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姑娘,接你的人到了。”车夫跳下马车,对着车内喊了一声。
施停月掀帘而出,背上还背着一个小包裹,没有了烧饼的重量,显得更轻。
“想必你就是停月妹妹吧。”巷口一名穿着淡紫色家常对襟长袍的年轻男子急步迎上前来,憨厚的脸上挂着初见的欣喜,伸手就要接过施停月的包袱。
“听说你要来,我这几日天天都在此等候,生怕错过了。还好接上了,一路来累坏了吧?”
施停月听师父说过,京城的伯父早年丧妻,只留下一子,名叫施远潮,定然就是眼前这位。她也露出盈盈笑意:“停月见过兄长。”
“不必客气,平安到来就好,平安到来就好。”施远潮与这妹妹第一次相见,本有许多话该问候,只是这街边巷口实在不是闲聊之地,他将尾款付给车夫,道了谢,便携施停月往巷子深处走去。
施家在酉阳巷深处,一座两进两出的宅子,宅门前的灯笼上写着大大的“施”字。
一进宅门便是前院,院内左右两侧分别种着两株繁茂的栾树,叶片已泛出微微的金黄色,树顶则挂满红色的果实,瞧着便觉喜庆。
她跟在施远潮身后,过了垂花门,穿过庭院,来到施家待人接客的正厅。
“爹,妹妹来啦!”施远潮兴奋地朝厅内喊。
正背着手来回踱步的施敬听到儿子的声音,立即上前相迎。他面上激动,慈善的目光一开始便落到施停月身上。
小闺女袅袅而立,眉目清朗,性情洒脱,身上颇有些当年她娘亲的影子。
“好,好,咱们家月儿都长这么大了……让伯父好好瞧瞧……”,施敬目不转睛看着小侄女,仿佛看到了当年伉俪情深的弟弟弟媳,可惜他们走得早,看不到女儿如今婷婷可人的模样。
不过四十左右的年纪,施敬竟已白了大半头发,背也微驼,作为朝廷礼部员外郎,他过得似乎很是清苦。
他一时失了态,眼眶逐渐发红,眼中竟噙了泪。
十年。
他找了这个孩子十年。无人知晓这些年他是怎么过来的,一次次派人寻找,一次次失望而归,天下之大,他不绝信自己的侄女当真没了。
十年间,他的结发妻子也因病撒手人寰,丢下幼子与他相依为命。他本以为,自己的余生就在不断寻找停月中度过,哪知道这孩子竟然回来了,还长得这么好,比他想象中更好。
看见施敬悲从中来,施停月明白定是想起了往事,她只得轻声安慰:“伯父您切勿伤心,我以后会和兄长一样陪在您身边,再也不离开。”
师父送她出云横山时曾说过,再不必回云横山去了,若有事,师父会亲自来京城寻她。
京城是她的家。
施敬紧紧握着她的双手,沉声回应:“好,好。”
他心中纵有千言万语,此刻却难以表达一二。
“咕嘟咕嘟……”
施停月的肚子又在不争气地喊饿,她只得无奈地冲伯父笑了笑。
施敬对小侄女满心慈爱,立即吩咐道:“老杨,快叫厨房开饭,快快……”
“是,老爷!”老杨是这宅子里的管家,见到施敬心心念念的侄女回来了,也是打心眼里欢喜,很快便帮着厨娘将饭菜端上桌。
施敬不喜铺张,平日里父子俩的吃食都是一荤两素一汤,今天却破例准备了满满一大桌。
香酥鸭子,清蒸肉末蛋,藕粉桂花糕,香煎豆腐,鹿茸菇炖鸽子汤,水晶虾仁,红烧鳜鱼……虽比不上达官贵人家的山珍海味,但比起普通百姓家的吃食已经好上许多。
对于深山长大的施停月来说,更是一桌从未见过的美味佳肴。
她的师父是个只知习武的粗人,哪里会在吃食上花什么心思,因此她多吃些粗茶淡饭,有时甚至摘些野果便能裹腹。
这一桌香气诱人的美食早已将她腹中的馋虫勾出,只等着饱餐一顿。
施远潮怕她怯人,一直亲自给她布菜:“一路舟车劳顿,必然饥饿,可要多吃些。”
“嗯……嗯……”,施停月望着碟中小山一般的菜肴,狼吞虎咽顾不上说话。
“这孩子,慢点吃,小心噎着。”施敬像所有长辈一样,殷殷关切晚辈。他
还特意叮嘱厨房备下馄饨,此刻正好端上桌。
施敬用干净的白瓷小碗装了几个馄饨端到侄女面前:“你尝尝。”
施停月接过小碗,她幼时跟着爹娘曾吃过馄饨,记忆里是软软滑滑的,很是鲜美。这么多年过去,她从未忘记这种味道。她欣喜地用汤勺舀了一个小馄饨送到嘴边,轻轻咬上一口,一股熟悉的香味蹿上味蕾:“是菱角馄饨!”
