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娘,您现在什么都别问。我方才嘱托的事情都劳您费心,如今家里您就是主心骨,您可千万不能乱。还有……”
“还有?还有什么事?!”太子妃一下就紧张了起来,忙握住她的手:“不行,善祥,还是你来吧?这些事儿我都不懂啊!”
却见善祥苦笑着摇了摇头:“只怕是不成了,娘您别怕,我好像……要生了。”
“啊?”
“什么?”
两声惊呼根本扼制不住,若微心中登时大乱,低下头那一瞬间却撞见了太子妃更加慌乱的双眼,她的心反倒冷静了下来。
“我现在就找人将您抬走,产房早已经收拾好了,稳婆和太医我会立刻通知锦绣让她把人带来。”
胡善祥点了点头,又安慰了太子妃几句便被众人架走了。
张氏呆坐在原地许久,这才发现对面那张椅子上不知何时已落了血迹。
“这孩子…吭…竟撑到现在……”
张氏拿袖子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只觉得这是她人生中,最荒唐的一场噩梦。
“来人,去通知胡尚仪,叫她守好太孙妃,务必要保他们母子平安。”
自个拭干泪水,太子妃理了理自己身上皱得不成样子的衣袍,摸了下不知何时被她自己咬破的嘴角,撑着桌子缓缓站了起来:“扶我去梳洗打扮再换身衣裳,这样子见客,可太不体面了……”
第449章 胡善祥40
此时,在三峡口上,怀着对父亲身体的担忧和对妻儿的牵挂,朱瞻基正和一群光着膀子的明军一起于夜中悄然移动着他们的大炮阵地,只等着天一亮,就给另一边的王八壳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什么也不知道,故而虽然忧心却没有失了理智。此刻甚至还在权衡战场上的利弊,只一心想着和皇上打完这场仗好欢欢喜喜地回去过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中军营帐里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点笑。大家都有一种预感,那是一种他们必然能够得胜的直觉。
让朱瞻基惊喜的是,这种感觉他也有。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分明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对方却并没有溃败,反而与汉王和赵王的军队僵持了起来。
朱棣眉头一皱,就要派人取刀,却被朱瞻基死死拉住,最后还是他主动提出要去迎敌,朱棣犹豫再三,只让他带上几个身形相近的亲兵,对上孙子迷茫的眼神,朱棣嗤笑一声:
“爷爷老了,胆子也小了。可这世上最不缺胆大包天的蠢蛋,但愿你以后别变成又一个蠢蛋。”
“又?爷爷说的蠢蛋还有谁啊?”
“等你回来我就告诉你,去吧。”
朱棣亲自为太孙戴好头盔,看着他意气风发地往外走,眼神有不舍有担忧,更有希翼和盼望。
这条路血淋淋的,可这是朱瞻基的路,旁人总没办法替他遮一辈子风雨。
“小子若平安得胜,以后就是康庄大道了。”
中军营帐里众人都忙忙碌碌,无人注意到皇上对着那只大鹰的自言自语,自然就更无人能去问一句:那若太孙不能平安,该当如何?
“去吧,跟着年轻人一块,可比陪着我有趣多了。”朱棣再度解开阿天的脚链,看着它冲了出去,一直到再也看不见那自由的身影。
太孙带头冲锋,明军的士气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只是朱瞻基明显感觉到自己这回的压力不同以往,几乎可以与上次在三峡口的那场血战相媲美。
然而跟上次相比,他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朱瞻基在渐渐适应战场甚至是控制战场,他挥舞着手中长枪不知挑翻了多少人马,更不知刺穿了多少敌军的胸膛。
长枪断了就用刀砍,刀刃卷了就随手从身旁的尸体上抽走什么用什么。他的肩膀和腹部似乎又受了伤,可他几乎感觉不到什么疼痛。
朱瞻基只觉得自己进入到一个玄妙的世界里,周遭的声音在渐渐离他远去,地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几乎快给他垒出一道防线来。
“太孙!太孙——”
朱瞻基晃了晃脑袋,只觉得这声音由远及近,像是在山洞里一样吵得他耳朵疼。朱瞻基机械地抬起手,向着侧面就是一刀,好在被樊忠躲了过去,四五个人抬手的抬手、压腿的压腿才将他按住。
这时朱瞻基才反应过来,眼神重新聚焦:“樊忠?”
“太孙!我们胜了!三峡口大捷,敌人的大营都被咱们击穿啦!”
