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爷爷!”
“我没事……”
朱棣继续看去,便是太子呕血昏厥、心力枯竭、元神尽耗等等字样,再又是太孙妃急火攻心提前生产,且还是双胎!
消息传到他手里,最快也有七天了。如今太子、太孙妃还有那两个未出世的孩子竟是生死未知!
他翻到最后一页,却见上面还贴了张信纸,打开一看,里面正是胡善祥的字迹,唯有一句:幼子老父,万望垂怜。
“她竟,真不为自己求一求?是认定朱家人不会先救她?”朱棣下意识地不相信这世上会有这样的无私的人,不为自己这个唯一的外姓求一求,反而只想着他们这群朱家人。
可朱棣也知道,这世上是有这种人的。他看了眼面前焦急又不敢询问的大孙子,只是叹了句:“你小子福分不浅。”
说完,他默默从怀里掏出来了一个龙眼大的玉盒连同书信一起递给了朱瞻基,等他看完书信,朱棣才沉声道:“你手里这颗丸药是我留给后世儿孙保命用的,你带着它日夜兼程,至于给谁用,就看老天爷肯不肯放过你了。”
“你爹和你媳妇都在等着你呢,快去!”
朱瞻基这才如梦初醒,他将盒子和玉佩揣进胸口,又接过爷爷递来的令牌,跨上栗子,头也不回地向着回家的方向狂奔而去。
就像那个夜晚,他抱着满身是血的善祥一路跑回东宫,不住地向着头顶的月亮虔诚祈祷:快些吧,再让我快些吧,不要让我…受此磨难。
……
“墨先生,你在想想办法啊!太子都已经昏了多少天了!他,他现在眼看着喘气多进气少,我瞧着害怕啊!”
短短七天,张氏两边的鬓角已经生出白发,这两天干脆连汉王妃她们也不敷衍了,只推说前线战事不明没有心情,日日夜夜都守在太子爷身边,连眼睛都不敢闭一下。
“生死之事,我们医者也非神佛,实在无力回天啊。”墨先生同样被折腾不清,这些天用了许多法子,却也只能是给太子灌着汤药吊住他的性命,旁的根本就没办法。
“我……”
“太子妃,吴氏那儿闹起来了,您要不要去看一眼?”
“闹起来了?你们那么多人看着还能让她闹起来?”
“她大喊大叫,奴婢怕会有人听到闲话。她还说若是没人去见她,她就要去寻死。”
张氏一拍桌子登时大怒:“那就让她去死!好好的日子不肯过,那就都别过了!”
“只怕她暂时还不能死。”
正在此时,却见若微走了过来,在张氏不解的目光中轻声耳语道:“太孙嫔与太孙妃手下的安歌有亲,自太孙妃平安产下龙凤胎后,她就频频与太孙嫔通信。”
“这还了得,家里如今不过一时起了风浪,竟是什么牛鬼神蛇都敢跑到太岁头上动土了!”
太子妃目光如炬,压抑到极致反而露出了笑意:“她都传了什么信儿给那个吴氏?”连太孙嫔干脆也不叫了。
“昨天晚上,她将字条塞进了吴氏院子南面墙上一处松动的石砖里。”
孙若微一边解释一边将那张纸条递了过去,上面正写着太子性命垂危的消息,看得张氏心头犹如火烧。
“安歌素日老实本分,原本此事众人并不知晓,唯独今日午睡,太子妃忽觉心慌提前醒来,派奴婢去看孩子,没想到屋里竟只有一个吴氏,一见奴婢慌不着路。”孙若微说起此事也是一阵后怕:
“她们见事情败露才肯说实话,原来从太孙妃有孕之后,便有人给她们这些遴选的奶母都送了金银。她们两个被选上后,家里都出了事需得用钱,就没忍住。今儿得了信,打算趁着太孙妃每日午睡的时候一点点折腾两个孩子。”
“太孙妃知道此事后怕不已,又疑心手底下还有人包藏祸心,派奴婢和锦绣搜检,这才打了安歌一个措手不及。”
张氏闻言忽地想到了什么:“怪道汉王和赵王那两个媳妇今儿倒好打发了,原来是有了别的耳报神。”
“她们这是,要斩草除根,彻底断了太子这一脉啊!”
