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第163节
  一家子到的时候,陈万里正戴着老花镜,在书房奋笔疾书呢。
  “太姥爷。”刚进门,一个没拉住,茶茶蹬蹬镫跑过去,使劲儿敲书房的门,“太姥爷,茶茶来看你了。”
  书房的门是开着的,陈万里抬头笑道:“哎呦,是小茶茶啊,进来,太姥爷看看咱们茶茶长高没有。”
  “长高了。”茶茶笑着跑进去,两个小尾巴也毫不迟疑,蹬蹬镫跟在后面。不多时,书房就传来四人的说笑声,一声高过一声,不知道有多高兴。
  姜楠四人还在门口换鞋呢,这仨捣蛋鬼就跑进去了,幸亏老爷子如今性子改了,开始喜欢小孩儿了,家里也有保姆收拾,否则姜楠非生气不可。此刻,她提着烤鸭,在门口笑看四人抱在一起。
  陈万里眼尖,看到了姜楠手里的烤鸭,笑道:“哎呦,退休之后好久都没吃过了。给小吴,今儿中午就吃一只。”
  小吴是家里的保姆,四十多岁,很憨厚的一个人,闻言赶紧接过姜楠手里的烤鸭袋子,转身回了厨房。
  陈金花将稻香村点心匣子放在书桌上:“爸,写书的时候累了就吃两口,小楠和小行特意从京城带过来的。”
  陈万里连连点头,问起了两人在京城买房的事儿。听说还去潘家园鬼市了,陈万里不由多看了周知行两眼,啧啧出声:“没承想还是个懂行的。都买了什么,带回来没有?”
  周知行是谁啊,那砚台就是专门买给老爷子的。以陈万里的家世,早年肯定是上过私塾的,毛笔字也一定练过,送砚台最稳妥,不会出错。
  陈万里呵呵呵的笑,抬手指了指周知行,一脸满意的神情:“好,拿来我看看。”
  周知行将一方砚台呈上,陈万里接过来,挑挑眉:“明清端砚?”
  听声音,明显来了些兴致,不等周知行回答,迫不及待地打开紫檀木砚盒,越看越喜欢:“这是灵芝纹吧?好看,这么好的砚台可不多见了,真是鬼市买的?”
  见姜楠和周知行都点头,陈万里感慨:“好运道。房子买的也不错,离你爸妈工作的地方也不远,我记得公交都通着呢,去哪儿都方便。”
  陈金花呵呵呵的笑,这里说着话呢,小枳和小烨两个傻小子,看大家围着个黑乎乎的东西说个不停,踮起脚尖欲看。姜楠和周知行见状,一个健步冲过去,极有默契地一手捞一个。总算是在两人伸手够砚台前,将人抱走了。
  周知行戳了戳小烨的胖脸蛋,教育道:“可不能调皮,那是爸爸送给太姥爷的礼物,你俩弄坏了怎么办?”
  小烨咯咯咯的笑:“看看,不会坏。”
  陈万里摆摆手,拿着砚台到两人面前,给两人讲起砚台的历史:“自古以来,读书人写字,讲究个笔墨纸砚,这个砚就是砚台......”
  见两人乖乖听话,姜楠和周知行才把人放下。陈金花和姜满城已经起身去厨房,帮小吴准备午食了。姜楠和周知行无事,帮着收拾收拾家。不多时,陈金海和陈金洋各自带着一大家子过来了。
  来总部之前,陈金花特意给陈万里和两个哥哥发了电报,算是一家子去京城前,最后再团聚一次。陈金海特意带了相机,准备吃完饭,来个大合照。
  “姐,京城好玩不?有没有带什么东西回来?”陈兴伟调回了总部,早已结婚生子,不过还是个活泼性子,刚进来就冲着姜楠喊。
  姜楠正倒茶呢,回道:“我去京城可不是玩的,那是有任务的。东西嘛,今儿吃烤鸭,还有稻香村的点心,都尝尝。”
  陈兴国考上了石油大学,正和周知行讨论上大学的事儿呢,一大家子高高兴兴的,还没吃饭呢,陈兴伟就提议拍照。十几个人都响应,又是大全家福,又是小全家福的,还要拍单人照双人照的,一卷胶卷都不够用。好在陈金海准备充分,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地团聚了一日。
  初十出发之前,又回了一趟西河岸。杜荷花还是老样子,身康体健的,嘱咐姜满城道:“去了京城可别这么口无遮拦了,到底是天子脚下,多少得忌讳着些。你啊,从小过得太顺了,脾气大,可京城那地方贵人多,脾气大了是要得罪人的......”