“胜了?”朱瞻基猛地推开身上压着的人,他站在这片草原上,四周密密麻麻是数不清的尸骨,有敌人的,也有他们自己人的。
但好在,还是敌人的更多一些。
至于那几个与太孙身量相近的,早在朱瞻基的头盔不知何时掉落之后,就全都死光了。
“胜了……我们胜了。大明胜了!”
男人的怒吼声响彻整个峡谷,阿天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两双同样明亮的眼睛倒映着这片充满血泪的土地,比初升的太阳还要叫人不敢直视。
“明军威武!”
“将军威武!”
……
当晚,是庆功宴。
皇上显然心情极佳,军中上下都翻腾着兴奋的海浪。另一处大帐里,太孙在皇上的默许下与那些跑来求和的大汗们一一进酒,其中尤以鞑靼的脱脱不花最为识相,瓦剌的首领马哈木自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却不想若他没有那种甘愿舍己赴死的态度,其余人又怎会服他。
他们不知道马哈木是因为也先的死而生出了要给自己留后路以待来日的念头,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觉得瓦剌就是想让他们与大明互相消耗,好以此壮大自己、统一草原。
松散的联盟崩溃起来总是格外容易,而也先的死,恰恰被朱瞻基伪装成了鞑靼所为。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事情的真相,可在某些重要的时刻,这一点小小的不同便足以扭转局面,促使众人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故而对马哈木早有防备的脱脱不花在感受到战况不妙后当机立断,派了他的儿子带着兵马截住了想要偷偷溜走的马哈木,还将他献给了大明大皇帝。
此刻,他无比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
朱瞻基举止高贵得体,却又带着在战场上厮杀后的煞气,活脱脱就是个年轻版的大皇帝,诸部族见大明有此继承人,心里的畏服也更深了几分。
确定自己表现还不错,朱瞻基保持着矜持的笑容走出营帐,脸上的假笑终于落下,只觉得腮帮子都笑酸了,忙赶回中军营帐,就见爷爷坐在上首与诸位将军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我大明的大功臣回来了,快,爷爷给你留了最肥的一块肉,别人谁要我也不给,只给我的好圣孙。”
朱棣呵呵笑着向他招手,也不让他坐去下首的席面上,而是让孙子就坐在他的腿边。
朱瞻基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当真坐在一旁,嬉皮笑脸道:“我都多大了,您这说得怪不好意思的。”
“是啊,你长大了。三峡口这一战你打得漂亮,比你两个叔叔都强。文治武功,以后只怕要胜于我啊。”
朱棣摸着孙子的发顶,眼神在大营里每个人身上都扫了一遍,最终停在了汉王和赵王身上:“老二老三,你们说呢?”
第450章 胡善祥41
汉王脸色明显一僵,随后又有些不服气似的撇了撇嘴,倒是赵王,瞥了眼朱棣的神色后忽地笑道:“皇上说得是,大侄子这回确实厉害,我听说你这次杀的人都快垒成京观了,还差点把去喊你的樊忠给剁了?真有血性,是个汉子!”
“就是可怜我樊忠兄弟受了惊吓,你说你事后怎地也没道个歉赔个礼呢。”
还没等朱瞻基开口解释,一向厚道老实的樊忠先就回了一句:“我没被吓到啊。而且当时太孙一心只记着杀敌报国,樊忠敬佩还来不及呢!”
看着樊忠欣赏的眼神,赵王只想给自己一巴掌,瞎了眼选这么个直肠子,真踏马活该被气死。
朱棣笑着举起酒杯:“好,说得好。你们上战场,都是为了杀敌报国,守卫我大明的疆土、保护我大明的百姓。我希望,你们能牢记这一点,永远也不要忘记。”
“誓死效忠,永志不忘!”
众人将手中酒水一饮而尽,席间好似一片君臣相宜的模样。
正在这时,却见一个不起眼的军士走了进来,俯身在皇上耳边说了什么。朱棣脸上表情不变,只是笑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仍等着酒席结束众人散去,才独留太孙一人在大帐之中。
“爷爷,您还有什么吩咐?”
朱瞻基和朱棣一起进入皇上素日睡觉的帐篷里,朱棣掀起枕头,将底下的东西拿了出来,朱瞻基一眼就看见了那枚熟悉的玉佩。
一股不祥的预感忽然笼罩在他心间,朱瞻基不知道为什么,心忽然跳的很快。
朱棣先打开了那个密折,映入眼帘的就是太子性命垂危只在旦夕这一句话,他身体猛地摇晃两下,被朱瞻基一把扶住。
“还有?还有什么事?!”太子妃一下就紧张了起来,忙握住她的手:“不行,善祥,还是你来吧?这些事儿我都不懂啊!”