只是片刻,张氏就已将此事想明白了。太子垂危,太孙又跟汉王和赵王带着一片战场上,按照《皇明祖训》的嫡长规矩,即便前两位都没了,第一顺位继承人仍旧是太孙妃所出的嫡长子。
更别说老爷子还活着,有他压着,哥俩想抢都难。
但若是那个尚在襁褓的幼儿夭折了……
嘿嘿,那就没办法了,老头你也只能看看你剩下的这些嫡子,从里面挑一个新的“嫡长”,譬如汉王。
第451章 胡善祥42
张氏简直要被那些人的恶意给活活气死。
“稚子何辜,他们竟、竟连这点良心都没有了!疯了,都疯了……骨肉至亲,这就是天家的骨肉至亲,哈、咳咳咳…噗——”
太子妃只是想一想若事情当真按照他们的预料,自己这一家人会落得什么下场,就觉得不寒而栗。
逼迫自己孤身一人面对了太子垂危和太孙妃早产之际,又连续多日为太子身体日夜忧心,还得应付妯娌们不怀好意的试探。
已经岌岌可危的精神终于落下了最后一根稻草,太子妃晕过去的当晚便发起高热。
这病来得又凶又急,最要紧的是,太子妃这一倒,东宫的主心骨便没了。
原本还在月子里的善祥连忙叫来了胡尚仪,先劳烦她扣住了安歌几人,又派人将吴氏直接绑在柴房的柱子上堵住嘴,每隔三天才许给她喂口米水。
到了这个地步,也没必要继续和外头斡旋下去。虽未明说,但京中却已经全面禁严。内宫由胡尚仪带领,外臣以三杨为首。
负责护卫东宫的锦衣卫昼夜不停,善祥则干脆将孩子带在身边亲自喂养。
“不行,你还在月子里,出去受了风可怎么办?那是要落下一辈子病根的!”
作为善祥最信任的人,若微今天忙得也是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却没想到自己刚刚忙完,一回来就见善祥吩咐宫人将入冬才穿的那些长毛厚袄拿出来,又要带昭君套,打算让人将冬日坐的轿子抬来,竟是要往外走前边,亲自守着太子和太子妃。
“咱们身边已是成了筛子,这次运气好两个孩子逃过一劫,下次呢?太孙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谁也说不准,我总要为他守住这个家。”
胡善祥固然笑容温柔言语和煦,可孙若微却知她内里的刚强坚韧和固执倔强。她很想问一句:值得吗?
可最后,她还是只能妥协。
“我帮你抱着福姐。”
胡尚仪听说此事赶来劝谏时,胡善祥已经派人将偏殿的隔间收拾了出来。
其实若依照宫里的规矩,太子每日所用的汤药和膳食都有专门的尝膳太监。更别说东宫好歹是太子的基本盘,即便有那么些收了好处的,顶多也就是泄露些消息想两面讨好,但若说真的动手,那他们还未必有这个胆子。
可话又说回来,乱拳打死老师傅,这世上总有些自以为是的傻蛋和投机分子,难不成历史上那些稀奇古怪的荒唐事还少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谁又能保证,这宫里就不会出现这么一个蠢货?
不管那个概率再小,总还是不如掐断这个概率更叫人放心。
尤其是在胡善祥过来这边的第一天就逮住了伺候皇上的老人候泰,发现他竟给太子私下偷带过伤身的虎狼药。
他倒并没有谋害太子的想法,纯粹是太监趋媚逢迎的天性。
只因太子天生体弱,当了太子身体更是一年年衰弱下去,可监国多年他又不能休息,精力便渐渐不济。
候泰察觉以后自然要为主子分忧,最初也多是寻些药效温和的,渐渐不能满足太子的需求,他为了得太子意,就搜罗了不少虎狼之药乃至丹方。
太子昏迷前他刚算着时间又备了一些正要献上,没成想当天太子便吐血昏厥。
他自己也知那些药最是伤身,可自打太子昏迷东宫便外松内紧,他那些东西竟带不出去,只好就近藏在了太子书房里。
如今被太孙妃发现,只怕一个“死”字是逃脱不得了。
毕竟会保下自己的太子爷眼看着是不行了。
胡善祥没有错过这人眼里的绝望,可见他已经认定太子爷必死无疑。由此及彼,这宫里其他人的想法也就不难猜了。
“押他下去,等太孙回来再处置。”
胡善祥躺在榻上,身上盖着薄被,头上戴着抹额。虽面色有些苍白精神却好,两个孩子就在不远处的小床里睡得香甜。
她叫人在隔间放置了一面大大的屏风,每日隔着屏风与众人议事。太子和太子妃的药,从太医的脉案到汤药熬煮再到入口都必须一一过了她、胡尚仪和若微三人的眼。
太子妃高烧不退喂不进汤水,宫人多不敢动手,她就亲自掰开张氏的嘴,侍奉汤药日夜操劳。
如此不过三日,即便善祥什么都不做,只是隔着屏风端坐内室,也渐渐让浮动的人心平稳了下来。
“我没事……”
朱棣继续看去,便是太子呕血昏厥、心力枯竭、元神尽耗等等字样,再又是太孙妃急火攻心提前生产,且还是双胎!