  霹雳吧啦的,都是这些叮嘱的话。
  虽然心里腹诽,也不知道老太太从哪儿看出他脾气大的,他姜满城示人可一直笑眯眯的。饶是如此,面儿上一直恭敬的听着。
  杜荷花年纪大了,身子看不出什么,倒是愈发唠叨起来。等终于说完了,姜满城从怀里掏出那枝凤钗,献宝似的对老太太道:“娘,送出去这么多金子,今儿给您见个回头钱。怎么样?小楠去京城特意给您买的,好看吧?这可是古董,元朝的好东西,您留着,将来谁对您好,您就给谁。”
  杜荷花看着振翅欲飞的凤凰,眼睛都亮了,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接过来:“这可真好看啊,做工也好,我都快七十了,第一次见这么好的东西。”
  拿着稀罕了好一会儿,突然瞪了小儿子一眼:“人家小楠买的,你拿着献宝卖乖!真是,这么大了,一点儿也不害臊!小楠,来奶奶这儿,奶奶有好东西给你。”
  姜满城嗐了一声:“你这小老太太,咋还嫌弃您老儿子呢。”
  姜楠却响亮地哎了一声,挤走亲爹,笑道:“哎呦,奶奶,您又给我好东西呐?这大家都在的,多不好意思。二婶,您这嫉妒的,满口的牙都咬碎了吧?”
  马红花呸了一声:“少拿你二婶说事儿!”儿子姜桂考上了石油大学,出来就是油田的领导了,马红花最近可是横着走,谁调侃都不带生气的。为啥?还不是老太太给金子了呗!
  一屋子的人都笑起来,笑声刚落,长子姜满塘赶紧道:“妈,别担心,满城都这么大了,晓得轻重,去京城肯定好好的。”
  他看向姜满城,道:“放心,你那房子,我和你大嫂十天半个月的,就去打扫一遍。小槐两口子这次能分到房,多亏弟妹帮忙,我和你嫂子都知道,肯定尽心。”
  姜满城真就不担心这个。早在去年,他们就将房子买了回来,如今房子在陈金花的名下。而去京城之前,为了不让房子积灰太重,肯定得让大哥大嫂帮忙照看。这就得解决姜槐和万秀兰的分房问题,不然打扫着打扫着,说不得就鸠占鹊巢了。
  好在今年的盖房申请批了下来,如今职工多,房子又争抢得严重,早在盖房之前,分房名单就下来了,里面有姜槐和万秀兰的名字。其实不用陈万里说什么话,姜满城在油田也混了这么多年,跟涂书记也是能说上话的,这不就把事情办了。
  这次来,姜满城也带了家里的相机,吃完饭,姜家来了次大合照,小家们又单独照了几张,各自开开心心地离开了。
  初九晚上,家里那个忙啊,陈金花愣是煮了二十个茶叶蛋,说是带着火车上吃,文大妈还要张罗着蒸包子。姜楠和周知行好说歹说,一再保证火车上有卖吃食的,还不要粮票,这才让文大妈没再坚持蒸包子。不过茶叶蛋还是煮了,用陈金花的话说,就是“你们不吃,茶茶他们还要吃呢。”
  火车是晌午十一点零八分,初十那日,一大早,一家人六点就起了,又是张罗食水,又是检查行李的,最后陈金花愣是又收拾出一个包袱。姜楠都无语了:“妈,这条褥子都旧了,不用带。咱们去京城了再买,都有卖的。”
  陈金花嗔了闺女一眼:“你懂什么,小枳和小烨那么小,哪儿有不尿床的?这旧褥子是给他俩用的,你别管。”
  小枳和小烨正喝牛奶呢,闻言不干了。两个小家伙虽然才两岁多,也是小小男子汉,知道要面子了,坐在餐桌上一个劲儿喊:“不尿床,不尿床。”
  陈金花只得哄道:“嗯嗯,不尿,都是爸妈尿的,是不是?”
