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棠棠脸上露出笑容来,“好啊,我跟娘一块去!”
说着,她飞快把手上干瘪的稻谷给撒完了,回屋换上一套适合上山的衣裳,就挎着竹篮和喻娟芳出门了。
50
第50章
◎构树果酱◎
山里的构树果已经熟得满枝头都是,红艳艳的看着就馋人,像撒在绿绸缎上的胭脂粒,泛着水润晶莹的光,喻娟芳和棠棠母女二人挎着竹篮,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子的构树果。
回到家后,喻娟芳用一个小盆子拣出来一部分留着吃,剩下的打水洗干净了,准备酿果酒和做果酱。
喻娟芳先酿果酒,水里加一勺盐,把构树果洗干净了泡上两小时,沥干水分擦干构树果等它自然晾干,接下来准备一口干净的的酒坛子,在坛子底部铺上构树果,再撒一大把白糖,铺一层构树果撒一层白糖,最后再倒入从供销社打来的白酒,这样一来这果酒就做好了,挪到避光的阴凉处放置妥当,等上三个月就能喝了。
接下来是做果酱,构树果加糖拌匀腌上两个小时,那构树果的水分就出来了,腌好之后开始用一口小锅熬,先加入一小碗的黎檬汁,这样熬出来的果酱不会变色,吃起来口感也更丰富,大火收干构树果酱的汁水后,就转小火慢慢熬,整个厨房都漫着构树果酸酸甜甜的香气。
熬到果酱变得浓稠,红得透亮后,喻娟芳用手指稍微蘸了一下果酱尝了尝,构树果酸甜绵软的果肉混着黎檬的清酸在舌尖炸开,糖分融化成粘稠的蜜,感觉能甜到心坎里去。
棠棠趴在灶台旁边,“娘,好了吗?”
喻娟芳眉眼里都是笑意,“好了。”
说着,她用勺子舀起一勺凑到棠棠嘴边,“尝尝味道怎么样?”
棠棠轻轻抿了下,便被这滋味惊艳得眼睛都睁大了,没想到这构树果做成果酱这么好吃,构树果的柔滑果肉裹着黎檬的清酸,酸酸甜甜的,“娘,这果酱滋味可真好!”
喻娟芳望着她发亮的眼睛,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用木勺把果酱舀起来装进罐子里,“可以用来抹馒头、拌粥、做米糕、蒸糖三角吃!还能用来泡糖水喝嘞!”
“那我今天晚上就用来拌粥喝!”棠棠激动地吞咽了下口水。
喻娟芳眉眼带笑,“行,想怎么吃,吃多少都随你。”
……
月底在原林县城上高中的苏觉孝找人捎了口信,说他们学校这个月要排练节目,他这个月放假就不回家了。
苏觉孝去学校时只带了一个月的生活费,节省一点估计能花到下个月月中,但肯定撑不到月底,棠棠和觉胜正好放假在家,便自告奋勇地说他们俩去县城给苏觉孝送生活费。
“你俩行吗?”喻娟芳怀疑地看了一眼。
“准保行!别忘了我跟棠棠可是去过乡阳市讲故事的人,包在我们身上了!”苏觉胜拍胸脯保证。
喻娟芳看着这俩孩子,便把给苏觉孝准备的一口袋干粮,还有二十元生活费交给他们了,还叮嘱了一句,“路上注意安全,照顾好妹妹。”
“好嘞。”
苏觉胜推着家里那辆二八杠的凤凰牌自行车出了院子,这辆自行车到他们家已经快有十年的历史了,一直是他们家最亲密的战友,前几年喻娟芳和闺女棠棠去黑市卖豆腐、卖卤肉,全靠这俩自行车,又轻便又好骑,上坡的时候也不费力,下坡的时候那风呼呼往脸上吹,可惬意了。
只是现在这上面的漆都快掉光了,车链子已经断过好几回,骑的时候总是使不上劲,苏会民想要再买一辆新自行车,但一直苦于弄不到自行车票,就只能放弃了。
他们的爹苏会民这两天去市里开会学习了,自行车就留在了家里。
棠棠坐后座,苏觉胜在前边蹬车,上了坡,车子很快就转起来了。
苏觉孝没想到弟弟妹妹会来城里探望他,可高兴了,带着他俩去食堂好好吃了一顿。
食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排队的空地、灶房还有简单的就餐区,一道布帘子的木门后面就是灶房,几口大灶占满了大半个空间,一人高的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掌勺的师傅挽着袖口,正用长柄木勺搅动锅里的烩菜,白菜帮子、土豆块、零星的肥肉片在浑浊的肉汤里翻滚,油花浮在表面,映着灶膛里跳动的火光。
灶房旁边是简单划出来的一个就餐区,几十张榆木饭桌挤得满满当当,男女分坐,搪瓷缸子磕在桌面上的“叮咚”声、筷子翻动菜盆的“哗啦”声、还有就餐时的吸溜声、呛咳声此起彼伏。
学生们端着饭缸已经在空地上排成了好几条长队伍。
苏觉孝领着他们到学校大灶上打了饭,土豆炖排骨,醋熘白菜,主食是香甜蓬松暄软的白面馍馍,那土豆炖得软烂,吃起来面面的,浸满了肉汁。
