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宋承志忍不下去了,他这个人,一向是习惯躲在杨翠华身后装好人的,这次也是一样。
可是,梁万对杨翠华的怨恨程度、开出的条件之吝啬,全部都超出了他的想象。
如果他再默不作声下去,韩家恐怕就要送客了,然而,只给杨翠华出赡养费和丧葬费的这点儿条件,显然是极其不符合宋承志心理预期的。
开玩笑!这算是一锤子的买卖!他和杨翠华大老远地从贵市跑过来,要是只得了这么点儿东西、就被打发走了,不说儿女,连他自己都要瞧不起自己了!
只是,韩学礼的反应,一点儿都不慢!
事实上,他们家之所以全程保持沉默、让梁万自个儿来处理这件事,一是因为杨翠华毕竟是梁万的亲生母亲,即使再不愿意承认,这份儿血缘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他们家人插手,难免会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
二来,当然也是因为相信梁万有处理好这件事情的能力啦!
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家就彻底放手、要让梁万去单独面对宋承志和杨翠华了——
不论在什么时候,他们永远都是梁万的后盾!
这不,宋承志刚出声,话就被韩学礼给接了过去:
“宋同志,我知道,你肯定是站在杨同志这边儿的,但这事儿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这人呢,毛病不算多,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护犊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女婿半个儿,我这女婿又是个老实人,我肯定就得更看顾着点儿了!咱们都是当爹的,我相信,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心情!”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咱们俩都算是外人,他们母子之间的事情,还是让他们自个儿去理清楚吧!咱们就别插手了,要不然,管得太多,可是很容易引火上身的!”
凡是当领导的,说话总要绕上几个弯儿、让别人慢慢猜自己的意思才行,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身为领导的与众不同来。
韩学礼倒是不喜欢这样,比起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他更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实打实地做事情,你付出的努力,总会被大家看见的。
当然,他是不喜欢,倒也不是不会这一套!
正好,这回也算是棋逢对手了,刚好用上这一套的时候,碰上了喜欢做阅读理解的宋承志!
自然,韩学礼想表达的意思,宋承志算是毫无遗漏地接收到了!
“你肯定是站在杨同志这边儿的!”
——你自己本身就是个歪屁股的,就别在这儿充当什么公平正义的判官了。
“我肯定就得更看顾着点儿了!”
——别想欺负梁万,他可是我女婿,我护着的!
“咱们俩都算是外人!”“管得太多,容易引火上身!”
——我是老丈人,你是后爸,咱们俩打平,这儿可没你插嘴的余地!再想以后爸的身份、摆出亲爹的架子来,就别怪我不讲武德了!
生气归生气,但宋承志还真的老实了下来。
虽说他们家远在贵市,他其实不相信韩学礼的手能伸到那么长的地方、给他们家添堵,可是,万一呢?
当年他们家被派去贵市支援三线建设之前,不也没想到过,食品厂的厂长,还能变着法儿地影响他们纺织厂的人员调动吗?
吃一堑长一智,万一韩学礼在贵市那边儿也有认识的人,万一他当初让纺织厂厂长把他们一家弄去贵市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后手呢?
总之,识时务者为俊杰,梁万态度坚决,眼瞅着也不像是能被杨翠华的眼泪哭到心软的人,那么,他们这趟回安城的收获寥寥,就更不能让原本安稳的日子生出波折了!
没了他的暗示、已经不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走了的杨翠华,自然再也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浪来。
梁万趁热打铁,直接找了两张纸,把他刚刚说过的那些话以书面形式写了下来,又签上了自个儿的名字。
口说无凭,虽然这份儿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有总比没有好,如果几年后,杨翠华再跳出来蹦跶,这份儿协议,多少也能成为他拒绝那些不合理要求的理由之一。
当然,最好的结果还是,杨翠华和宋承志自知在他们家讨不到什么好处,拿着这份儿协议,自此以后再也不出现,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保持着定期汇款的陌生人关系!
“不行,我好歹把你养大了,你老丈人家这么有钱,你自个儿做生意,肯定也赚到了钱,不缺这三瓜两枣儿的,按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养老费,太少了!最起码,也得翻倍才行!”
看到协议,杨翠华算是明白,她这辈子应该都不可能再捂热梁万的心了!
既然“慈母”路线走不通,她也就懒得继续装下去了,盯着协议的第二条看了好一会儿,理直气壮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估摸着,她和梁万能谈条件的机会,也就是这一次了,不多要点儿,以后再想涨价,可就难了。
虽然作为提前退休人员,她是每个月都能领到退休金的,但是,嘴甜的闺女那儿要不要补贴点儿?在乡下待了两年、吃了不少苦的小儿子,要不要补贴点儿?
再说,宋承志是一门儿心思地想让长子宋涛养老,但杨翠华早就认清了那两个孩子的白眼狼属性,可不觉得她将来在宋涛那儿能得到堪比亲妈的养老待遇。
既然这样,她肯定也是要多攒点儿钱、为自己将来的养老生活做准备的。
除此以外,杨翠华也不是个甘愿委屈自己的人,眼瞅着国家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她年轻的时候为了丈夫、为了儿女,这也不敢买,那也不舍得买,现在,她都退休了,难道还不能隔三差五买点儿新衣服、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吗?
