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祝琬仰头看他。
他唇被自己故意咬破,带着血丝,面上竟不红不白的,好像刚刚发生的一切对他全无半分影响似的。
她不满地看向他。
“你有没有对旁的女子这般过。”
陈毓摇头,他这辈子从来就没正眼看过旁的什么人。
祝琬任他抱着,低哼了声,心中还是有些不满。
其实便是他不承认,她也能确认他待她的心意,她只是想听他亲口说出来。
下一刻他抬起她的脸。
“琬琬。”他低声唤她。
“你那天说,我是喜欢你。”
“其实你说的不对。”
“我从军将近十年,领兵三载,无数次生死转圜之间,我脑海中想到的人都只有你。”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很喜欢你。”
“但现在,我远比那十年的喜欢还要喜欢你。”
祝琬听得发懵。
什么从小到大,什么十年,她同他相识满打满算也才一个多月。
她皱着眉还想说什么,然而下一刻他松开她,抬手在耳后摸索片刻,而后在祝琬微睁的眼中,缓缓在脸上撕下一整片什么东西。
陈毓不能喜欢她,周俨不能爱她,可今夜过后,他是要定她了。
祝琬怔怔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那张脸。
星眸幽寂,眉骨嶙峋,薄唇似线,许是易容的东西覆面太久,月色空明的庭院里,他面上皮肤苍白近病态。
她似曾相识又实打实感到一丝陌生的脸。
周俨的脸。
他离家已经有十年,近三年他甚至都未曾回过京。
他的眉眼,比她记忆中的周俨还要好看。
可他不是*死了吗?
祝琬忽然感到头晕,无数个梦境之中,她怔然望着那个杀伐屠戮的背影,有几次他转过身,赫然一张周俨的脸。
是她还在梦中吗?
祝琬猛地推开他,她手都是颤抖的。
“陈、陈毓,你为什么要易容成周……”
她口中呢喃的话语未尽,便被面前的人圈进怀中,而后他抬起她的下颌,如她逼迫他那般,迫她同他对视。
“琬琬。”
“你好好看看,看清楚,然后告诉我,我是谁。”
【作者有话说】
[绿心][烟花]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节选自司马相如《凤求凰》
第42章 042
◎“所以琬琬,我做不了你的那些好兄长。”◎
陈毓到底是谁?
他和周俨又有什么关系?
不,不对,陈毓怎么可能和周俨有关系,陈毓是叛党,他满怀戾气,对皇室心中尽是怨愤,她从未仔细问过他到底经历过什么事,因为她心中清楚,那必定不是一段愉快的过去,而她扪心自问,现在的她很难做到对他的亲身经历不同情不心疼。
她和她的家族是绝不会成为叛军的同党的。
——可如果叛军是周俨呢?
她的义兄,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周俨,那个同她一样被娘亲悉心照顾、受爹爹和外祖父言传身教,还时时有几位兄长在旁指点的人。
那个领兵之后战无不胜、沙场之上锐不可当的少年将军,当初人人都说他前途不可限量,他后来出事身殒,祝琬心中郁结至今仍未能释怀。
若他不仅没死,如今还成了叛军,他还是她心中的那周俨吗?
