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苏保才脸黑得像炭块,如果可以,他多希望这个消息是假的,但事实摆在眼前,那麦穗里就是没有麦仁!
苏保才任大队长一职多年,不会拿这么重要的事开玩笑,已经有脚程快的人跑去掐了新粮种的麦子回来,“大家瞧!这是什么?!”
“空的?怎么会这样?全是空麦壳!”村民们脸上满是惊慌。
“我把地里各个角落的麦穗都薅了一遍,整片麦田里找不到一粒麦仁!”
“这……不是说了能翻十倍产量吗?怎么会全是空麦壳?!”
“天杀的!我家的余粮只够撑三天!”旁边张阿秀娘的哭喊声刺破嘈杂,花白的头发在在风里乱颤,“家里就剩那几个钱,能买多少粮食啊!”
“这可怎么办,这新粮种不仅咱们生产队种了,咱们全县十几个公社都种了,这十几个公社全都收不上粮!”已经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怕的饥荒将会席卷而来。
“饥荒要来了!”不知是谁崩溃地喊出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压抑的恐慌。
张桂香死死攥着袖口才没让自己瘫软在地,耳边全是此起彼伏和哭骂。
“都别吵了!”苏保才抄起喇叭狠狠砸向石桌,剧烈的声响让众人猛地噤声,他踉跄着扶住旁边的石磨,“不想饿死的,现在就回家取钱!记住——路上别露财!”
话音未落,人群已经如炸了窝的马蜂四散,张桂香被慌乱的人流挤得东歪西倒,她好不容易稳住身形,不信邪的冲上前去抓住了苏保才的胳膊,“苏保才!你把话说清楚,这麦穗怎么可能都是空壳?!人家都说了那粮种能翻十倍产量,马上就能收麦子,吃白面馍馍吃到打嗝,家里马上就能盖新房子了,我家铁蛋和狗剩也能娶上新媳妇了……”
“睁开你的眼睛看看!全县十几个公社都种了这个鬼东西,过不到半天,粮店的门槛都会被踏破!”苏保才已经提前让他儿子上县城买粮,但看不到粮食,一颗心就放不下来,他才没时间跟她在这里胡搅蛮缠!
苏保才挣脱她的拉扯,张桂香一个踉跄没站稳摔倒在地上,手掌被粗糙的地面擦破,火辣辣的往外渗出鲜血。
……
喻娟芳和棠棠从大队委回来后,就忙不停揣上家里那一百五十斤的全国粮票往公社粮站跑去了,他们到的时候是早上七点十几分,粮站门口人还不算多,排了四十分钟就到他们了,按照细粮30%、粗粮70%的比例,买了四十五斤白面和一百零五斤玉米面,粮食抱在怀里的那一刻,一颗心总算稍微安稳了下来。
这白面自然不必多说,这玉米面也是好东西,用来做玉米饼子、玉米面馍馍,口感扎实,有种实实在在的饱腹感,而且好的玉米面吃起来还会有股淡淡的甜味。
不管觉生他们那边怎么样,往白面或者玉米面里搀上一点其他粗粮,再多加点水,这一百五十斤粮食也能撑上一段时日了。
娘俩把这150斤的粮食背回了家,本来以为苏觉生他们天黑了就会回来了,但一直等到凌晨,都没有看见丈夫和儿子回来的身影。
第二天也没有看见人影。
第三天,喻娟芳连饭都没有心思做了,两天前的剩菜就一直这么热了剩,剩了热,觉也不睡了,天天就在家里守着,棠棠不放心她娘一个人,干脆跟学校请了假一块在家里等。
所幸村里现在闹哄哄的,也没有人过多的将目光投在他们这一家上。
一直等到第三天,棠棠好说歹说总算劝着喻娟芳回屋去睡一会了,就听见窗户底下传来一道熟悉却疲惫的声音,“棠棠,快把门打开。”
是觉生哥哥!棠棠眼睛一亮,她忙把那堂屋上沉实的门栓给抬下来了,苏觉生趁着夜幕进了屋,棠棠瞧见他眼睛熬得通红,胡子拉碴,身上的衣服也几天没换了,还不等她开口叫人,苏觉生就阻止了她,“嘘,买到粮食了,就藏在后山里,爹他们都在粮食旁边守着,我提前回来跟你们通个气,免得你们担心。”
棠棠听到这话就放心了,喻娟芳这时候也起来了,晚上静悄悄的,偶尔会有一两声狗吠,但没人放在心上,今晚天阴得很重,月亮躲在厚厚的云层里,苏家父子四个趁着黑把粮食抬回苏家院子里,娘俩就在家里接应,合力把那粮食给搬到土炕旁边,再塞进那土坑里。
一直折腾到快天亮,所有粮食才归置妥当了,把卸下来的砖块重新塞回去,这样就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了,周舒年给的那个纸包里塞了五百块钱,加上喻娟芳凑出来的那一百多块钱,一共花了四百块钱买了一千三百多斤的粮食,加上喻娟芳母女从粮站买回来的150斤粮食,这么多粮食已经够他们一家人吃上七八个月,熬到第二年的粮食下来了。