  两个小家伙还点头呢:“就是,就是。”
  姜楠瞪了两人一眼,认命地背起行李。脖子上一个,两边肩膀一边儿一个,两只手再一手拎一个。五个人里,三个都是同款造型,也就姜满城和文大妈背的少,两人是负责牵孩子的,仅脖子上挂了一个,跟在三人身后,十分的轻松。
  院儿里众人一看这架势,才知道这一大家子竟是都要上京。只要看见的,就都过来说几句,算是告别了。还有关系好的,例如涂书记的媳妇儿和儿媳妇,都过来帮忙拿行李,还送到了火车站。
  姜楠很是不好意思,家里还是沾了涂书记的光,才包圆儿了一间卧铺的票,这又要人家送,多不好意思的。
  临走前,姜楠假意在包袱里掏,实则在系统商城里又买了包稻香村的点心,递过去道:“嫂子,上次送的点心匣子都吃光了吧?这些拿回去给几个孩子尝尝,不是什么好东西,本来想在火车上吃的,可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怕吃不完还得剩下,你们就拿回去吧。”
  涂书记的儿媳妇怎么好意思收,双方你来我往的,最终还是姜楠取得了胜利,将点心塞进了对方手里。等没人了,一家子才长舒一口气。
  三个孩子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好奇地不得了,一上来就东张西望。刚开始还胆子小,不敢乱走,这不是火车呜呜地开了,见到车厢里还有人四处走,茶茶这才起身,拽着周知行的胳膊往外走:“爸爸,出去走,去看看。”
  还不到吃午饭的时间,周知行也没事做,干脆抱起茶茶,道:“行,出去看。”
  小枳和小烨哇哇乱叫,也要跟着,姜满城随即起身:“来,我抱茶茶,你抱着小枳和小烨。”
  翁婿俩交换好,一起带着孩子们出去逛。陈金花将带来的吃食都找出来,又拿出各自的杯子,和文大妈出去接热水,临走前还嘱咐姜楠别乱走,仔细看着点儿行李。
  回来后,两人又忙活了好久才静下来。
  姜楠笑:“妈,文大娘,好不容易坐次火车,不出去看看?”
  陈金花摇摇头:“一会儿吃完饭再去。这卧铺就是好,怪不得只有领导才能定呢,是舒服啊。我记得你爸说,以前出差都是硬座,坐个两天两夜都是常事儿,屁股都坐疼了。”
  说着看向文大妈,笑道:“文大姐,咱俩带着孩子睡下铺,让他们睡上面。”
  文大妈是个讷言的,只答了一句“中”,就再不说话了。
  母女俩也不介意,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不多时,翁婿俩带着七盒盒饭过来,陈金花嗔怪道:“乱花钱,咱们不是带着吃的嘛。”
  姜满城就笑:“不贵,一份儿才五毛,有肉有菜的,茶茶和小枳他们闹着要吃,尝尝呗。”
  听说孙子孙女要吃,陈金花这才不说话了。又坐下来开始剥鸡蛋,很快递给茶茶道:“茶茶来,咱们先吃个鸡蛋,盒饭一会儿再吃,好不好?”
