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
皇后孔氏端坐在凤榻之上,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串冰凉的翡翠佛珠。
殿内侍奉的宫人早已被她屏退,连张嬷嬷都未能留下。陈昊站在离她几步之遥的位置,母子二人之间间隔着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
从前,人人都道陈晏聪慧果决,才能入得睿帝青眼,可如今将他与陈景放在一处,人们才发现,陈晏只不过徒有一点儿投机取巧的微末伎俩罢了。
他手底下的慕容影,看起来不动声色,却多智近妖,绝非常人。假以时日,必成大才。陈昊与陈晏曾经联合设计了陈景多次,都被那一对主仆四两拨千斤一般化险为夷。
再加上在北境屡立奇功的萧易水。
良臣,武将,明君皆已具备,婉贵妃当年积累下的声誉,更令陈景成为了民心所向。
再这样下去,只会是坐以待毙。
桌案前摆着一个只有拇指大小、毫不起眼的青玉小瓶,瓶口的蜡封已经被拆开了。
陈昊看了那小瓶子一眼,就迅速地移开了视线。
那里面装的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药物,持续服用会让人忧思劳神、夜不能寐,可太医查起来,却只会得出一个积劳成疾的结论。
这就是孔氏最终做出的决定。
“你父皇,自东宫时起,就不喜爱本宫。”
“旁人说我们举案齐眉,琴瑟和鸣,都不过是给本宫一个面子,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心思其实全在聪颖贤惠的何韵身上。”
“何韵活着的时候,本宫的正妻之位不过是形同虚设。”
“本宫好不容易熬到她死了,玫妃又带着她那儿子跳出来挡本宫的路。”
孔皇后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了雕花的窗棂,夜风呼啸而入,吹灭了案上几支摇曳的烛火,殿内骤然暗下大半。
孔氏出身名门望族,自小便学就了端方仪范,自降生那日起,所有人就都在告诉她,她是要做皇后的,而皇后的儿子,生来就该入主东宫。
这些尊荣是上天注定的馈赠,是她与生俱来的权柄,若是连守都守不住,又怎么能让人甘心?
她爱睿帝吗?
相伴数十载,自然是爱的。
但她更不想落为旁人的笑柄。
“母后,儿臣不明白。” 陈昊追问,“若非要杀人,为何不杀陈景,却要对父皇……”
“陈景从来不是关键,”孔氏背对着陈昊,声音被风吹得有一丝破碎,“没了陈景,也还会有陈晏。”
“你父皇年轻时造的孽本就不少。若他不曾偏宠妃妾,肯给我们母子应有的尊荣,何至于让我们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这是他应该给我们的。”
只要睿帝在世,他随时能废黜储君。若等到陈景羽翼丰满到无人能制,一切都为时晚矣。
这深宫里,从来容不下仁慈,更容不下等待。
第129章 折水篇(十四)政变
皇帝寝宫里,浓重的药味混合着龙涎香,沉闷地几乎令人窒息。沉重的帷幔低垂,隔绝了大部分的光线。几盏宫灯在角落里幽幽地燃着,将人影拉得摇曳而模糊。
睿帝紧闭着双目躺在床榻上,孔皇后与玫妃分坐两侧,低眉顺目,姿态恭谨。
“妹妹近日辛苦了,也要小心自己的身体才是,”皇后悉心地为睿帝擦拭着额头,“若自己也病倒了,谁来照顾陛下呢?”
“陛下病着,臣妾着实担心,在宫里也待不住。”玫妃说着,红了眼眶,显得愈发娇俏动人,我见犹怜,“皇后娘娘不必管我,臣妾不会碍事的。”
“玫妃妹妹如此用心,待陛下醒了,本宫会一一说与陛下的。”
“娘娘知道臣妾不在意这些,臣妾只是希望陛下安好罢了。”
玫妃将调配好的汤药吹凉,小心翼翼地喂进睿帝微微张开的口中。
“说起来,陛下正值壮年,怎么好好地就病了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孔皇后叹了口气,“谁能说得准呢。”
“孩子们最近怎么样?似乎许久不曾见晏儿出来走动了。”
“不瞒皇后娘娘说,臣妾也许久未见过晏儿了。那孩子一天天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哪儿比得上太子殿下孝顺贴心?”
两人和谐地聊着家常里短,时不时说一些体己话,真像是亲密的姐妹一般。
就在这时,屋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响。
“锵——”
“踏!踏!踏!”
一阵刺耳的金铁交鸣之声撕裂了沉寂的夏夜,紧接着,脚步声如同密集的鼓点,由远及近,瞬间包围了整个寝殿。
这样的动静,绝不是寻常的侍卫巡逻!
