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永琏点头,找来纸笔把暂定的价格记下来。
“因为每日剩下的菜色多少有点出入,卖给百姓的饭菜也不能固定。”永琏道:“但可以分成三种,烩菜、面果子,汤面或者泡饭。”
明瑞、永璜都跟着点头。
钮伦好奇,“那我们每天能卖多少文?”
“刚御膳房说做了大概二十碗烩菜,五十个面果子,二十碗汤面。”永璜道:“让我算算。”
尚书房的仨小孩立刻一起算,明瑞先出答案,“一百二十五文。”
“一天一百二十五文,一个月就是三千七百五十文。”傅恒知道仨小孩算的慢,就帮他们算,“一个月不到五两银子。”
“好少。”钮伦听了不由皱眉,她平日听额娘算开销时,经常说几百两,几千两,随便做件衣服,都十几两银子。
他们这么多吃的,一个月才能赚不到五两。
皇后叹气,“我们本来也不为赚钱,只是不想浪费食物。”
永琏点头,“额娘说的对,不能忘记初心。”
永琏打算选两处穷人比较多的地方搭棚子。
傅恒对外城已经很熟悉了,说了两个位置,这两处都聚集一些做苦力的人。
接下来的事儿,就需要十六叔公帮忙了,让他选一批可靠的人负责此事。
宫里要在外面搭棚子周济百姓,少不得跟步军统领衙门打声招呼。
允禄去找步军统领鄂善时,他正焦头烂额,让人查下面官差和旗人勾结收保护费的事儿。
“也不知万岁爷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大过年的,直接问到我脸上来了。”鄂善一想到那日皇上的脸色,就瑟瑟发抖,都说当今皇上宽仁和善,不像先帝那样严厉刻薄。
他以后再也不附和这说法了,当今皇上发起火来,比先帝还吓人!
“天子脚下的事儿,万岁爷还能不知道?”允禄道:“依本王看,这件事该严惩。尤其那几个旗人和包衣奴才,朝廷给他们发的钱都哪儿去了?”
鄂善叹气,“还能哪儿去了,都赌光了呗。”
旗人里有不少沉迷赌博,这事儿允禄也知道,连宗室子弟都偶尔玩几把。
但赌博把钱输光了,房子也点了,搬到城外去赚这种不义之财,实在不像话。
“这事儿可不能糊弄,以后宫里派人在外城搭棚子救济百姓,外城有什么动静,皇上知道的更快。”允禄道。
鄂善一听,背上汗毛都竖起来了,以后步军统领这差事可不好干咯。
过年期间,永琏终于把罚抄写完了,屁颠屁颠跑去交给汗阿玛。
乾隆没好气,“朕还以为你早把这事儿忘了呢。”
“汗阿玛的惩戒,儿子哪里敢忘,每天抄写时都在反省。”永琏嘿嘿笑。
乾隆把儿子的嘴捏成鸭子嘴,“油嘴滑舌。”
他又仔细翻了翻厚厚一摞大字,能明显看出小家伙的字在一点点进步。
永琏的功课在尚书房这四个小孩里并不算突出,乾隆偶尔会着急。
但看小家伙在进步,他也就说不出苛责儿子的话。
作为储君,文韬武略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识人用人的本事。否则当年圣祖爷就不会选自家汗阿玛继位,而是去选文武兼备的三伯了。
像自己这样,能文能武,还深谙人心的,那肯定是少数。
好在永琏办事时还算有章法,知道如何用人防人。日后多加历练,一定能当个不错的皇帝。
乾隆趁着过年清闲,把以前的数学书拿出来翻了翻,不会的题目真多。
别人他不好意思问,就把弘昼叫进宫。
弘昼:“……皇兄你看我像是擅长数学的人吗?”
乾隆:“……”
“您就请传教士来给您讲得了,皇玛法和汗阿玛不都经常让传教士给他们讲课吗?”弘昼道。
乾隆不想请传教士,因为他知道这些题目并不难。而且都是学过一遍的东西了。
这人太好面子,好面子这点压过了他的求知欲。
但如果儿子来问他数学题目,他一无所知,又会丢更大的面子。
乾隆纠结一番,还是请了传教士。
永璜、永琏来养心殿让汗阿玛考校功课时,正遇见传教士在里面给汗阿玛讲数学。
永琏震惊,历史上乾隆不是对数理化这些西洋的学问不屑一顾吗?竟然也会主动学习?
值得鼓励值得鼓励!
