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庄绍光笑说:“不仅谢媒钱,还有好酒好菜。”
黄先生只有这一个女儿,挑了几年,有他嫌人家的,也有人家嫌他的。“总得找个让你称心如意,又能托付终身的人和家族。”黄先生念叨道。
陈翰林找来正中下怀,黄先生立刻应了:“那孩子书读得好,人也好。”
陈翰林笑说:“庄大的兄弟,我是看着长大的,令爱交给他,你放一千个一万个心。”
黄先生又咳嗽起来,那阵仗惊天响,似乎要把五脏六腑咳出来般,吓得陈翰林手忙脚乱地抚背顺气喂水,一颗心也变得沉甸甸起来。
黄先生半天才止了咳,道:“我肺部早年受了寒,年纪大了越发严重,说不定明日就土埋脖子。你也说庄家孩子好,我即便死了也有脸去见她娘了。”
陈翰林沉吟半天,叹息一声:“唉,我说话不中听,你莫见怪,孩子都不小了,早日让他们成家才是正经。
一来,你南京没个亲人,如此一来就得了个儿子;二来,办件喜事冲一冲,于你的病有益;三来……世道眼看着江河日下,侄女儿定下来,你也安心。”
黄先生大为赞同:“我也是这个想法,只怕庄家有别的说法。”
陈翰林大笑说:“这个你放心,庄三的孪生弟弟已娶了亲。”黄先生心中大安,强撑病体,作揖谢过。
陈翰林回去如此这般给庄绍光说了,庄绍光再三道谢。黄先生早已找人赁房子,现在不好住在一处,借故搬出去住,庄绍光心知缘由,留了几句就放人走了。
没过两日,庄绍光正式托媒人陈翰林上门,黄先生立刻应了,两家见一双小儿女情投意合,别的都不计较,只求速速成婚。
原来,不独黄先生急,婚事定了后,庄绍光也怕黄先生有个三长两短,生出波折来,一面写信回家告知此事,一面操持婚事。十月里,天气初寒,黄巧嫁给了庄绍耀。
谁知好事成双,双喜临门。次日,朝廷下旨调庄绍光回京,任吏部侍郎,即刻上任。
庄绍耀一直跟着大哥生活,听见调令,先为大哥高兴,而后又为去留左右为难。
【作者有话说】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杨万里《小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第49章 院试落榜
◎四兄弟中独我不中,面上不好看。◎
黄先生病体羸弱,操持太过,女儿发嫁前两天,就倒了下去,躺在床上,寻医问药。是故,庄绍耀不敢离开,唯恐遗下悔恨。
庄绍光在南京望断京师,乍闻天音,恨不得胁下生出双翼,日暮就进皇城,拜见皇帝。
“我带上董二几个仆从择日北上。”庄绍光将家人叫齐说。
说罢,他看向庄绍耀,说:“黄先生病体未愈,离不开人,你就留南京和马先生读书,不要懈怠。”
庄绍耀松了一口气,说:“我也是这个意思。现在路上不安宁,大哥,你多带些人。”
庄绍光点头,转头看向妻子,说:“不知这一去如何,你和孩子们先留在南京等我消息,日后再慢慢北上。”
苏蕙仙颔首:“也好。你何日启程?”
“尽快走,最好这两日。”庄绍光道。几人听了欲言又止,但见他主意已定,只得随他去了。
走出花厅,黄巧踌躇不已,她挂念父亲想要回去看一眼,但作为新妇,恐家人不喜,不好明言。
正想着,忽然被苏蕙仙叫住:“弟妹,原本应叫你和小弟一起回去探望亲家,只是家中忙乱,不能兼顾。我要打发小弟问问,有无北上的官船或者商队。”
黄巧忙说:“正事要紧。”
苏蕙仙说:“你放心不下,就去先去看黄先生。我想着夫君走了,小弟年幼,家中又有一群妇孺,过两日就请黄先生搬进来住,劳你问问黄先生肯不肯。”
黄巧心中一暖,面上摇头说:“大嫂好意,只是不合规矩。”
苏蕙仙笑说:“咱家几年前还是普通百姓家,不讲什么繁文缛节。我看你坐立不安,快去吧。”
黄巧一顿,道了几声谢,带着小舍坐马车回了黄家,见黄先生热烧退去,说了诸事。
黄先生偎着床头坐着,听完道:“庄大郎只怕又要失望了。”
黄巧递过茶来,说:“爹,喝茶。今说这儿闹匪,后说那儿闹匪,天下就没个太平的地方,朝廷起用大伯这样的忠直之士,可不就是代表皇帝悟了。”
黄先生接过茶喝了,摇头说:“他只有三分热情。我好了,你回去帮把手。”
黄巧见父亲精神尚好,叮嘱了几句,便要回去。路上,她顺手买了几坛路菜叫人送回家中。
直到午后,庄绍耀才从气喘吁吁回来,找好了搭乘的船只,只是不见庄绍光。问了才知道,大哥去和他们那些同僚告别了。
直到日落西山才回来,庄绍耀回他说:“徐家有船队后日一早要启程。”庄绍光遂定了这个日子。
次日,同僚好友连同马先生也来了,将熬夜做的文章送给庄绍光,说:“皇朝内忧外患,大道不行,我等闲居乡野,愧对圣明,便将愚论书于纸上,闻庄兄面圣,若有一二可行之处,请乞上达天听。”
说着,众人长作一揖,庄绍光接了。众人不便打扰,说了两句祝福话,就告辞离开。
苏蕙仙从侧室转出来,看见他的脸色,笑着劝慰道:“国家有这些忠直之士,你可无忧矣。”
庄绍光却道:“忠直之士流落乡野,谄媚小人居于庙堂,我如何不忧?”
