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俩人谢过虞铮走了。
  这韩宁,看着倒是还那么傻乎乎的。
  是啊,韩将军变化不大,人老成了一些罢了。堆雪道。
  倒是林将军变化大,越发沉稳了。
  本来就是沉稳精明的性子,韩宁是个直心眼,不一样。虞铮笑了笑:还有鲁青,他们三个当初是我们接触最多的。
  鲁青一直都在京城,也是虞铮信得过用得上的大臣。
  虞铮不想处理政务,就丢一边,扶着堆雪的手走出去。
  宣政殿外阳光很温暖,她看着汉白玉石板上的阳光,笑了一下。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还年轻,可看看周围其他年轻的人,就觉得自己还是老了。
  虞铮伸出手,看着自己依旧细嫩的双手,想起以前独孤钺还在的时候,特别喜欢牵着她。
  虞铮想了想,带着堆雪往太庙去了。
  独孤钺的画像已经挂在这里,虞铮每次看见他的画像都会笑。
  画的真是
  跟本人差了十万八千里。
  她点上香插在香炉里,也不跪他,坐在他画像下面的蒲团上。
  你那几个侍卫都回来了,三四年没见,变化也不算太大。虞铮笑了笑:我看着他们就想起西河来了。你说稀奇吗,西河又不是我的老家,我如今可总念着。
  我想着定然有人觉得你们独孤氏是从西河来的,所以我总是念叨西河是讨好你们。但其实并非如此,我真挺喜欢西河的。
  我也不知道人死了究竟还能不能有知觉,不敢说一定没有,不然我怎么来的这里呢?你要是听到了,不知道你是什么表情。
  你还记得青龙书院吗?我打算叫六郎他们去读书。如今天底下的读书人还是不够多。虞铮轻轻叹口气:我在做的事我自认为都是对的,但时间真紧迫,我一辈子能做多少事?
  虞铮看着一截坠落的香灰,抬起眼:不光是六郎,我还要叫六公主和七公主也去读书。不管能读成什么样,有她们带头,民间的姑娘们才有机会效仿。
  哪怕开始只是达官显贵家的姑娘效仿,我也一定开这个头。一旦姑娘们开了智,再想困住就难了。
  唉,你对这事可没兴趣是不是?
  虞铮摇摇头:来年给皇帝选后宫,将来我会选一个合适的孩子好好培养。至少下一代不能差劲。
  虞铮坐了一会起身,又给他上了一炷香:多吃点吧,我先回去了,改日闲了再来。不过你要留在宫里,也不用在这里住着。
  虞铮临走又回头看了一眼,然后转身去了。
  过完年,虞铮就把这件事安排了。
  六皇子独孤宇,还有六公主恒芳,七公主恒平站在宣政殿,他们身后还有瑞王最小的儿子,以及清河王的一个庶子。
  还有两个大臣家的千金,其中一个,就是谢广的幼女。
  来,六郎。虞铮招手。
  六皇子走过去:母后。
  嗯,六郎也长高了不少。虞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此番去了书院,要好生照顾大家,嗯?
  母后放心,儿子一定会照顾好大家。六皇子道。
  六皇子出生在元和四年,今年也十六了,不过还没成亲,虞铮打算叫他去书院两年后再成亲。
  来年会给他把正妻选出来。
  第361章 未来未来
  可记得自己的责任?
  回母后,儿子记得。皇家子弟也要认真念书,有儿子几个带着,日后民间的孩子们只会更加好好念书,青龙书院也能重塑荣光。
  好。虞铮笑了笑:两个公主和她们两个姑娘都是女子,一路都要你好生看顾,青龙书院里如今还没有女学生,从她们入学开始,就有了。
  是,儿子明白!六皇子道。
  那就好,这就出发吧。这一去就要一年,过年的时候接你们回来。放心,是去念书,不是去受罪,书院那边早已叫人打点过了,不过毕竟不比宫中,要是哪里不太如意,也不许发火,知道吗?
  是,母后放心吧。六公主含笑。
  其实谁也不敢发火,她们跟太后娘娘都隔着一辈儿了。
  对于出去念书这件事,他们几个没有不愿意的。
  倒不是说好学至此,而是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本身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
  他们这些皇子公主的还有什么别的能耐?
