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在此时忽闻一道清亮的玉磬声,众人为之一振,接着就听一內监高声唱喏,“圣上驾到——”
众人忙整衣敛容,一边高呼万岁,一边下拜跪迎。
少顷,奉天帝身着玄色祥云金龙纹袍服,戴十二旒冠冕,姗姗来迟。
第5章 偿债
等奉天帝迤迤然落座,身边大太监一甩拂尘命诸位免礼起身。
接着又是三道玉磬敲击声,众人在宫人的引导下依次入席。
云岫两人以及谢瑜璿等宗室子弟的座位都处于大殿中后段,并不显眼,说得直白点,连御座上的龙颜都未必看得清。这样的安排倒是让余怒未消的谢瑜安得了稍许宽慰。
等众人坐定,笙箫婉转,舞姬鱼贯而入,罗衣翩飞,长袖曼舞,一时觥筹交错,宴酣行乐。
因云岫年岁小,谢瑜安并不敢让他饮旁的酒,只斟了果酒让他尝尝滋味,“宫里酿的果酒和咱们府里的比,如何?”
云岫浅啄了一小口,砸吧两下,道:“似乎更清甜些,就是不知后劲大不大。”要是在宫宴上喝醉出糗那就不妙了。
谢瑜安又给他夹了筷子菜,笑道:“小酌两杯不碍事,况且有我在。”
云岫见碗里小山尖似的堆着御膳,又见谢瑜安光忙着照顾自己,酒水肴馔分毫未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便也替他斟满了酒又夹了数筷对方爱吃的在他碗中。
美酒佳肴间,方才的那点子愤懑和不快似乎都随之淡去了。
云岫面上不显,心里却觉得索然无味,似乎皇宫里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虽一砖一瓦都镶金嵌玉,尽善尽美,却处处包藏杀机,教人心惊胆寒。
他忽然有些想念青萍府的家了。
谢瑜安见他兴致不高,面色寂寥,便故意借谈殿中歌舞和丝竹雅乐的话头引他多说几句话。云岫这才抬头去看舞乐笙箫,目光扫过阶陛之上浓墨重彩的玄色衣影又匆匆避开。
云岫记得谢瑜安在教导宫中规矩时曾反复告诫过他,随意窥视圣人龙颜是大罪。初听这道规矩时,他还偷偷地想,那些近身服侍的宫人以及妃嫔娘娘们即便和陛下朝夕相处,岂不是也并不清楚圣上究竟长得是圆是扁。
而今晚在千岁殿宴饮的这些王爷公主、朝臣命妇们或许也和自己一般,压根不知皇帝是俊是丑。
这想法着实大逆不道,云岫只敢一个人偷着乐,他脸上藏不住事,嘴角一扬,颊边就现出两道梨涡,顿时笑靥如花,娇憨可爱。他却不知,在他暗暗编排皇帝的时候,对方的目光穿过十二旒正落在自己脸上。
谢君棠百无聊赖地斜倚在御座上,近些年,像今晚这种宫宴,过去他最多也只是露个面略坐一坐就走,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方才当他在高处坐定,目光在底下众人低垂的后脑勺上倏忽掠过时,不过几眼就在一堆锦衣华服之中瞧见了一件熟悉的旧衣。
那是他年少时曾穿过的旧衣。
当初他还只是个可有可无,同母亲一道被幽禁在冷宫中的先帝幼子。
在他十一岁那年,因亲儿子当了皇帝又恰逢自个儿四十大寿,顾太后万事顺遂,心情颇佳,竟大发慈悲地放自己出来,又命针工局赶制了新衣以便自己在千秋节上能穿。
宫里的人都是捧高踩低的人精,见他是从冷宫出来的,多年无人问津,隐形人一般,差事上就未用心。新衣上面既无皇子规制的龙纹图样,连用料、手艺也是极尽敷衍之能事。
