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第164节
  谁知刚到家没多久,颜回就找了过来,开门见到人,一脸的喜意:“周兄,还买院子不?我一个哥们儿,家里老爷子如今也平反了,祖产陆续还了。他家在后海那地方有一套院子,也是二进的,跟这套差不多大。不过你也知道,那地方位置好,估计价格比这个贵。要不要去看看?”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后海那地方的院子可遇不可求的,周知行忙让人进来,边问道:“院子里的住户都清退了?”
  颜回点点头:“清退了。那里的住户都是一个厂子的,人家厂子最近分房子呢,说了,有平房的就不分楼房。院子里的住户不愿意,在厂子里闹了一回,厂子没妥协,这才都搬走了。如今里面没人住,你们放心。”
  姜楠和周知行对视一眼,周知行说:“行,肯定看,你等我一会儿。”
  说着回头对出来的姜满城和陈金花道:“爸,妈,这是卖咱们房子的颜回颜先生,京大的大学生,说是又帮着找了一套院子,我和小楠得去看看,茶茶、小枳他们麻烦爸妈看着。”
  姜满城摆摆手:“你们去吧,家里有我们三个呢,放心。”
  周知行点点头,回屋拿装钱的包,出来递给姜楠。正要走呢,茶茶、小枳和小烨三个不满意了,噘嘴跺脚的抗议,爸妈出去竟然不带他们,真是太坏了。
  要么说小朋友是拖油瓶呢,大人干啥都想跟着。姜满城、陈金花和文大妈三个又是哄又是拿好吃的诱惑,这才让两人脱身。走出门,颜回羡慕地道:“没想到周兄都三个孩子了,真是羡慕啊。”
  周知行谦虚道:“我和小楠结婚早,生孩子也早。”
  第118章 顺利入学
  三人很快坐上公交车,赶往后海,在车上,颜回就跟两人介绍:“后海很大,有前海、后海、西海三部分组成。我哥们那套院子严格来说不属于后海,在烟袋斜街附近,周围卖东西的铺子多,做什么都方便。而且位置好,出来走不了多远,就能看到后海的湖景,还能步行去故宫,比我那院子好多了。”
  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的好话。姜楠心里明白,肯定是房子毁损得厉害了,不然不能一直拿地段说事儿。可不是,因着住户搬出去的时候带着气,四合院天井里,地砖都被拆了,窗户虽然没碎,但脏呼呼的,细看,好家伙,特意扔上去的臭鸡蛋。
  颜回赔着笑,多少有些尴尬:“那什么,窗户还是好好儿的,没碎,就是脏了一些,没事儿,我和哥们今晚就给打扫了,保管明儿锃光瓦亮的。”
  颜回那哥们儿姓桑,十分瘦削,脸色蜡黄,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待人接物也十分的木讷胆小,要不是开口和颜回说过几句话,姜楠和周知行还以为这是个哑巴呢。
  虽然院子损毁得厉害,但就是颜回说的,地段是真好。姜楠有些迟疑,这么好的院子,这人卖了不会后悔吧,她说:“桑先生,这院子地段这么好,说实话,现在卖并不是好时候。你留在手里,将来......”
  桑延抬起头,眼神儿十分的坚定:“不,我要出国,房子在手里没用。我......我大概是不会再回来了......”
  颜回拉了拉桑延的胳膊,后者张了张嘴,低下头不再说话,颜回笑道:“那什么,我这哥们儿说着玩的,他在下乡的地方成家了,这不是想着赶紧把京城的房子卖了,好回到小地方和媳妇儿团聚嘛。楠姐您别担心,我们是诚心卖房子的。”
  姜楠心内叹口气,这位一看就是有故事的,她已经劝过了,既然对方坚持要卖,她只好接受了。姜楠问:“不知道价钱怎么算?”
  颜回看了眼桑延,见他微微点头,颜回比了个四的手势:“四千,比我那院子贵八百块。虽然贵,但就这地段来说,价钱不算高了。我这哥们儿是诚心卖房的,楠姐和周哥要是觉得满意,手续的事儿还交给我,我给你们跑。”
  姜楠点点头:“行,我们信你。手续的事儿你俩商量,我就不掺和了。”
  说着从身上掏出钱包,数出了两千递给颜回:“老规矩,先交一半的定金。”
  颜回哈哈哈的笑,接过来让桑延数一遍,说:“好,就喜欢和楠姐这样的人打交道,爽快。放心,过两天就把房本给你们送过去。”
  刚来不到五天,就又买了一套院子,出来时,姜楠脑子还是懵的。这也太顺了吧?她,如今是在京城,拥有两套四合院的人?