孔氏大惊,从床榻旁猛地站了起来,手中温热的手帕掉在了明黄色的锦被上。
“这是怎么回事!”
可出乎意料的,一向柔弱的玫妃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惊讶,只是垂着眼睫搅动着药碗。
“无论发生了什么,又与我们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家何干?”她继续为睿帝喂着汤药,脸上流露出惆怅伤感的神色。
孔氏几乎是在瞬间反应了过来,她猛地回头,细长的指甲指向了面前的玫妃。
“是你!是陈晏!”
怪不得陈晏近日里来毫无声息,原来是在暗地里准备谋反逼宫!
所以,玫妃不舍昼夜地守在睿帝跟前,其实是担心孔氏与睿帝单独相处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变故!
玫妃缓缓地摇了摇头。
“不知高低的贱/人!”皇后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是你教唆你的好儿子!他竟然敢带兵围困陛下寝宫!这是谋逆!是弑君篡位!”
“弑君篡位?”玫妃撑着龙榻,缓缓地直起了身子,“皇后娘娘的弑君篡位,说的是臣妾吗?”
“可陛下究竟是怎么病的,娘娘心知肚明吧。”
“堂堂一国之母,竟然给皇帝下毒,全然不顾夫妻情谊。”玫妃失望又悲痛地看着孔氏,“姐姐真是好狠毒的心肠啊。”
“我儿怎么会是谋逆呢?我儿明明是替陛下铲除身边的奸邪,是大忠大孝之举啊!”
“你血口喷人!证据何在!”孔氏气得浑身发抖,发间垂下的东珠也跟着震颤,“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居然敢诬陷一国之母!你不要命了吗!”
“证据?陛下就是证据!你这蛇蝎心肠的毒妇!”玫妃毫不退让,声音尖锐而疯狂。
殿外的兵甲碰撞声、呼喝声越来越近,如同催命的符咒。
陈晏有备而来,睿帝寝宫外的两三侍卫自然不会是他的对手。
眼看叛军脚步声渐近,孔氏心头剧震,猛地环视周遭,一眼瞥见睿帝悬在墙头的佩剑。
她疯了般朝那面墙扑去。
她的意图被玫妃轻易察觉,玫妃不知从哪儿迸发出来一股惊人的力量,她猛地往前一扑,将孔氏扑倒在地。
孔氏正要挣扎,颈间却忽然传来一阵冰凉的痛感。
玫妃不知从哪儿掏出了一把匕首,此时,正抵在孔氏的颈边。
“皇后娘娘,大势已去了,”她的声音中带着阴狠的笑意,“您还是注意凤体,想想在沦为阶下囚之日,怎么才能让自己死得痛快一些吧。”
寝宫内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两人粗重混乱的喘息声。
“哐当”一声,寝殿的门被推开,光芒洒进了一地狼藉的屋中,披着月光进来的,正是身披墨色精甲,腰悬长剑的陈晏。
见到扭打作一团,披头散发的二位娘娘,陈晏将手中的长剑递给一旁的属下,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儿臣参见母后,母妃。”
孔皇后绝望地闭上了眼。
陈晏走上前来,温柔地将玫妃扶了起来,紧接着,又命人为失去反抗意志和能力的皇后孔氏抬来了一张椅子。
孔氏端坐其上,不愿用正眼看他。
“儿臣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感恩母后的教养之恩,将您视为生母,却不知母后为何如此讨厌儿臣?”陈晏望着孔氏,脸上露出受伤的神色。
孔氏狠狠地“呸”了一声:
“乱臣贼子,何必惺惺作态!”
