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子须,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
  陈景终于抬起脸,正眼看向了慕容影。
  慕容影从座位上起身,“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微臣知道。”
  他跪在地砖上,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柄出鞘的铁剑,又冷又硬。
  “刺杀皇兄的人是你安排的吗?”
  “是。”
  如陈景所料的那样,慕容影承认得很干脆。
  陈景静静地看着他,想从他的目光中挖出来些情绪,可惜,什么都没有。
  慕容影确实安排了阿福,但却并不是为了刺杀陈昊。
  当日,陈景从病中醒来,提起了当年的往事,慕容影为了还原真相,便派阿福埋伏到陈晏府中,希望能查到更多的线索。
  不料未过几日,阿福竟被陈晏遣人送到了东宫。
  慕容影疑心安插的人手已被陈晏察觉,当即严令阿福按兵不动,切不可轻易暴露身份。
  可第二天就发生了东宫遇刺的事件,阿福也不知所踪。
  “你的意思是,阿福很可能已经被陈晏收买了。”陈景居高临下地看着慕容影,目光里带着怀疑和审视,“那他又为何还要引着人躲进陈晏府里,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受何人指使吗?”
  慕容影的眼睛极轻地眨了一下,答道:“微臣不知。”
  陈景只是看着他,没有说话。
  他在慕容影面前从未有过任何隐瞒,他一直认为,慕容影也是一样。
  萧风是陈景的挚友,而慕容影,是他的家人。
  他从不肯怀疑慕容影,即使萧风曾经旁敲侧击地提醒过他什么,但他始终觉得,慕容影那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但自从离开幽篁山之后,他发现自己再也看不懂慕容影了,
  “为什么这么做。”陈景问,“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在陈晏府中安插人手,又不教我知晓?”
  慕容影伏在地上,向陈景叩首。
  “微臣没有事前告知殿下,如此一来,万一有个好歹,殿下便可顺理成章地将一切都推到微臣身上。”
  "事到如今你还不肯说实话,竟想用这种理由搪塞我?"极端的失望在陈景的脸上蔓延开来,他站起身,下了床,白皙的足踩在地砖上,连鞋都忘了穿。
  但他此刻已顾不上这些。
  慕容影乃是陈景的贴身伴读,此事满朝文武无人不知。他们二人同气连枝,若一个出了事,另一个怎么可能不受牵连?
  “若是怕我受到影响,”陈景道,“这人你一开始就不应该安排进去!”
  慕容影低着头,久久地没有说话。
  主仆二人一站一跪,心思眨眼间便百转千回。
  就在陈景以为慕容影不会再开口说话,打算将他赶走的时候,慕容影却忽然动了。
  他直起身子,坦然地迎上了陈景的目光。
  “殿下,臣,出身低贱。”他说,“贵妃娘娘对臣恩重如山。”
  陈景的目光中露出愕然。
  他忽然想到,慕容影比他年长七岁,应当是见过何韵的。
  慕容影的养母是陈景的奶娘,奶娘又是提早就选好备在贵妃宫中的,因此,慕容影确实能与何韵产生交集。
  何韵性格柔顺,对待属下极为友好,慕容影母子想来没少受过她的照料。
  怪不得他一声不响地在幽篁山照顾了陈景十六年,并且从无怨言,原来是受了母亲的恩惠。
  “微臣想知道贵妃被害的真相,为贵妃报仇。但臣不想殿下卷入仇恨和争斗的漩涡。”
  “此事是微臣疏忽,愧对贵妃在天之灵,日后,微臣定不会再让殿下受到丝毫牵连。”
  他看着陈景的目光一片真诚,在极力的掩饰下,他的声音依然微微颤抖。
  “若殿下……不能原谅属下。”慕容影的面容微微紧绷,“便请殿下赐我自行了断吧。”
  语毕,慕容影俯身在地,长跪不起。
  陈景看着慕容影,眉心微皱:“你先……起来吧。只是……为何从未向我提起这些?”
  “殿下尚未睁眼,就被送离了皇宫。”慕容影语气微沉,“如果可以,属下希望殿下永不知晓。”
  他缓缓站起身来,扶着陈景坐回了床上,又跪在他的面前,替他暖着冰凉的双脚。
  陈景心乱如麻,顾不上旁的,便任他摆弄。
  陈景深知慕容子须的性子,这些年他淡泊无求,鲜少为世事劳心。如今肯对他们母子忠诚至此,定是受过何韵天极大的恩惠。
  这世间道路万千,可每一次选择背后,皆是身不由己——对子须而言是如此,对他自己又何尝不是?