苏蕙仙沉默了一瞬,叹息良久,道:“万事小心。”
庄绍光道:“我知道,家里就托付给你了。”
到了那日,亲朋好友都过来相送。又过了一日,苏蕙仙再三邀请,黄先生才过来住下养病。
庄绍耀一边跟着马先生读书,一边与妻子诗书相伴,一边照看阖家老小,日子十分平静。
忽然,北边来信了。庄绍光刚当了两个月的吏部侍郎,就被贬出京师,到西北任职。
一直在京师当翰林的二哥庄绍宗也被贬出京师,举家震惊。
庄绍耀看罢来信,心中为之叫屈,两位兄长反而在信中苦中作乐道:“到了地方反而能做些实事,不用担忧。”
庄绍宗在河间府任职,离京师不算太远,便携妻儿一起去了。但是庄绍光任职的地方,山高水远,又不安生,因而写信给庄绍耀让其继续在南京暂住,以图日后。
纵有诸多不满,但亦无可奈何。
翻年又是院试年。庄绍耀见大哥二哥虽高中进士,但心中抱负难以施展,故而心中对举业颇为不屑。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可是帝王家不识货啊。
然而,孪生弟弟*庄绍祖已中了秀才,少年意气,庄绍耀又有几分想法。但是南京非其原籍,若想考试,就要回家,可是黄先生这几个月来身子好好坏坏,不敢离人。
黄先生知道后,胸有成竹地对庄绍耀笑说:“姑爷原是为这个担忧,我有法子让你在南京参加院试。你不必管,且跟着马先生用心读书。”
庄绍耀忙说:“岳丈病着,若因我之事劳累了,是我的罪过,不敢劳烦。”
黄先生笑说:“没干系,你放心。”
庄绍耀将信将疑,几日后,黄先生送来好消息:“一切都办妥了。朝廷规定,客籍亦能参加,我给你办了客籍。”
庄绍耀愈加刻苦,到了那日,备好笔墨纸砚和吃食,进了考场。他运笔如风,文思泉涌,完成后,便闭目休息。
天色已暗,忽然隔壁传来一阵窸窣声,还有细微的说话声。他心中纳闷,翻了个身,木板发出嘎吱的声音,隔壁陡然一静。
尔后,隔壁蜡烛照出一片明来,庄绍耀转过身,背朝里睡了,心中喃喃道:“夜晚做文章,也不怕污了卷子。”
考试毕,出了大门,黄巧和大侄儿庄延平在外等着。庄绍耀对上二人担忧的面容,轻松一笑:“咱们回家去。”
盥洗毕,庄绍耀将文章默下来,先与黄巧看了。黄巧看罢,笑说:“你的文章愈发进益了,文风流利质朴,有几分大哥的风骨。”
庄绍耀笑了一笑,说:“近朱者赤。我拿去与岳丈看。”
黄巧说:“爹早就把艺文丢了,马先生已经在等着你了,你且去,我给爹背了一遍就是。”
庄绍耀知道黄巧记忆力过人,不料还能过目成诵,还要说话,就被她推出去,笑说:“不要让马先生等急了。”
马先生看过,也道:“比之前进益了,院试想必无忧。”
然而考场贴出榜单,并无他的名字,庄绍耀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再三看过,仍是没有。
他失魂落魄地从人群中逆行而出,上了马车,当着黄巧的面就红了眼睛。
黄先生只有这一个女儿,挑了几年,有他嫌人家的,也有人家嫌他的。“总得找个让你称心如意,又能托付终身的人和家族。”黄先生念叨道。
陈翰林找来正中下怀,黄先生立刻应了:“那孩子书读得好,人也好。”
陈翰林笑说:“庄大的兄弟,我是看着长大的,令爱交给他,你放一千个一万个心。”
黄先生又咳嗽起来,那阵仗惊天响,似乎要把五脏六腑咳出来般,吓得陈翰林手忙脚乱地抚背顺气喂水,一颗心也变得沉甸甸起来。
黄先生半天才止了咳,道:“我肺部早年受了寒,年纪大了越发严重,说不定明日就土埋脖子。你也说庄家孩子好,我即便死了也有脸去见她娘了。”
陈翰林沉吟半天,叹息一声:“唉,我说话不中听,你莫见怪,孩子都不小了,早日让他们成家才是正经。
一来,你南京没个亲人,如此一来就得了个儿子;二来,办件喜事冲一冲,于你的病有益;三来……世道眼看着江河日下,侄女儿定下来,你也安心。”