陈晏挨了骂,却低低地笑了起来。
“母后贤良淑德,聪慧贤明,确实是皇后的唯一人选,这么多年来,儿臣都对您十分敬佩。”
只可惜生了陈昊那么个废物。
陈晏经常想,如果自己是孔皇后的儿子,想来就不必活得勾心斗角、如此辛苦,这天下,也恐怕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吧。
他也可以兄友弟恭,孝顺仁德,成为千古明君。
只可惜终究是造化弄人。
不过既然最后结局都是一致,多走几步弯路也是值得的。
这一刻,陈晏等得太久,也谋划得太久了。
早在睿帝忽然呕血的时候,他就反应过来了孔氏与太子背后的盘算。
原本,陈晏与陈昊联手对付陈景,试图压制其势力扩张。陈晏为此绞尽脑汁,可陈昊却冷不防在背后捅了他一刀。
皇后孔氏端坐在凤榻之上,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串冰凉的翡翠佛珠。
殿内侍奉的宫人早已被她屏退,连张嬷嬷都未能留下。陈昊站在离她几步之遥的位置,母子二人之间间隔着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
从前,人人都道陈晏聪慧果决,才能入得睿帝青眼,可如今将他与陈景放在一处,人们才发现,陈晏只不过徒有一点儿投机取巧的微末伎俩罢了。
他手底下的慕容影,看起来不动声色,却多智近妖,绝非常人。假以时日,必成大才。陈昊与陈晏曾经联合设计了陈景多次,都被那一对主仆四两拨千斤一般化险为夷。
再加上在北境屡立奇功的萧易水。
良臣,武将,明君皆已具备,婉贵妃当年积累下的声誉,更令陈景成为了民心所向。
再这样下去,只会是坐以待毙。
桌案前摆着一个只有拇指大小、毫不起眼的青玉小瓶,瓶口的蜡封已经被拆开了。
陈昊看了那小瓶子一眼,就迅速地移开了视线。
那里面装的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药物,持续服用会让人忧思劳神、夜不能寐,可太医查起来,却只会得出一个积劳成疾的结论。
这就是孔氏最终做出的决定。
“你父皇,自东宫时起,就不喜爱本宫。”
“旁人说我们举案齐眉,琴瑟和鸣,都不过是给本宫一个面子,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心思其实全在聪颖贤惠的何韵身上。”
“何韵活着的时候,本宫的正妻之位不过是形同虚设。”
“本宫好不容易熬到她死了,玫妃又带着她那儿子跳出来挡本宫的路。”
孔皇后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了雕花的窗棂,夜风呼啸而入,吹灭了案上几支摇曳的烛火,殿内骤然暗下大半。
孔氏出身名门望族,自小便学就了端方仪范,自降生那日起,所有人就都在告诉她,她是要做皇后的,而皇后的儿子,生来就该入主东宫。
这些尊荣是上天注定的馈赠,是她与生俱来的权柄,若是连守都守不住,又怎么能让人甘心?
她爱睿帝吗?
相伴数十载,自然是爱的。
但她更不想落为旁人的笑柄。
“母后,儿臣不明白。” 陈昊追问,“若非要杀人,为何不杀陈景,却要对父皇……”
“陈景从来不是关键,”孔氏背对着陈昊,声音被风吹得有一丝破碎,“没了陈景,也还会有陈晏。”
“你父皇年轻时造的孽本就不少。若他不曾偏宠妃妾,肯给我们母子应有的尊荣,何至于让我们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这是他应该给我们的。”
只要睿帝在世,他随时能废黜储君。若等到陈景羽翼丰满到无人能制,一切都为时晚矣。
这深宫里,从来容不下仁慈,更容不下等待。
第129章 折水篇(十四)政变
皇帝寝宫里,浓重的药味混合着龙涎香,沉闷地几乎令人窒息。沉重的帷幔低垂,隔绝了大部分的光线。几盏宫灯在角落里幽幽地燃着,将人影拉得摇曳而模糊。
睿帝紧闭着双目躺在床榻上,孔皇后与玫妃分坐两侧,低眉顺目,姿态恭谨。
“妹妹近日辛苦了,也要小心自己的身体才是,”皇后悉心地为睿帝擦拭着额头,“若自己也病倒了,谁来照顾陛下呢?”
“陛下病着,臣妾着实担心,在宫里也待不住。”玫妃说着,红了眼眶,显得愈发娇俏动人,我见犹怜,“皇后娘娘不必管我,臣妾不会碍事的。”
“玫妃妹妹如此用心,待陛下醒了,本宫会一一说与陛下的。”
“娘娘知道臣妾不在意这些,臣妾只是希望陛下安好罢了。”
玫妃将调配好的汤药吹凉,小心翼翼地喂进睿帝微微张开的口中。
“说起来,陛下正值壮年,怎么好好地就病了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孔皇后叹了口气,“谁能说得准呢。”
“孩子们最近怎么样?似乎许久不曾见晏儿出来走动了。”
“不瞒皇后娘娘说,臣妾也许久未见过晏儿了。那孩子一天天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哪儿比得上太子殿下孝顺贴心?”
两人和谐地聊着家常里短,时不时说一些体己话,真像是亲密的姐妹一般。
就在这时,屋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响。
“锵——”
“踏!踏!踏!”
一阵刺耳的金铁交鸣之声撕裂了沉寂的夏夜,紧接着,脚步声如同密集的鼓点,由远及近,瞬间包围了整个寝殿。
这样的动静,绝不是寻常的侍卫巡逻!