施敬微笑着点点头。
十年前她六岁,尚是依偎在爹娘身边的幼童,那时候娘亲包的一手好菱角馄饨,将菱角白肉剁得碎碎,混上肉末,再拌上小葱和香油,便是最好的馄饨馅料,爹爹和伯父伯母都很爱吃。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伯父还记得。
她口中弥漫的菱角香久久未散,可是这味道……终究不是娘亲亲手做的。
想起娘亲,她吞咽的动作不自觉慢下来,施敬见她若有所思,刚想开口劝她一番,管家老杨却从前院慌张跑进来。
“老爷,宫里来人啦!”
施停月有些惊讶。
第3章
施敬立即起身往外走,施远潮也站了起来,施停月虽然还没吃饱,也只好放下汤勺,紧跟着他二人。
施敬虽然是朝廷官员,但只是个小小的六品员外郎,上朝时都站在官员队伍末尾,平日里从不见什么恩赏,更不用说宫里人直接来施家。
别说老杨和下人们慌张,连施远潮都心里犯嘀咕,莫不是父亲为官出了什么岔子?这才惹得宫里来人?
施家人还未出正厅门,宫里来的鲁嬷嬷便先踏进门来,她身后跟着十来名太监宫女,有的手上端着锦盒,有的拎着食盒,另外还有奉着锦布和珠宝者,叫人看着眼花缭乱。
施停月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她在山里见的最多的是鸟兽虫鱼,再不济就是野花野草,连人都没见过这么多,更别说那么多名贵物品。她知道伯父是为官者,宫人肯定是来找他的,而她,只要安静候着不出什么乱子就好。
然而眼尖的鲁嬷嬷是个善察言观色的妇人,她一眼便瞄向了施停月,极其热情地上前问候:“施大人,这位便是您找回来的施姑娘吧?瞧着真是好模样,大人可是有福了!”
施敬显然比家中所有人淡定,面对鲁嬷嬷,他不急不慌:“承嬷嬷夸赞,正是我家姑娘。”
鲁嬷嬷是宫中老人,见过的美貌嫔妃和贵妇多不胜数,但像眼前这位姑娘一般清雅纯然者倒真是从未遇到过,尤其那双干净无邪的眸子,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底,比宫中那些人多了份纯真,倒是极为难得。
施停月见嬷嬷一副热心肠,便也客套一下:“嬷嬷好。”
鲁嬷嬷喜笑颜开,指挥端着物品的太监宫女上前,一一介绍:“姑娘,这里有金玲珑凤鸟头面一副,小叶紫檀金丝手串一对,镂空梅花嵌珠白玉簪一对,蜀锦六匹,翡翠手镯一对,另外还有些宫里的吃食,都是陛下和皇后娘娘赏赐给您的,还望您笑纳。”
施停月怔怔看着鲁嬷嬷介绍的这些玩意,竟然都是给她的?
她并不认识宫中的皇帝与皇后,他们为何送东西给她?
一肚子狐疑,施停月想开口询问,哪知鲁嬷嬷还没结束:“皇后娘娘听说施大人府中清简,担心府内人手不够,照顾不好姑娘,便指派了六名精练宫女前来,好服侍姑娘日常起居。”
说罢,便有六名宫女朝着施停月见礼:“见过施姑娘。”
她只觉十分尴尬,自己从小在山间野惯了,向来没有人服侍,猛然间多出这些人,直叫人生疑。她偷偷望向伯父,伯父倒是比她淡定许多,面上瞧不出任何波澜,果然是有阅历者,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施停月无奈,喊了一声:“伯父,我无功无禄,岂能受这些?”
施敬心领神会,便向鲁嬷嬷开口:“嬷嬷,月儿初来京城,性情尚需要磨练,宫里的赏赐恐怕担不起,烦请嬷嬷将这些都带回,在下不日自会进宫向陛下、娘娘禀明详情。”
“施大人说哪里话,这可是陛下、娘娘的一片心意。娘娘千叮咛万嘱咐的,叫老奴定要办好差事,否则可是要受罚的。大人,您也不想让老奴为难吧?”
