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至于小儿子宋枫,唉,谁让她都已经退休了呢?想让宋枫接班,都不可能了!
  而且,宋涛也盯着老宋退休以后的那份儿退休金呢,为了这个,他都不会答应、让宋枫接老宋的班。
  所以,小儿子的工作,杨翠华只能说,她一个退休老太太,有心无力,一切,也只能看宋枫自个儿的本事了!
  【作者有话说】
  大家放心,到这里,宋家人就基本下线啦!
  第128章
  ◎更新◎
  过后,虽然有邻居出于好奇、想打听清楚那天来的两个人到底是不是梁万的爹妈,但,韩家人都不习惯把自家的事儿拿到外面去说。
  无论得到的是支持还是不赞同,总归都不会影响到他们家的做事方式,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所以,向英三言两语就给搪塞过去了。
  还不等大家继续在背后议论,很快,有一件事情,就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韩家,居然买电视机了!
  一台黑白电视机,只要四百多块钱,其实,大多数人家攒一攒,倒也不是买不起。
  可买电视机这件事的关键是钱吗?当然是票啊!
  现在,大家提起票贩子,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小心翼翼、生怕被别人听去一个字儿了。
  自然,票贩子开出了“一百五十块钱一张”的高价、都很少收到票的事情,大家也都是清楚的。
  加上票的价值,一台最小尺寸的黑白电视机,都要六百块钱了,这哪里是一般家庭舍得买的呢?
  按理说,韩学礼是食品厂厂长,一家子的工人,又只养着一个孩子、负担轻,韩家能买得起电视机,大家应该不至于这样大惊小怪才对!
  可谁让,韩家这次买的居然是十八寸的彩色电视机呢?
  这可是市面上最新款的电视机了,当然,价格也是十分美丽,加上票,至少也得两千块!
  同住一条巷子,韩家又有意低调,说实话,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差距。
  直到韩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一鸣惊人、买了台彩电回来!
  百货大楼的人送货上门、顺带着安装天线的时候,街坊邻居几乎都一窝蜂地涌入了韩家的小院子里。
  装天线的人在上面调整着角度,在下面的人则是都盯紧了电视机屏幕,发现有画面出现的时候,一个个的,甚至比韩家人还要激动:“诶,有了有了!”
  总算调试好了信号,等百货大楼的人走了,有人围着余秀芳,开始打听起韩家突然买彩电的原因来。
  韩学礼升厂长,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好端端的,突然买这样的大件儿,就算跟自家无关,也难免叫人好奇这背后的原因。
  余秀芳笑眯眯地道:
  “其实啊,是我们家梁万,他前阵子不是头脑发热、跑去南方待了一阵子嘛?不瞒大家说,当时,我们家想的是,让他去试试,等到撞了南墙,他也就知道回头了。”
  “可谁知道,他还真给了我们一个惊喜?这不,跟人合伙儿倒腾东西,挣了点儿小钱,想来想去,给家里添了这么一台电视机!”
  “我们家也是过后才知道,就这么一台彩电,把他这趟去南方挣的钱,全都给搭进去了。”
  “本来我还想着,让他想办法去百货大楼退了呢,毕竟,就算挣了点儿小钱,那也不是这么个花法儿啊!”
  “但是,我们家老头子劝我,说这是孙女婿的一片心意,推来推去,要是让孙女婿觉得、我们是把他当外人,这多不好啊!”
  “所以,今儿个,趁着百货大楼到货、工人也有空来家里装天线,我们家就赶紧买回来了,省得去晚了,又得多等上半个来月!”
  余秀芳句句不离“挣了点儿小钱”,有人想得多,没把这话当真,但绝大部分人,还是相信了的。
  毕竟,在他们看来,什么倒腾东西啊?说到底,那还不是去当个体户了?
  可现在,除了那些别无他法的社会闲散人员,哪个端着铁饭碗的工人会跑去当个体户?
  所以,在大家心里,当个体户肯定是能赚到钱的,但不如国营单位的工人,那也是一定的!
  这种端着铁饭碗的自豪感,是从五十年代初就存在的,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三十年,哪里是改革开放这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能改变的呢?
  说真的,听*见梁万去南方当个体户了,就算看到了他奋斗出来的成果——一台价值两千块的彩色电视机,可大家心里也没那么羡慕嫉妒了,甚至,还有人觉得,梁万这叫没事儿瞎折腾、叫自甘堕落!