  茶茶抱着她的小熊玩偶,无奈地叹口气:“奶奶,茶茶的肚肚就那么大,吃了鸡蛋,就得少吃一块儿肉肉,您和文奶奶吃吧,我想吃肉。”
  姜满城就笑:“傻眼了吧?咱家这三个可都是无肉不欢的,你那茶叶蛋再好,也没红烧肉香。”
  可不是,盒饭味道一般,但真有两块红烧肉的,姐弟三人吃得可香了,茶茶胃口好,竟吃了大半盒,双胞胎也将一盒吃完了,七盒盒饭,一点儿也没浪费。
  带着孩子坐火车,一路上事情可不少。一会儿这个要拉屎,那个要尿尿的,还不时地出去走走串门。往往一天下来,大人们都累惨了,三个小孩儿还兀自兴奋着,非得好好哄着,才肯睡觉。
  最后下车时,五个大人都累坏了,三个孩子还叽叽喳喳的,十分精神。有意思的是,饶是陈金花和文大妈使劲儿吃,茶叶蛋也只消灭了十二个,余下八个原模原样地带到了四合院,当成晚饭吃了。
  翌日,正月十二,一家子在京城吃了第一顿早饭,从外面买的油条、豆腐脑还有包子,饱食一顿,这才溜达着去街道办登记。一下子住进来这么多人,肯定要跟街道办的方大姐说明情况。
  好在姜满城和陈金花都是有工作单位的,将单位的报道通知给方大姐看过,算是过了明路,日后两夫妻住在这里就再没问题了。至于文大妈,只说是家里的亲戚,孤身一人,在老家没人照顾,接来安享晚年的。这算是好人好事儿,谁都说不出什么,给办个暂住证,算是在京城住下了。
  从街道办出来,姜楠问父母:“爸妈,你们俩一个单位,会分房吗?”
  姜满城睨了闺女一眼:“想什么美事儿呢,京城的房子多金贵,我和你妈两个半路插进来混退休的,还想分房?能答应给你报名排队,都不错了。”
  行吧,不分房就不分房,反正咱现在有房住,也不怕这个。接下来就是孩子上学的事儿了,夫妻俩如今户口都迁到京城了,三个孩子过来,自然也办过户口迁移。姜楠提议:“不然直接让茶茶上小学得了。茶茶今年冬就六岁了,咱们平时也教着呢,一年级应该能跟上。”
  陈金花觉得太急了些,茶茶六岁的生日还没过呢,也就五岁多,那么一点点大,入小学太早了。姜满城拉住陈金花的手,不让她说话,而是问一边儿四处乱看的茶茶:“茶茶,你是想上幼儿园还是小学?”
  没想到茶茶没什么犹豫地说:“小学!”
  姜满城:“为什么?幼儿园不是有小朋友跟你一起玩?入了小学,可就得学习了,周围的同学也都比你大。”
  谁知茶茶摇头晃脑的:“幼儿园教的我都会,我可聪明了,能直接入小学。”
  说着蹦跶着抱住周知行的腿:“爸爸,爸爸,我要上小学。幼儿园那些小娃子们还流口水呢,我不爱跟他们玩。”
  小孩子都爱跟大孩子玩,这是听见同学比她大,高兴呢。周知行抱起茶茶,盯着她的眼睛,严肃着脸说:“那要是入了小学,玩耍的时间就不多了。同学比你大,理解力、学习能力也比你强,你的成绩要是比不过哥哥姐姐,回来可不能哭鼻子。”
  茶茶十分的自信:“才不会,茶茶最聪明,肯定能考第一。”
  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自信,周知行刮了刮闺女的小鼻子,笑道:“行,那爸爸看着,看咱们茶茶能不能考第一。”
  说起来,茶茶入小学是有些早,可也不是没办法。两个小的往街道幼儿园一塞,问题不大。街道办的小学和幼儿园挨着,文大妈接送也方便。
  不过这么小的孩子入小学,总得找关系疏通疏通。亏得如今认识这一家子的少,只知道之前都是石油工人,小夫妻两个考上大学来读书,父母也都调来京城了。能从外地调入京的,想来也不是普通的人家。
  因此对于提着礼物登门的夫妻二人和小姑娘,小学校长王连生的笑容十分灿烂:“哎呦,是你们啊,早就听说胡同新来了一户人家,还想着去认识认识的,谁想到你们就来了,快进来。”
  王连生是附近街道小学的校长,也住青云胡同,第五个门的院子,进去,二进院的东厢房就是了。
  这套院子,本来也是四合院。这不是当年收上来,当成职工福利分下来了嘛,住得人家多了,四合院愣是变成了大杂院。周知行进来的时候,心里还可惜呢,这么好的五进院,就是京城都不多见。这要是拾掇拾掇,不比上辈子他在大魏朝买的院子差。
  在客厅的竹制沙发上坐下,周知行笑道:“我也是跟邻居打听了几嘴,才知道王校长您住这儿呢。这不是家里刚搬来京城嘛,事情多,十五那日,爸妈他们就得去单位报到,十七我和媳妇儿也得去上大学了,家里就剩一个老姨,照顾三个孩子太吃力了,这不是想着把孩子送进小学。”
  王连生有些意外,没想到是为了孩子入学来的,他端起大茶缸,慢悠悠喝了一口茶,这才开口道:“你家这小姑娘,看着不到六岁吧?读小学是不是有点儿早?你也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差一岁,那理解力、肢体协调能力、表达能力都差着好些呢......”
