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我鸡皮疙瘩起来了,弹幕速速护体!】
  【妈耶,吓得我饺子差点掉地上。】
  弹幕被问号和惊恐充斥着,瑾玉却噗嗤一声乐了。
  她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摄制组初次抵达云岫山神庙的夜晚,好巧不巧撞上中元鬼节。
  “居然这般开场。”
  山神娘娘好笑摇头,捧来醒好的面盆,简单揉压后,柔韧光滑。
  先从醒好的白面团揪下一块,掌心揉搓成粗长条,左手捏住剂子一端,右手持小擀杖,置于剂子边缘。
  手腕灵活转动,带动擀杖飞快旋压,同时左手配合着将剂子逆时针旋转。
  哒哒哒……擀杖敲击案板,节奏轻快,和纪录片里那些摄制组众人煞白的脸形成鲜明对比。
  等面剂子飞快叠起一摞圆如满月的饺子皮,纪录片的故事线已经走到了第二天清晨。
  一行人顶着巨大黑眼圈,脚步虚浮,面色如土,很是狼狈,接着是打码的丹桃出现,低声交谈几句,便引着他们去大殿上香。
  镜头跟随着,走进了敞开的宏伟正殿。
  弹幕持续困惑:
  【啥情况?这地方闹鬼?】
  【美食纪录片里穿插灵异事件实录?】
  【所以美食呢?我的美食呢?】
  【导演,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这剧情展开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镜头里的众人当然无从得知弹幕的不满,他们新奇观察崭新而古意十足的主殿,最后镜头缓缓上移,掠过神台朱漆,最终在即将聚焦到那尊泥塑彩绘的山神像面容上时。
  “叮铃——”
  一声清越悠远,好似能涤荡灵魂的三清铃音效以绝佳穿透力响彻。
  镜头猛地一稳,方才还萦绕不散的阴森气,如同被阳光驱散的晨雾,消融殆尽,画面色调也由阴冷转为一种静谧温暖的秋日晨光。
  “来,用些白露清茶定定神吧。”
  温婉的女声在画面外响起,与此同时,一只素白的手执起茶壶,澄澈微绿的茶汤注入杯中,几片舒展的茶叶载沉载浮。
  “秋”的题头终于伴着袅袅茶烟氤氲浮现。
  【鸡皮疙瘩又起来了,这次是惊艳的。】
  【这音效搭配的也太妙了吧,法器配神仙,绝配!】
  【这个转场也很神诶。】
  【不管别的,我只知道终于又对味了,记住,这是美食片。】
  【清茶好评,前边的大鱼大肉看腻了,这杯茶来得正好。】
  弹幕的情绪被安抚下来,从惊吓转为期待。
  瑾玉欣赏着屏幕上那杯自己亲手斟出的清茶,头也不低地包着饺子。
  竹筷取馅,置于白面皮中心,剂量精准,多一分易破,少一分则瘪。
  双手拇指食指捏住面皮边缘,右手指尖向前推捏出细密匀称的褶子,左手食指配合着将馅料轻轻向里抵送。
  一推一送,一捏一合,动作行云流水,不过三两个呼吸,一个腹圆如鼓、边褶如花、挺立如元宝的白胖饺子便端坐于盖帘之上。
  褶子细密均匀,形似如意云纹,是谓“捏福”。
  绿皮包的是三鲜馅。
  橙皮裹住西葫芦鸡蛋馅。
  紫蓝的皮子用来包裹深色的酸菜鱼馅,蓝皮白馅,对比鲜明。
  棕色的全麦皮,则与浓油赤酱的牛肉大葱馅相得益彰。
  盖帘上的饺子队伍迅速壮大,一个个鼓胀饱满,精神抖擞,整齐列队,静待入锅。
  这时,又来了客人,颜楠和林盈两闺蜜,带着关西西方维维方凡凡三个小家伙,推开门笑嘻嘻打招呼。
  “老板老板,我们来啦,冬至安康哦。”
  瑾玉微笑点头,“快请入座,饺子很快就好。”
  “好耶,诶?您也看《寻味》啊?我就说,这片下饭一绝。”这话来自饱尝亲妈黑暗料理的方维维。
  林盈咬牙,“坏丫头!不许揭短!”
  颜楠无情嗤笑,“嘁,你那手艺谁不知道,还用得着‘揭’?”
  “颜楠!”