永琏今日就故意找了几道算学题目问汗阿玛,他们现在还在学两位数加减乘除,乾隆当然会教。
“哇!汗阿玛好厉害!”永琏用崇拜的小眼神看汗阿玛。
乾隆失笑:“朕要是连这题目都不会,也太说不过去了。”
“我不管我不管您就是厉害,”永琏皱着包子脸道:“我和大哥讨论好久都没算出来。”
永璜在旁边跟着点头。
乾隆就跟俩孩子说,学数学要有耐心,这门功课十分重要云云。
永琏:“???”
永琏总觉得今日的汗阿玛被圣祖爷附身了。
但很快,永琏就知道汗阿玛还是那个不喜欢数学的汗阿玛。
乾隆听传教士讲了两天数学就开始不耐烦,怎么会有这么枯燥无聊的东西。等永琏他们开始学解方程,自己再补课也来得及。
当年末汗阿玛和十三叔一起学数学,还能建立那样深厚的感情,真是不可思议。
他现在看给他教数学的传教士都很不顺眼,还好这人平日在钦天监当值,不会经常遇见。
正月十五一过,朝廷各部院开始正常运转,外城的铺子摊贩也陆续开张。
“那边摆了个棚子,是哪家贵人要施粥济民吗?”
一个跛脚的小乞丐跌跌撞撞的跑进小巷,把这消息告诉同伴们。
“昨晚捡得点心还没吃完,我不去了。”昨儿十五,街上有灯会,摆摊的也多,几个乞丐要了不少吃的,等灯会散了,他们还捡了一些落在地上的点心吃食,打算存着这两天吃。
“我去看看,我昨天捡的馒头冻得硬邦邦,若能有一碗粥,正好泡进去吃。”
跛脚乞丐就踉踉跄跄的跑了。
没过一会儿,小乞丐又大呼小叫的回来,“快去快去!是宫里的御膳,有清蒸鸭子、红烧肉,还有做成花的小点心呢!”
“怎么可能?宫里的饭摆到这儿来了?”其余人都不信。
“是真的,说是宫里剩下的御膳,那味儿香得我都走不动道,心里惦记着你们,才回来报信。”小乞丐说着咽了口口水。
剩下几人好奇,慢吞吞爬起来,“去看看,你小子要是敢骗人,以后少跟着我们!”
等几人到了搭棚子的地方,清蒸鸭子和红烧肉都没了,只剩下一些小菜和点心。
但周围还是围了不少乞丐,还有一些普通百姓。
这些百姓单纯是对御膳好奇,一看
那菜汤底,就知道很有油水。
有官差在这维持秩序,“这里的菜只分给乞丐,隔两条街还有一处惠民食堂,卖宫里的御膳,两文钱一碗面,三文钱一碗猪肉烩菜!想尝御厨手艺的可以去那!”
惠民食堂这名字是永琏取的,乾隆觉得不错,“惠民”二字正说到了此举的目的,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为啥这边的饭菜不要钱,那边的要钱?”有人问。
“这边是主子们吃剩下的直接端出来,那边的是用不完的食材现做的。”官差道。
“那肯定是宫里贵人们剩下的好吃啊!给我们百姓做的肯定没什么油水……”一位大婶道。
话音未落,就被官差瞪了一眼,“给你们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围观众人却都觉得这大婶所言有理,还有大爷小声跟旁边的老伴嘀咕:“那咱吃了这菜,岂不是等于和皇上吃过同一碗菜了?”
“可不是么?说不定那盘红烧肉,皇后娘娘也动过筷子呢。”老伴咂咂嘴,可惜红烧肉一抢而空。他们这老胳膊老腿,根本抢不过。
官差在这边宣传半天,只有两三人往惠民食堂去,剩下的人非要分这点不要钱的菜汤,连锅碗瓢盆都差点被人抢了。
晚来的跛脚乞丐抢到了一点菜汤,回去蘸着馒头吃,都觉得可香了。年都过完了,咋还有这好事儿呢。
另外一条小巷里,一群年轻乞丐抢到了清蒸鸭子和小点心。大家躲在角落偷偷吃。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清蒸鸭子。啧啧……这鸭子真肥啊!”
对于平日吃不到什么油水的乞丐来说,肥肉肯定比瘦肉好。
另外一个吃着点心眼泪就下来了,“我家娃儿要是能吃上这么一口再走该多好。”
他家孩子没熬过今年冬天,京城实在太冷了,到了冬天,难免冻死几个乞丐。
“你家那孩子实在命苦,再多熬几日,就能等到官差发衣服了。”
不知为何,今年过年期间官差大发善心,不仅抓了那些嚣张跋扈的地皮流氓,还给乞丐们发了些御寒的衣物。
“因为每日剩下的菜色多少有点出入,卖给百姓的饭菜也不能固定。”永琏道:“但可以分成三种,烩菜、面果子,汤面或者泡饭。”
明瑞、永璜都跟着点头。
钮伦好奇,“那我们每天能卖多少文?”