  周知行戳戳茶茶,茶茶一直听着呢,此时鼓起小脸蛋儿,昂起头十分自信地说:“伯伯,您要是不信,只管考我。一年级上学期的题我都会,我还会背古诗,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王连生哈哈哈的笑,放下茶缸,指指周知行:“你这是有备而来啊。行,那我就不客气了,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茶茶声音十分清脆:“我叫姜茶,小名叫茶茶。”说着还伸出手指,在前面的茶几上比划,表示她会写自己的名字哦。
  王连生挑挑眉,起身去书房,拿出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翻到中间的一篇,递给姜茶道:“茶茶是吧,来,读读这篇课文。”
  茶茶接过课本,很自信地读起来:“风云雨雪,马牛羊,牛角,羊毛......”
  姜楠瞟了一眼,见闺女没读错*,眼睛里露出笑意。王连生呵呵呵的笑,又问了几个数学题,这才笑道:“这孩子你们教的不错。”
  不过还是没松口要收茶茶。周知行将带来的礼物往前推,四盒黄桃罐头、两瓶麦乳精、一网兜的红苹果,还有一张电视机票,还是来京城之前陈万里给的,说是应该能用上,果然老爷子眼光毒,如今这不是就用到了。
  周知行笑道:“王校长,知道您原则性强,小小意思,您也别有负担,都是日常用到的东西,不值什么。您看,孩子确实是都会了,再在幼儿园呆着也没意思。我们两口子这马上就得上警校了,一周六天都得住校,只周日能来家,没时间陪孩子,就想着多依着孩子的意思。您放心,我家茶茶理解力强,就是身子骨儿都比一般的孩子好,您别看她不到六岁,长得可跟七岁的女娃一般高了,就是去上一年级,也不突兀的。”
  这话不假,姜楠和周知行都高,姜茶、姜枳和周烨三个,生下来都是长胳膊长腿的,比其他小婴儿能高出一截子,一看将来个子就不低。如今姜茶跟七岁的娃娃一般高,姜枳和周烨也都跟三四岁的孩子似的,都长得十分结实。
  而王连生之所以犹豫不决,也不是贪图礼品,他是怕一个五岁的娃娃,要是连个人卫生都做不好,这突然插班到一年级,可就坑了人家老师了。如今见孩子父亲连大学都说出来了,这是跟自己不隐瞒,也是稍话呢,以后有什么事儿可以找他。
  王连生又看了小姑娘几眼,终是点点头道:“行,十六你们两口子来学校办个手续吧。”
  姜楠和周知行这才松了口气,姜茶高兴地蹦了起来,很快又小大人儿似的给王连生鞠躬:“多谢校长伯伯。”
  三人又说了会子话,这才起身离开。今日都是十四了,姜楠看了看表,已经上午十一点了,来了这么久,京城都没玩儿过呢,净忙这些琐事儿了。不过看四周光秃秃的,冬日也不是出游的好时候,姜楠所幸道:“去国营饭店吧,庆祝庆祝,明儿爸妈就得上班了,之后咱们上学,就更忙起来了。”
  周知行点头:“行,回去收拾收拾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