  “妈妈,干妈,不要吵,我们看电视嘛。”
  吵吵闹闹间,她们找位置坐下,目光也很快被电视画面吸引过去。
  镜头细腻捕捉着山间的晨昏光影、草木荣枯,还不同前面,在右上角加上了节气标识。
  白露时节的清茶、寒露时节的桂花蜜藕、霜降时节煨得酥烂的羊肉煲,一路拍到小雪纷飞时庙里热气腾腾的暖锅。
  以及某位温柔美丽的饭馆老板在灶台间忙碌的身影。
  而最惊喜的,是穿插其间的“王海石工作日记”。
  摄制组别出心裁地以诙谐的“王适之体”字幕形式,展示了这位导演兼美食家在山神庙“堕落”的心路历程,彻底成了观众们的快乐源泉。
  【哈哈哈笑死,馋鬼是这样的。】
  【天惹,眼睁睁看着导演吃出‘工伤’,这种工伤我也想要啊!】
  【‘王适之’日常:三省吾身—真香—罪孽感-1—循环。】
  【每日三省吾身:早饭吃什么?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
  【我真的感觉这片子最好看的就是这个山神庙,希望不要很快到下一家。】
  这条弹幕后面跟着很多赞,体现着大家的喜好。
  很快,一条彩色弹幕飘过:
  【放心,我拉后面看了,后面全是山神庙,而且有大惊喜!】
  这无疑给观众打了一剂强心针。
  而瑾玉这边,饺子也快包完了。
  “看,我这个‘元宝’捏得怎么样?”杭敏举起一个褶子歪歪扭扭的饺子。
  庄妍忍笑点评,“嗯…很有…抽象派艺术的风范。”
  这两个姑娘也来有了一会,看见包饺子,跃跃欲试要包,瑾玉自然纵着她们。
  杭敏不满这个点评,又拿起个肚子滚圆的饺子,“这个呢?”
  “这个快被撑死了,”庄妍嘲笑,并晃了晃她手上十分规整的饺子,“这才叫标准。”
  杭敏遭到打击,哼了一声,侧过脸,闻到了喷香的牛肉大葱馅,抽抽鼻子。
  “这个馅好香啊,我能不能先吃一小口馅料?”
  “不行!”瑾玉和庄妍异口同声。瑾玉用筷子敲了下杭敏的手背,“生肉有菌,等煮熟了吃。”
  说罢,她看了眼已然坐满大半位置的客人,揭开煮饺子的锅。
  大锅里沸如泉涌,白汽蒸腾。
  瑾玉手持长柄竹笊篱,将一盖帘五色元宝沿着锅边,滑入翻滚的沸水中。
  饺子入水,激起一阵密集的气泡。
  她执勺沿锅边推转水流,防止粘连,最后盖上木锅盖。
  片刻,水再次沸腾,白沫上涌。
  掀盖,点入小半碗冷水,沸水平息,等待下一次沸腾。
  如此“滚三滚,点三水”,是煮饺子的方法,点水能让饺子皮在剧烈沸腾中得到冷却,口感更筋道,不易破皮。
  三滚之后,饺子尽数浮起,五色面皮在沸水中翻滚,变得晶莹透亮,热气裹挟着面香、肉香、菜香,汹涌而出。
  笊篱探入锅底,手腕一兜、一捞、一颠,沥去热水,倾入备好的大碗中。
  只见碗中元宝色彩斑斓,皮薄处透光,馅料若隐若现,汁水好似随时破皮而出,碗底还淋上了几滴芝麻香油,防止粘连,更添风味。
  “开饭啦。”
  “来嘞!”
  偏殿里的食客们噌的站起,迫不及待来取自己的饺子,有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大多数选了全拼五色饺子。
  杭敏和庄妍便是其中之一,她们的两份放在了一处,回到位置,顾不上烫,蘸着瑾玉特调的香醋辣油碟,一口一个。
  “唔!烫烫烫!这个猪肉白菜馅好好吃!”杭敏哈着气,被烫得直嘶哈也不肯停下。
  庄妍微微眯着眼,含糊不清地赞美,“西葫芦鸡蛋很清爽啊,”
  “你明明在吃三鲜的,那里有虾仁!”杭敏抗议。
  “谁让你手慢。”庄妍挑挑眉,又塞进一个。
  “嘿?”杭敏不甘示弱,直接夹起两个一起塞。
  “……你小心噎到。”
  “不管。(嚼嚼嚼)”
  两人一边斗嘴一边筷子翻飞,瑾玉看着这一幕,无奈笑道:“孩子气。”
  她也给自己和裴雪樵捞了一碗,夹起一只淡棕色的牛肉大葱饺子,轻轻咬开。
  饺子肉香十足又带着黑胡椒的微辣刺激,与经过烹煮,辛辣减弱,释放甜味的大葱融合,汁水丰盈,咸鲜过瘾。
  窗外,是冬至漫长的夜。
  屋内,人气暖意烘烘,饺子香气缭绕,食客们的交谈高高低低,纪录片也接近尾声。
  在展现了山神庙从秋到冬的宁静美食生活后,画面风格陡然一变,恢弘大气的交响乐取代了之前的舒缓配乐。
  镜头聚焦于一道精心复刻的唐代宫廷名菜。
  奢靡的筹备后,巨大的烤架上,一只烤得色泽金红、油光发亮的整羊缓缓出场,滴落的油水不知勾得多少看客直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