却见善祥苦笑着摇了摇头:“只怕是不成了,娘您别怕,我好像……要生了。”
“啊?”
“什么?”
两声惊呼根本扼制不住,若微心中登时大乱,低下头那一瞬间却撞见了太子妃更加慌乱的双眼,她的心反倒冷静了下来。
“我现在就找人将您抬走,产房早已经收拾好了,稳婆和太医我会立刻通知锦绣让她把人带来。”
胡善祥点了点头,又安慰了太子妃几句便被众人架走了。
张氏呆坐在原地许久,这才发现对面那张椅子上不知何时已落了血迹。
“这孩子…吭…竟撑到现在……”
张氏拿袖子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只觉得这是她人生中,最荒唐的一场噩梦。
“来人,去通知胡尚仪,叫她守好太孙妃,务必要保他们母子平安。”
自个拭干泪水,太子妃理了理自己身上皱得不成样子的衣袍,摸了下不知何时被她自己咬破的嘴角,撑着桌子缓缓站了起来:“扶我去梳洗打扮再换身衣裳,这样子见客,可太不体面了……”
第449章 胡善祥40
此时,在三峡口上,怀着对父亲身体的担忧和对妻儿的牵挂,朱瞻基正和一群光着膀子的明军一起于夜中悄然移动着他们的大炮阵地,只等着天一亮,就给另一边的王八壳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什么也不知道,故而虽然忧心却没有失了理智。此刻甚至还在权衡战场上的利弊,只一心想着和皇上打完这场仗好欢欢喜喜地回去过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中军营帐里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点笑。大家都有一种预感,那是一种他们必然能够得胜的直觉。
让朱瞻基惊喜的是,这种感觉他也有。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分明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对方却并没有溃败,反而与汉王和赵王的军队僵持了起来。
朱棣眉头一皱,就要派人取刀,却被朱瞻基死死拉住,最后还是他主动提出要去迎敌,朱棣犹豫再三,只让他带上几个身形相近的亲兵,对上孙子迷茫的眼神,朱棣嗤笑一声:
“爷爷老了,胆子也小了。可这世上最不缺胆大包天的蠢蛋,但愿你以后别变成又一个蠢蛋。”
“又?爷爷说的蠢蛋还有谁啊?”
“等你回来我就告诉你,去吧。”
朱棣亲自为太孙戴好头盔,看着他意气风发地往外走,眼神有不舍有担忧,更有希翼和盼望。
这条路血淋淋的,可这是朱瞻基的路,旁人总没办法替他遮一辈子风雨。
“小子若平安得胜,以后就是康庄大道了。”
中军营帐里众人都忙忙碌碌,无人注意到皇上对着那只大鹰的自言自语,自然就更无人能去问一句:那若太孙不能平安,该当如何?
“去吧,跟着年轻人一块,可比陪着我有趣多了。”朱棣再度解开阿天的脚链,看着它冲了出去,一直到再也看不见那自由的身影。
太孙带头冲锋,明军的士气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只是朱瞻基明显感觉到自己这回的压力不同以往,几乎可以与上次在三峡口的那场血战相媲美。
然而跟上次相比,他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朱瞻基在渐渐适应战场甚至是控制战场,他挥舞着手中长枪不知挑翻了多少人马,更不知刺穿了多少敌军的胸膛。
长枪断了就用刀砍,刀刃卷了就随手从身旁的尸体上抽走什么用什么。他的肩膀和腹部似乎又受了伤,可他几乎感觉不到什么疼痛。
朱瞻基只觉得自己进入到一个玄妙的世界里,周遭的声音在渐渐离他远去,地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几乎快给他垒出一道防线来。
“太孙!太孙——”
朱瞻基晃了晃脑袋,只觉得这声音由远及近,像是在山洞里一样吵得他耳朵疼。朱瞻基机械地抬起手,向着侧面就是一刀,好在被樊忠躲了过去,四五个人抬手的抬手、压腿的压腿才将他按住。
这时朱瞻基才反应过来,眼神重新聚焦:“樊忠?”
“太孙!我们胜了!三峡口大捷,敌人的大营都被咱们击穿啦!”