新衣肥大不合身,像个斑斓的口袋松垮地罩在身上,他穿上这身衣裳,连走路都走不好,又有居心叵测的人为了让他在顾太后寿宴上当众出丑,故意踩他衣摆,害他跌得鼻青脸肿。
顾太后见了当场发作,要治他一个御前失仪之罪。
危机关头,若不是他急中生智,借口效仿古时老莱子彩衣娱亲,一顿廷杖是怎么也免不了的。
可当时在场对他指指点点,奚落嘲笑的人又岂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帝都竟会骤然风云突变,血流成河。
大太监冯九功冯公公见圣上望着一隅出了许久的神,便小心翼翼地唤了声“陛下”,并无声询问是否要摆驾回宫。
谢君棠从久远的思绪中抽离,殿中珠歌翠舞,灯烛辉煌,把云岫那张唇红齿白的小脸照得犹如金玉珠玑,这位践祚多年的皇帝说了自迈入千岁殿后的第一句话:“这是何人?瞧着有几分面善。”他自然知道穿着那身旧衣的少年就是今晚那个躲在水缸中掉眼泪的哭包,只是当时云岫只说自己是来赴宴的,并未明说他是跟谁进的宫。实际上谢君棠也没太大的兴趣去了解对方是哪家的子侄,现下不过是随口一提罢了。
可冯九功却是个再细致周到不过的人了,陛下的随口一问,他是万不敢敷衍了事的。因他是在皇帝御极后随侍左右的,并不清楚旧衣一事,他顺着皇帝的目光眯着眼望去,甫一见到云岫那张格外扎眼的漂亮脸蛋,不由地一愣,暗道陛下怎么突然对个陌生少年感兴趣了。
云岫脸生,冯九功也不认得,他便顺手招了个小内侍去悄悄打听。
小内侍办事很利索,没多久就回来了。冯九功与他耳语了一阵后,才凑到谢君棠跟前回禀,“打听清楚了,那位小公子是庆顺郡王世子的未婚妻,名叫云岫。”边说边在手心里一笔一划地写出来,好叫皇帝知道是哪两个字。
说完云岫身份后,冯九功又把开宴前谢瑜璿几人之间的龃龉都事无巨细地抖了出来。
“云岫?”谢君棠没去管那些口角争锋,只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他就是谢瑜安要娶的那个男妻?”
冯九功道:“正是。先前陛下命奴婢整理此次奉召进京的宗室子们的情报,奴婢记得这位云小公子除了这一层身份外还有些来历。”冯太监故意顿了顿,低眉敛目中偷偷用余光飞速地扫了谢君棠一眼,见他在听,便一五一十地继续说道:“据闻云小公子是云敬恒云大人的幼子,方才陛下说他面善,必定是因他二人是骨肉至亲,在容貌上自然有些许相似了。”一说完,他立马把脑袋低到尘埃里,不敢再去看皇帝的脸色。
果不其然,谢君棠在他头顶发出数声冷笑。
因弓着身低着头,冯九功虽看不到皇帝的神情,但也不难从这几声冷笑中想象得出,此时此刻在对方那张病恹恹的脸上究竟会浮现出怎样的阴鸷不快来。
“云敬恒?那个老匹夫?”
冯九功并不敢吱声,以免自个儿在皇帝动怒时遭了池鱼之殃。
谢君棠又念了两遍云岫的名字,讥讽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那老匹夫醉心权术,恋栈高位,竟会给儿子取这么个名字,哈!可笑!”
他又看了一眼云岫那张光润玉容,已把脑海中云敬恒那张惹人厌烦的老脸跟面前这一张做了一番比较,厌恶痛恨如洪水一般决堤泛滥,将理智悉数冲垮,谢君棠阴恻恻地道:“当年老匹夫对朕多方辖制掣肘,又害了朕的皇后,害朕孤家寡人多年,如今朕重病缠身,年岁不永,帝陵里清冷孤寂得很,等朕龙驭宾天的时候,合该找个人一道进去陪陪朕。九功以为如何?”