  彩电在巷子里算是个稀罕玩意儿,自然,等到电视里开始有节目的时候,有些人看着时间点儿、知道该回家做饭了,可也有些人,磨磨蹭蹭地不想走,哪怕看到韩家人陆陆续续下班回家,也依旧坐在了电视机跟前。
  “爷奶,小满,吃饭了!”
  梁万做好饭,从厨房出来,就看到老两口带着重孙女坐在电视机跟前、看得那叫一个入迷。
  他叫了一声,倒是没招呼那几个还留在韩家看电视的街坊邻居。
  开着电视机的那点儿电费,他们家自然是不在乎的,但是,如果出于客气、邀请人家吃饭,信不信,真的会有人顺着杆儿往上爬、坐到饭桌上?而且,很有可能,明天还会再来?
  所以,这个口子,肯定是不能开的。
  电视机就摆在正屋,韩家人吃饭也在正屋,这个时间点儿,本就是家家户户吃晚饭的时候,哪怕心思还沉浸在电视节目里,但生理反应是诚实的。
  一阵儿又一阵儿肚子叫的声音响起,韩家人置若罔闻,吃饭的同时,聊着他们一家人之间的话题,有说有笑的,好像这就是跟从前一样、十分寻常的一天、而那些客人压根儿都不存在似的。
  见状,本来还想顺道蹭一顿饭的人只得歇了那份儿心思。
  尽管在看到韩家的伙食后、他们觉得、就算待会儿给韩家拿一些粮食、那也是绝对不吃亏的,可架不住,韩家连跟他们客气两句的意思都没有啊!
  “那个,婶子,你看,我这看电视,都看入迷了,不知不觉的,都到这会儿了,时候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啊!改天有空,再上你家来看电视!”
  这样的场面话,余秀芳应付起来毫不费力:“行,有空你就来啊!”
  一个开口,剩下的人也就没办法再继续“装聋作哑”了,纷纷提出告辞。
  直到后街的曲大姐也说要走的时候,韩菁突然出声,叫住了她:
  “曲大姐,等一下!”
  曲大姐住在后街,但她没工作,平时又好打听,对这条巷子里的人并不陌生。
  看到叫住她的人是韩菁,曲大姐显然有些意外。
  尽管是同辈儿人,但她可不是那么没有数儿的人,她和韩菁之间,差的不仅仅是当厂长的亲爹,还有出众的长相和大学生的学历呢。
  说羡慕吧,那是毋庸置疑的,可要说嫉妒,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她这个脑袋瓜儿,哪怕乘个一百,也不一定能在高考取消前考上大学。
  “是这样,我知道你一向消息灵通,性子也好,跟街坊邻居的关系都不差,这回,我是想请你帮一个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光是看今天这架势,韩菁就能猜到,接下来这些天,一直到大家看腻了电视节目或巷子里有第二户人家买了大彩电,他们家怕是都平静不下来了。
  所以,韩菁才特意叫住了曲大姐:
  “我们家买了电视,当然也是欢迎大家来家里看节目的,人多也热闹嘛,但是,你也知道,我闺女马上就要升五年级了,孩子学习正是要紧的时候,家里人太多、声音嘈杂,难免会有影响。”
  “而且,我们家是因为咱们邻居之间的情分、欢迎大家来看电视的,可是,一没挣钱,二没收东西,三也没让大家平摊电费,要是热闹过后、留下一地狼藉、还得让我们家人费劲儿打扫,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吧!”
  说到这儿,韩菁适时打住,曲大姐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往他们刚刚看电视的时候坐的那片儿地方一看。
  呵,也不知道是谁带了瓜子儿过来,嗑了半天,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倒是留下这一地的瓜子皮儿,把人家里干干净净的地方弄得那叫一个埋汰!
  虽然干这事儿的人肯定不是她,但同样作为“蹭电视机”的人,曲大姐还是有点脸红。
  “妹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放心,我明儿一大早就跟大家伙儿说道说道,绝不再给你们家添麻烦了!还有这个留一地瓜子皮儿的人,我非得让他出名一回不可!这人,可真够有素质的!”
  “那就麻烦你了!谢谢姐!”韩菁笑意盈盈地道谢。
  她之所以找曲大姐,一是因为这人跟街坊邻居的关系都不差,好像天生就自带着一种知道该怎么跟人打交道的本领,二来,因为曲大姐是个讲究人。
  好打听是一回事儿,但对于看不过眼的人或事,她是从来都不会嘴下留情的,或许,也正因为这样,大家反而更认同她,觉得她是个说话客观公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