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谢谢。”时闻礼貌道,“虽然听起来不像夸奖。”
  “真心实意。”沈歌坐在对面,姿态落落大方,“不过漂亮于你而言,也不是最值得一提的优点。”
  “听闻你现在在易觉新闻任职?昨夜匆忙翻了几篇你写的报道,读到许多熟悉的事,想来你平日里对沈氏与周氏也是多有关心。反倒是我们惭愧,近几年太过疏忽,都不知道你回了云城。”
  “回来不久,工作调动。”时闻态度不卑不亢,“无名小卒,也不值得什么关心。”
  沈歌亲自沏了一壶红茶,将骨瓷茶杯轻放至她面前,“回来不久,就能赶上这么多新闻?”
  “运气。”时闻倦了场面话,直切主题,“当下最值得关心的新闻还是周氏和沈氏,沈钊在拘留所里情况还好吗?”
  “吃了点苦。”沈歌耐人寻味地笑了笑,“烨寅帮他承担了许多。”
  “称职的表弟。不枉沈氏多年来对周氏的帮衬。”时闻看起来并不意外,“不过证据确凿,旁人再怎么往身上揽罪,沈钊也逃不脱刑事指控。”
  “刑罚能减一点是一点。律师的作用不就是这个么。”沈歌从容道,“重罪到轻罪,轻罪到缓刑,等这段时间公众的热情过去了,后续一切都有可操作的空间。”
  这也是时闻没有第一时间让小胖打110报警的原因。
  沈氏做灰色产业起家,黑白二道均有人脉,就算他们的保护伞沈亚雷已然调离云城,难保不留下余威。
  她先给费诩打电话,是看中费诩初到职不久,派系尚不明显,人品也相对清白可靠。无论刑警支队那边如何行动,缉毒支队都一定会及时赶到,确保小胖可以拍到抓捕现场的照片。
  “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得心应手。”时闻平静道,“去年从m酒店跳下来的那个小明星,你们不也是这样操作的么?”
  提及此事,沈歌罕见地没有即刻应答,只略挑了挑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对方不接腔,时闻也没有揪着这个话题深究,只瞧不出意味地笑了笑,“不过沈钊出事,我原本还以为你会乐见其成。”
  “何以见得?”沈歌沉着应对,“他再怎么不成器,也是我的血缘弟弟。”
  “在股权和实际控制权面前,谈亲情,不是什么明智选择,也不像你的风格。”
  “我自认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人。而且沈氏的内部架构,也比外界想象的要稳固许多。”
  “你是指,把你这个执行总裁踢出局也无关紧要——的那种稳固?”
  沈歌诡异地沉默半晌,又笑了,向前倾了倾身体,手掌支着下巴仔细打量她,“这种程度的离间计,恐怕对我不起作用。”
  “无意冒犯。”时闻耸了耸肩,“只是有点意外,没想到一直腥风血雨的异母姐弟,在最该落井下石的时候,反而会选择同舟共济。”
  沈歌摇头笑道:“沈氏受创,于我无益。”
  “沈钊当遗嘱第一顺位,也于你无益。”
  “家父身体还算康健,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
  不过是粉饰太平的托辞罢了。
  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这句话适用于世界上所有关系。
  有底蕴的富豪家族最是未雨绸缪。培养接班人,哪个不是早早定下人选。看沈氏现今的集团板块与股权架构,沈夷吾明显要让现任妻子的儿子接班。
  “沈伯伯这重男轻女的思想真该改一改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哪一位更适合挑大梁。”时闻不紧不慢道,“姐姐您这几年这么着急招婿入赘,有了子嗣就又即刻离婚,不就是为了更长久、更稳定地留在沈氏的核心管理层么?结果却被下放到了毫无前景的子公司,早些年那些业绩都成了垫脚的,平白无故给沈钊铺路了。”
  “还是那句。我姓沈,覆巢毁卵,于我无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情况再坏,左右不过换个人掌舵罢了。”
  “时闻,不要做超出自己掌控的事情。”沈歌眼神微变,口吻像一位长辈般,亲切而循循善诱。
  “我知道lawrence最近与你走得近,也知道你们从前感情深。但我不认为,他会为了你,而放弃沈氏投资49%的股权。就像五年前,他不会为了你,而选择隐瞒许朝诚的行踪,放弃与沈氏的交易。”