冯九功脊背上已出了层薄汗,支吾道:“……陛下,云小公子已和郡王世子议了亲。”
谢君棠冷笑,“议了亲又如何?凭他是谁,便是已经成了亲拜了堂,朕让他来他敢不来?更何况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这一番对话未曾入第三人的耳朵。
冯九功心知皇帝独断专横,说一不二,近年来虽因病不怎么参与大朝会,但朝廷局势依然牢牢地掌握在他掌心中,权术制衡,阴诡博弈都逃不脱其帝王心术。对方一旦决定做的事,天下间已无人能够轻易改变。
只可怜那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云小公子,他父亲当年造的孽,今日竟报在他这个儿子身上。
冯九功有些唏嘘,但他和云岫无亲无故,自然同情有限,很快便把这事抛在了脑后。他看了眼更漏,正打算再次询问皇帝是否要摆驾,不想一负甲佩刀的武官突然奔入殿内。
来人奔至阶陛前下跪,双手将一封沾血军报高举过头顶,朗声道:“陛下,有西北八百里军报呈上。”
未等谢君棠发话,冯九功已疾步跑下御阶,亲自接过军报呈到他面前。
谢君棠一目十行,脸色顿变。
此时殿中歌舞极有眼色地停歇住了,原先饮酒作乐的朝臣宗亲也跟着止了声,内阁等股肱重臣皆已出列恭敬地站在阶陛下,有心思通透的已然猜出是西北战事生了变故。
半年前,原先奉玄朝为宗主国,每年纳贡臣服的部落小国赤狄突然进犯西北边境,内阁票拟了人选,最终以郑信、公孙潜两员大将率七万大军前去讨伐。
郑信、公孙潜都出自将门,两人都是身经百战,英勇过人的将才。可谁知这两人竟在此次行军作战的策略上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个主将争锋相对,底下将士军令不通,各自为政,最后竟让赤狄钻了空子,导致西北战线一触即溃,七万援军死伤无数。如今那赤狄已经屠了两个边境重镇,在境内胡作非为,还扬言要南下放牧,逐鹿中原。
众人忙整衣敛容,一边高呼万岁,一边下拜跪迎。
少顷,奉天帝身着玄色祥云金龙纹袍服,戴十二旒冠冕,姗姗来迟。
第5章 偿债
等奉天帝迤迤然落座,身边大太监一甩拂尘命诸位免礼起身。
接着又是三道玉磬敲击声,众人在宫人的引导下依次入席。
云岫两人以及谢瑜璿等宗室子弟的座位都处于大殿中后段,并不显眼,说得直白点,连御座上的龙颜都未必看得清。这样的安排倒是让余怒未消的谢瑜安得了稍许宽慰。
等众人坐定,笙箫婉转,舞姬鱼贯而入,罗衣翩飞,长袖曼舞,一时觥筹交错,宴酣行乐。
因云岫年岁小,谢瑜安并不敢让他饮旁的酒,只斟了果酒让他尝尝滋味,“宫里酿的果酒和咱们府里的比,如何?”
