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朱若摩挲着折子,叹道:“康王虽未及冠,但宗室之中早早定下婚事的不在少数,康王若不是情况特殊,以他的身份,婚事绝不会拖到今时今日,眼下陛下想要为他择妻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可那康王……他……他是个……”谢瑜安欲言又止。
朱若正色道:“他虽痴傻但也改变不了他是天潢贵胄的事实,他是当今圣上唯一的亲侄儿,论理,陛下无子,他才是玄朝最正统的储君人选。好孩子,你必定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才会巴巴地跑来告诉外祖父,是也不是?”
谢瑜安点了点头,忧虑道:“自从听闻了此事,我便隐隐不安,觉得仿佛要横生枝节。此次赈灾回京复命,陛下虽赞扬了我办事勤勉,一并赏了许多东西,但听说这几日其他几个宗室子也陆续归来,陛下对我们几个并无偏颇,都是一样的待遇。原先我还志得意满,觉得这次必定能把其他人比下去,让陛下对我另眼相待,可如今看来,似乎和离京前并无不同,大家还是在同一个起点上。现在又杀出了个康王,虽然我以康王自小痴傻为由想要说服自己,但……”话未说完,他已长吁短叹起来。
朱若不得不叹服自己这个外孙的敏锐,康王痴傻,心智堪比幼童,在储君之事上,一早就被排除在外,正因如此,才给了谢瑜安他们这些宗室子争储的机会。
奉天帝病重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但病势病况却是宫中隐秘,太医院三缄其口,连半个字都不敢往外漏,导致外头无人知晓陛下寿数几何,究竟还能坐多久的江山。
倘若陛下还能坚持个几年,一旦康王大婚后诞下心智健全的男孩,只要此子立得住,那么储位将再无悬念。
但这也意味着谢瑜安他们这些人到头来白忙活了一场,所有宗室子都只有一败涂地这个结局。
奉天帝心思深沉,难以揣度,朱若猜不透他究竟为何会突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要给康王择妻,他到底只是因为不忍康王一脉无后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对所有宗室子不满,不打算继续在这些人里挑选储君?
答案不得而知。
饶是朱若为官几十载,经历得多了,面对当下的局势,此刻也难免失了平和,开始跟着心烦意乱起来。但为了避免谢瑜安这个外孙在此刻方寸大乱,朱若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试图宽慰他,“勿慌,越是如此你自己越要稳得住,如今还只是传闻,陛下尚未明发旨意,一切还未可知。纵然确有其事,焉知不是陛下只是出于怜惜之情,想要为康王找个能掌事的贤内助?”
谢瑜安垂眸不言语,朱若以为他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正待继续劝说,对方却突然起身附在他耳畔问了一句话:“您在帝都多年,可曾听说过一个传言,说康王实际上并非是陛下的侄子,而是陛下的私生子?”
“放肆!”朱若惊立而起,呵断他的胡言乱语,他头一次对这个外孙疾言厉色,指着他鼻尖骂道,“这是哪里听来的胡话!将这种无稽之谈告知与你的人究竟存了什么心思?你休要听信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若被人知晓你们背后这般编排陛下,杀身之祸顷刻而至!”
谢瑜安自知说错了话,后悔不迭,他白着脸去开门窗,确保这话没有被第三个人听了去,接着又再度关紧门窗回到书案前向朱若请罪,“孙儿一时糊涂,口不择言,您切勿生气,孙儿今后再不说了。”
朱若心知他素日老成,但到底年轻,没经过什么事,又被康王的事弄了个措手不及,难免就失了分寸,此时见他有了悔意,也不忍再责备他,只温声说道:“瑜安,外祖父还是那句话,你自己要先稳住,不可因为外头那些毫无根据的混账话乱了心智,若是一着不慎那就真的是满盘皆输了。当前你要做的,就是安心读书,尽心为陛下办差,知道么?”
谢瑜安躬身行礼,表示受教,只是他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压低了嗓门道:“据说康王的生母和仁元皇后是同族姐妹,模样肖似。陛下对早逝的元后用情至深,见到酷似发妻的兄嫂,难免移情……”
朱若没想到他竟还要说,立马将书案拍得砰砰作响,怒道:“住口!住口!快住口!”