相府中人人说她最讨厌的就是相爷收养的这个义子,可当年他进相府时,她第一眼见到就是喜欢这个哥哥的,彼时他眼伤未愈,性子孤僻又古怪,明明什么都看不到,却日日都要枯坐在书案前,从破晓到入夜,她便捧着各种书读,不认识的词句便去问,到了傍晚便来为他一字字地念。
那时她年纪小,总有犯懒磨人的时候,但一想到那个在书案前枯坐的身影,想到若她不去了,那个漂亮的盲眼少年便再也读不了书了,那他也太可怜了,便也磨磨蹭蹭地爬起来唤来言玉为她更衣。
她总想着,若他真的是她梦魇中那个未来造下杀孽的男人,那她多给他念一些圣贤书,又有娘亲关爱、爹爹教诲,或许长大以后也就不会那样做了。
后来他们一起读书、念学,一起慢慢长大,爹爹说送他去军中磨砺他的性子,她还担心过,但不过几年的光景,他身上战功记了一件又一件,外祖父和舅舅进京时,每每提及周俨俱是赞不绝口,京中同她交好的闺中好友也有悄悄同她说过自己心事、私下同她打听周俨的。
那几年她同他不亲近,可有关他的消息,她总是留意着,看他名声大振,渐渐有了少年战神之名,她打心里开心。
好男儿就是要保卫家国、护卫疆土的,北边的元氏一族那些年没少欺辱边境的百姓,周俨领兵之后三战三胜,打得那些蛮人一见王旗尽皆落荒而逃,再也没有强掳妇孺的强盗之事了。
在祝琬心里,周俨征战沙场,立功无数,性子又沉稳,绝不可能是贪功冒进之人,所以后来战报传回京城,都说因他贪功而战败,万余将士死在漫漫黄沙地,他亦身首异处时,祝琬心中第一个念头并不是质疑周俨,而是质疑朝廷。
古往今来多少兔死狗烹的臣子,多少鸟尽弓藏的君王,不说史书话本,便是她的骨肉至亲外祖家一门,这么些年除了舅舅和兄长仍在北边带兵,阖族竟再无入朝之人,当真是她的表兄不学无术、表姐表妹只堪配商贾吗?还不就是为了避嫌。
离京这么些日子,她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在繁花似锦的京城之外,这天下的百姓究竟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朝中汲汲营营之辈太多,天家又只顾自己的权威,有心做实事的人全无出头之日。
今年年初北边一场大胜,元氏十年之内都没有再战之力,眼看着战事平息,爹爹和外祖父本已经在为周俨找好了退路,回京之后他便会卸下军权,急流勇退,这也是这几年祝氏和陈氏两族一贯的明哲保身策略。
可谁都没想到周俨根本就没能等到回京。
他死在北地,蛮人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死讯传回京城后至今都没人能找到他的尸骨,只有一小块残缺的玉珏,是当年他离京时爹爹亲自为他系上的。
她总想着,自己便当他还在北边领兵,并没有死,她不为他惋惜、不为他抱憾,更不要为了他的死心中难过,那他在她心里便没有死。
后来她遇到了陈毓。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性子和周俨有几分相似,所以刚刚相识时她才会天然对他有几分信任。
如今想来,自己还是太过轻率了,抱着一丝侥幸放任了自己心里对这个人的那一点点好奇心。
祝琬看着眼前的人,脑海中闪过自己和周俨、和陈毓两个人相处的回忆。
她曾经不是没有怀疑过,甚至一度她觉着自己是疯了,明明是两个不同的人,她竟还总是在一个人身上看到另一个人的影子。
可后来她是真的觉得,他不是周俨,周俨性子更冷,陈毓待她却温和很多,周俨从来不会牵着她,更不可能由着她性子、满足她那些莫名其妙的要求。她让陈毓脱衣服,他就真的把上衣全解下,似笑非笑地盯着她,若他是周俨,是她的哥哥,他怎么会这样做!
祝琬忽地欺近面前的人,手开始在他面上脑后仔细地摸索。
“……我不相信,你骗我……”
她第一次见陈毓的时候,他就是易容过的,面上有一道长长的、狰狞的疤痕,她当时甚至不敢多看一眼,他当时能易容,现在就肯定也能易容,他是行军之人,肯定也见过周俨,周俨的那张脸,只要见过就没人能忘记,况且她如今瞧着,这张脸和她记忆中也不太一样,肯定是他做得不像……
面前的人任她胡乱摸着,圈揽她腰间的手却没松开分毫,他看着她的眼神沉而幽深,最后她无力地松开手,怔怔看着他,一直蓄在眼中的泪珠滚落下来,开口时她的声音是哽咽的。
“你、你不要骗我,你到底是谁。”
她哭了。
周俨记忆里她哭过很多很多次,那些年自己常常惹她哭,可还没有哪一次让他这么难受的,她不再像小时候那般扑进言玉或者母亲的怀里呜呜咽咽地哭,而是失神地望着他,一声不吭,眼泪却一滴接一滴地往下落。
像是有把锤子或刀子,随着她眼泪往下掉,便一下下地砸向他的心口,或者是钝痛,或者是在剜他的血肉。
可他是谁呢?