云岫浅啄了一小口,砸吧两下,道:“似乎更清甜些,就是不知后劲大不大。”要是在宫宴上喝醉出糗那就不妙了。
谢瑜安又给他夹了筷子菜,笑道:“小酌两杯不碍事,况且有我在。”
云岫见碗里小山尖似的堆着御膳,又见谢瑜安光忙着照顾自己,酒水肴馔分毫未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便也替他斟满了酒又夹了数筷对方爱吃的在他碗中。
美酒佳肴间,方才的那点子愤懑和不快似乎都随之淡去了。
云岫面上不显,心里却觉得索然无味,似乎皇宫里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虽一砖一瓦都镶金嵌玉,尽善尽美,却处处包藏杀机,教人心惊胆寒。
他忽然有些想念青萍府的家了。
谢瑜安见他兴致不高,面色寂寥,便故意借谈殿中歌舞和丝竹雅乐的话头引他多说几句话。云岫这才抬头去看舞乐笙箫,目光扫过阶陛之上浓墨重彩的玄色衣影又匆匆避开。
云岫记得谢瑜安在教导宫中规矩时曾反复告诫过他,随意窥视圣人龙颜是大罪。初听这道规矩时,他还偷偷地想,那些近身服侍的宫人以及妃嫔娘娘们即便和陛下朝夕相处,岂不是也并不清楚圣上究竟长得是圆是扁。
而今晚在千岁殿宴饮的这些王爷公主、朝臣命妇们或许也和自己一般,压根不知皇帝是俊是丑。
这想法着实大逆不道,云岫只敢一个人偷着乐,他脸上藏不住事,嘴角一扬,颊边就现出两道梨涡,顿时笑靥如花,娇憨可爱。他却不知,在他暗暗编排皇帝的时候,对方的目光穿过十二旒正落在自己脸上。
谢君棠百无聊赖地斜倚在御座上,近些年,像今晚这种宫宴,过去他最多也只是露个面略坐一坐就走,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方才当他在高处坐定,目光在底下众人低垂的后脑勺上倏忽掠过时,不过几眼就在一堆锦衣华服之中瞧见了一件熟悉的旧衣。
那是他年少时曾穿过的旧衣。
当初他还只是个可有可无,同母亲一道被幽禁在冷宫中的先帝幼子。
在他十一岁那年,因亲儿子当了皇帝又恰逢自个儿四十大寿,顾太后万事顺遂,心情颇佳,竟大发慈悲地放自己出来,又命针工局赶制了新衣以便自己在千秋节上能穿。
宫里的人都是捧高踩低的人精,见他是从冷宫出来的,多年无人问津,隐形人一般,差事上就未用心。新衣上面既无皇子规制的龙纹图样,连用料、手艺也是极尽敷衍之能事。
新衣肥大不合身,像个斑斓的口袋松垮地罩在身上,他穿上这身衣裳,连走路都走不好,又有居心叵测的人为了让他在顾太后寿宴上当众出丑,故意踩他衣摆,害他跌得鼻青脸肿。
顾太后见了当场发作,要治他一个御前失仪之罪。
危机关头,若不是他急中生智,借口效仿古时老莱子彩衣娱亲,一顿廷杖是怎么也免不了的。
可当时在场对他指指点点,奚落嘲笑的人又岂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帝都竟会骤然风云突变,血流成河。
大太监冯九功冯公公见圣上望着一隅出了许久的神,便小心翼翼地唤了声“陛下”,并无声询问是否要摆驾回宫。
谢君棠从久远的思绪中抽离,殿中珠歌翠舞,灯烛辉煌,把云岫那张唇红齿白的小脸照得犹如金玉珠玑,这位践祚多年的皇帝说了自迈入千岁殿后的第一句话:“这是何人?瞧着有几分面善。”他自然知道穿着那身旧衣的少年就是今晚那个躲在水缸中掉眼泪的哭包,只是当时云岫只说自己是来赴宴的,并未明说他是跟谁进的宫。实际上谢君棠也没太大的兴趣去了解对方是哪家的子侄,现下不过是随口一提罢了。
可冯九功却是个再细致周到不过的人了,陛下的随口一问,他是万不敢敷衍了事的。因他是在皇帝御极后随侍左右的,并不清楚旧衣一事,他顺着皇帝的目光眯着眼望去,甫一见到云岫那张格外扎眼的漂亮脸蛋,不由地一愣,暗道陛下怎么突然对个陌生少年感兴趣了。
云岫脸生,冯九功也不认得,他便顺手招了个小内侍去悄悄打听。
小内侍办事很利索,没多久就回来了。冯九功与他耳语了一阵后,才凑到谢君棠跟前回禀,“打听清楚了,那位小公子是庆顺郡王世子的未婚妻,名叫云岫。”边说边在手心里一笔一划地写出来,好叫皇帝知道是哪两个字。
说完云岫身份后,冯九功又把开宴前谢瑜璿几人之间的龃龉都事无巨细地抖了出来。
“云岫?”谢君棠没去管那些口角争锋,只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他就是谢瑜安要娶的那个男妻?”
