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永琏见汗阿玛又用那种古怪的眼神瞧着自己,有点忐忑,难道自己不能让外面的人帮忙吗?
  还是说因为傅恒没有及时向汗阿玛汇报而不高兴?
  永琏知道自己吩咐陈福和马瑞的事儿,二人都会告诉汗阿玛。他只能在心中叹气,这是没办法避免的。除非汗阿玛对他彻底失望,把乾清宫的立储诏书换了,才会不在乎他的举动。
  但傅恒只是帮忙问个价钱而已啊。
  永琏在心里叹口气,蹭到乾隆身边,“汗阿玛,我第一次办差,很多事都不懂,就想着怎么方便怎么来了,如果不能叫明瑞和小叔帮忙,您告诉我,我下回不找他们。”
  他不想连累小舅舅,小舅舅以后可是要成为汗阿玛最信任的大臣呢。
  乾隆瞥他一眼,“不找他们你想找谁?”
  永琏乖巧道:“听汗阿玛的。”
  乾隆:“朕把差事交给你了,你还来烦朕?”
  永琏:“……?”
  乾隆从盘中拿了一个面果子塞永琏手里,“都吃完,不许浪费。”
  永琏接过面果子,乖乖吃起来,偷瞄汗阿玛神情,好像没生气。
  乾隆不但没生气,心里简直欣慰极了,自家宝贝太子小小年纪思虑周全,不用自己教就知道防着内务府的人,还知道让人去问价。
  ……这也不奇怪,自己和皇后的孩子,自然聪慧过人。
  乾隆又对明瑞道:“既然这事儿已经麻烦傅恒了,就让他再跑两趟,查查面果子和炒素菜的价格。”
  明瑞赶紧替小叔领命。
  傅恒从前很少去外城,最近领了这差事,天天往外城跑,和小摊小贩打交道时,特地换了粗布袍子,假称自己是来京城赶考的穷书生。
  几回下来,认识了一些小摊小贩。
  能固定一个地方摆摊的,都是手艺不错,且和这条街上的地头蛇有交情的。
  因为小摊的桌椅碗筷都需要成本,食物也就卖的贵些。
  挑着扁担沿街叫卖的小贩不需要这些成本,卖的东西就便宜些,许多百姓更喜欢买小贩的食物。
  味道不好就拿回家加工一下,像沿街卖的这种烩菜,回家加点米饭面条,一家人分。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已经算不错的菜了。
  毕竟这年头油贵,很多人家舍不得炒菜。
  但小贩的生意也不好做,他们同样要给街上的地头蛇交钱,虽然比摆摊的交的少,但因为他们走街串巷,不止要给一人交钱。
  如果不交,就会有官差来撵他们。
  遇上生意不好的时候,他们一个月下来净利润不过二三十文,连一斤猪肉都买不起。
  傅恒细问了那些地头蛇的来历,里面竟然还有搬到外城住的旗人,靠着和官差是亲戚,在街上横行霸道。
  傅恒心说这事儿比问价还重要,直接进宫向皇帝姐夫汇报。
  地头蛇敲诈小摊小贩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乾隆生气归生气,没当什么要紧事,让步军统领衙门去查就是。
  直到他听傅恒说,这其中大部分是搬去城外的旗人,或者旗下包衣。乾隆的火气才真正窜起来。
  他登基后还特地命人调查各旗没有房屋居住的旗人,分给他们房舍。家中贫困的,还给他们分了钱粮。
  谁能想到这些人放着朝廷给的房子不住,住到外城去欺压民人百姓?
  傅恒把几条街上地头蛇的名字都记下来了,和他们相熟的官差有的能打听出来,有的小贩们也不知道,
  “这还只是南城的几条街巷,其他地方或许也有。”
  傅恒听过不少旗民之间的矛盾,民人提起旗人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又反感又害怕,之前他还不能理解,这回算是体会到了。
  旗人这样目无法度,肆意妄为,民人对他们能有好印象才是奇怪。
  乾隆喜欢汉人的文化艺术,却也很注重满汉之别,旗人受到优待是应该的,身份比民人尊贵也没什么不对,但与此同时,旗人要有旗人的风骨气度,怎么能去当欺压小摊贩的地皮流氓?
  这是在丢满人的脸,丢朝廷的脸啊!