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本就是没有家的人,小时候他以为祝洵收养他,是因为自己是祝洵的私生子,后来在北边战场,濒死的时候被人救下,意外得知自己真正的身世,可自己这么多年的苦难正是因为这不堪的身世。
他唇被自己故意咬破,带着血丝,面上竟不红不白的,好像刚刚发生的一切对他全无半分影响似的。
她不满地看向他。
“你有没有对旁的女子这般过。”
陈毓摇头,他这辈子从来就没正眼看过旁的什么人。
祝琬任他抱着,低哼了声,心中还是有些不满。
其实便是他不承认,她也能确认他待她的心意,她只是想听他亲口说出来。
下一刻他抬起她的脸。
“琬琬。”他低声唤她。
“你那天说,我是喜欢你。”
“其实你说的不对。”
“我从军将近十年,领兵三载,无数次生死转圜之间,我脑海中想到的人都只有你。”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很喜欢你。”
“但现在,我远比那十年的喜欢还要喜欢你。”
祝琬听得发懵。
什么从小到大,什么十年,她同他相识满打满算也才一个多月。
她皱着眉还想说什么,然而下一刻他松开她,抬手在耳后摸索片刻,而后在祝琬微睁的眼中,缓缓在脸上撕下一整片什么东西。
陈毓不能喜欢她,周俨不能爱她,可今夜过后,他是要定她了。
祝琬怔怔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那张脸。
星眸幽寂,眉骨嶙峋,薄唇似线,许是易容的东西覆面太久,月色空明的庭院里,他面上皮肤苍白近病态。
她似曾相识又实打实感到一丝陌生的脸。
周俨的脸。
他离家已经有十年,近三年他甚至都未曾回过京。
他的眉眼,比她记忆中的周俨还要好看。
可他不是*死了吗?
祝琬忽然感到头晕,无数个梦境之中,她怔然望着那个杀伐屠戮的背影,有几次他转过身,赫然一张周俨的脸。
是她还在梦中吗?
祝琬猛地推开他,她手都是颤抖的。
“陈、陈毓,你为什么要易容成周……”
她口中呢喃的话语未尽,便被面前的人圈进怀中,而后他抬起她的下颌,如她逼迫他那般,迫她同他对视。
“琬琬。”
“你好好看看,看清楚,然后告诉我,我是谁。”
【作者有话说】
[绿心][烟花]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节选自司马相如《凤求凰》
第42章 042
◎“所以琬琬,我做不了你的那些好兄长。”◎
陈毓到底是谁?
他和周俨又有什么关系?
不,不对,陈毓怎么可能和周俨有关系,陈毓是叛党,他满怀戾气,对皇室心中尽是怨愤,她从未仔细问过他到底经历过什么事,因为她心中清楚,那必定不是一段愉快的过去,而她扪心自问,现在的她很难做到对他的亲身经历不同情不心疼。
她和她的家族是绝不会成为叛军的同党的。
——可如果叛军是周俨呢?
她的义兄,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周俨,那个同她一样被娘亲悉心照顾、受爹爹和外祖父言传身教,还时时有几位兄长在旁指点的人。
那个领兵之后战无不胜、沙场之上锐不可当的少年将军,当初人人都说他前途不可限量,他后来出事身殒,祝琬心中郁结至今仍未能释怀。
若他不仅没死,如今还成了叛军,他还是她心中的那周俨吗?