冯九功道:“正是。先前陛下命奴婢整理此次奉召进京的宗室子们的情报,奴婢记得这位云小公子除了这一层身份外还有些来历。”冯太监故意顿了顿,低眉敛目中偷偷用余光飞速地扫了谢君棠一眼,见他在听,便一五一十地继续说道:“据闻云小公子是云敬恒云大人的幼子,方才陛下说他面善,必定是因他二人是骨肉至亲,在容貌上自然有些许相似了。”一说完,他立马把脑袋低到尘埃里,不敢再去看皇帝的脸色。
果不其然,谢君棠在他头顶发出数声冷笑。
因弓着身低着头,冯九功虽看不到皇帝的神情,但也不难从这几声冷笑中想象得出,此时此刻在对方那张病恹恹的脸上究竟会浮现出怎样的阴鸷不快来。
“云敬恒?那个老匹夫?”
冯九功并不敢吱声,以免自个儿在皇帝动怒时遭了池鱼之殃。
谢君棠又念了两遍云岫的名字,讥讽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那老匹夫醉心权术,恋栈高位,竟会给儿子取这么个名字,哈!可笑!”
他又看了一眼云岫那张光润玉容,已把脑海中云敬恒那张惹人厌烦的老脸跟面前这一张做了一番比较,厌恶痛恨如洪水一般决堤泛滥,将理智悉数冲垮,谢君棠阴恻恻地道:“当年老匹夫对朕多方辖制掣肘,又害了朕的皇后,害朕孤家寡人多年,如今朕重病缠身,年岁不永,帝陵里清冷孤寂得很,等朕龙驭宾天的时候,合该找个人一道进去陪陪朕。九功以为如何?”
冯九功脊背上已出了层薄汗,支吾道:“……陛下,云小公子已和郡王世子议了亲。”
谢君棠冷笑,“议了亲又如何?凭他是谁,便是已经成了亲拜了堂,朕让他来他敢不来?更何况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这一番对话未曾入第三人的耳朵。
冯九功心知皇帝独断专横,说一不二,近年来虽因病不怎么参与大朝会,但朝廷局势依然牢牢地掌握在他掌心中,权术制衡,阴诡博弈都逃不脱其帝王心术。对方一旦决定做的事,天下间已无人能够轻易改变。
只可怜那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云小公子,他父亲当年造的孽,今日竟报在他这个儿子身上。
冯九功有些唏嘘,但他和云岫无亲无故,自然同情有限,很快便把这事抛在了脑后。他看了眼更漏,正打算再次询问皇帝是否要摆驾,不想一负甲佩刀的武官突然奔入殿内。
来人奔至阶陛前下跪,双手将一封沾血军报高举过头顶,朗声道:“陛下,有西北八百里军报呈上。”
未等谢君棠发话,冯九功已疾步跑下御阶,亲自接过军报呈到他面前。
谢君棠一目十行,脸色顿变。
此时殿中歌舞极有眼色地停歇住了,原先饮酒作乐的朝臣宗亲也跟着止了声,内阁等股肱重臣皆已出列恭敬地站在阶陛下,有心思通透的已然猜出是西北战事生了变故。
半年前,原先奉玄朝为宗主国,每年纳贡臣服的部落小国赤狄突然进犯西北边境,内阁票拟了人选,最终以郑信、公孙潜两员大将率七万大军前去讨伐。
郑信、公孙潜都出自将门,两人都是身经百战,英勇过人的将才。可谁知这两人竟在此次行军作战的策略上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个主将争锋相对,底下将士军令不通,各自为政,最后竟让赤狄钻了空子,导致西北战线一触即溃,七万援军死伤无数。如今那赤狄已经屠了两个边境重镇,在境内胡作非为,还扬言要南下放牧,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