吃完饭后,趁着午休的一点时间,苏觉孝又带着棠棠和觉胜到县城的商店好好逛了一下,给他们一人买了一瓶橘子水,还有一包咸饼干,这种饼干是用小麦粉、食盐烤制的,口感松脆,用黄色的油纸包着,吃起来越嚼越香。
棠棠和苏觉胜逛完了商店就启程回去了,苏觉孝下午还要上课,兄妹俩骑着自行车离了县城,便沿着向西的一条公路回家,从原林县到榆槐村有四十好几里的路程,快到端午了,夏日午后的风裹着热气扑在脸上,公路两边的白杨树叶子沙沙响,蝉在枝头扯着嗓子叫。
车胎泄了气,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继续骑了,觉胜从车上跳下来,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棠棠,歇会儿吧。”
棠棠他们平时到县城的次数不多,因此也不知道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只能大概估摸着这里离榆槐村还有一半的路程,光靠走可费劲,她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哥哥,咱们到那个村里去问问有没有打气筒吧。”
觉胜觉得这也是个办法,于是就推着自行车跟他妹妹一块进了这个小村庄。
棠棠和觉胜敲响了村边一户人家的门,出来的是一个五六十岁佝偻着腰的老汉,有气无力的抬起眼皮,“你们找谁?”
“大爷,我们是红旗公社榆槐村生产大队的,回家的路上自行车车胎没气了,想到您家里讨碗水喝。”棠棠开口。
那老汉看了眼他们身后的自行车,知晓了他们的来意,“我们大队长家里说不定会有打气筒,我可以去帮你们借,你们先进屋里来吧。”
老汉引着他们进了屋。
棠棠进屋后才发现里边比她看起来还要破烂许多,黑漆漆的,霉味混着潮湿的土腥味扑面而来。
窗户框歪歪扭扭挂在墙上,下半截玻璃早没了,屋顶的茅草稀稀拉拉,门也是摇摇欲坠的,要是有野狼来叼人,估计连五分钟都挡不住。
适应了屋里的光线后,棠棠才发现这屋里还有一个十几岁的男青年,眼眶凹陷很深,大概是饿的,炕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时不时发出一阵长一阵短的痛苦的呻吟,旁边还有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大概是因为常年营养不良,看起来比同龄女娃娃要矮小很多,浑身瘦得就剩下骨头了,一脸蜡黄的菜色,扒拉着炕上的老婆婆,“奶奶,你醒醒,醒醒……”
这一幕给棠棠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惊得十几秒喉咙都发不出声音来,杏圆的眼眸里很快就蓄满了泪水。
她目光落在那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身上,仿佛看见了多年前的自己。
“毛毛,家里来客人了。”
那个叫毛毛的小姑娘听到老汉的话,从土炕上爬下来,进了旁边的一个小屋子里,再出来时用豁口碗端了两碗清水,“哥哥,姐姐……你们喝水。”
“谢谢。”棠棠接过水。
她想起来什么,从书包里翻出那包县城商店买的饼干塞进这个叫毛毛的小女孩手里,“吃吧,快吃吧。”
毛毛的指尖刚触碰到饼干,本能的渴望让她不停吞咽着口水,她又抬头看了一眼棠棠,见她朝自己肯定的点了点头,才激动地接过饼干,重新跳回到炕上,掰碎了饼干往老婆婆嘴里塞,“奶奶,吃饼干!”
老婆婆的眼皮动了动,枯瘦如柴的手摸索着向炕沿伸,毛毛赶紧掰下一块饼干,往老婆婆嘴里送。
咸饼干的香味不断往鼻子里钻,毛毛再也忍不住了,那男青年也走了过来,祖孙三代拼命吞咽着这一包饼干。
老汉看起来情况好一些,他没有上前去争抢,眸中有热泪闪动,翕动着嘴唇,“谢谢,谢谢你们……”
这个时候,别说是一包饼干,就是一块红薯干,都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大爷,你们生产队也种了那个宣传十倍产量的假粮种吗?”苏觉胜想到刚才路过村里时,田埂上都是乱丢乱扯的麦苗。
“谁说不是呢,那个假粮种可害死人了!我们生产队全都种了这个鬼东西,收不上来粮食,家里已经三天没粮下锅了!”老汉掩面痛哭,“再这样下去,不仅我跟老婆子老不死的要下去了,连两个娃娃都怕是要活不成了!”