  能受重用去读书,都算是赚到了。
  一样是皇子,七皇子可没捞着这好处。
  虞铮走出殿外,目送他们走远,今天天气不大好,天阴沉的还有风,不过孩子们不太怕这些。
  他们有说有笑的走出去了。
  是啊,虽然去了书院不会有宫里这样舒服,可终究还是有人伺候。
  又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他们年轻,正是向往的时候,怎么会不高兴?
  舍不得的,是困在原地的母亲们。
  六皇子的生母李太妃双目含泪,想笑也笑不出来。
  六公主的生母宋太妃和七公主的生母郭太妃都一样,勉励含笑,不舍的看着孩子走远。
  虞铮没有安慰她们,只是提高了她们的待遇。
  宫学里少了几个女学生,不过没关系,也会再进来人。
  舒太妃如今已经越发老成,她兢兢业业的教导学生们。如今学生们见了她,叫的都是老师,而不是太妃娘娘了。
  也许这不算什么,可对她本人来说,却很重要。
  她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
  而不是做一个只能被束之高阁的太妃,静静的等待死去。
  这一年的盛夏,疾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疾风跟着太祖皇帝征战,也受过伤,万幸没有伤到腿。
  但是劳累多年,它身体也不好了。
  这一年一场病,它就不行了。
  但是对于一匹马来说,也算高寿。
  虞铮亲自去马场送了它一程。
  虞铮蹲在地上,轻轻摸着已经呼吸不畅的马头:去吧,你的两个主人都在那,看见你也会欢喜的。
  不知道是认识,还是只是巧合,疾风蹭了虞铮一下。
  它就那样安然的去了。
  虞铮叹口气,看着站在一边的黑兔和枣兔,它们也异常的安静。
  金雕盘旋在空中,今日没有人给它放兔子了。
  这是太祖皇帝和先帝都喜欢的战马,要隆重安葬,把它埋在皇陵边上。
  内侍们都应下。
  于是等疾风下葬的时候,京城那些年老的将军们才惊觉,这竟是当年德武皇帝时常骑的那匹疾风。
  很多人都没留心这匹马在哪里,他们以为它早没了。
  毕竟德武皇帝没了,元和皇帝也没了。
  可到了今日,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的马居然还在。
  他们也才知道,先帝的黑兔还在宫中好好养着,太后娘娘很喜欢,时常去看。
  在这一刻,很多人内心都是感慨的,甚至伤感的。
  总觉得旧时光一去不复返,所有人都已经遗忘了。
  却原来没有。
  太后娘娘还记得,她不止记得,她还在守护。
  她守护着大安,也守护着德武皇帝和元和皇帝的一切。
  后来,这三匹马全都安葬在了皇陵,它们永远陪伴着它们的主人。
  虞铮站在玉液池边仰头望着天,金雕落在专门给他停留的栏杆上,微风习习,湖面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出去,又一圈一圈荡回来。
  娘娘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虞鹿鸣走过来。
  虞铮回头,见他走得很慢,他的腿还是那样,走起来一瘸一拐。
  他也老了,但是依旧那么好看。
  虞鹿鸣把一件斗篷披在虞铮肩头:湖边有风。
  哥。
  在呢。虞鹿鸣应了一声,拉了一下虞铮的手又放开。
  去年又是大丰收,今年至今也风调雨顺。治水已经多年,这两年沿岸百姓比以前过得安稳。我已经叫各处都新建学堂,还有保育堂。
  我允许他们赚钱,这样就不必非要朝廷全部拨款。我还打算新建了一处机构,就叫天工局。以后叫这方面的能人异士来发明各色东西。
  这天下很多人读书不行,却有诸多奇思妙想,到时候也设立一个考试,叫他们带着自己的发明的东西来。只要有用,都可以。官办学堂里,不光教四书五经,也要教导一些术数之类实用的东西。
  虞鹿鸣摇摇头笑道:你总算实现了你小时候说的话。
  虞铮愣了一下: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