消息传到他手里,最快也有七天了。如今太子、太孙妃还有那两个未出世的孩子竟是生死未知!
他翻到最后一页,却见上面还贴了张信纸,打开一看,里面正是胡善祥的字迹,唯有一句:幼子老父,万望垂怜。
“她竟,真不为自己求一求?是认定朱家人不会先救她?”朱棣下意识地不相信这世上会有这样的无私的人,不为自己这个唯一的外姓求一求,反而只想着他们这群朱家人。
可朱棣也知道,这世上是有这种人的。他看了眼面前焦急又不敢询问的大孙子,只是叹了句:“你小子福分不浅。”
说完,他默默从怀里掏出来了一个龙眼大的玉盒连同书信一起递给了朱瞻基,等他看完书信,朱棣才沉声道:“你手里这颗丸药是我留给后世儿孙保命用的,你带着它日夜兼程,至于给谁用,就看老天爷肯不肯放过你了。”
“你爹和你媳妇都在等着你呢,快去!”
朱瞻基这才如梦初醒,他将盒子和玉佩揣进胸口,又接过爷爷递来的令牌,跨上栗子,头也不回地向着回家的方向狂奔而去。
就像那个夜晚,他抱着满身是血的善祥一路跑回东宫,不住地向着头顶的月亮虔诚祈祷:快些吧,再让我快些吧,不要让我…受此磨难。
……
“墨先生,你在想想办法啊!太子都已经昏了多少天了!他,他现在眼看着喘气多进气少,我瞧着害怕啊!”
短短七天,张氏两边的鬓角已经生出白发,这两天干脆连汉王妃她们也不敷衍了,只推说前线战事不明没有心情,日日夜夜都守在太子爷身边,连眼睛都不敢闭一下。
“生死之事,我们医者也非神佛,实在无力回天啊。”墨先生同样被折腾不清,这些天用了许多法子,却也只能是给太子灌着汤药吊住他的性命,旁的根本就没办法。
“我……”
“太子妃,吴氏那儿闹起来了,您要不要去看一眼?”
“闹起来了?你们那么多人看着还能让她闹起来?”
“她大喊大叫,奴婢怕会有人听到闲话。她还说若是没人去见她,她就要去寻死。”
张氏一拍桌子登时大怒:“那就让她去死!好好的日子不肯过,那就都别过了!”
“只怕她暂时还不能死。”
正在此时,却见若微走了过来,在张氏不解的目光中轻声耳语道:“太孙嫔与太孙妃手下的安歌有亲,自太孙妃平安产下龙凤胎后,她就频频与太孙嫔通信。”
“这还了得,家里如今不过一时起了风浪,竟是什么牛鬼神蛇都敢跑到太岁头上动土了!”
太子妃目光如炬,压抑到极致反而露出了笑意:“她都传了什么信儿给那个吴氏?”连太孙嫔干脆也不叫了。
“昨天晚上,她将字条塞进了吴氏院子南面墙上一处松动的石砖里。”
孙若微一边解释一边将那张纸条递了过去,上面正写着太子性命垂危的消息,看得张氏心头犹如火烧。
“安歌素日老实本分,原本此事众人并不知晓,唯独今日午睡,太子妃忽觉心慌提前醒来,派奴婢去看孩子,没想到屋里竟只有一个吴氏,一见奴婢慌不着路。”孙若微说起此事也是一阵后怕:
“她们见事情败露才肯说实话,原来从太孙妃有孕之后,便有人给她们这些遴选的奶母都送了金银。她们两个被选上后,家里都出了事需得用钱,就没忍住。今儿得了信,打算趁着太孙妃每日午睡的时候一点点折腾两个孩子。”
“太孙妃知道此事后怕不已,又疑心手底下还有人包藏祸心,派奴婢和锦绣搜检,这才打了安歌一个措手不及。”
张氏闻言忽地想到了什么:“怪道汉王和赵王那两个媳妇今儿倒好打发了,原来是有了别的耳报神。”
“她们这是,要斩草除根,彻底断了太子这一脉啊!”