说着,她飞快把手上干瘪的稻谷给撒完了,回屋换上一套适合上山的衣裳,就挎着竹篮和喻娟芳出门了。
50
第50章
◎构树果酱◎
山里的构树果已经熟得满枝头都是,红艳艳的看着就馋人,像撒在绿绸缎上的胭脂粒,泛着水润晶莹的光,喻娟芳和棠棠母女二人挎着竹篮,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子的构树果。
回到家后,喻娟芳用一个小盆子拣出来一部分留着吃,剩下的打水洗干净了,准备酿果酒和做果酱。
喻娟芳先酿果酒,水里加一勺盐,把构树果洗干净了泡上两小时,沥干水分擦干构树果等它自然晾干,接下来准备一口干净的的酒坛子,在坛子底部铺上构树果,再撒一大把白糖,铺一层构树果撒一层白糖,最后再倒入从供销社打来的白酒,这样一来这果酒就做好了,挪到避光的阴凉处放置妥当,等上三个月就能喝了。
接下来是做果酱,构树果加糖拌匀腌上两个小时,那构树果的水分就出来了,腌好之后开始用一口小锅熬,先加入一小碗的黎檬汁,这样熬出来的果酱不会变色,吃起来口感也更丰富,大火收干构树果酱的汁水后,就转小火慢慢熬,整个厨房都漫着构树果酸酸甜甜的香气。
熬到果酱变得浓稠,红得透亮后,喻娟芳用手指稍微蘸了一下果酱尝了尝,构树果酸甜绵软的果肉混着黎檬的清酸在舌尖炸开,糖分融化成粘稠的蜜,感觉能甜到心坎里去。
棠棠趴在灶台旁边,“娘,好了吗?”
喻娟芳眉眼里都是笑意,“好了。”
说着,她用勺子舀起一勺凑到棠棠嘴边,“尝尝味道怎么样?”
棠棠轻轻抿了下,便被这滋味惊艳得眼睛都睁大了,没想到这构树果做成果酱这么好吃,构树果的柔滑果肉裹着黎檬的清酸,酸酸甜甜的,“娘,这果酱滋味可真好!”
喻娟芳望着她发亮的眼睛,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用木勺把果酱舀起来装进罐子里,“可以用来抹馒头、拌粥、做米糕、蒸糖三角吃!还能用来泡糖水喝嘞!”
“那我今天晚上就用来拌粥喝!”棠棠激动地吞咽了下口水。
喻娟芳眉眼带笑,“行,想怎么吃,吃多少都随你。”
……
月底在原林县城上高中的苏觉孝找人捎了口信,说他们学校这个月要排练节目,他这个月放假就不回家了。
苏觉孝去学校时只带了一个月的生活费,节省一点估计能花到下个月月中,但肯定撑不到月底,棠棠和觉胜正好放假在家,便自告奋勇地说他们俩去县城给苏觉孝送生活费。
“你俩行吗?”喻娟芳怀疑地看了一眼。
“准保行!别忘了我跟棠棠可是去过乡阳市讲故事的人,包在我们身上了!”苏觉胜拍胸脯保证。
喻娟芳看着这俩孩子,便把给苏觉孝准备的一口袋干粮,还有二十元生活费交给他们了,还叮嘱了一句,“路上注意安全,照顾好妹妹。”
“好嘞。”
苏觉胜推着家里那辆二八杠的凤凰牌自行车出了院子,这辆自行车到他们家已经快有十年的历史了,一直是他们家最亲密的战友,前几年喻娟芳和闺女棠棠去黑市卖豆腐、卖卤肉,全靠这俩自行车,又轻便又好骑,上坡的时候也不费力,下坡的时候那风呼呼往脸上吹,可惬意了。
只是现在这上面的漆都快掉光了,车链子已经断过好几回,骑的时候总是使不上劲,苏会民想要再买一辆新自行车,但一直苦于弄不到自行车票,就只能放弃了。
他们的爹苏会民这两天去市里开会学习了,自行车就留在了家里。
棠棠坐后座,苏觉胜在前边蹬车,上了坡,车子很快就转起来了。
苏觉孝没想到弟弟妹妹会来城里探望他,可高兴了,带着他俩去食堂好好吃了一顿。
食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排队的空地、灶房还有简单的就餐区,一道布帘子的木门后面就是灶房,几口大灶占满了大半个空间,一人高的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掌勺的师傅挽着袖口,正用长柄木勺搅动锅里的烩菜,白菜帮子、土豆块、零星的肥肉片在浑浊的肉汤里翻滚,油花浮在表面,映着灶膛里跳动的火光。
灶房旁边是简单划出来的一个就餐区,几十张榆木饭桌挤得满满当当,男女分坐,搪瓷缸子磕在桌面上的“叮咚”声、筷子翻动菜盆的“哗啦”声、还有就餐时的吸溜声、呛咳声此起彼伏。
学生们端着饭缸已经在空地上排成了好几条长队伍。
苏觉孝领着他们到学校大灶上打了饭,土豆炖排骨,醋熘白菜,主食是香甜蓬松暄软的白面馍馍,那土豆炖得软烂,吃起来面面的,浸满了肉汁。