谢瑜安这才作罢,外祖父这样激烈的反应,反倒说明了问题,只是对方畏惧奉天帝,害怕祸从口出,不肯深谈,他只好再次赔礼道歉,并指天发誓自己必不去外头乱说,才将此事揭过。
因为这段插曲,朱若无心再与他说话,匆匆打发了他。谢瑜安无法,只得告辞,他又去探望朱楣,得知人没醒就没逗留,径自出了大门打道回府。可行至半途,竟撞见了永安长公主的车驾。
谢瑜安想了想,主动迎了上去求见对方,大街上闲杂人等众多,不是说话的地方,长公主让家将给他传话,让他半个时辰后去畅音坊的雅间等她。
畅音坊是帝都中有名的戏园子,许多达官显贵都爱去那儿听戏消遣。
谢瑜安掐着时间到了地儿,早有长公主事先安排好的人引着他从后头一处隐蔽的楼梯上了雅间。他在里头又等了大约半个时辰,永安长公主才姗姗来迟。
对方用绛色团扇遮住下半张脸,扇面上精美的折枝花鸟刺绣与她额间的花钿两相呼应,她边落座边笑着致歉,“实在对不住,方才与这儿的班主多说了几句话,一时忘了时辰,世子别见怪啊。”
谢瑜安自然不敢同她计较,他倒了茶递给对方,正琢磨着如何开口,忽听长公主噗嗤一笑,半真半假地揶揄道:“上回世子好大的火气,还说要和本宫玉石俱焚,着实把本宫吓得不轻,还以为从此之后世子铁了心要同本宫再无来往了呢。”
谢瑜安讪讪地喝了口茶,永安长公主轻摇团扇,明知故问道:“世子今日要见本宫,为的什么?本宫事忙,留给世子的空闲可不多。”意在催促他有话直说。
这两天,谢瑜安把之前在孙府和长公主之间的谈话细细回忆了无数遍,发现当日长公主字里行间只说让他主动退婚、献出云岫,却从未明确地说过是让他把云岫让给她自己,当时他先入为主,又是在气头上,自然没有往其他方面多想。方才在街上偶遇长公主车驾,他便决定今日要把事情弄个明白,于是才有了这一出。
谢瑜安笑着作揖向她赔礼,“上次驸马府上的美酒实在香醇,瑜安贪杯多饮了些,酒后无德言行上开罪了长公主,还望您大人有大量,饶恕则个。”
永安长公主不吃这套,似笑非笑道:“若世子今日只是为了道歉,那后面的场面话也就不必说了,本宫还有事,就不奉陪了。”说着作势要起身。
谢瑜安忙出言阻拦,费了好多唇舌才把人劝住,他又重新斟了茶陪笑道:“既如此,瑜安也不说那些虚的了,今日只想问您一句,当日您劝瑜安让出云岫,为的是何人?”
永安长公主摇扇的手一顿,拧眉看他,眼波流转之间已经猜到了内情,不禁气笑了,万万没想到当日竟白费了周折,说了半天竟是鸡同鸭讲,难怪那天对方会气成那样,原来是误以为是她要夺人所爱。想通后,她又舒展开眉眼,不答反问:“世子以为本宫为的是谁?”
谢瑜安迟疑了片刻,突然朝某个方向抱了下拳,意思不言而喻。
长公主见他了悟,又慢慢摇起扇子来,含笑道:“孺子可教矣。”
谢瑜安听罢,心蓦地一沉,暗道竟果然如此,虽早有预料,但在确认后仍觉得荒诞震撼,如同天方夜谭,一时面如死灰,迟迟无法回神。
长公主喝完一杯茶,见他还在消沉,便用团扇轻点了点他胸膛,道:“世子是个聪明人,应当知道如何为君父分忧,这事不用本宫再教一次罢?”说完不再多言,推门而去。
人走后,谢瑜安又静坐了许久,直到日落西山才离开了畅音坊。
骑在马上,他想了许多,他想到了早逝的父母,想到了迟迟未承袭的爵位,想到了遥不可及的储君之位,想到了康王娶妻……心绪也几经变化,从心不在焉到愤愤不平,再到茫然无措,最后狠厉决绝……
第103章 避暑
谢君棠曾说很快他俩还会见面,云岫没想到这一日会来得如此之快。
天气渐热,奉天帝准备移驾行宫避暑,同时点了许多王公大臣随驾,满朝文武外加宗室贵胄无不以在随驾之列为荣,明德堂的宗室子这次并未都去,跟去行宫的不过寥寥三四个,而谢瑜安就在其中。
朱若听说后很是高兴,又勉力了他一番。谢瑜安心底却清楚不过,奉天帝醉翁之意不在酒,点了自己随行伴驾不过是做个幌子给外面的人看罢了。
他若是忠心,就该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接下去该如何做。
谢瑜安自然不敢违背,知情识趣地带上云岫同去。
云岫坐在马车里,偷偷打起车帘看他,对方骑马走在前面,只留给他一个冷硬的背影。这几天,他俩统共没见过几回,更别说好好说几句话,就连今日出城走了这大半天的路,也没吭过声。
“可……可那康王……他……他是个……”谢瑜安欲言又止。
朱若正色道:“他虽痴傻但也改变不了他是天潢贵胄的事实,他是当今圣上唯一的亲侄儿,论理,陛下无子,他才是玄朝最正统的储君人选。好孩子,你必定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才会巴巴地跑来告诉外祖父,是也不是?”
