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萧持钧听了,心知便是京中有变,这才殃及池鱼。崔南山沉默不语,又瞧见知州今日穿的便服,袍角上有个不起眼的补丁。整整三年的雨季,他已是尽了全力,才生生拖到今日。
知州也知道这事复杂,他今日上山也不是为此事而来,萧持钧正要细问,便看见他一掀袍角,半跪在地,朝崔南山哀求:“下官今日来,是为了如今还在疫中的其他蜀地百姓,听闻潮生门已派人将方子送往赤霞岭各处,下官恳请崔公抬抬手,也救救其他的百姓们吧。”
水淹过后,蜀地各处疫病爆发,潮生门人手药材都有限,便紧着赤霞岭附近的百姓救治,崔南山已经给本家递信,但人手和物资运过来也需要时间,崔家里蜀地太远,一时之间也是鞭长莫及,将月和带星带来的人手和药材都分去赤霞岭各处,如今也是无暇他顾。
萧持钧将情况与他说了,将药方誊抄了一份给他,只是人手和药材实在是不够,还需要再等些时日,等崔家的人来。
知州接了药方,低低地叹了一口气,露出些老态,再抬眼时竟落下两行泪。他抬手擦了擦眼角,对萧持钧说:“我也是实在没法子了,多亏了潮生门,救了赤霞岭这些百姓……”
他出身寒门,一路走到今日已是不易,蜀地偏僻,向来不受朝廷重视,他人微言轻,只能看着百姓受苦,水灾以来,他人便扎在各处的安置点上,救人、挖河道抢修堤坝,四处求人,若非走投无路,他也不能求到潮生门这里来。
潮生门接下了赤霞岭,还研制出了治疫到方子,已是不易。
他抹了把脸,朝崔南山一拱手,转身就要下山去,迈出议事堂的时候与一名潮生门的弟子撞了个满怀,他错开身让人先进去,还没走出议事堂的门便听见那人高声道:“山下来人了!说是裴家的商队,来蜀地帮忙安置灾民的——”
知州猛地回过头。
而后便有听见门的另一侧传来一道虚弱的声音。
“裴溪姐姐来了……”
祝余被人搀扶着,自议事堂右侧的小道上来。
知州还没回过神来,萧持钧便匆匆掠过他,自弟子手中将祝余接过,揽着她往里走,扶着她在议事堂坐下。
祝余抬眼去问来报信的弟子:“可有见到裴家家主?”
水灾后她便给裴溪和澄心都去了信,算算日子,也该到了。
弟子点点头:“是家主亲自带人来,带来的米粮药材等都在山下,官府的人正帮着卸货,分往各处急需之地,裴姑娘正在上山的路上。”
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继续道:“裴姑娘说还有好几支商队正在锦州城,人和货物俱全,就等着官府安排施救。”说完他转了个身,朝门口的知州拜了一拜。
知州此刻已是欣喜若狂,他咽了咽喉咙,一时竟有些手忙脚乱,转了个身朝崔南山,像是想说什么,崔南山抬手止住他,“别整这些虚的了,现下人也有了,药材也有了,你赶紧回锦州坐镇,北边就交给我们。”
萧持钧朝他颔首,而后将腰间的令牌解下递给他:“这是我府上的令牌,侯府的人也正在各地施救,若是遇上,知州可凭此令牌统一调遣。”
知州将令牌接过,连声说了几句“好”而后便朝门外奔去,丝毫不见方才的颓靡之态,出门时还险些绊住了门槛。
报信的弟子也跟上去,顺道下山去接裴溪。
崔南山面上却依旧沉郁,萧持钧先去一旁的院子里给祝余拿了件披风,回来时崔南山正与祝余说着方才知州所言之事。
祝余病了一场,整个人瘦的有些脱相,端坐在座椅中,空荡荡的,萧持钧拿着披风进来,给她围上,崔南山见怪不怪,继续说着:“等蜀地安定下来,我回京一趟。”祝余闻言,动作一顿,皱起眉头,不赞成地看着他:“不可,您忘了在长泞时那些贼人了吗?”
