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他们是朝廷正三品官员,哪怕是犯了罪,也是由刑部和都察院介入调查,或者是北齐帝特派钦差大臣督办。
  如此一来,他们不可能听不到风声。
  赵颐分明是先斩后奏。
  “老臣恪尽职守,克己奉公,从来不曾徇私枉法,你带人把我们给抓进大牢,还有没有王法?”
  “老臣是朝廷命官,即便犯了什么错,也是由陛下和三法司督办。你既不在三法司述职,也没有陛下的旨意,私自把我们抓起来,这是僭越之罪!”
  “陛下,我们要见陛下伸冤。”
  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喊着自己的冤情。
  一旁的监察御史听到两位大人在喊冤,而赵颐却无动于衷,似乎打定主意要治他们的罪。
  他情绪激愤地说道:“你虽然是我们北齐的皇嗣,但母族是大周皇室。你自小在大周长大,一颗心也是向着大周。”
  “陛下十分器重你,分权给你。而你却辜负陛下的信任,滥用职权,抓了我们这些朝廷重臣。你是不是谋划着,安排你的人顶替我们的缺位。”
  “这样一来,大周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夺走我们北齐。你当真是狼子野心!”
  “我今日才知道,一个七品芝麻官,也能称作朝廷重臣。”赵颐冷笑一声:“朝廷派你巡视永庆郡,你早就发现了冯之焕的所作所为,非但没有上报朝廷,反而和他们暗中勾结。”
  监察御史矢口否认,倒打一耙:“你血口喷人……呃……”
  一把长剑横在监察御史的脖子上,用力一抹,鲜血喷射出来。
  “唰”地一声,侍卫将长剑入鞘,站在赵颐的身后。
  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的脸色惨白,眼睁睁地看着监察御史被杀。
  这是杀鸡儆猴。
  “本王奉陛下口谕查案,若有违抗者,就地诛杀。”赵颐掏出一块令牌。
  他们看清令牌,不敢再吱声,害怕落得和监察御史一样的下场。
  赵颐震慑住他们,便吩咐侍卫严加看管,不许任何人探视。
  天牢里发生的事儿,赵颐并没有刻意压下来,不过一会儿功夫,声势猛烈地传遍京都。
  一时间,人人自危。
  其中当属吏部尚书。
  当他得知赵颐抓走了几个朝廷大臣,并且当众杀了监察御史,便知道这件事不简单。
  如此嚣张的做派,分明是有所倚仗。
  莫非……赵颐是在奉皇命办事。
  吏部尚书抬头望向天空,原来还算晴朗的天空,此刻凝聚着大片乌云,遮蔽了日光。
  这天,变了。
  吏部尚书悬着的心,在这一刻坠下,落不到实处。
  他等到酉正散值,急匆匆地回府,径直去往正院。
  老太太算着吏部尚书回府的时辰,吩咐婢女摆上了晚膳。
  吏部尚书摒退左右伺候的人,语气凝重地说道:“今日京都发生的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不等老太太开口,吏部尚书继续说着他心底的猜测:“原来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支持齐王,一派支持贤王。齐王倒下之后,支持他的官员,以寿安侯为首的官员改为支持广陵王,只有一小部分倒戈贤王。”
  “咱们吏部和刑部是贤王党,广陵王明面上是查到吏部侍郎和刑部侍郎的罪证,这才对他们出手。实际上,他是想要肃清贤王的左臂右膀?”
  “按你这么说,那么广陵王还会有大动作。”老太太满脸愁容,担心这一把火烧到他们头上:“我新得了一株血灵芝,广陵王妃病了有一段时日了,不如我明日带上血灵芝去探望广陵王妃?”
  吏部尚书看穿了老太太的心思,这是借着探病的由头试探广陵王妃的态度,或者是做两手准备,打算向广陵王投诚。
  想到这里,吏部尚书突然意识到广陵王今日的所作所为,恐怕有另一层用意——逼迫拥护贤王的官员倒戈向他?