  “此事你不必管了,朕亲自过问。”乾隆说着就吩咐太监传召步军统领鄂善。
  过年其他部院衙门放假,步军统领衙门是不放假的。
  傅恒无官无职,自然不好插手这件事,将几个小贩的住址写下来后便欲告退向皇后请安。
  乾隆点点头,“这件事不要告诉皇后和永琏。”天子脚下出这种事,显得他这个皇帝很无能,乾隆可不想让妻儿知道这些。
  傅恒应是,见了姐姐,只说自己帮着二阿哥问价,不但认识了三教九流的人,还吃了不少东西。
  “让旁人去做这事儿未必会如此细心。”皇后道。
  她后来问过永琏,为何不派内务府的人去,永琏说内务府虚报价钱已经是常态了,他们知道宫里要在外面卖东西,为了后续捞钱方便,很有可能从报价开始就撒谎。
  儿子对内务府的行事作风如此了解,皇后只当是先帝和皇上教他的。
  其他外臣,永琏又接触不到,让明瑞拜托傅恒是最合适的了。
  傅恒道:“听说皇上命二阿哥和庄亲王协同办理此事,臣能有幸帮忙,自然要尽心竭力。”这可是小外甥头一回办差,办好了百姓都要感念他的好,办不好少不得要被笑话。
  小钮伦一听舅舅来了,也跑来和舅舅说话。
  “外面的烩菜好吃吗?御膳房改良了几次,昨儿呈上来的烩菜味道好多了。”
  上回大家一致觉得不能往烩菜里加羊肉,御膳房就用羊肉羊汤单独做羊肉面,烩菜只放猪肉和各种素菜。
  “小摊贩卖的烩菜舍不得放调料,没什么滋味。”傅恒道:“酒楼里的烩菜用了高汤,味道自然鲜美。”
  钮伦就说让小舅舅多留一会儿,今晚御膳房还会送菜过来。
  永琏让御膳房连着做了三天实验,一是要试怎样配菜最合适,二也是想估计一下每日剩菜能做多少量。
  这几天御膳房做好的吃食都送去内务府,让他们带回家去分了。
  小钮伦也很有参与感,二哥让她帮着尝尝味,她就认真点评。
  每天坐等御膳房那边送吃的来。
  傅恒也想尝尝宫里剩菜做出的食物是什么味儿,就留下陪着皇后说话。
  皇后让人去尚书房传话,明瑞下学后先到长春宫来,和傅恒一起回去。
  今日骑射课在学射固定靶子,除了额尔登额能轻松拉开弓外,剩下仨小孩拉弓都要费好大力气。
  永琏再也不笑话皇玛法四力半的弓了,他连四力的都拉不开。
  不过想想自己才七岁,又果断原谅自己。
  等他十岁,一定能和皇玛法看齐。
  十五岁超过皇玛法,拉个五力的弓,他就满足了。
  永琏可从来没想过和精于骑射的汗阿玛比。
  骑射课结束,四个小孩都胳膊酸痛。
  策楞今日不用去乾清宫当值,就和额尔登额一起出宫回家,顺便去董鄂府上找永常喝酒。
  剩下仨小孩则蹦蹦跳跳往长春宫走,永璜就说胳膊酸痛是因为练习得还不够,晚上做完功课可以再练练拉弓。
  明瑞也表示回去要多练练,反正拉弓在室内也能练。
  永琏用复杂的眼神看看大哥,人家明瑞以后要当名将,卷一点是正常的,大哥你怎么回事啊?
  永琏纠结一会儿,“我明儿上课再练吧,晚上要准点睡觉。”
  永璜和明瑞对此并不奇怪,连皇上罚抄都不能阻挡二阿哥按时睡觉呢,其他事儿就更不可能了。
  第28章 大发善心
  今日御膳房送来了一道羊肉面,一道烩菜和一道面果子。
  御膳房顺便汇报了今日各宫送去的剩饭数量,依旧是寿康宫最多、东西六宫里翊坤宫最多。
  “为何翊坤宫每天剩下这么多食物?比咸福宫还多。”永琏前两天就觉得奇怪了,想着再观察观察,但每天如此,就真的不对劲。咸福宫、翊坤宫都只住着一位主子,翊坤宫的那拉氏还只是妃位,份例比高贵妃少,她剩
  下的饭菜却比高贵妃宫里多一倍。
  这肯定不是二人饭量的问题。
  皇后也早察觉不对,心里隐隐有了猜测,“明儿我问问那拉氏。”
  御膳房的人退下后,大家一起动筷子尝了尝今日的菜色。
  今天寿康宫剩下了一大块豆腐,还有一些粉条,加到烩菜里味道很不错。
  傅恒道:“这比小摊小贩卖的烩菜好吃,应是加了高汤的。”
  永琏点头,“高汤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但每天都会剩下一些。”宫里做菜常用高汤增味,每日都能剩下一两锅。
  有时候还有剩下的鸡汤,鸭汤,永琏觉得可以用来下面,泡馍、泡米饭。
  傅恒建议面果子一文钱两个,“一般只有小孩子喜欢吃,卖贵了大人舍不得买。汤面可以卖两文一碗。”
  今日上的羊肉面里面可是有好几块带骨的羊肉,街上两文钱很难买到这样的羊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