“刚御膳房说做了大概二十碗烩菜,五十个面果子,二十碗汤面。”永璜道:“让我算算。”
尚书房的仨小孩立刻一起算,明瑞先出答案,“一百二十五文。”
“一天一百二十五文,一个月就是三千七百五十文。”傅恒知道仨小孩算的慢,就帮他们算,“一个月不到五两银子。”
“好少。”钮伦听了不由皱眉,她平日听额娘算开销时,经常说几百两,几千两,随便做件衣服,都十几两银子。
他们这么多吃的,一个月才能赚不到五两。
皇后叹气,“我们本来也不为赚钱,只是不想浪费食物。”
永琏点头,“额娘说的对,不能忘记初心。”
永琏打算选两处穷人比较多的地方搭棚子。
傅恒对外城已经很熟悉了,说了两个位置,这两处都聚集一些做苦力的人。
接下来的事儿,就需要十六叔公帮忙了,让他选一批可靠的人负责此事。
宫里要在外面搭棚子周济百姓,少不得跟步军统领衙门打声招呼。
允禄去找步军统领鄂善时,他正焦头烂额,让人查下面官差和旗人勾结收保护费的事儿。
“也不知万岁爷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大过年的,直接问到我脸上来了。”鄂善一想到那日皇上的脸色,就瑟瑟发抖,都说当今皇上宽仁和善,不像先帝那样严厉刻薄。
他以后再也不附和这说法了,当今皇上发起火来,比先帝还吓人!
“天子脚下的事儿,万岁爷还能不知道?”允禄道:“依本王看,这件事该严惩。尤其那几个旗人和包衣奴才,朝廷给他们发的钱都哪儿去了?”
鄂善叹气,“还能哪儿去了,都赌光了呗。”
旗人里有不少沉迷赌博,这事儿允禄也知道,连宗室子弟都偶尔玩几把。
但赌博把钱输光了,房子也点了,搬到城外去赚这种不义之财,实在不像话。
“这事儿可不能糊弄,以后宫里派人在外城搭棚子救济百姓,外城有什么动静,皇上知道的更快。”允禄道。
鄂善一听,背上汗毛都竖起来了,以后步军统领这差事可不好干咯。
过年期间,永琏终于把罚抄写完了,屁颠屁颠跑去交给汗阿玛。
乾隆没好气,“朕还以为你早把这事儿忘了呢。”
“汗阿玛的惩戒,儿子哪里敢忘,每天抄写时都在反省。”永琏嘿嘿笑。
乾隆把儿子的嘴捏成鸭子嘴,“油嘴滑舌。”
他又仔细翻了翻厚厚一摞大字,能明显看出小家伙的字在一点点进步。
永琏的功课在尚书房这四个小孩里并不算突出,乾隆偶尔会着急。
但看小家伙在进步,他也就说不出苛责儿子的话。
作为储君,文韬武略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识人用人的本事。否则当年圣祖爷就不会选自家汗阿玛继位,而是去选文武兼备的三伯了。
像自己这样,能文能武,还深谙人心的,那肯定是少数。
好在永琏办事时还算有章法,知道如何用人防人。日后多加历练,一定能当个不错的皇帝。
乾隆趁着过年清闲,把以前的数学书拿出来翻了翻,不会的题目真多。
别人他不好意思问,就把弘昼叫进宫。
弘昼:“……皇兄你看我像是擅长数学的人吗?”
乾隆:“……”
“您就请传教士来给您讲得了,皇玛法和汗阿玛不都经常让传教士给他们讲课吗?”弘昼道。
乾隆不想请传教士,因为他知道这些题目并不难。而且都是学过一遍的东西了。
这人太好面子,好面子这点压过了他的求知欲。
但如果儿子来问他数学题目,他一无所知,又会丢更大的面子。
乾隆纠结一番,还是请了传教士。
永璜、永琏来养心殿让汗阿玛考校功课时,正遇见传教士在里面给汗阿玛讲数学。
永琏震惊,历史上乾隆不是对数理化这些西洋的学问不屑一顾吗?竟然也会主动学习?
值得鼓励值得鼓励!