鲁嬷嬷一番话叫施敬作难,宫里的意思他是知道的,这十年来,陛下也从未放弃寻找停月,但凡有一点蛛丝马迹,陛下必派人前去核查。甚至每隔三日,陛下便会秘密召他进宫,只为询问是否有停月的下落。他也知道,早从今上登基之日起,他这座府宅外便有了陛下的耳目,所以今日宫里人才会来得如此之快。
陛下所做的努力,他全知晓。
只是这些赏赐对月儿来说,确实太重了。
施停月掀帘而出,背上还背着一个小包裹,没有了烧饼的重量,显得更轻。
“想必你就是停月妹妹吧。”巷口一名穿着淡紫色家常对襟长袍的年轻男子急步迎上前来,憨厚的脸上挂着初见的欣喜,伸手就要接过施停月的包袱。
“听说你要来,我这几日天天都在此等候,生怕错过了。还好接上了,一路来累坏了吧?”
施停月听师父说过,京城的伯父早年丧妻,只留下一子,名叫施远潮,定然就是眼前这位。她也露出盈盈笑意:“停月见过兄长。”
“不必客气,平安到来就好,平安到来就好。”施远潮与这妹妹第一次相见,本有许多话该问候,只是这街边巷口实在不是闲聊之地,他将尾款付给车夫,道了谢,便携施停月往巷子深处走去。
施家在酉阳巷深处,一座两进两出的宅子,宅门前的灯笼上写着大大的“施”字。
一进宅门便是前院,院内左右两侧分别种着两株繁茂的栾树,叶片已泛出微微的金黄色,树顶则挂满红色的果实,瞧着便觉喜庆。
她跟在施远潮身后,过了垂花门,穿过庭院,来到施家待人接客的正厅。
“爹,妹妹来啦!”施远潮兴奋地朝厅内喊。
正背着手来回踱步的施敬听到儿子的声音,立即上前相迎。他面上激动,慈善的目光一开始便落到施停月身上。
小闺女袅袅而立,眉目清朗,性情洒脱,身上颇有些当年她娘亲的影子。
“好,好,咱们家月儿都长这么大了……让伯父好好瞧瞧……”,施敬目不转睛看着小侄女,仿佛看到了当年伉俪情深的弟弟弟媳,可惜他们走得早,看不到女儿如今婷婷可人的模样。
不过四十左右的年纪,施敬竟已白了大半头发,背也微驼,作为朝廷礼部员外郎,他过得似乎很是清苦。
他一时失了态,眼眶逐渐发红,眼中竟噙了泪。
十年。
他找了这个孩子十年。无人知晓这些年他是怎么过来的,一次次派人寻找,一次次失望而归,天下之大,他不绝信自己的侄女当真没了。
十年间,他的结发妻子也因病撒手人寰,丢下幼子与他相依为命。他本以为,自己的余生就在不断寻找停月中度过,哪知道这孩子竟然回来了,还长得这么好,比他想象中更好。
看见施敬悲从中来,施停月明白定是想起了往事,她只得轻声安慰:“伯父您切勿伤心,我以后会和兄长一样陪在您身边,再也不离开。”
师父送她出云横山时曾说过,再不必回云横山去了,若有事,师父会亲自来京城寻她。
京城是她的家。
施敬紧紧握着她的双手,沉声回应:“好,好。”
他心中纵有千言万语,此刻却难以表达一二。
“咕嘟咕嘟……”
施停月的肚子又在不争气地喊饿,她只得无奈地冲伯父笑了笑。
施敬对小侄女满心慈爱,立即吩咐道:“老杨,快叫厨房开饭,快快……”
“是,老爷!”老杨是这宅子里的管家,见到施敬心心念念的侄女回来了,也是打心眼里欢喜,很快便帮着厨娘将饭菜端上桌。
施敬不喜铺张,平日里父子俩的吃食都是一荤两素一汤,今天却破例准备了满满一大桌。
香酥鸭子,清蒸肉末蛋,藕粉桂花糕,香煎豆腐,鹿茸菇炖鸽子汤,水晶虾仁,红烧鳜鱼……虽比不上达官贵人家的山珍海味,但比起普通百姓家的吃食已经好上许多。
对于深山长大的施停月来说,更是一桌从未见过的美味佳肴。
她的师父是个只知习武的粗人,哪里会在吃食上花什么心思,因此她多吃些粗茶淡饭,有时甚至摘些野果便能裹腹。
这一桌香气诱人的美食早已将她腹中的馋虫勾出,只等着饱餐一顿。
施远潮怕她怯人,一直亲自给她布菜:“一路舟车劳顿,必然饥饿,可要多吃些。”
“嗯……嗯……”,施停月望着碟中小山一般的菜肴,狼吞虎咽顾不上说话。
“这孩子,慢点吃,小心噎着。”施敬像所有长辈一样,殷殷关切晚辈。他
还特意叮嘱厨房备下馄饨,此刻正好端上桌。
施敬用干净的白瓷小碗装了几个馄饨端到侄女面前:“你尝尝。”
施停月接过小碗,她幼时跟着爹娘曾吃过馄饨,记忆里是软软滑滑的,很是鲜美。这么多年过去,她从未忘记这种味道。她欣喜地用汤勺舀了一个小馄饨送到嘴边,轻轻咬上一口,一股熟悉的香味蹿上味蕾:“是菱角馄饨!”