相府中人人说她最讨厌的就是相爷收养的这个义子,可当年他进相府时,她第一眼见到就是喜欢这个哥哥的,彼时他眼伤未愈,性子孤僻又古怪,明明什么都看不到,却日日都要枯坐在书案前,从破晓到入夜,她便捧着各种书读,不认识的词句便去问,到了傍晚便来为他一字字地念。
那时她年纪小,总有犯懒磨人的时候,但一想到那个在书案前枯坐的身影,想到若她不去了,那个漂亮的盲眼少年便再也读不了书了,那他也太可怜了,便也磨磨蹭蹭地爬起来唤来言玉为她更衣。
她总想着,若他真的是她梦魇中那个未来造下杀孽的男人,那她多给他念一些圣贤书,又有娘亲关爱、爹爹教诲,或许长大以后也就不会那样做了。
后来他们一起读书、念学,一起慢慢长大,爹爹说送他去军中磨砺他的性子,她还担心过,但不过几年的光景,他身上战功记了一件又一件,外祖父和舅舅进京时,每每提及周俨俱是赞不绝口,京中同她交好的闺中好友也有悄悄同她说过自己心事、私下同她打听周俨的。
那几年她同他不亲近,可有关他的消息,她总是留意着,看他名声大振,渐渐有了少年战神之名,她打心里开心。
好男儿就是要保卫家国、护卫疆土的,北边的元氏一族那些年没少欺辱边境的百姓,周俨领兵之后三战三胜,打得那些蛮人一见王旗尽皆落荒而逃,再也没有强掳妇孺的强盗之事了。
在祝琬心里,周俨征战沙场,立功无数,性子又沉稳,绝不可能是贪功冒进之人,所以后来战报传回京城,都说因他贪功而战败,万余将士死在漫漫黄沙地,他亦身首异处时,祝琬心中第一个念头并不是质疑周俨,而是质疑朝廷。
古往今来多少兔死狗烹的臣子,多少鸟尽弓藏的君王,不说史书话本,便是她的骨肉至亲外祖家一门,这么些年除了舅舅和兄长仍在北边带兵,阖族竟再无入朝之人,当真是她的表兄不学无术、表姐表妹只堪配商贾吗?还不就是为了避嫌。
离京这么些日子,她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在繁花似锦的京城之外,这天下的百姓究竟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朝中汲汲营营之辈太多,天家又只顾自己的权威,有心做实事的人全无出头之日。
今年年初北边一场大胜,元氏十年之内都没有再战之力,眼看着战事平息,爹爹和外祖父本已经在为周俨找好了退路,回京之后他便会卸下军权,急流勇退,这也是这几年祝氏和陈氏两族一贯的明哲保身策略。
可谁都没想到周俨根本就没能等到回京。
他死在北地,蛮人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死讯传回京城后至今都没人能找到他的尸骨,只有一小块残缺的玉珏,是当年他离京时爹爹亲自为他系上的。
她总想着,自己便当他还在北边领兵,并没有死,她不为他惋惜、不为他抱憾,更不要为了他的死心中难过,那他在她心里便没有死。
后来她遇到了陈毓。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性子和周俨有几分相似,所以刚刚相识时她才会天然对他有几分信任。
如今想来,自己还是太过轻率了,抱着一丝侥幸放任了自己心里对这个人的那一点点好奇心。
祝琬看着眼前的人,脑海中闪过自己和周俨、和陈毓两个人相处的回忆。
她曾经不是没有怀疑过,甚至一度她觉着自己是疯了,明明是两个不同的人,她竟还总是在一个人身上看到另一个人的影子。
可后来她是真的觉得,他不是周俨,周俨性子更冷,陈毓待她却温和很多,周俨从来不会牵着她,更不可能由着她性子、满足她那些莫名其妙的要求。她让陈毓脱衣服,他就真的把上衣全解下,似笑非笑地盯着她,若他是周俨,是她的哥哥,他怎么会这样做!
祝琬忽地欺近面前的人,手开始在他面上脑后仔细地摸索。
“……我不相信,你骗我……”
她第一次见陈毓的时候,他就是易容过的,面上有一道长长的、狰狞的疤痕,她当时甚至不敢多看一眼,他当时能易容,现在就肯定也能易容,他是行军之人,肯定也见过周俨,周俨的那张脸,只要见过就没人能忘记,况且她如今瞧着,这张脸和她记忆中也不太一样,肯定是他做得不像……
面前的人任她胡乱摸着,圈揽她腰间的手却没松开分毫,他看着她的眼神沉而幽深,最后她无力地松开手,怔怔看着他,一直蓄在眼中的泪珠滚落下来,开口时她的声音是哽咽的。
“你、你不要骗我,你到底是谁。”
她哭了。
周俨记忆里她哭过很多很多次,那些年自己常常惹她哭,可还没有哪一次让他这么难受的,她不再像小时候那般扑进言玉或者母亲的怀里呜呜咽咽地哭,而是失神地望着他,一声不吭,眼泪却一滴接一滴地往下落。
像是有把锤子或刀子,随着她眼泪往下掉,便一下下地砸向他的心口,或者是钝痛,或者是在剜他的血肉。
可他是谁呢?
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本就是没有家的人,小时候他以为祝洵收养他,是因为自己是祝洵的私生子,后来在北边战场,濒死的时候被人救下,意外得知自己真正的身世,可自己这么多年的苦难正是因为这不堪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