永琏今日就故意找了几道算学题目问汗阿玛,他们现在还在学两位数加减乘除,乾隆当然会教。
“哇!汗阿玛好厉害!”永琏用崇拜的小眼神看汗阿玛。
乾隆失笑:“朕要是连这题目都不会,也太说不过去了。”
“我不管我不管您就是厉害,”永琏皱着包子脸道:“我和大哥讨论好久都没算出来。”
永璜在旁边跟着点头。
乾隆就跟俩孩子说,学数学要有耐心,这门功课十分重要云云。
永琏:“???”
永琏总觉得今日的汗阿玛被圣祖爷附身了。
但很快,永琏就知道汗阿玛还是那个不喜欢数学的汗阿玛。
乾隆听传教士讲了两天数学就开始不耐烦,怎么会有这么枯燥无聊的东西。等永琏他们开始学解方程,自己再补课也来得及。
当年末汗阿玛和十三叔一起学数学,还能建立那样深厚的感情,真是不可思议。
他现在看给他教数学的传教士都很不顺眼,还好这人平日在钦天监当值,不会经常遇见。
正月十五一过,朝廷各部院开始正常运转,外城的铺子摊贩也陆续开张。
“那边摆了个棚子,是哪家贵人要施粥济民吗?”
一个跛脚的小乞丐跌跌撞撞的跑进小巷,把这消息告诉同伴们。
“昨晚捡得点心还没吃完,我不去了。”昨儿十五,街上有灯会,摆摊的也多,几个乞丐要了不少吃的,等灯会散了,他们还捡了一些落在地上的点心吃食,打算存着这两天吃。
“我去看看,我昨天捡的馒头冻得硬邦邦,若能有一碗粥,正好泡进去吃。”
跛脚乞丐就踉踉跄跄的跑了。
没过一会儿,小乞丐又大呼小叫的回来,“快去快去!是宫里的御膳,有清蒸鸭子、红烧肉,还有做成花的小点心呢!”
“怎么可能?宫里的饭摆到这儿来了?”其余人都不信。
“是真的,说是宫里剩下的御膳,那味儿香得我都走不动道,心里惦记着你们,才回来报信。”小乞丐说着咽了口口水。
剩下几人好奇,慢吞吞爬起来,“去看看,你小子要是敢骗人,以后少跟着我们!”
等几人到了搭棚子的地方,清蒸鸭子和红烧肉都没了,只剩下一些小菜和点心。
但周围还是围了不少乞丐,还有一些普通百姓。
这些百姓单纯是对御膳好奇,一看
那菜汤底,就知道很有油水。
有官差在这维持秩序,“这里的菜只分给乞丐,隔两条街还有一处惠民食堂,卖宫里的御膳,两文钱一碗面,三文钱一碗猪肉烩菜!想尝御厨手艺的可以去那!”
惠民食堂这名字是永琏取的,乾隆觉得不错,“惠民”二字正说到了此举的目的,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为啥这边的饭菜不要钱,那边的要钱?”有人问。
“这边是主子们吃剩下的直接端出来,那边的是用不完的食材现做的。”官差道。
“那肯定是宫里贵人们剩下的好吃啊!给我们百姓做的肯定没什么油水……”一位大婶道。
话音未落,就被官差瞪了一眼,“给你们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围观众人却都觉得这大婶所言有理,还有大爷小声跟旁边的老伴嘀咕:“那咱吃了这菜,岂不是等于和皇上吃过同一碗菜了?”
“可不是么?说不定那盘红烧肉,皇后娘娘也动过筷子呢。”老伴咂咂嘴,可惜红烧肉一抢而空。他们这老胳膊老腿,根本抢不过。
官差在这边宣传半天,只有两三人往惠民食堂去,剩下的人非要分这点不要钱的菜汤,连锅碗瓢盆都差点被人抢了。
晚来的跛脚乞丐抢到了一点菜汤,回去蘸着馒头吃,都觉得可香了。年都过完了,咋还有这好事儿呢。
另外一条小巷里,一群年轻乞丐抢到了清蒸鸭子和小点心。大家躲在角落偷偷吃。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清蒸鸭子。啧啧……这鸭子真肥啊!”
对于平日吃不到什么油水的乞丐来说,肥肉肯定比瘦肉好。
另外一个吃着点心眼泪就下来了,“我家娃儿要是能吃上这么一口再走该多好。”
他家孩子没熬过今年冬天,京城实在太冷了,到了冬天,难免冻死几个乞丐。
“你家那孩子实在命苦,再多熬几日,就能等到官差发衣服了。”
不知为何,今年过年期间官差大发善心,不仅抓了那些嚣张跋扈的地皮流氓,还给乞丐们发了些御寒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