崔南山摆摆手,“出了这样的事,还管什么贼人不贼人。”说着他又有些气喘,这些日子他跟着忙进忙出,精神也不如从前好了。
祝余抿抿唇,说:“不如您与知州将各中始末写下来,盖上印,我替您走一趟。”
崔南山放下手中的茶盏,朝她一挥手:“你瞧你这副样子,风一吹就要倒,还是留在山上好好养养。”
祝余摇摇头:“只是暂时有些体弱,我是习武之人,没那么娇弱。”她顿了顿,知道老头脾气倔,眼珠子转了转,看了一眼萧持钧,朝他使了个眼色,而后对崔南山说:“……再说了,二公子会陪我一道去的。”
崔南山哪是担心她的身子,分明是顾虑她在京中无人,如今朝廷派系林立,没有助力,他怕她会被人算计欺负了去。
崔南山闻言一顿,抬眼看了萧持钧一眼,目光在两人之间飘忽了一下,忽然轻咳一声,开口道:“话虽如此,但……”
“崔公。”萧持钧开口打断他,笑了笑,手覆在祝余的后背上替她顺了顺气,依着祝余的意思开口:“我与她同去,定会将她平安带回,您尽可放心。”
【作者有话说】
日更打卡[加油]
第58章 命运弄人
◎玉镯本来该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裴溪是在黄昏时分到的,祝余和萧持钧等在山门口,许久未见,她身上的威势又重了几分,比之老家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祝余上前去迎她,近了些才发觉她腰间竟佩了把刀,裴溪注意到祝余的视线,伸手晃了晃腰间的弯刀,“如何?我如今也不是手无缚鸡之人了。”
自地宫之事后,她便请了人来家中教自己习武,武师傅特意为她做了这把轻便的弯刀,祝余含笑摸了摸刀柄上精致的花纹,赞叹道:“这刀与姐姐极为相配。”
裴溪挽住她的手,两人朝山门后走去,萧持钧等在一边,手里还拿着方才祝余解下的披风,裴溪路过他时微微顿住了脚步,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披风上,多瞧了他一眼。
萧持钧不闪不避,任她打量。
半晌,裴溪笑了笑,转头去问祝余:“准备什么时候成婚?”
祝余罕见的有些呆滞,裴溪的胳膊还挽在她手中,见她这副模样,皱了皱眉,带了些责怪之意问萧持钧:“你爹不同意?”
反应与当初的叶玄一模一样。
萧持钧摇摇头,答道:“与侯府无关。”而后目光往旁边挪了挪,带了点笑意看着祝余,“如今还不是时候。”
从浮玉山到雾灵山,祝余的心思表露无遗,他能感觉到祝余对自己的在意,也同样能察觉到她对婚事的迟疑。他们从未开口谈及过此事,因为祝余还有其他顾虑,他虽不知具体所为何事,但也不愿主动提及给她徒增烦扰。
但这并不代表萧持钧心中毫无波澜,每在祝余身边一日,心中的暗念便越发深重,祝余的身上有太多谜团,她未曾开口言明的事,落在萧持钧心里,叫他不安,也引他焦躁,正因如此,那枚玉镯便以平安之意戴在了祝余的手腕上。
萧持钧这个人看着行事落拓不羁,骨子里却是个古板守旧的人,自母亲离世后,那枚玉镯便一直被他收在库房里,本以为此生都不会有再见的一日,嘉平二十一年,却被他重新捧起,拂去妆匣里的落尘,想以定情之物为名,赠与祝余。
只是天不遂人愿,玉镯没有等到它的新主人。
如今兜兜转转,虽废了些功夫,但好在殊途同归,它终于去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若有一天祝余愿意成婚了,萧持钧想,他会知道的。
裴溪也没再多问,只是方才上山时听潮生门的弟子说了两嘴,她便有些好奇,上回见到萧持钧,还是在苍梧山的夜色中,他是祝余请来的帮手。匆匆一面,裴溪也没多想,谁知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
得知裴溪上山,崔南山便一直待在议事堂等着见她。
裴家也算半个老江湖,在各处产业颇多,崔家与他们也有些交情,早年崔南山还在帝京时,便见过裴溪的父亲。想不到时移势易,如今的裴家交到了裴溪的手中。