谢瑜安点了点头,忧虑道:“自从听闻了此事,我便隐隐不安,觉得仿佛要横生枝节。此次赈灾回京复命,陛下虽赞扬了我办事勤勉,一并赏了许多东西,但听说这几日其他几个宗室子也陆续归来,陛下对我们几个并无偏颇,都是一样的待遇。原先我还志得意满,觉得这次必定能把其他人比下去,让陛下对我另眼相待,可如今看来,似乎和离京前并无不同,大家还是在同一个起点上。现在又杀出了个康王,虽然我以康王自小痴傻为由想要说服自己,但……”话未说完,他已长吁短叹起来。
朱若不得不叹服自己这个外孙的敏锐,康王痴傻,心智堪比幼童,在储君之事上,一早就被排除在外,正因如此,才给了谢瑜安他们这些宗室子争储的机会。
奉天帝病重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但病势病况却是宫中隐秘,太医院三缄其口,连半个字都不敢往外漏,导致外头无人知晓陛下寿数几何,究竟还能坐多久的江山。
倘若陛下还能坚持个几年,一旦康王大婚后诞下心智健全的男孩,只要此子立得住,那么储位将再无悬念。
但这也意味着谢瑜安他们这些人到头来白忙活了一场,所有宗室子都只有一败涂地这个结局。
奉天帝心思深沉,难以揣度,朱若猜不透他究竟为何会突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要给康王择妻,他到底只是因为不忍康王一脉无后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对所有宗室子不满,不打算继续在这些人里挑选储君?
答案不得而知。
饶是朱若为官几十载,经历得多了,面对当下的局势,此刻也难免失了平和,开始跟着心烦意乱起来。但为了避免谢瑜安这个外孙在此刻方寸大乱,朱若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试图宽慰他,“勿慌,越是如此你自己越要稳得住,如今还只是传闻,陛下尚未明发旨意,一切还未可知。纵然确有其事,焉知不是陛下只是出于怜惜之情,想要为康王找个能掌事的贤内助?”
谢瑜安垂眸不言语,朱若以为他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正待继续劝说,对方却突然起身附在他耳畔问了一句话:“您在帝都多年,可曾听说过一个传言,说康王实际上并非是陛下的侄子,而是陛下的私生子?”
“放肆!”朱若惊立而起,呵断他的胡言乱语,他头一次对这个外孙疾言厉色,指着他鼻尖骂道,“这是哪里听来的胡话!将这种无稽之谈告知与你的人究竟存了什么心思?你休要听信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若被人知晓你们背后这般编排陛下,杀身之祸顷刻而至!”
谢瑜安自知说错了话,后悔不迭,他白着脸去开门窗,确保这话没有被第三个人听了去,接着又再度关紧门窗回到书案前向朱若请罪,“孙儿一时糊涂,口不择言,您切勿生气,孙儿今后再不说了。”
朱若心知他素日老成,但到底年轻,没经过什么事,又被康王的事弄了个措手不及,难免就失了分寸,此时见他有了悔意,也不忍再责备他,只温声说道:“瑜安,外祖父还是那句话,你自己要先稳住,不可因为外头那些毫无根据的混账话乱了心智,若是一着不慎那就真的是满盘皆输了。当前你要做的,就是安心读书,尽心为陛下办差,知道么?”
谢瑜安躬身行礼,表示受教,只是他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压低了嗓门道:“据说康王的生母和仁元皇后是同族姐妹,模样肖似。陛下对早逝的元后用情至深,见到酷似发妻的兄嫂,难免移情……”
朱若没想到他竟还要说,立马将书案拍得砰砰作响,怒道:“住口!住口!快住口!”