至于剩下的两百块钱,苏觉生让他娘收着了,棠棠觉孝觉胜他们几个都还在读书,要交学费生活费,而且万一家里有什么突发情况也能拿来应急。
搬完粮食后,全家人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就瘫坐在堂屋的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咕噜咕噜的喝水。
一声鸡鸣划破夜空,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喻娟芳想从地上起来给家里烧早饭,棠棠拦住了她娘,说自己去烧早饭,无论如何都让喻娟芳去休息一会。
“你这三天基本上都没合过眼,饭都没好好吃,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爹和哥哥他们,再不休息一会,身体受不了的。”棠棠比她娘好一点,她虽然也担心,但饭还是正常吃,觉也正常睡的。
“娘,您就听棠棠的话,去休息一会吧,我也去帮忙,我虽然不会烧菜,但粥我还是会熬的。”苏觉生开口。
觉孝觉胜也在劝,喻娟芳脸上浮现一抹欣慰的笑容,她觉得自己此刻是真幸福,几个孩子都是懂得体贴人的好孩子,“那我就去睡一会了。”
棠棠进了厨房,她先从米缸里舀出一勺米,用冰凉的井水仔细淘洗干净,然后又在角落里找到几个新鲜的红薯,削皮后切成小块,一块倒进锅里煮。
苏觉生已经把火给烧起来了,见状往灶里加了两大块柴,火苗舔着锅底,咕嘟声里飘起混合着红薯的香气,棠棠掀开锅盖,用木勺轻轻压碎粘锅的薯块,让糖分渗进每一粒米里。
大概忙活了半个小时,热乎乎的浓稠的红薯粥就熬好了,酱菜坛子里的酸菜腌了二十多天,现在吃也合适了,棠棠取出来仔细的切成了丝摆好,中间再放着一碗老酱,看着别提多诱人了。
早上六点,苏家人开始坐在堂屋吃早饭,那红薯粥装在粗瓷碗里,用勺子轻轻一搅,红薯的甜香混着白米的谷香扑面而来,热气氤氲浮着几点油星,这粥熬得好,每一粒米都开了花,米油都熬出来了,红薯煮得绵软,入口即化,一家人捧着碗,把一大锅粥喝得一滴不剩,连碗沿都舔干净了。
心里都是在想。
有粮食吃,真好啊。
吃完早饭,匆匆忙忙刷过碗筷,什么都不必说了,各回各屋闷头睡觉,恨不得把这三天三夜缺的觉全给补回来。
……
把家里的粮食问题解决妥当了,第二天,苏觉生就要回部队了。
喻娟芳想让他背一些粮食回部队,但苏觉生说用不着,部队不缺粮食吃,喻娟芳只能放弃了,磨了十斤的麦子,烙了几十张白面饼,让他带着路上吃。
之前老苏家门口的那个小型石磨盘,本来是四家共有,搬新家的时候喻娟芳想着以后估计要做豆腐,问了其他三房的人都说不用,她就出了两块钱给其他人,把那石磨盘从老宅那边搬过来了,就摆在院子里的海棠树旁边,现在正好用来磨麦子,不用到村口的石磨去引人注意。
外面的慌乱持续了四五天就慢慢趋于平静了,再不愿意接受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有钱的就想各种法子买高价粮,没钱的再急也只能干着急,而且正如苏保才所说,他们村的情况还不算太糟糕,起码还有一半的麦子可以正常收割,到时候用这个麦子去换了其他高粱红薯干的粗粮,再吃一段时间的野草树皮,日子总能熬过去的。
有村民为了泄愤,把那假粮种种出来的麦苗给薅得到处都是,恨不得把这欺人太甚的“十倍高产粮种”挫骨扬灰,以消心头之恨。
在选粮种那天跳得最高的赵狗蛋,某天夜里走在回家路上时,莫名其妙的被人打了一顿。
老苏家的大媳妇张桂香路过村民家的时候,那户主人突然开门,“哗啦”一盆刷锅水突然倒出来,从头到脚淋了张桂香一身,气得张桂香在门口破口大骂了半个小时,外边都是看热闹的人,她只能灰溜溜的躲回了老苏家。
家里土坑底下满满的都是粮食,喻娟芳心不慌了,就想起来棠棠曾经摘回来一篮子的构树果,但当时忙着操心粮食的事情,没心情管这篮子构树果,就丢到了一旁。
当她想起来这篮子的构树果时,这野果早就熟得透透的,腐烂坏掉了,喻娟芳收拾齐整后,朝喂鸡的闺女喊,“棠棠,娘跟你上山摘构树果吧?”