吃完饭后,趁着午休的一点时间,苏觉孝又带着棠棠和觉胜到县城的商店好好逛了一下,给他们一人买了一瓶橘子水,还有一包咸饼干,这种饼干是用小麦粉、食盐烤制的,口感松脆,用黄色的油纸包着,吃起来越嚼越香。
棠棠和苏觉胜逛完了商店就启程回去了,苏觉孝下午还要上课,兄妹俩骑着自行车离了县城,便沿着向西的一条公路回家,从原林县到榆槐村有四十好几里的路程,快到端午了,夏日午后的风裹着热气扑在脸上,公路两边的白杨树叶子沙沙响,蝉在枝头扯着嗓子叫。
车胎泄了气,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继续骑了,觉胜从车上跳下来,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棠棠,歇会儿吧。”
棠棠他们平时到县城的次数不多,因此也不知道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只能大概估摸着这里离榆槐村还有一半的路程,光靠走可费劲,她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哥哥,咱们到那个村里去问问有没有打气筒吧。”
觉胜觉得这也是个办法,于是就推着自行车跟他妹妹一块进了这个小村庄。
棠棠和觉胜敲响了村边一户人家的门,出来的是一个五六十岁佝偻着腰的老汉,有气无力的抬起眼皮,“你们找谁?”
“大爷,我们是红旗公社榆槐村生产大队的,回家的路上自行车车胎没气了,想到您家里讨碗水喝。”棠棠开口。
那老汉看了眼他们身后的自行车,知晓了他们的来意,“我们大队长家里说不定会有打气筒,我可以去帮你们借,你们先进屋里来吧。”
老汉引着他们进了屋。
棠棠进屋后才发现里边比她看起来还要破烂许多,黑漆漆的,霉味混着潮湿的土腥味扑面而来。
窗户框歪歪扭扭挂在墙上,下半截玻璃早没了,屋顶的茅草稀稀拉拉,门也是摇摇欲坠的,要是有野狼来叼人,估计连五分钟都挡不住。
适应了屋里的光线后,棠棠才发现这屋里还有一个十几岁的男青年,眼眶凹陷很深,大概是饿的,炕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时不时发出一阵长一阵短的痛苦的呻吟,旁边还有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大概是因为常年营养不良,看起来比同龄女娃娃要矮小很多,浑身瘦得就剩下骨头了,一脸蜡黄的菜色,扒拉着炕上的老婆婆,“奶奶,你醒醒,醒醒……”
这一幕给棠棠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惊得十几秒喉咙都发不出声音来,杏圆的眼眸里很快就蓄满了泪水。
她目光落在那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身上,仿佛看见了多年前的自己。
“毛毛,家里来客人了。”
那个叫毛毛的小姑娘听到老汉的话,从土炕上爬下来,进了旁边的一个小屋子里,再出来时用豁口碗端了两碗清水,“哥哥,姐姐……你们喝水。”
“谢谢。”棠棠接过水。
她想起来什么,从书包里翻出那包县城商店买的饼干塞进这个叫毛毛的小女孩手里,“吃吧,快吃吧。”
毛毛的指尖刚触碰到饼干,本能的渴望让她不停吞咽着口水,她又抬头看了一眼棠棠,见她朝自己肯定的点了点头,才激动地接过饼干,重新跳回到炕上,掰碎了饼干往老婆婆嘴里塞,“奶奶,吃饼干!”
老婆婆的眼皮动了动,枯瘦如柴的手摸索着向炕沿伸,毛毛赶紧掰下一块饼干,往老婆婆嘴里送。
咸饼干的香味不断往鼻子里钻,毛毛再也忍不住了,那男青年也走了过来,祖孙三代拼命吞咽着这一包饼干。
老汉看起来情况好一些,他没有上前去争抢,眸中有热泪闪动,翕动着嘴唇,“谢谢,谢谢你们……”
这个时候,别说是一包饼干,就是一块红薯干,都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大爷,你们生产队也种了那个宣传十倍产量的假粮种吗?”苏觉胜想到刚才路过村里时,田埂上都是乱丢乱扯的麦苗。
“谁说不是呢,那个假粮种可害死人了!我们生产队全都种了这个鬼东西,收不上来粮食,家里已经三天没粮下锅了!”老汉掩面痛哭,“再这样下去,不仅我跟老婆子老不死的要下去了,连两个娃娃都怕是要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