  她提醒她:“lawrence现在根基未稳,前有三房步步紧逼,后有李氏虎视眈眈,犯不得多少错的。”
  “我知道他不会。”时闻面不改色,“他有他的目的。我也从来没有寄希望于他。”
  沈歌意外地抬了抬眼,“你手里还有什么?如果只是这些,不值得你这样莽撞。”
  “这取决于沈夷吾当年,对许叔叔做过什么。”
  “很遗憾,许朝诚早已不在了。”
  “是。”时闻直直看向她,“但故意杀人罪的追诉时效,还没有过。”
  “他的死,警方定性为自杀。”沈歌顿了顿,换了一副更为柔和的腔调,“你要知道,父亲当年心慈手软放了你走,不与你计较,是看在霍赟的份上。”
  “不是看在证据全毁的份上?”时闻不甚领情地笑,“剩我一个,不足为虑,放走便放走了。”
  “他信佛,没有你想的那么心狠,近些年来,也常常为以前做事太绝而后悔。他放你走,一是感念与时叔叔旧时交情。二是霍赟那样的身份,他主动来求,他不可能不答应。”
  沈歌神色如常,语气像威胁般轻轻沉下去,“只是这一次,你要是再犯什么错,可就再没有第二个霍赟,放弃一切来替你求情、带你离开了。”
  时闻冷冷瞧她,没有立即说话。薄薄的肩上承载着玻璃墙外透进来的日光,像一枝沉默而妍丽的野蔷薇。
  沈歌重新端起骨瓷杯,微笑回视她的目光,“说起来,我或许还该叫你一声弟妹。”
  第34章
  接到时鹤林死亡通知的那一天,是在深冬。
  安城正在刮一场暴风雪。
  时近期末,图书馆内坐满临时抱佛脚的大学生。时闻躲在楼梯间,接一通来自云城狱警的电话。
  通话挂断的瞬间,有种茫然的荒谬感。
  诈骗电话吧?她第一时间是这样想。
  打算置之不理,伸手去拉消防门,结果迟迟拉不动,被里面推门而出的男生撞了一个踉跄。
  男生惊讶又抱歉地来扶她,她忙说没事,还反过来向他道歉,慌不择路沿着阶梯往顶楼走。
  顶楼是报刊阅览区,座位少,人也相对少。楼梯间静无人声,时闻望着钢化玻璃外弥漫的风雪,翻出通讯录里储存的咨询电话,耐心而镇静地拨过去,报出了时鹤林的姓名与档案号。
  接线员声音亲切明快,请她稍等片刻,为她查询。
  几分钟后,对方用毫无变化的礼貌腔调,确认了她的问询情况属实,并请她携带相关证件,尽快到场处理手续。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断片,想不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仿佛被抽了帧的低像素影片,画面布满故障躁点,只有电流声嗡呲闪动,回过神来自己已经顶风冒雪跑出了学校。
  他们学校离地铁口有三公里左右的距离,东门有公交接驳,平时每五分钟一趟,还算快捷便利。
  但今日暴雪,公交班次锐减,最近一班车迟迟无法靠站。时闻快速判断了一下路况,毫不犹豫拔足向地铁口狂奔。
  北方的凛风像匕首一样割在脸上,又冷又痛。仿若硬生生割开血肉,翻搅内脏,令她模模糊糊维持不住人形,意识只靠一口气强撑不散。
  地铁里人山人海,限流,飞站,所幸通往机场北的线路未停。
  时闻被蚁群般的人潮,挤进哐当哐当作响的列车衔接处。她紧紧抱着怀里的书包,分不清这深重的窒息感,究竟是来源于外部挤压的环境,还是自身颠沛的肺腑,只能拼命仰头深深呼吸。
  到了机场,过了安检,航班因恶劣天气一再延误,从中午焦等到夜晚,大批旅客被迫滞留。
  她订的航班改至翌日上午起飞,高铁停运,临市机场状况亦不容乐观,除了等待没有更好的选择。
  周边酒店人满为患,住宿都安排不上,航司人员一边挨骂一边跟旅客沟通协商,每人报销两百块交通费自找住处。
  时闻在角落坐着一动不动,没去柜台登记,静静捏着不停震动的手机。
  深夜以后,挤在登机口附近的人慢慢散去,商店陆续关闭,照明被熄灭一部分。有中途转机的旅客懒得折腾,裹紧了羽绒服,随遇而安地躺在长椅上,甚至有经验丰富的差旅人士直接掏出了睡袋就地休息。
  玻璃墙外,巨大的雪淹没机械与跑道,入目一片峭厉的白。
  这是时闻人生中第一次在机场过夜。
  夜越来越深,时闻感觉不到疲惫,甚至感觉不到渴与饿。仅靠残存的理智提醒自己:必须保存体力,以支撑未知的明天。
  她学着别人和衣躺下,强迫自己入眠,却无论如何都难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