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住持上下打量了遥岚一番,最后将目光落在了他神色淡然的脸上。
  “奇哉,”住持赞许地点点头,“虽年少,却有遍观云烟之释然。”
  袅袅的轻烟从香炉中升腾而起,散发着淡淡的檀香,让人心神安宁。遥岚端起面前的茶碗,慢慢地抿了一口。
  “住持师父,”茶碗置于木质的茶盘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在下还有一事要向您讨教。”
  “瑞光寺如此宏伟,不知是何起源?”
  住持闻言,微微一怔:“人们来到此处,多为祈求福祉,或求指点迷津,已经很久没有人关心过瑞光寺的起源了。”
  她神情复杂,遗憾中夹杂着哀伤,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虽然,那是一段本应该被人铭记的,波澜壮阔的过往。”
  “愿闻其详。”遥岚道。
  住持偏过头,望向了身侧的屏风,仿佛是在透过屏风看着什么,眼神中的感情令人无法看透。她垂下眼,苍老沙哑的声音缓缓地响起:
  “琉沙攻破东丘,实在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那个冬天冷得刺骨,比往年的任何一个冬天都要冷。
  尤其是对于秋荷来说。
  天上的云朵成了浅灰色,光秃秃的树抖着枝干站在河边,河岸上的草地上早已覆上了层层的银白。
  秋荷跪在厚厚的雪中,下裙早已被雪水浸透,双腿麻木,连硌着她膝盖的石头都感觉不到了。
  一个有她半人高的沉重竹筐不由分说地砸在了她的身上,粗粝的边缘瞬间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道血痕。
  秋荷咬着牙,抬起来的眼睛里带着恨意,却说不出的明亮:“家里明明还有足够的木柴,煤炭也可以买到,究竟为什么要叫我拾柴?”
  站在她面前的老妇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嘴角往下一撇,带着浓浓的不屑和鄙夷。
  “那点柴火够用几时?”她的声音尖锐又刻薄,“如今哪,可是乱世,上哪儿去找卖炭的?就是有,也都要这个数!”
  她伸出双手,用力地比划着,仿佛还不够解恨似的骂道:“张嘴就是出去买,谁家的媳妇跟你这样败家?”
  秋荷愤愤不平地看着她:“可以前……”
  一旁的男人皱了皱眉,开口打断了她:“你也知道是以前,如今的日子可不如从前好过。”
  “可不是!”老妇尖锐的嗓音再次响起,她蹲下身来,一把钳住了秋荷的手,“看看,这细皮嫩肉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的大小姐。”
  她将秋荷的手一把撇开:“如今东丘算是完啦,连皇帝老子都没了,就是因为那子桑氏,带的你们一个个,媳妇没有个媳妇样,女儿没有个女儿样,张着双手什么活都不干,整日就知道读书,读书,我呸!”
  她伸出短粗的食指,使劲地戳着秋荷的脑袋:“就你这猪脑子,不干活,想老娘养你吃白饭?这东丘亡国,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不安分的贱.人!”
  秋荷的胸脯剧烈地起伏:“我在家,什么活没少干?何时吃过白饭?”
  “还敢顶嘴?”老妇气急败坏,一巴掌重重地扇在了她的脸上,死死地揪住了秋荷的发髻。
  秋荷眼前一黑,吃痛地尖叫起来。
  “我看你是脑子里不规矩的东西太多了,合该好好给你洗一洗,让你回忆回忆老祖宗,学学到底什么是三从四德!”
  下一刻,周身的声音倏忽地远离了她,掺着冰渣子的河水劈头盖脸地灌进了她的双目、鼻腔和耳朵,她无感尽失,仿佛一脚跌入了无尽的深渊。
  秋荷绝望而痛苦地挣扎起来。
  就在她以为自己就要溺死在此处的时候,脑后一股巨力袭来,又扯着她的头发将她拽出了水面。
  “咳咳咳”
  秋荷大口地喘息着,发丝凌乱地附在脸颊上,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毫无征兆地又被按进了水中。
  又是一大口冰凉的河水,灌进了她的肺腑。
  秋荷微弱的呜咽声几不可闻。
  如此反复了不知多久,老妇终于放过了她,她瘫软在雪中,上半身几乎湿透了,头发上还挂着冰碴,像离水多时的鱼,翻着白眼喘息,连挣扎的力气都不再有了。
  老妇又踢了一脚地上的竹筐:“捡不满,别想回家。”
  母子二人转身离去了,男子有些犹豫地回头看了看,似乎有些不忍。
  “娘,这样不会有事吧?”
  “死不了,这贱骨头命硬的很。不是你叫老娘替你教训这小贱妇,怎么,又心疼了?”
