苏榛说的,留下了一百三十文,便欢天喜地的拖着整整两辆木橇的货走了。
  萧家人也开开心心的,钱进了钱袋子,唯有苏榛的脸却冷了下来。
  叶氏知道她为啥冷脸,有些心虚:“榛娘,我也不是故意瞒你,但要是早告诉你,怕你不许……”
  苏榛眼圈儿都红了:“我当然不许!做针黹有多费眼睛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跟寒酥、萧伯三个人赚钱就够了,您何必——”
  叶氏也跟着红了眼睛,直接搂住了苏榛,轻声打断她的话:“榛娘,咱不是说好了,心往一处走吗。伯娘知道你心疼我,但我也心疼你们啊。而且我保证只做力所能及的,但凡眼睛累一点儿,我都立马撂挑子!”
  苏榛:“可是——”
  寒酥可怜巴巴的插话:“榛娘,你这样显得我这个儿子很不懂事……”
  萧容、叶氏,异口同声:“你可不是就比不上榛娘!”
  这下连苏榛都忍俊不禁,谨哥儿还在旁边拍着手起哄:“我姐姐最好,比寒酥哥哥好!”
  寒酥假装吃醋,一把捞起谨哥儿,挟在胳膊底下带出屋子,跑到外头举大马玩得不亦乐乎。
  萧容、叶氏和苏榛看着外头,心里想的是同一件事:这日子就这么平平静静的过下去,也很好。
  想归想,做归做,日子过得好也得赶紧赚钱。
  苏榛抓紧开工做杂酱。做法不复杂,但麻烦的是要一个个的清洗罐子再等它晾干,好在这批买的也不算太多。
  酱凉了、罐子也晾干了,苏榛用布把头发包严实了,亲自把酱装罐,并且在每罐酱上都加了一小勺白酒。这样即可以杀菌,又可以增加酱的保质期。在这个没有密封的时代,只能尽量用土办法了。
  封装完毕,便把上次买的红纸裁成条,拉寒酥过来写字,并问他:“咱家这酱得取个招牌名儿,叫什么好?”
  寒酥眼睛弯起了,就爱听她说“咱家咱家”的计划。
  “我发现你的眼睛好像一只小狐狸。”苏榛凑得近了些,仔细看他的瞳孔,瞳里闪着细碎的光,剔透如寒酥。
  寒酥本来就是雪的意思,这名字跟他相配。
  “叫榛酱吧。”寒酥也不躲,迎着她的目光,笑答。
  “真酱,还假酱呢……不好听不好听,啊,有了!”苏榛想到个好的。
  提笔,歪歪扭扭写了两个字给寒酥:就酱。
  从此,就酱!
  两人一个写字一个贴红纸,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酱罐上就都贴了“就酱”字样。
  罐子封口有三层,最里头的就是本身的罐子盖儿。中间蒙了层桦树皮,最顶上是红布块儿,用细细的麻绳捆结实。
  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寒酥却很喜欢,因为这是他跟榛娘一起制的。
  “就酱”诞生的时候,盛家,小司却正在郁闷。
  他是真心觉得苏榛更适合当盛家主母,怎奈自家公子居然没被瞧得上……
  于是在他眼里,围绕着重云公子的、无可比拟的灿烂光环,如今只剩下四个字:怒其不争!
  怎么会呢?苏娘子怎么会不喜欢他家公子呢?这怎么可能呢?
  莫不是公子没表达清楚?毕竟公子一向高高在上,这方面肯定有所欠缺的,于是整个上午心烦意乱的他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公子不是答应过苏娘子,帮她找山中鲜蘑的图谱吗?
  盛家有现成的图,他可以送去给苏娘子,顺便把公子生了大气的事儿告诉她,最好能让她心个疼,说不定就改主意……
  小司被自己的想法激了个大动,说干就干,成了,他就是公子的恩公!
  若不成……不成就不成,公子又不会把他吃了,大不了判他个擅自离府的错,罚他几月俸禄。
  就这么定了!
  小司偷偷溜进见山别院,在盛重云的书阁翻找了好一会儿,总算翻出了《长虚山珍》塞进怀中,悄悄的走了。
  书阁的书架后,盛重云悄然叹气。
  他也无奈,毕竟图谱放在那么明显的位置,小司这瞎眼的居然翻了那么久……
  午食过后,寒酥便把杂酱坛子装好,准备用木橇车拖去白老汉家。
  行商客栈熟门熟路的,他跟白老汉去送货就好,苏榛没必要再冒着风雪同行。
  苏榛倒也不反对,反正家里的活儿这么多,分开行事也好。便又提醒寒酥记得跑一趟成树家,把约好的五十斤酱再取回来。另外还要去趟杂货铺子,买两把硝制皮草用的铲刀、五双木头雪鞋、十根竹杆、十升桐油。以及去趟布行,买白棉布和一些棉花回来。
  寒酥不知道棉花用途,其实那是苏榛用来做月事带的。
  大宁朝女眷来了月事,都是自己缝月事带,当中夹棉花跟草木灰、或是草纸。苏榛嫌弃也没用,毕竟全用纸的话,着实用不起。
  好在寒酥对棉花的事儿不好奇,他好奇的是为啥还要买竹竿:“是要晾衣服用吗?我给你用树枝做了就是啊。”
  “不是晾衣架,我想做其它的,回来再跟你细说。但要注意尺寸哦,不要买一般细的,粗粗细细能彼此套入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