“胜了?”朱瞻基猛地推开身上压着的人,他站在这片草原上,四周密密麻麻是数不清的尸骨,有敌人的,也有他们自己人的。
但好在,还是敌人的更多一些。
至于那几个与太孙身量相近的,早在朱瞻基的头盔不知何时掉落之后,就全都死光了。
“胜了……我们胜了。大明胜了!”
男人的怒吼声响彻整个峡谷,阿天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两双同样明亮的眼睛倒映着这片充满血泪的土地,比初升的太阳还要叫人不敢直视。
“明军威武!”
“将军威武!”
……
当晚,是庆功宴。
皇上显然心情极佳,军中上下都翻腾着兴奋的海浪。另一处大帐里,太孙在皇上的默许下与那些跑来求和的大汗们一一进酒,其中尤以鞑靼的脱脱不花最为识相,瓦剌的首领马哈木自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却不想若他没有那种甘愿舍己赴死的态度,其余人又怎会服他。
他们不知道马哈木是因为也先的死而生出了要给自己留后路以待来日的念头,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觉得瓦剌就是想让他们与大明互相消耗,好以此壮大自己、统一草原。
松散的联盟崩溃起来总是格外容易,而也先的死,恰恰被朱瞻基伪装成了鞑靼所为。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事情的真相,可在某些重要的时刻,这一点小小的不同便足以扭转局面,促使众人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故而对马哈木早有防备的脱脱不花在感受到战况不妙后当机立断,派了他的儿子带着兵马截住了想要偷偷溜走的马哈木,还将他献给了大明大皇帝。
此刻,他无比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
朱瞻基举止高贵得体,却又带着在战场上厮杀后的煞气,活脱脱就是个年轻版的大皇帝,诸部族见大明有此继承人,心里的畏服也更深了几分。
确定自己表现还不错,朱瞻基保持着矜持的笑容走出营帐,脸上的假笑终于落下,只觉得腮帮子都笑酸了,忙赶回中军营帐,就见爷爷坐在上首与诸位将军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我大明的大功臣回来了,快,爷爷给你留了最肥的一块肉,别人谁要我也不给,只给我的好圣孙。”
朱棣呵呵笑着向他招手,也不让他坐去下首的席面上,而是让孙子就坐在他的腿边。
朱瞻基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当真坐在一旁,嬉皮笑脸道:“我都多大了,您这说得怪不好意思的。”
“是啊,你长大了。三峡口这一战你打得漂亮,比你两个叔叔都强。文治武功,以后只怕要胜于我啊。”
朱棣摸着孙子的发顶,眼神在大营里每个人身上都扫了一遍,最终停在了汉王和赵王身上:“老二老三,你们说呢?”
第450章 胡善祥41
汉王脸色明显一僵,随后又有些不服气似的撇了撇嘴,倒是赵王,瞥了眼朱棣的神色后忽地笑道:“皇上说得是,大侄子这回确实厉害,我听说你这次杀的人都快垒成京观了,还差点把去喊你的樊忠给剁了?真有血性,是个汉子!”
“就是可怜我樊忠兄弟受了惊吓,你说你事后怎地也没道个歉赔个礼呢。”
还没等朱瞻基开口解释,一向厚道老实的樊忠先就回了一句:“我没被吓到啊。而且当时太孙一心只记着杀敌报国,樊忠敬佩还来不及呢!”
看着樊忠欣赏的眼神,赵王只想给自己一巴掌,瞎了眼选这么个直肠子,真踏马活该被气死。
朱棣笑着举起酒杯:“好,说得好。你们上战场,都是为了杀敌报国,守卫我大明的疆土、保护我大明的百姓。我希望,你们能牢记这一点,永远也不要忘记。”
“誓死效忠,永志不忘!”
众人将手中酒水一饮而尽,席间好似一片君臣相宜的模样。
正在这时,却见一个不起眼的军士走了进来,俯身在皇上耳边说了什么。朱棣脸上表情不变,只是笑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仍等着酒席结束众人散去,才独留太孙一人在大帐之中。
“爷爷,您还有什么吩咐?”
朱瞻基和朱棣一起进入皇上素日睡觉的帐篷里,朱棣掀起枕头,将底下的东西拿了出来,朱瞻基一眼就看见了那枚熟悉的玉佩。
一股不祥的预感忽然笼罩在他心间,朱瞻基不知道为什么,心忽然跳的很快。
朱棣先打开了那个密折,映入眼帘的就是太子性命垂危只在旦夕这一句话,他身体猛地摇晃两下,被朱瞻基一把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