  直到晚上了,一大家子在国营饭店吃饭时,姜楠才回过神儿,管它之后如何呢,先庆祝再说!一家人这个高兴啊,睡觉都能笑醒的那种。
  翌日,上班的上班,跑手续的跑手续,等十六那日房本拿到手时,姜满城和陈金花已经正式上班了,而小姑娘茶茶的插班手续也办好了。
  一早,小丫头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坐在老师安排的第一排,摇头晃脑地跟着老师读课文,一点儿不适的反应都没有,姜楠和周知行又在窗外看了半个小时,这才离开。
  先是在路上买了两把大锁,去后海的院子看了看。颜回和桑延说话算话,真将玻璃和地面打扫了一遍。两人没时间收拾院子,所幸先将院子的锁换了,等以后有时间了,再把这院子拾掇拾掇。
  等一切都做好,已经是快晌午了,急匆匆回到家,刚好赶上茶茶上午放学。小姑娘背着书包一蹦一跳的:“爸,妈,小学可好了,同学们都不流口水,也不随地拉臭臭。”
  这说的都是什么,姜楠将盘子放在餐桌上,对着茶茶道:“去洗手吃饭了。”
  茶茶哎一声,放下书包,一边走还一边说着学校的趣事,什么“同桌叫小燕子,比我大一岁半,不过我俩一样高”,什么“班里有两个李红,正好是一男一女。老师为了好区分,管男的叫大李红,女的叫小李红。可明明女李红的生日更大,老师是不是重男轻女”,也不知道才去了一上午的学校,怎么就知道这么多。
  对于第二个问题,坐到饭桌上时,姜楠十分的严肃,她对茶茶道:“茶茶,你是插班进来的,这件事儿是去年开学就定下的,你就是叫嚷开,大家也叫了半年,不好改口了。不过你能发现问题,值得表扬。来,今儿的鸡腿给你吃,奖励你能主动发现问题。”
  说着,挑出一块大鸡腿儿到茶茶的碗里,茶茶接过来,疑惑道:“就因为半年了,就不能说了吗?”
  姜楠笑:“是,也不是。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名字是用来区分大家的代号,谁叫大李红,谁叫小李红,重要吗?”
  见茶茶看过来,姜楠继续道:“第二嘛,就是你说的老师是不是重男轻女的问题。这个不好判断的。要知道,如今录入户口,还都是大家主动去派出所或者街道办申报,而不是直接跟医院的新生儿挂钩。这就存在报错或者录入的时候,办事员写错的情况。你可以找机会看看两个李红的户口本,看看上面写的出生日期,和他们给你说的出生日期,对不对得上。”
  她脸色十分严肃;“不要总把人往坏处想,也许老师是看了户口本,而户口本上男李红的生日更大呢?下任何结论之前,都要做充分的调查取证,知道吗?不要武断,武断是要出冤假错案的。”
  茶茶也不嬉皮笑脸了:“我知道了,妈妈。我不该这么想老师。”
  姜楠摸了摸茶茶的头:“好了,吃饭吧。妈妈知道茶茶是好孩子,是个爱打抱不平的好孩子,妈妈没怪你。”
  她上辈子,也曾经愤世嫉俗,可来这里这么久,结了婚,生了孩子才知道,愤世嫉俗并没有用,除了让自己生气,半点儿用也没有。何不踏踏实实做些事儿呢?就像她如今做警察,近十年吧,办过大案,更多的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却让姜楠感觉分外的踏实,也让上辈子那个愤世嫉俗的姜楠,彻底消失。
  一家子安安静静吃过饭,文大妈收拾餐桌洗碗,姜楠和周知行则带着茶茶午睡。
  下午,送茶茶去学校后,因着明日就入学了,夫妻俩决定去供销社买菜肉和水果,又买了些糕点,准备晚上好好吃一顿,再和三个孩子叮嘱一番,这才能安心入学。
  好久不做饭了,姜楠和周知行帮着文大妈打下手,三点去幼儿园接了小枳和小烨,让文大妈看着两人在院子里玩,夫妻俩收拾了七菜一汤才停手。等姜满城和陈金花下班时,茶茶早放学,连作业都写完了。
  姜满城放下公文包,笑道:“这是又庆祝什么?”