  “不是,娘,她还没有给我们家生过儿子,这……”
  “怕什么,实在不行,娘给你纳妾。”
  “那就……多谢娘。”
  脚步声和说话声都渐渐远去了。
  秋荷静静地躺在地上,任身上的水慢慢地凝结成冰。
  就让我死在这儿吧,秋荷心想。
  正当她万念俱灰的时候,她忽然听到了“咯吱咯吱”的声音。
  那是雪被压实的声音。
  有点像是脚步声,又比寻常的脚步声沉闷了许多。
  是野兽?
  荒山野岭,冰天雪地,是狼?还是熊?
  她懒得翻身去看,也没力气。
  如果能葬身野兽之口,也算是在生命的最后做了些善事。
  那东西缓缓地靠近了她,却没有多余的动作,半晌,两根纤细而又冰凉的手指搭上了她的脉搏。
  秋荷心中一惊。
  是人?
  果然,紧接着,她便清晰地听见身后传来了一声极其轻微的、属于女子的叹息。
  还是个女人?
  柔软的丝绢触上了她的脸庞,带着奇异的花香和尚未散去的温热。这微弱的温暖,令秋荷几乎要落下泪来。
  那只手仔细地为她擦拭着脸上、发丝上的水,坚定又温柔。
  秋荷又缓了一缓,慢慢地睁开了双眼。
  第69章 金兰篇(十一)前夜
  一位身着素色僧衣的年轻尼姑正静静地跪坐在她身前,面容沉静,动作轻柔,正专注地为她整理仪容。
  她容貌清丽,双眸清澈明亮,神色又十分温和,似乎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有一种安然之态,像一朵盛开在尘世之外的白莲,在这混乱的场景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见她醒了,尼姑收起了手里的丝绢,她低头思索了片刻,又解下了自己身上的披风,轻轻地搭在了秋荷身上。
  随后,她双手合十,微微低头,庄重地道了一声 “阿弥陀佛”,转身欲走。
  只是,她并没有站起来。
  秋荷眼中显现出了惊愕的神色,她这才发现,这位尼姑方才并不是跪坐在雪地中,她单薄的衣服下摆空空荡荡,根本就没有双腿。
  她拾起了方才置于一旁的木质手杖,慢吞吞地向前挪动,方才类似踩雪一般的、沉闷的咯吱声,再次响了起来。
  秋荷挣扎着坐了起来,声音嘶哑地开口叫她:
  “师父,你等一等!”
  尼姑的动作一怔,回过头来。
  秋荷踉跄地膝行着向前,又“噗通”一声,跪在了尼姑的身前。
  “师父,敢问您来自哪个寺庙?”
  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和乞求,令人不忍卒闻。
  “我不想回去了,我跟着您出家,您带我走吧。”
  尼姑似乎没有太大的意外,只是神色平静地看着她,淡淡地开口,声音温润:“你真的想好了吗?”
  秋荷用力地点了点头,眼泪扑簌簌地落下:“就是回去,也迟早会被折磨死。”
  “阿弥陀佛,”尼姑的声音和缓地响起,“跟我来吧。”
  因为没有双腿,尼姑的行动非常缓慢,秋荷脚步轻缓地跟在她身后,双唇紧闭,一言不发。
  二人在山林中穿行,不多时,眼前就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寺院。
  那庙看上去极为质朴,斑驳而沧桑,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露出下面腐朽的木梁。但在冬日的山林里,它却散发着一种守望般的安详与宁静。
  在距离小庙几步远的地方,尼姑停住了脚步。
  “就是这了,”她说,“去吧。”
  秋荷一怔:“师父,你不进去吗?”
  尼姑摇了摇头,算是回应,随后道:“庙中还有其他的女子,你们便互相作伴,在此处暂避吧。”
  说罢,她缓缓地背过了身去。
  可就在尼姑欲行之际,她却又似心有牵挂般,微微抬起头来,目光投向顶上灰白色的天空。
  天空被阴霾所笼罩,毫无生气,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静谧。
  雪花轻柔地落了下来,落在她单薄却坚韧的肩膀上。
  “冬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她喃喃道,不知道是在对秋荷说,还是对自己说。
  秋荷知道,还有无数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女子,在煎熬中等待那双助她们脱离深渊的手。
  而这位尼姑要去做的,便是救她们于水火之中。
  她动作缓慢地离开了这处风雪中的避难所,如来时一样,身体微微前倾,艰难而蹒跚地移动着。她腿上的伤口经受了长时间的严寒和摩擦,不知何时已经再次裂开,鲜红的血迹在她身后的雪地上,开出一朵朵炽热的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