只是片刻,张氏就已将此事想明白了。太子垂危,太孙又跟汉王和赵王带着一片战场上,按照《皇明祖训》的嫡长规矩,即便前两位都没了,第一顺位继承人仍旧是太孙妃所出的嫡长子。
更别说老爷子还活着,有他压着,哥俩想抢都难。
但若是那个尚在襁褓的幼儿夭折了……
嘿嘿,那就没办法了,老头你也只能看看你剩下的这些嫡子,从里面挑一个新的“嫡长”,譬如汉王。
第451章 胡善祥42
张氏简直要被那些人的恶意给活活气死。
“稚子何辜,他们竟、竟连这点良心都没有了!疯了,都疯了……骨肉至亲,这就是天家的骨肉至亲,哈、咳咳咳…噗——”
太子妃只是想一想若事情当真按照他们的预料,自己这一家人会落得什么下场,就觉得不寒而栗。
逼迫自己孤身一人面对了太子垂危和太孙妃早产之际,又连续多日为太子身体日夜忧心,还得应付妯娌们不怀好意的试探。
已经岌岌可危的精神终于落下了最后一根稻草,太子妃晕过去的当晚便发起高热。
这病来得又凶又急,最要紧的是,太子妃这一倒,东宫的主心骨便没了。
原本还在月子里的善祥连忙叫来了胡尚仪,先劳烦她扣住了安歌几人,又派人将吴氏直接绑在柴房的柱子上堵住嘴,每隔三天才许给她喂口米水。
到了这个地步,也没必要继续和外头斡旋下去。虽未明说,但京中却已经全面禁严。内宫由胡尚仪带领,外臣以三杨为首。
负责护卫东宫的锦衣卫昼夜不停,善祥则干脆将孩子带在身边亲自喂养。
“不行,你还在月子里,出去受了风可怎么办?那是要落下一辈子病根的!”
作为善祥最信任的人,若微今天忙得也是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却没想到自己刚刚忙完,一回来就见善祥吩咐宫人将入冬才穿的那些长毛厚袄拿出来,又要带昭君套,打算让人将冬日坐的轿子抬来,竟是要往外走前边,亲自守着太子和太子妃。
“咱们身边已是成了筛子,这次运气好两个孩子逃过一劫,下次呢?太孙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谁也说不准,我总要为他守住这个家。”
胡善祥固然笑容温柔言语和煦,可孙若微却知她内里的刚强坚韧和固执倔强。她很想问一句:值得吗?
可最后,她还是只能妥协。
“我帮你抱着福姐。”
胡尚仪听说此事赶来劝谏时,胡善祥已经派人将偏殿的隔间收拾了出来。
其实若依照宫里的规矩,太子每日所用的汤药和膳食都有专门的尝膳太监。更别说东宫好歹是太子的基本盘,即便有那么些收了好处的,顶多也就是泄露些消息想两面讨好,但若说真的动手,那他们还未必有这个胆子。
可话又说回来,乱拳打死老师傅,这世上总有些自以为是的傻蛋和投机分子,难不成历史上那些稀奇古怪的荒唐事还少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谁又能保证,这宫里就不会出现这么一个蠢货?
不管那个概率再小,总还是不如掐断这个概率更叫人放心。
尤其是在胡善祥过来这边的第一天就逮住了伺候皇上的老人候泰,发现他竟给太子私下偷带过伤身的虎狼药。
他倒并没有谋害太子的想法,纯粹是太监趋媚逢迎的天性。
只因太子天生体弱,当了太子身体更是一年年衰弱下去,可监国多年他又不能休息,精力便渐渐不济。
候泰察觉以后自然要为主子分忧,最初也多是寻些药效温和的,渐渐不能满足太子的需求,他为了得太子意,就搜罗了不少虎狼之药乃至丹方。
太子昏迷前他刚算着时间又备了一些正要献上,没成想当天太子便吐血昏厥。
他自己也知那些药最是伤身,可自打太子昏迷东宫便外松内紧,他那些东西竟带不出去,只好就近藏在了太子书房里。
如今被太孙妃发现,只怕一个“死”字是逃脱不得了。
毕竟会保下自己的太子爷眼看着是不行了。
胡善祥没有错过这人眼里的绝望,可见他已经认定太子爷必死无疑。由此及彼,这宫里其他人的想法也就不难猜了。
“押他下去,等太孙回来再处置。”
胡善祥躺在榻上,身上盖着薄被,头上戴着抹额。虽面色有些苍白精神却好,两个孩子就在不远处的小床里睡得香甜。
她叫人在隔间放置了一面大大的屏风,每日隔着屏风与众人议事。太子和太子妃的药,从太医的脉案到汤药熬煮再到入口都必须一一过了她、胡尚仪和若微三人的眼。
太子妃高烧不退喂不进汤水,宫人多不敢动手,她就亲自掰开张氏的嘴,侍奉汤药日夜操劳。
如此不过三日,即便善祥什么都不做,只是隔着屏风端坐内室,也渐渐让浮动的人心平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