  姜楠正放筷子呢,闻言回道:“明儿我俩就得住校了,六天都不能回来,可不得提前吃点儿好的。”
  必不是这个原因,姜满城和陈金花也没多问,一家子吃过饭,不到八点吧,茶茶、小枳和小烨就都睡了,五个人这才说起正事儿。
  周知行特意说了最近治安可能不好的问题:“回来的知青肯定越来越多,安置不了工作就得生乱。文大娘,下午接小枳和小烨回家后,让两人在院子里玩,最好能不错眼儿的盯着,千万小心,别被人贩子抱走了。”
  文大妈郑重地点点头,姜楠和周知行是警察,说是感觉治安不好,那肯定是不好的。她一个逃荒的老太婆,什么都不懂,还是听有本事的人的话才好。
  周知行又嘱咐姜满城和陈金花:“爸,妈,下班之后最好一起回来,别单独行动。”
  陈金花一拍手,低声道:“我说今儿小任那小子怎么那么怪呢,非要跟我和你爸一起回来,原来如此,这是怕一个人回来出事儿啊。”
  见姜楠和周知行看过来,陈金花介绍道:“小任是我和你爸的同事,也住这附近。好像就和那个王校长一个院子。”
  一家人又说了几句话,这才各自分开。翌日,姜楠和周知行拿着报道要用的材料,去公安大学报道。学校门口是巨大的横幅,上书“欢迎七七级校友入学”九个大字。学校并不大,进去没走五分钟,就看到新生报道处。
  与上辈子的大学不一样,公安大学十分的安静,校内行走的,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踢着正步,一副军事化管理的架势。
  因着专业不一样,两人的住宿地点肯定不同。好在离得不远,先去了姜楠的宿舍,远远望去,老旧的筒子楼似的,五层的建筑,姜楠被分在413,打开门,只见房间内是四个床铺,高低铺,一共能住八个人。窗台放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了,连柜子都没有。
  三个下铺已经被占了,此刻都坐着人,两位中年人站在一个床位前,女人唠叨着坐在下铺的女孩子:“这条件不错了,囡囡,你也是大孩子了,得学会照顾自己......”
  巴拉巴拉的,坐在床上的女孩把玩着衣角,全程不说话。看样子十六七岁大,脸颊鼓鼓的,十分清秀的长相。
  听到二人推门进来的声音,众人均望过来。触碰到大家的目光,姜楠顿了下,介绍道:“那个,大家好,我是分配到这个宿舍的姜楠。这是我爱人,周知行。”
  周知行笑着跟大家打招呼。那被母亲唠叨的女孩儿,像是终于找到了事儿做一般,一下子跳起来,搭话道:“你好,我叫黎红英,这是曾倩,这是莫云,我们三个都是法学专业的,你呢?”
  姜楠愣了下,她这是被分到法学专业的宿舍了?片刻后,她道:“我是刑事科学专业的。”
  黎红英哦了一声,赶忙道:“我知道了,你就是那个全专业只一个女生,然后跟我们法学院的女生安排在一起的那个?我听老师说了,原来是你啊。”
  她一把挽住姜楠的胳膊:“听说你当了近十年的警察,是不是?说说呗,都查过什么案子?有没有特别离奇有趣的?”
  姜楠示意周知行去收拾床铺,之前就说好了,她要住靠暖气片的上铺。见周知行领会到了意思,她这才和黎红英道:“案子可就多了,咱们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说。”
  说着望向黎红英的父母,点头致意,又和曾倩、莫云两个都打了招呼。黎红英这种孩子她做警察的时候,接触得多了,无非是青春期叛逆,拒绝和父母交流。她现在忙着呢,没时间做知心姐姐。
  收拾了床铺,又和几人说了一声:“我爱人也在这个学校读书,我们还要去他宿舍看看,就先过去了。”
  直到走出宿舍楼,周知行才道:“没想到刑事科学女生那么少。”
  姜楠是有心理准备的:“女警察本来就少嘛,干外勤和技术的就更少了。估计你们治安学也不多。”
  可不是,到周知行的宿舍一瞧,好几个都是结了婚带着媳妇儿过来的,和周知行也都是一个专业的,其中一个叫邢凯的道:“咱们专业一共十个人,咱们宿舍八个,还有两个是女生。”
  这还比刑事科学好些,着实让姜楠意外。开学后,除了要出操训练,平日军事训练的课程更多之外,和后世最大的区别就是,所有的人,学习都格外认真。
  早上五点,大家就陆续起床,不是背英语,就是刷数理化自学丛书。是的,高考前的书,上大学了还在刷。刚开学,专业课的课本还没发,大家又自觉地开始了早自习,能看什么呢,还不是手头有什么,就看什么呗。
  等第六道开门声响起,姜楠才不得不起床,再懒就说不下去了,她可是想留在京城的人,在校期间的表现一定要好。
  读什么呢?站在路灯下,姜楠拿出英语词典,开始背诵单词。时不时还要跺脚搓手地取暖。正月的京城,北风呼呼吹着,贼拉冷。
  上辈子姜楠的大学也是名校,学习氛围十分不错,可也没有像如今这般,每个人都如饥似渴的,一个个仿佛化身成努力吸收知识的海绵,拼搏着,奋斗着,似乎要把十年来对知识的渴望,通过四年的大学时光找补回来。