夜色浓重,弟子们点上灯烛,黄老汉指挥着人将饭菜端上来,祝余和萧持钧帮着收拾,崔南山与裴溪还在议事堂正厅说话。
今日桌上都是些蜀地风味,灾情尚未完全结束,潮生门每日的开支有限,黄老汉用了不少自己在后山种的新鲜菜,那儿的水好,种出的菜格外清甜。
几人将饭桌收拾妥当,祝余正要去喊崔南山和裴溪,便又瞧见一群人远远地往议事堂来,她停住脚步,回过头去看萧持钧,萧持钧摇摇头,不是侯府的人。
隔得有些远,祝余也看不清到底是何人,两人连忙下了台阶往山门口去。
月明星稀,祝余脚步匆匆走在前面,萧持钧落后她几步回头去拿了披风,一边走一边给她披上。转过山门口的几处小院,石子路的尽头出现个人影。
祝余看过去,差点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昏暗的树丛掩映下,出来个熟悉的人,杏眼微眯,正朝她招手。
知州也知道这事复杂,他今日上山也不是为此事而来,萧持钧正要细问,便看见他一掀袍角,半跪在地,朝崔南山哀求:“下官今日来,是为了如今还在疫中的其他蜀地百姓,听闻潮生门已派人将方子送往赤霞岭各处,下官恳请崔公抬抬手,也救救其他的百姓们吧。”
水淹过后,蜀地各处疫病爆发,潮生门人手药材都有限,便紧着赤霞岭附近的百姓救治,崔南山已经给本家递信,但人手和物资运过来也需要时间,崔家里蜀地太远,一时之间也是鞭长莫及,将月和带星带来的人手和药材都分去赤霞岭各处,如今也是无暇他顾。
萧持钧将情况与他说了,将药方誊抄了一份给他,只是人手和药材实在是不够,还需要再等些时日,等崔家的人来。
知州接了药方,低低地叹了一口气,露出些老态,再抬眼时竟落下两行泪。他抬手擦了擦眼角,对萧持钧说:“我也是实在没法子了,多亏了潮生门,救了赤霞岭这些百姓……”
他出身寒门,一路走到今日已是不易,蜀地偏僻,向来不受朝廷重视,他人微言轻,只能看着百姓受苦,水灾以来,他人便扎在各处的安置点上,救人、挖河道抢修堤坝,四处求人,若非走投无路,他也不能求到潮生门这里来。
潮生门接下了赤霞岭,还研制出了治疫到方子,已是不易。
他抹了把脸,朝崔南山一拱手,转身就要下山去,迈出议事堂的时候与一名潮生门的弟子撞了个满怀,他错开身让人先进去,还没走出议事堂的门便听见那人高声道:“山下来人了!说是裴家的商队,来蜀地帮忙安置灾民的——”
知州猛地回过头。
而后便有听见门的另一侧传来一道虚弱的声音。
“裴溪姐姐来了……”
祝余被人搀扶着,自议事堂右侧的小道上来。
知州还没回过神来,萧持钧便匆匆掠过他,自弟子手中将祝余接过,揽着她往里走,扶着她在议事堂坐下。
祝余抬眼去问来报信的弟子:“可有见到裴家家主?”
水灾后她便给裴溪和澄心都去了信,算算日子,也该到了。
弟子点点头:“是家主亲自带人来,带来的米粮药材等都在山下,官府的人正帮着卸货,分往各处急需之地,裴姑娘正在上山的路上。”
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继续道:“裴姑娘说还有好几支商队正在锦州城,人和货物俱全,就等着官府安排施救。”说完他转了个身,朝门口的知州拜了一拜。
知州此刻已是欣喜若狂,他咽了咽喉咙,一时竟有些手忙脚乱,转了个身朝崔南山,像是想说什么,崔南山抬手止住他,“别整这些虚的了,现下人也有了,药材也有了,你赶紧回锦州坐镇,北边就交给我们。”
萧持钧朝他颔首,而后将腰间的令牌解下递给他:“这是我府上的令牌,侯府的人也正在各地施救,若是遇上,知州可凭此令牌统一调遣。”
知州将令牌接过,连声说了几句“好”而后便朝门外奔去,丝毫不见方才的颓靡之态,出门时还险些绊住了门槛。
报信的弟子也跟上去,顺道下山去接裴溪。
崔南山面上却依旧沉郁,萧持钧先去一旁的院子里给祝余拿了件披风,回来时崔南山正与祝余说着方才知州所言之事。
祝余病了一场,整个人瘦的有些脱相,端坐在座椅中,空荡荡的,萧持钧拿着披风进来,给她围上,崔南山见怪不怪,继续说着:“等蜀地安定下来,我回京一趟。”祝余闻言,动作一顿,皱起眉头,不赞成地看着他:“不可,您忘了在长泞时那些贼人了吗?”