苏保才任大队长一职多年,不会拿这么重要的事开玩笑,已经有脚程快的人跑去掐了新粮种的麦子回来,“大家瞧!这是什么?!”
“空的?怎么会这样?全是空麦壳!”村民们脸上满是惊慌。
“我把地里各个角落的麦穗都薅了一遍,整片麦田里找不到一粒麦仁!”
“这……不是说了能翻十倍产量吗?怎么会全是空麦壳?!”
“天杀的!我家的余粮只够撑三天!”旁边张阿秀娘的哭喊声刺破嘈杂,花白的头发在在风里乱颤,“家里就剩那几个钱,能买多少粮食啊!”
“这可怎么办,这新粮种不仅咱们生产队种了,咱们全县十几个公社都种了,这十几个公社全都收不上粮!”已经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怕的饥荒将会席卷而来。
“饥荒要来了!”不知是谁崩溃地喊出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压抑的恐慌。
张桂香死死攥着袖口才没让自己瘫软在地,耳边全是此起彼伏和哭骂。
“都别吵了!”苏保才抄起喇叭狠狠砸向石桌,剧烈的声响让众人猛地噤声,他踉跄着扶住旁边的石磨,“不想饿死的,现在就回家取钱!记住——路上别露财!”
话音未落,人群已经如炸了窝的马蜂四散,张桂香被慌乱的人流挤得东歪西倒,她好不容易稳住身形,不信邪的冲上前去抓住了苏保才的胳膊,“苏保才!你把话说清楚,这麦穗怎么可能都是空壳?!人家都说了那粮种能翻十倍产量,马上就能收麦子,吃白面馍馍吃到打嗝,家里马上就能盖新房子了,我家铁蛋和狗剩也能娶上新媳妇了……”
“睁开你的眼睛看看!全县十几个公社都种了这个鬼东西,过不到半天,粮店的门槛都会被踏破!”苏保才已经提前让他儿子上县城买粮,但看不到粮食,一颗心就放不下来,他才没时间跟她在这里胡搅蛮缠!
苏保才挣脱她的拉扯,张桂香一个踉跄没站稳摔倒在地上,手掌被粗糙的地面擦破,火辣辣的往外渗出鲜血。
……
喻娟芳和棠棠从大队委回来后,就忙不停揣上家里那一百五十斤的全国粮票往公社粮站跑去了,他们到的时候是早上七点十几分,粮站门口人还不算多,排了四十分钟就到他们了,按照细粮30%、粗粮70%的比例,买了四十五斤白面和一百零五斤玉米面,粮食抱在怀里的那一刻,一颗心总算稍微安稳了下来。
这白面自然不必多说,这玉米面也是好东西,用来做玉米饼子、玉米面馍馍,口感扎实,有种实实在在的饱腹感,而且好的玉米面吃起来还会有股淡淡的甜味。
不管觉生他们那边怎么样,往白面或者玉米面里搀上一点其他粗粮,再多加点水,这一百五十斤粮食也能撑上一段时日了。
娘俩把这150斤的粮食背回了家,本来以为苏觉生他们天黑了就会回来了,但一直等到凌晨,都没有看见丈夫和儿子回来的身影。
第二天也没有看见人影。
第三天,喻娟芳连饭都没有心思做了,两天前的剩菜就一直这么热了剩,剩了热,觉也不睡了,天天就在家里守着,棠棠不放心她娘一个人,干脆跟学校请了假一块在家里等。
所幸村里现在闹哄哄的,也没有人过多的将目光投在他们这一家上。
一直等到第三天,棠棠好说歹说总算劝着喻娟芳回屋去睡一会了,就听见窗户底下传来一道熟悉却疲惫的声音,“棠棠,快把门打开。”
是觉生哥哥!棠棠眼睛一亮,她忙把那堂屋上沉实的门栓给抬下来了,苏觉生趁着夜幕进了屋,棠棠瞧见他眼睛熬得通红,胡子拉碴,身上的衣服也几天没换了,还不等她开口叫人,苏觉生就阻止了她,“嘘,买到粮食了,就藏在后山里,爹他们都在粮食旁边守着,我提前回来跟你们通个气,免得你们担心。”
棠棠听到这话就放心了,喻娟芳这时候也起来了,晚上静悄悄的,偶尔会有一两声狗吠,但没人放在心上,今晚天阴得很重,月亮躲在厚厚的云层里,苏家父子四个趁着黑把粮食抬回苏家院子里,娘俩就在家里接应,合力把那粮食给搬到土炕旁边,再塞进那土坑里。
一直折腾到快天亮,所有粮食才归置妥当了,把卸下来的砖块重新塞回去,这样就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了,周舒年给的那个纸包里塞了五百块钱,加上喻娟芳凑出来的那一百多块钱,一共花了四百块钱买了一千三百多斤的粮食,加上喻娟芳母女从粮站买回来的150斤粮食,这么多粮食已经够他们一家人吃上七八个月,熬到第二年的粮食下来了。