孔氏大惊,从床榻旁猛地站了起来,手中温热的手帕掉在了明黄色的锦被上。
“这是怎么回事!”
可出乎意料的,一向柔弱的玫妃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惊讶,只是垂着眼睫搅动着药碗。
“无论发生了什么,又与我们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家何干?”她继续为睿帝喂着汤药,脸上流露出惆怅伤感的神色。
孔氏几乎是在瞬间反应了过来,她猛地回头,细长的指甲指向了面前的玫妃。
“是你!是陈晏!”
怪不得陈晏近日里来毫无声息,原来是在暗地里准备谋反逼宫!
所以,玫妃不舍昼夜地守在睿帝跟前,其实是担心孔氏与睿帝单独相处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变故!
玫妃缓缓地摇了摇头。
“不知高低的贱/人!”皇后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是你教唆你的好儿子!他竟然敢带兵围困陛下寝宫!这是谋逆!是弑君篡位!”
“弑君篡位?”玫妃撑着龙榻,缓缓地直起了身子,“皇后娘娘的弑君篡位,说的是臣妾吗?”
“可陛下究竟是怎么病的,娘娘心知肚明吧。”
“堂堂一国之母,竟然给皇帝下毒,全然不顾夫妻情谊。”玫妃失望又悲痛地看着孔氏,“姐姐真是好狠毒的心肠啊。”
“我儿怎么会是谋逆呢?我儿明明是替陛下铲除身边的奸邪,是大忠大孝之举啊!”
“你血口喷人!证据何在!”孔氏气得浑身发抖,发间垂下的东珠也跟着震颤,“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居然敢诬陷一国之母!你不要命了吗!”
“证据?陛下就是证据!你这蛇蝎心肠的毒妇!”玫妃毫不退让,声音尖锐而疯狂。
殿外的兵甲碰撞声、呼喝声越来越近,如同催命的符咒。
陈晏有备而来,睿帝寝宫外的两三侍卫自然不会是他的对手。
眼看叛军脚步声渐近,孔氏心头剧震,猛地环视周遭,一眼瞥见睿帝悬在墙头的佩剑。
她疯了般朝那面墙扑去。
她的意图被玫妃轻易察觉,玫妃不知从哪儿迸发出来一股惊人的力量,她猛地往前一扑,将孔氏扑倒在地。
孔氏正要挣扎,颈间却忽然传来一阵冰凉的痛感。
玫妃不知从哪儿掏出了一把匕首,此时,正抵在孔氏的颈边。
“皇后娘娘,大势已去了,”她的声音中带着阴狠的笑意,“您还是注意凤体,想想在沦为阶下囚之日,怎么才能让自己死得痛快一些吧。”
寝宫内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两人粗重混乱的喘息声。
“哐当”一声,寝殿的门被推开,光芒洒进了一地狼藉的屋中,披着月光进来的,正是身披墨色精甲,腰悬长剑的陈晏。
见到扭打作一团,披头散发的二位娘娘,陈晏将手中的长剑递给一旁的属下,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儿臣参见母后,母妃。”
孔皇后绝望地闭上了眼。
陈晏走上前来,温柔地将玫妃扶了起来,紧接着,又命人为失去反抗意志和能力的皇后孔氏抬来了一张椅子。
孔氏端坐其上,不愿用正眼看他。
“儿臣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感恩母后的教养之恩,将您视为生母,却不知母后为何如此讨厌儿臣?”陈晏望着孔氏,脸上露出受伤的神色。
孔氏狠狠地“呸”了一声:
“乱臣贼子,何必惺惺作态!”
陈晏挨了骂,却低低地笑了起来。
“母后贤良淑德,聪慧贤明,确实是皇后的唯一人选,这么多年来,儿臣都对您十分敬佩。”
只可惜生了陈昊那么个废物。
陈晏经常想,如果自己是孔皇后的儿子,想来就不必活得勾心斗角、如此辛苦,这天下,也恐怕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吧。
他也可以兄友弟恭,孝顺仁德,成为千古明君。
只可惜终究是造化弄人。
不过既然最后结局都是一致,多走几步弯路也是值得的。
这一刻,陈晏等得太久,也谋划得太久了。
早在睿帝忽然呕血的时候,他就反应过来了孔氏与太子背后的盘算。
原本,陈晏与陈昊联手对付陈景,试图压制其势力扩张。陈晏为此绞尽脑汁,可陈昊却冷不防在背后捅了他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