崔南山摆摆手,“出了这样的事,还管什么贼人不贼人。”说着他又有些气喘,这些日子他跟着忙进忙出,精神也不如从前好了。
祝余抿抿唇,说:“不如您与知州将各中始末写下来,盖上印,我替您走一趟。”
崔南山放下手中的茶盏,朝她一挥手:“你瞧你这副样子,风一吹就要倒,还是留在山上好好养养。”
祝余摇摇头:“只是暂时有些体弱,我是习武之人,没那么娇弱。”她顿了顿,知道老头脾气倔,眼珠子转了转,看了一眼萧持钧,朝他使了个眼色,而后对崔南山说:“……再说了,二公子会陪我一道去的。”
崔南山哪是担心她的身子,分明是顾虑她在京中无人,如今朝廷派系林立,没有助力,他怕她会被人算计欺负了去。
崔南山闻言一顿,抬眼看了萧持钧一眼,目光在两人之间飘忽了一下,忽然轻咳一声,开口道:“话虽如此,但……”
“崔公。”萧持钧开口打断他,笑了笑,手覆在祝余的后背上替她顺了顺气,依着祝余的意思开口:“我与她同去,定会将她平安带回,您尽可放心。”
【作者有话说】
日更打卡[加油]
第58章 命运弄人
◎玉镯本来该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裴溪是在黄昏时分到的,祝余和萧持钧等在山门口,许久未见,她身上的威势又重了几分,比之老家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祝余上前去迎她,近了些才发觉她腰间竟佩了把刀,裴溪注意到祝余的视线,伸手晃了晃腰间的弯刀,“如何?我如今也不是手无缚鸡之人了。”
自地宫之事后,她便请了人来家中教自己习武,武师傅特意为她做了这把轻便的弯刀,祝余含笑摸了摸刀柄上精致的花纹,赞叹道:“这刀与姐姐极为相配。”
裴溪挽住她的手,两人朝山门后走去,萧持钧等在一边,手里还拿着方才祝余解下的披风,裴溪路过他时微微顿住了脚步,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披风上,多瞧了他一眼。
萧持钧不闪不避,任她打量。
半晌,裴溪笑了笑,转头去问祝余:“准备什么时候成婚?”
祝余罕见的有些呆滞,裴溪的胳膊还挽在她手中,见她这副模样,皱了皱眉,带了些责怪之意问萧持钧:“你爹不同意?”
反应与当初的叶玄一模一样。
萧持钧摇摇头,答道:“与侯府无关。”而后目光往旁边挪了挪,带了点笑意看着祝余,“如今还不是时候。”
从浮玉山到雾灵山,祝余的心思表露无遗,他能感觉到祝余对自己的在意,也同样能察觉到她对婚事的迟疑。他们从未开口谈及过此事,因为祝余还有其他顾虑,他虽不知具体所为何事,但也不愿主动提及给她徒增烦扰。
但这并不代表萧持钧心中毫无波澜,每在祝余身边一日,心中的暗念便越发深重,祝余的身上有太多谜团,她未曾开口言明的事,落在萧持钧心里,叫他不安,也引他焦躁,正因如此,那枚玉镯便以平安之意戴在了祝余的手腕上。
萧持钧这个人看着行事落拓不羁,骨子里却是个古板守旧的人,自母亲离世后,那枚玉镯便一直被他收在库房里,本以为此生都不会有再见的一日,嘉平二十一年,却被他重新捧起,拂去妆匣里的落尘,想以定情之物为名,赠与祝余。
只是天不遂人愿,玉镯没有等到它的新主人。
如今兜兜转转,虽废了些功夫,但好在殊途同归,它终于去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若有一天祝余愿意成婚了,萧持钧想,他会知道的。
裴溪也没再多问,只是方才上山时听潮生门的弟子说了两嘴,她便有些好奇,上回见到萧持钧,还是在苍梧山的夜色中,他是祝余请来的帮手。匆匆一面,裴溪也没多想,谁知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
得知裴溪上山,崔南山便一直待在议事堂等着见她。
裴家也算半个老江湖,在各处产业颇多,崔家与他们也有些交情,早年崔南山还在帝京时,便见过裴溪的父亲。想不到时移势易,如今的裴家交到了裴溪的手中。
夜色浓重,弟子们点上灯烛,黄老汉指挥着人将饭菜端上来,祝余和萧持钧帮着收拾,崔南山与裴溪还在议事堂正厅说话。
今日桌上都是些蜀地风味,灾情尚未完全结束,潮生门每日的开支有限,黄老汉用了不少自己在后山种的新鲜菜,那儿的水好,种出的菜格外清甜。
几人将饭桌收拾妥当,祝余正要去喊崔南山和裴溪,便又瞧见一群人远远地往议事堂来,她停住脚步,回过头去看萧持钧,萧持钧摇摇头,不是侯府的人。
隔得有些远,祝余也看不清到底是何人,两人连忙下了台阶往山门口去。
月明星稀,祝余脚步匆匆走在前面,萧持钧落后她几步回头去拿了披风,一边走一边给她披上。转过山门口的几处小院,石子路的尽头出现个人影。
祝余看过去,差点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昏暗的树丛掩映下,出来个熟悉的人,杏眼微眯,正朝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