至于剩下的两百块钱,苏觉生让他娘收着了,棠棠觉孝觉胜他们几个都还在读书,要交学费生活费,而且万一家里有什么突发情况也能拿来应急。
搬完粮食后,全家人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就瘫坐在堂屋的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咕噜咕噜的喝水。
一声鸡鸣划破夜空,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喻娟芳想从地上起来给家里烧早饭,棠棠拦住了她娘,说自己去烧早饭,无论如何都让喻娟芳去休息一会。
“你这三天基本上都没合过眼,饭都没好好吃,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爹和哥哥他们,再不休息一会,身体受不了的。”棠棠比她娘好一点,她虽然也担心,但饭还是正常吃,觉也正常睡的。
“娘,您就听棠棠的话,去休息一会吧,我也去帮忙,我虽然不会烧菜,但粥我还是会熬的。”苏觉生开口。
觉孝觉胜也在劝,喻娟芳脸上浮现一抹欣慰的笑容,她觉得自己此刻是真幸福,几个孩子都是懂得体贴人的好孩子,“那我就去睡一会了。”
棠棠进了厨房,她先从米缸里舀出一勺米,用冰凉的井水仔细淘洗干净,然后又在角落里找到几个新鲜的红薯,削皮后切成小块,一块倒进锅里煮。
苏觉生已经把火给烧起来了,见状往灶里加了两大块柴,火苗舔着锅底,咕嘟声里飘起混合着红薯的香气,棠棠掀开锅盖,用木勺轻轻压碎粘锅的薯块,让糖分渗进每一粒米里。
大概忙活了半个小时,热乎乎的浓稠的红薯粥就熬好了,酱菜坛子里的酸菜腌了二十多天,现在吃也合适了,棠棠取出来仔细的切成了丝摆好,中间再放着一碗老酱,看着别提多诱人了。
早上六点,苏家人开始坐在堂屋吃早饭,那红薯粥装在粗瓷碗里,用勺子轻轻一搅,红薯的甜香混着白米的谷香扑面而来,热气氤氲浮着几点油星,这粥熬得好,每一粒米都开了花,米油都熬出来了,红薯煮得绵软,入口即化,一家人捧着碗,把一大锅粥喝得一滴不剩,连碗沿都舔干净了。
心里都是在想。
有粮食吃,真好啊。
吃完早饭,匆匆忙忙刷过碗筷,什么都不必说了,各回各屋闷头睡觉,恨不得把这三天三夜缺的觉全给补回来。
……
把家里的粮食问题解决妥当了,第二天,苏觉生就要回部队了。
喻娟芳想让他背一些粮食回部队,但苏觉生说用不着,部队不缺粮食吃,喻娟芳只能放弃了,磨了十斤的麦子,烙了几十张白面饼,让他带着路上吃。
之前老苏家门口的那个小型石磨盘,本来是四家共有,搬新家的时候喻娟芳想着以后估计要做豆腐,问了其他三房的人都说不用,她就出了两块钱给其他人,把那石磨盘从老宅那边搬过来了,就摆在院子里的海棠树旁边,现在正好用来磨麦子,不用到村口的石磨去引人注意。
外面的慌乱持续了四五天就慢慢趋于平静了,再不愿意接受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有钱的就想各种法子买高价粮,没钱的再急也只能干着急,而且正如苏保才所说,他们村的情况还不算太糟糕,起码还有一半的麦子可以正常收割,到时候用这个麦子去换了其他高粱红薯干的粗粮,再吃一段时间的野草树皮,日子总能熬过去的。
有村民为了泄愤,把那假粮种种出来的麦苗给薅得到处都是,恨不得把这欺人太甚的“十倍高产粮种”挫骨扬灰,以消心头之恨。
在选粮种那天跳得最高的赵狗蛋,某天夜里走在回家路上时,莫名其妙的被人打了一顿。
老苏家的大媳妇张桂香路过村民家的时候,那户主人突然开门,“哗啦”一盆刷锅水突然倒出来,从头到脚淋了张桂香一身,气得张桂香在门口破口大骂了半个小时,外边都是看热闹的人,她只能灰溜溜的躲回了老苏家。
家里土坑底下满满的都是粮食,喻娟芳心不慌了,就想起来棠棠曾经摘回来一篮子的构树果,但当时忙着操心粮食的事情,没心情管这篮子构树果,就丢到了一旁。
当她想起来这篮子的构树果时,这野果早就熟得透透的,腐烂坏掉了,喻娟芳收拾齐整后,朝喂鸡的闺女喊,“棠棠,娘跟你上山摘构树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