  姜楠十分感动,却也十分无奈。大家这么积极,也意味着,她要更加努力才行。
  上专业课时,姜楠的出现,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实在是这届刑事科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工作过的警察,很少见到这么漂亮的女警。举手投足间,尽显英气。
  开课前,老师让自我介绍,惊艳的劲儿还没过去呢,就听姜楠第一个起立,自我介绍道:“姜楠,二十五岁,已婚已育,基层民警从业九年,完毕。”
  好嘛,小火苗立刻被浇灭。心哇凉哇凉的。他们不知道的是,隔壁的治安学专业课上,周知行如法炮制,第一时间浇灭了两名女生希望的火苗。
  两人是冲着留京来的,可不能有什么花花事儿。也许是两口子够果决,之后的日子,上学、休息日回家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平顺。
  不是没有插曲,姜楠和周知行都是出色的人,不只样貌,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世都是比很多人强的,两人又有近十年的工作经历,在小年轻面前,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姜楠宿舍那个黎红英,就曾经对周知行表示过好感,说什么结婚了又如何,爱情是不分年龄不分条件的,爱上了就是爱上了,和任何事儿都无关。
  既然无关,你说出来干嘛?周知行懒得不搭理这种人。你既然说了无关,就不要食言,我只管过我的,总行了吧?如此这般,周知行直接来了个赤裸裸地无视。
  见面不识,跟周知行搭话,他也故意不理,来个彻头彻尾地无视。黎红英脸嫩,几下下来,总算是歇了心思。
  姜楠这边呢,自然也有人示好,不是送情书,就是跑步的时候帮着买水,听课的时候帮着占座位。都是小事儿,人家又没表白,你总不能直喇喇地说不喜欢他吧?
  怎么办呢,两人在一次自习时商量,只能在学校也做连体婴了。只要是课余时间,他们夫妻俩就黏在一起,总行了吧?
  这么着,才让那些小幼苗失去了滋养的土地,渐渐枯萎了。
  七九年末,升入三年级的茶茶仍然占据着第一名的宝座,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区、引进外资等新政策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即将开始。
  八一年夏天,京城的夏季格外炎热,在青云胡同住了三年多,姜家和周围邻居早混熟了。这日周六,吃过晚饭,一家子带着孩子出门,遛弯儿的同时消消食儿。
  刚出门,茶茶作为社牛选手,已经开始社交了,一会儿和这个邻居打招呼,问一句“马爷爷,您今儿和牛奶奶吵架终于赢了一回?不然怎么敢一个人出来溜达。”
  一会儿和那边的老太太说:“孙奶奶,您养那下蛋母鸡还下蛋吗?怎么好久没听咯咯咯的声音了,别是被谁偷了吧?”
  还和小朋友说话呢:“凌凌,明儿咱们去少年宫滑旱冰啊,别忘了。”
  整个一胡同串子,青云胡同就没有她不认识的。就连小枳和小烨两个六岁的娃娃,也这个招呼那个问好的,比茶茶还熟络。
  姜楠都震惊了,上半年,她被借调到地方,参与一个重要案件的侦破调查,有半年时间都不在家。谁知道今儿刚回来,闺女成这样了。
  她望向周知行,那不可置信都要溢出眼眶了,周知行笑的十分无奈:“别看我,我也被借调了,也有半年没见这三个小崽子了。”
  姜茶哼一声:“我马上都九岁了,姜楠同志,周知行同志,你俩要是再这么忙,可是要错过你们宝贝闺女的童年的。”
  小枳和小烨这哥俩也连连点头,表示:他俩的幼儿园时光已经过去了,入秋要上小学了,爸妈一点儿也不关心他们。
  嘿,这仨熊孩子,也不知道谁教的。
  “我可是自学成才。”姜茶十分的骄傲。
  “我也是。”两道小奶音儿。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沿路多了不少摆摊卖货的,有卖自家种的青菜的,也有卖一些毛巾裤衩的,就连路两边的小饭馆儿,都有私人的了。
  正逛得高兴呢,就见前面一白胖老太太,单手插兜准备付钱。好家伙,一掏兜,裤子口袋被人用小刀剌开,里面的东西全都不见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丢的。
  白胖老太太哭丧着脸,骂骂咧咧:“天杀的小偷,不得好死,生儿子没□□儿,缺德冒烟的玩意儿!吃饭噎死,喝水呛死,上厕所淹死,出门被车撞死!敢偷我牛一刀,等着,老娘要是就这么罢休,这辈子就不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