  下一刻,吏部尚书否定了这个想法。
  无论贤王多么无能,犯了多大的错,单凭他血脉纯正这一点,北齐帝便会无条件保下他,并且册立他为储君。
  广陵王做得再多也没有多大的效用。
  除非广陵王大逆不道,谋权篡位。
  “或许是我们想多了,也有可能是广陵王抓住他们的把柄,陛下这才下旨让广陵王将罪臣捉拿归案。”吏部尚书冷静地说道:“陛下要扶植贤王上位,怎么会让广陵王打压贤王的势力?广陵王如果想借着这个机会,砍断贤王的左膀右臂,陛下不会坐视不管。”
  话虽然是这么说,吏部尚书却留了一点余地:“我今晚去一趟贤王府,其他的事宜,等我回来再说。”
  老太太微微点头:“兹事体大,是该慎重。”
  吏部尚书心里存了事,草草地吃了两口饭,便坐着轿子去往贤王府。
  第473章 刀下冤魂
  轿子方才抬出一里地,便被迎面驶来的一辆马车挡住了去路。
  吏部尚书挑起门帘,正要问发生了什么事。
  只见一位女眷从马车上下来,焦急地来到轿子跟前,自报家门:“尚书大人,我家老爷是吏部侍郎,求求您救他一命。”
  吏部尚书有些意外,倒是没料到廉严清的夫人求到他这儿来了。
  “廉大人的事我听说了,他是朝廷命官,广陵王不能擅自处置。”吏部尚书告诫道:“你先回府等着消息,不要急中生乱,给人拿住把柄。”
  廉夫人惊心吊胆地说道:“老爷在官署被抓走大半天,方才有人来府上给我报信,我当即派了身边人去打探情况。”
  “我听说广陵王抓的不止我家老爷,还有几位同样为官清正的大人。我家老爷和几位大人蒙受冤屈,嚷着要见陛下伸冤。谁知广陵王竟然当着他们的面杀了监察御史,想要将他们屈打成招。”
  “这是在天子脚下,广陵王拿不出他们的罪证,就敢把人给抓了,他的眼里分明就没有陛下。尚书大人,求求你救救我家老爷,莫要让他成为刀下冤魂。”
  吏部尚书却不是好糊弄的人:“广陵王奉命去永庆郡平定暴乱,并且清查冯之焕的案子。他今日杀的监察御史,不但包庇冯之焕的罪行,还与冯之焕沆瀣一气。”
  他一字一句地问:“廉夫人,你说他,死的冤,还是不冤?”
  廉夫人脸色惨白。
  吏部尚书说的这些话,不过是为了诈廉夫人。
  从廉夫人的反应便可以看出廉严清不清白。
  吏部尚书说:“北齐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还轮不到广陵王做主。你家大人是清白的,定会相安无事。”
  廉夫人见吏部尚书不肯帮,彻底慌了,不敢再隐瞒,支支吾吾地说道:“我……我家老爷是在替贤王办事,任免了几个官儿。”
  吏部尚书继续问道:“永庆郡的官员?”
  廉夫人抿了抿唇,没有吭声。
  吏部尚书明白了,看样子不止动了永庆郡。
  “我知道了。”吏部尚书摆一摆手:“你回府等消息。”
  廉夫人心凉了半截,急切地说道:“若非不得已,我不会求到您跟前,让您为难。实在是今日的事情闹大了,惊动了陛下。”
  “陛下派人传广陵王进宫,我以为这件事儿还有转圜的余地,毕竟我家老爷是朝廷正三品官员。买卖官员的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全看陛下的心思。”
  “可我等到夜里,也没有等到一点动静。我担心陛下因为我家老爷买官卖官的事儿,治他的罪。”
  说到这里,廉夫人声泪俱下:“尚书大人,您看在我家老爷是你下属的份上,求求贤王救我家老爷一命,我们廉家会铭记您和贤王的救命之恩。”
  话音一落,她屈膝跪下来。
  吏部尚书神色复杂。
  廉夫人的话,彻底印证他今日在府里的猜测。
  果然是广陵王抓住了几位大人的把柄。
  他们并不冤枉。
  顶多是广陵王借着办公事的由头,把挡路的政敌给清理了。
  “这事挺难办。”吏部尚书叹了一口气:“我会替你把话传给贤王,至于结果如何,得看廉大人的造化了。”
  廉夫人连声道谢。
  吏部尚书看着向来养尊处优的贵夫人,此刻头发散乱,跪在地上向他求救,衣裙被地上的泥水弄得脏兮兮的,毫无往日的高贵和荣光。
  霎时间,一股危机感涌上心头。
  他害怕今日吏部侍郎的遭遇,会是尚书府来日的下场。
  吏部尚书放下轿子门帘。
  轿夫抬着吏部尚书去往贤王府。
  贤王被禁足,府里的人出不来,府外的人也进不去。
  贤王府有一条逃生暗道。
  当初,吏部尚书与贤王私下见面,为了避人耳目,便是从这一条暗道进贤王府。
  这一次,吏部尚书依旧从暗道进去。
  穿过长长的一条窄道,来到一间宽阔的暗室,暗室墙壁上镶嵌两颗夜明珠,莹莹珠光照亮了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