黄先生大为赞同:“我也是这个想法,只怕庄家有别的说法。”
陈翰林大笑说:“这个你放心,庄三的孪生弟弟已娶了亲。”黄先生心中大安,强撑病体,作揖谢过。
陈翰林回去如此这般给庄绍光说了,庄绍光再三道谢。黄先生早已找人赁房子,现在不好住在一处,借故搬出去住,庄绍光心知缘由,留了几句就放人走了。
没过两日,庄绍光正式托媒人陈翰林上门,黄先生立刻应了,两家见一双小儿女情投意合,别的都不计较,只求速速成婚。
原来,不独黄先生急,婚事定了后,庄绍光也怕黄先生有个三长两短,生出波折来,一面写信回家告知此事,一面操持婚事。十月里,天气初寒,黄巧嫁给了庄绍耀。
谁知好事成双,双喜临门。次日,朝廷下旨调庄绍光回京,任吏部侍郎,即刻上任。
庄绍耀一直跟着大哥生活,听见调令,先为大哥高兴,而后又为去留左右为难。
【作者有话说】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杨万里《小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第49章 院试落榜
◎四兄弟中独我不中,面上不好看。◎
黄先生病体羸弱,操持太过,女儿发嫁前两天,就倒了下去,躺在床上,寻医问药。是故,庄绍耀不敢离开,唯恐遗下悔恨。
庄绍光在南京望断京师,乍闻天音,恨不得胁下生出双翼,日暮就进皇城,拜见皇帝。
“我带上董二几个仆从择日北上。”庄绍光将家人叫齐说。
说罢,他看向庄绍耀,说:“黄先生病体未愈,离不开人,你就留南京和马先生读书,不要懈怠。”
庄绍耀松了一口气,说:“我也是这个意思。现在路上不安宁,大哥,你多带些人。”
庄绍光点头,转头看向妻子,说:“不知这一去如何,你和孩子们先留在南京等我消息,日后再慢慢北上。”
苏蕙仙颔首:“也好。你何日启程?”
“尽快走,最好这两日。”庄绍光道。几人听了欲言又止,但见他主意已定,只得随他去了。
走出花厅,黄巧踌躇不已,她挂念父亲想要回去看一眼,但作为新妇,恐家人不喜,不好明言。
正想着,忽然被苏蕙仙叫住:“弟妹,原本应叫你和小弟一起回去探望亲家,只是家中忙乱,不能兼顾。我要打发小弟问问,有无北上的官船或者商队。”
黄巧忙说:“正事要紧。”
苏蕙仙说:“你放心不下,就去先去看黄先生。我想着夫君走了,小弟年幼,家中又有一群妇孺,过两日就请黄先生搬进来住,劳你问问黄先生肯不肯。”
黄巧心中一暖,面上摇头说:“大嫂好意,只是不合规矩。”
苏蕙仙笑说:“咱家几年前还是普通百姓家,不讲什么繁文缛节。我看你坐立不安,快去吧。”
黄巧一顿,道了几声谢,带着小舍坐马车回了黄家,见黄先生热烧退去,说了诸事。
黄先生偎着床头坐着,听完道:“庄大郎只怕又要失望了。”
黄巧递过茶来,说:“爹,喝茶。今说这儿闹匪,后说那儿闹匪,天下就没个太平的地方,朝廷起用大伯这样的忠直之士,可不就是代表皇帝悟了。”
黄先生接过茶喝了,摇头说:“他只有三分热情。我好了,你回去帮把手。”
黄巧见父亲精神尚好,叮嘱了几句,便要回去。路上,她顺手买了几坛路菜叫人送回家中。
直到午后,庄绍耀才从气喘吁吁回来,找好了搭乘的船只,只是不见庄绍光。问了才知道,大哥去和他们那些同僚告别了。
直到日落西山才回来,庄绍耀回他说:“徐家有船队后日一早要启程。”庄绍光遂定了这个日子。
次日,同僚好友连同马先生也来了,将熬夜做的文章送给庄绍光,说:“皇朝内忧外患,大道不行,我等闲居乡野,愧对圣明,便将愚论书于纸上,闻庄兄面圣,若有一二可行之处,请乞上达天听。”
说着,众人长作一揖,庄绍光接了。众人不便打扰,说了两句祝福话,就告辞离开。
苏蕙仙从侧室转出来,看见他的脸色,笑着劝慰道:“国家有这些忠直之士,你可无忧矣。”
庄绍光却道:“忠直之士流落乡野,谄媚小人居于庙堂,我如何不忧?”