谢瑜安这才作罢,外祖父这样激烈的反应,反倒说明了问题,只是对方畏惧奉天帝,害怕祸从口出,不肯深谈,他只好再次赔礼道歉,并指天发誓自己必不去外头乱说,才将此事揭过。
因为这段插曲,朱若无心再与他说话,匆匆打发了他。谢瑜安无法,只得告辞,他又去探望朱楣,得知人没醒就没逗留,径自出了大门打道回府。可行至半途,竟撞见了永安长公主的车驾。
谢瑜安想了想,主动迎了上去求见对方,大街上闲杂人等众多,不是说话的地方,长公主让家将给他传话,让他半个时辰后去畅音坊的雅间等她。
畅音坊是帝都中有名的戏园子,许多达官显贵都爱去那儿听戏消遣。
谢瑜安掐着时间到了地儿,早有长公主事先安排好的人引着他从后头一处隐蔽的楼梯上了雅间。他在里头又等了大约半个时辰,永安长公主才姗姗来迟。
对方用绛色团扇遮住下半张脸,扇面上精美的折枝花鸟刺绣与她额间的花钿两相呼应,她边落座边笑着致歉,“实在对不住,方才与这儿的班主多说了几句话,一时忘了时辰,世子别见怪啊。”
谢瑜安自然不敢同她计较,他倒了茶递给对方,正琢磨着如何开口,忽听长公主噗嗤一笑,半真半假地揶揄道:“上回世子好大的火气,还说要和本宫玉石俱焚,着实把本宫吓得不轻,还以为从此之后世子铁了心要同本宫再无来往了呢。”
谢瑜安讪讪地喝了口茶,永安长公主轻摇团扇,明知故问道:“世子今日要见本宫,为的什么?本宫事忙,留给世子的空闲可不多。”意在催促他有话直说。
这两天,谢瑜安把之前在孙府和长公主之间的谈话细细回忆了无数遍,发现当日长公主字里行间只说让他主动退婚、献出云岫,却从未明确地说过是让他把云岫让给她自己,当时他先入为主,又是在气头上,自然没有往其他方面多想。方才在街上偶遇长公主车驾,他便决定今日要把事情弄个明白,于是才有了这一出。
谢瑜安笑着作揖向她赔礼,“上次驸马府上的美酒实在香醇,瑜安贪杯多饮了些,酒后无德言行上开罪了长公主,还望您大人有大量,饶恕则个。”
永安长公主不吃这套,似笑非笑道:“若世子今日只是为了道歉,那后面的场面话也就不必说了,本宫还有事,就不奉陪了。”说着作势要起身。
谢瑜安忙出言阻拦,费了好多唇舌才把人劝住,他又重新斟了茶陪笑道:“既如此,瑜安也不说那些虚的了,今日只想问您一句,当日您劝瑜安让出云岫,为的是何人?”
永安长公主摇扇的手一顿,拧眉看他,眼波流转之间已经猜到了内情,不禁气笑了,万万没想到当日竟白费了周折,说了半天竟是鸡同鸭讲,难怪那天对方会气成那样,原来是误以为是她要夺人所爱。想通后,她又舒展开眉眼,不答反问:“世子以为本宫为的是谁?”
谢瑜安迟疑了片刻,突然朝某个方向抱了下拳,意思不言而喻。
长公主见他了悟,又慢慢摇起扇子来,含笑道:“孺子可教矣。”
谢瑜安听罢,心蓦地一沉,暗道竟果然如此,虽早有预料,但在确认后仍觉得荒诞震撼,如同天方夜谭,一时面如死灰,迟迟无法回神。
长公主喝完一杯茶,见他还在消沉,便用团扇轻点了点他胸膛,道:“世子是个聪明人,应当知道如何为君父分忧,这事不用本宫再教一次罢?”说完不再多言,推门而去。
人走后,谢瑜安又静坐了许久,直到日落西山才离开了畅音坊。
骑在马上,他想了许多,他想到了早逝的父母,想到了迟迟未承袭的爵位,想到了遥不可及的储君之位,想到了康王娶妻……心绪也几经变化,从心不在焉到愤愤不平,再到茫然无措,最后狠厉决绝……
第103章 避暑
谢君棠曾说很快他俩还会见面,云岫没想到这一日会来得如此之快。
天气渐热,奉天帝准备移驾行宫避暑,同时点了许多王公大臣随驾,满朝文武外加宗室贵胄无不以在随驾之列为荣,明德堂的宗室子这次并未都去,跟去行宫的不过寥寥三四个,而谢瑜安就在其中。
朱若听说后很是高兴,又勉力了他一番。谢瑜安心底却清楚不过,奉天帝醉翁之意不在酒,点了自己随行伴驾不过是做个幌子给外面的人看罢了。
他若是忠心,就该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接下去该如何做。
谢瑜安自然不敢违背,知情识趣地带上云岫同去。
云岫坐在马车里,偷偷打起车帘看他,对方骑马走在前面,只留给他一个冷硬的背影。这几天,他俩统共没见过几回,更别说好好说几句话,就连今日出城走了这大半天的路,也没吭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