  在这巍峨京城里,人人皆如提线木偶,背负着无形的枷锁。有人困于血缘亲疏,有人缚于权欲得失,有人则像慕容影这般,被一份恩情囚了半生。
  宫墙琉璃瓦下的每道身影,都在各自的命格里挣扎,看似行止由心,实则步步都踏在命运预先铺就的荆棘路上。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当务之急是着眼眼下 —— 毕竟还有更棘手的困局。
  刺客阿福,身形诡谲,能在重兵把守的东宫毫发无损地突出重围,却为何不甩掉身后追兵,而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潜入陈晏府中?
  他嫁祸的意图太过明显,陈昊此时想必已经认定了幕后黑手就是陈景。
  陈昊近日本就莫名地疏远陈景,陈景猜测,应是陈晏暗地里进行了挑拨。
  如今,此事一出,他与陈昊、陈晏之间,怕是已经再无转圜余地,他若再不采取行动,就只能坐以待毙。
  慕容影矮身在陈景面前,忽然感受到一道自上而下的凝视。
  他仰起脸,对上陈景浅青色的眼眸,那双眼眸在敛去所有情绪时,冷得钻心刺骨。
  “子须,”陈景说,“我真的能相信你吗?”
  第128章 折水篇(十三)伉俪
  御书房里龙涎香烟雾凝滞,周陶垂手侍立在盘龙柱下的阴影里,像一尊石像。
  睿帝的指节搭在摊开的奏折上,目光却穿透纸页,落在了虚空里。
  那份奏折是昨日陈景呈上来的、关于京城水患的条陈。字字恳切,引经据典,所提出的方略比工部那群老家伙还要周全几分。
  “宁王这些日子倒是勤勉。”睿帝语气平淡,听不出褒贬。
  周陶的腰弯得更低了一些:“宁王殿下仁孝,前日还亲自押送赈灾粮车至西郊,与灾民同食糙米,百姓皆赞颂陛下圣德,皇子仁厚。”
  “今晨,又听闻宁王殿下在御花园寻得玫妃娘娘走失的爱犬,亲自抱了回去,娘娘甚是感念。”
  “这种小事也亲力亲为,”睿帝淡淡道,“确实可称得上孝顺。”
  睿帝的指腹在奏折上缓慢地摩挲,在“民心”二字上微微顿住。
  睿帝励精图治,杀伐果断,他当政的这些年来天下太平,但他却并不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追捧的帝王。
  而他缺少的民心,婉贵妃有。
  如今,陈景也一样。
  那孩子的脾气秉性,其实都像极了何韵。
  他长叹一声,换了话题:“慕容影,他在翰林院可还算安分?”
  慕容影,陈景昔日的伴读,如今挂着个“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头衔,不高不低,却有参与经筵、接触机要文书的资格,并不容小觑。
  “回陛下,”周陶应答如流,“慕容学士行事谨慎,克己奉公,交办的差事无一错漏。此外……”
  “此人寡言少语,独来独往,除了必要的公务,几乎不与同僚深交,尤其与太子殿下和二殿下府上的人保持了距离。”
  何止是安分?
  简直是品行端正,克己奉公。
  周陶话说得委婉,实际上,陈昊和陈晏都曾私下里派人接触过慕容子须,企图将他策反,为自己所用。但慕容子须极为谨慎,从不与他们有任何私下往来。
  不知为何,慕容子须对陈景近乎愚忠,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没有用,仿佛铁板一块。
  刚离开幽篁山时,陈景深居简出,对朝堂上的争斗表现得毫无兴趣,是以,睿帝对他十分放心。
  但近日却大有不同了。
  他勤勉地参与政事,进退有度,滴水不漏,找不到一丝错处。睿帝明知他有所图谋,却又抓不住一丝错处。
  陈昊最近往皇后宫中跑得愈发频繁了,陈晏却一反常态地沉寂了下去,不再招惹是非。
  事情逐渐地有些脱离掌控。
  忽然,一阵混沌的眩晕感涌了上来,睿帝双手握紧扶手,觉得胸中憋闷,喉头一腥,蓦地呕出一口血来。
  “陛下!”
  周陶惊慌失措地扑上前来:“陛下!您怎么样了!”
  睿帝闭着眼,用手背抹了抹唇角乌黑的血渍。
  “叫太医。”他的声音从齿缝间挤出来,“快。”
  “是!老奴这就去!”
  周陶跌跌撞撞地跑出去,背影消失在了殿门之外,窗外的最后一抹天光也被黑暗吞噬,殿内的烛火陡然明亮起来。睿帝靠向龙椅靠背,疲惫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蔓延过四肢百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