施敬微笑着点点头。
十年前她六岁,尚是依偎在爹娘身边的幼童,那时候娘亲包的一手好菱角馄饨,将菱角白肉剁得碎碎,混上肉末,再拌上小葱和香油,便是最好的馄饨馅料,爹爹和伯父伯母都很爱吃。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伯父还记得。
她口中弥漫的菱角香久久未散,可是这味道……终究不是娘亲亲手做的。
想起娘亲,她吞咽的动作不自觉慢下来,施敬见她若有所思,刚想开口劝她一番,管家老杨却从前院慌张跑进来。
“老爷,宫里来人啦!”
施停月有些惊讶。
第3章
施敬立即起身往外走,施远潮也站了起来,施停月虽然还没吃饱,也只好放下汤勺,紧跟着他二人。
施敬虽然是朝廷官员,但只是个小小的六品员外郎,上朝时都站在官员队伍末尾,平日里从不见什么恩赏,更不用说宫里人直接来施家。
别说老杨和下人们慌张,连施远潮都心里犯嘀咕,莫不是父亲为官出了什么岔子?这才惹得宫里来人?
施家人还未出正厅门,宫里来的鲁嬷嬷便先踏进门来,她身后跟着十来名太监宫女,有的手上端着锦盒,有的拎着食盒,另外还有奉着锦布和珠宝者,叫人看着眼花缭乱。
施停月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她在山里见的最多的是鸟兽虫鱼,再不济就是野花野草,连人都没见过这么多,更别说那么多名贵物品。她知道伯父是为官者,宫人肯定是来找他的,而她,只要安静候着不出什么乱子就好。
然而眼尖的鲁嬷嬷是个善察言观色的妇人,她一眼便瞄向了施停月,极其热情地上前问候:“施大人,这位便是您找回来的施姑娘吧?瞧着真是好模样,大人可是有福了!”
施敬显然比家中所有人淡定,面对鲁嬷嬷,他不急不慌:“承嬷嬷夸赞,正是我家姑娘。”
鲁嬷嬷是宫中老人,见过的美貌嫔妃和贵妇多不胜数,但像眼前这位姑娘一般清雅纯然者倒真是从未遇到过,尤其那双干净无邪的眸子,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底,比宫中那些人多了份纯真,倒是极为难得。
施停月见嬷嬷一副热心肠,便也客套一下:“嬷嬷好。”
鲁嬷嬷喜笑颜开,指挥端着物品的太监宫女上前,一一介绍:“姑娘,这里有金玲珑凤鸟头面一副,小叶紫檀金丝手串一对,镂空梅花嵌珠白玉簪一对,蜀锦六匹,翡翠手镯一对,另外还有些宫里的吃食,都是陛下和皇后娘娘赏赐给您的,还望您笑纳。”
施停月怔怔看着鲁嬷嬷介绍的这些玩意,竟然都是给她的?
她并不认识宫中的皇帝与皇后,他们为何送东西给她?
一肚子狐疑,施停月想开口询问,哪知鲁嬷嬷还没结束:“皇后娘娘听说施大人府中清简,担心府内人手不够,照顾不好姑娘,便指派了六名精练宫女前来,好服侍姑娘日常起居。”
说罢,便有六名宫女朝着施停月见礼:“见过施姑娘。”
她只觉十分尴尬,自己从小在山间野惯了,向来没有人服侍,猛然间多出这些人,直叫人生疑。她偷偷望向伯父,伯父倒是比她淡定许多,面上瞧不出任何波澜,果然是有阅历者,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施停月无奈,喊了一声:“伯父,我无功无禄,岂能受这些?”
施敬心领神会,便向鲁嬷嬷开口:“嬷嬷,月儿初来京城,性情尚需要磨练,宫里的赏赐恐怕担不起,烦请嬷嬷将这些都带回,在下不日自会进宫向陛下、娘娘禀明详情。”
“施大人说哪里话,这可是陛下、娘娘的一片心意。娘娘千叮咛万嘱咐的,叫老奴定要办好差事,否则可是要受罚的。大人,您也不想让老奴为难吧?”
鲁嬷嬷一番话叫施敬作难,宫里的意思他是知道的,这十年来,陛下也从未放弃寻找停月,但凡有一点蛛丝马迹,陛下必派人前去核查。甚至每隔三日,陛下便会秘密召他进宫,只为询问是否有停月的下落。他也知道,早从今上登基之日起,他这座府宅外便有了陛下的耳目,所以今日宫里人才会来得如此之快。
陛下所做的努力,他全知晓。
只是这些赏赐对月儿来说,确实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