苏蕙仙沉默了一瞬,叹息良久,道:“万事小心。”
庄绍光道:“我知道,家里就托付给你了。”
到了那日,亲朋好友都过来相送。又过了一日,苏蕙仙再三邀请,黄先生才过来住下养病。
庄绍耀一边跟着马先生读书,一边与妻子诗书相伴,一边照看阖家老小,日子十分平静。
忽然,北边来信了。庄绍光刚当了两个月的吏部侍郎,就被贬出京师,到西北任职。
一直在京师当翰林的二哥庄绍宗也被贬出京师,举家震惊。
庄绍耀看罢来信,心中为之叫屈,两位兄长反而在信中苦中作乐道:“到了地方反而能做些实事,不用担忧。”
庄绍宗在河间府任职,离京师不算太远,便携妻儿一起去了。但是庄绍光任职的地方,山高水远,又不安生,因而写信给庄绍耀让其继续在南京暂住,以图日后。
纵有诸多不满,但亦无可奈何。
翻年又是院试年。庄绍耀见大哥二哥虽高中进士,但心中抱负难以施展,故而心中对举业颇为不屑。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可是帝王家不识货啊。
然而,孪生弟弟*庄绍祖已中了秀才,少年意气,庄绍耀又有几分想法。但是南京非其原籍,若想考试,就要回家,可是黄先生这几个月来身子好好坏坏,不敢离人。
黄先生知道后,胸有成竹地对庄绍耀笑说:“姑爷原是为这个担忧,我有法子让你在南京参加院试。你不必管,且跟着马先生用心读书。”
庄绍耀忙说:“岳丈病着,若因我之事劳累了,是我的罪过,不敢劳烦。”
黄先生笑说:“没干系,你放心。”
庄绍耀将信将疑,几日后,黄先生送来好消息:“一切都办妥了。朝廷规定,客籍亦能参加,我给你办了客籍。”
庄绍耀愈加刻苦,到了那日,备好笔墨纸砚和吃食,进了考场。他运笔如风,文思泉涌,完成后,便闭目休息。
天色已暗,忽然隔壁传来一阵窸窣声,还有细微的说话声。他心中纳闷,翻了个身,木板发出嘎吱的声音,隔壁陡然一静。
尔后,隔壁蜡烛照出一片明来,庄绍耀转过身,背朝里睡了,心中喃喃道:“夜晚做文章,也不怕污了卷子。”
考试毕,出了大门,黄巧和大侄儿庄延平在外等着。庄绍耀对上二人担忧的面容,轻松一笑:“咱们回家去。”
盥洗毕,庄绍耀将文章默下来,先与黄巧看了。黄巧看罢,笑说:“你的文章愈发进益了,文风流利质朴,有几分大哥的风骨。”
庄绍耀笑了一笑,说:“近朱者赤。我拿去与岳丈看。”
黄巧说:“爹早就把艺文丢了,马先生已经在等着你了,你且去,我给爹背了一遍就是。”
庄绍耀知道黄巧记忆力过人,不料还能过目成诵,还要说话,就被她推出去,笑说:“不要让马先生等急了。”
马先生看过,也道:“比之前进益了,院试想必无忧。”
然而考场贴出榜单,并无他的名字,庄绍耀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再三看过,仍是没有。
他失魂落魄地从人群中逆行而出,上了马车,当着黄巧的面就红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