抱着这样的想法,刚开完条件,杨翠华就反悔了,立刻改口道:
“不,三倍才行!我是你亲妈,抛开生养之恩不谈,你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不也有我的一份儿功劳吗?那我多要点儿,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梁万看着她,实在不明白,这份儿“功劳”到底是从何而来!
好在,杨翠华立刻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十多年前,你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工作,性子也闷、不讨喜,那你为什么能在厂长家当上门儿女婿呢?还不是因为你长得俊嘛!”
“这长相,难道不算是我的功劳?”
韩家人无语,他们家要真是只看男方长得俊、就点头认下这个女婿的话,那,想娶他们家菁菁的绣花枕头,怕是早就要在家门口排起长队了!
倒是韩菁,没有吭声,但多少有点儿“心虚”,毕竟,当年她从见到梁万第一面的时候就对他有好感,还真离不开长相的功劳。
“你张口闭口生养之恩,怎么不问问我,如果有选择的话,愿意投胎到你肚子里吗?”
梁万嗤笑一声,断然拒绝道:
“三倍,不可能!就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毕竟,当初你也是抱着只要别饿死、凑活着点儿的心思来养我的,一报还一报,这很公平!”
“这就是我能给的,如果你还要在这儿浪费我们一家的时间、讨价还价,那,这份儿协议,就当它不存在吧!”
“反正,我都去当个体户了,也不在乎什么名声,有本事,你们就一直待在安城、跟我耗着啊!”
杨翠华和宋承志这次回安城,倒是去亲戚家走了一圈儿,奈何,家家户户住房都紧张,关系平平,又有十来年没有走动过,谁家也没开口、让他们夫妻俩在家里住下。
自然,他们俩只能去住招待所,但招待所的价格贵啊!
一天就是一块五毛钱,如果能从韩家身上捞一笔大的,那也就算了,可看着梁万并不肯松口、许给他们更多好处,那,时间长了,韩家能耗得起,他们夫妻俩的存款耗不起啊!
于是,宋承志拽了拽杨翠华的袖子,她立刻意会。
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当梁万不怕背上一个不孝顺的名声时,她就已经失去了能拿捏他的最后一个筹码。
继续空耗下去,收益和损失不成正比啊!
想了想,杨翠华还是在两份儿协议上签了字!
她和宋承志前脚离开韩家,后脚,梁万就迫不及待地关了门。
身后传来的声音,好似他们得了什么会传染人的病一样,这让杨翠华心里颇不是滋味儿。
但转念一想,再过几年,她就是每个月固定有两份儿收入的人了,不说补贴儿女,至少把自己养得好一点儿,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如果老宋还是坚持跟宋涛一家过、宋涛和他媳妇儿又还是动不动地挑刺儿,杨翠华寻思着,那她就去闺女家住!
自带养老费、甚至还能补贴一点儿,她就不相信,闺女和女婿能拒绝这好处!
他们两口子,可都精明着呢,亲家老两口又是跟着女婿他大哥过的,如果她住过去,也不用担心要看亲家的脸色!
可是,梁万对杨翠华的怨恨程度、开出的条件之吝啬,全部都超出了他的想象。
如果他再默不作声下去,韩家恐怕就要送客了,然而,只给杨翠华出赡养费和丧葬费的这点儿条件,显然是极其不符合宋承志心理预期的。
开玩笑!这算是一锤子的买卖!他和杨翠华大老远地从贵市跑过来,要是只得了这么点儿东西、就被打发走了,不说儿女,连他自己都要瞧不起自己了!
只是,韩学礼的反应,一点儿都不慢!
事实上,他们家之所以全程保持沉默、让梁万自个儿来处理这件事,一是因为杨翠华毕竟是梁万的亲生母亲,即使再不愿意承认,这份儿血缘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他们家人插手,难免会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
二来,当然也是因为相信梁万有处理好这件事情的能力啦!
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家就彻底放手、要让梁万去单独面对宋承志和杨翠华了——
不论在什么时候,他们永远都是梁万的后盾!
这不,宋承志刚出声,话就被韩学礼给接了过去:
“宋同志,我知道,你肯定是站在杨同志这边儿的,但这事儿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这人呢,毛病不算多,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护犊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女婿半个儿,我这女婿又是个老实人,我肯定就得更看顾着点儿了!咱们都是当爹的,我相信,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心情!”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咱们俩都算是外人,他们母子之间的事情,还是让他们自个儿去理清楚吧!咱们就别插手了,要不然,管得太多,可是很容易引火上身的!”
凡是当领导的,说话总要绕上几个弯儿、让别人慢慢猜自己的意思才行,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身为领导的与众不同来。
韩学礼倒是不喜欢这样,比起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他更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实打实地做事情,你付出的努力,总会被大家看见的。
当然,他是不喜欢,倒也不是不会这一套!
正好,这回也算是棋逢对手了,刚好用上这一套的时候,碰上了喜欢做阅读理解的宋承志!
自然,韩学礼想表达的意思,宋承志算是毫无遗漏地接收到了!
“你肯定是站在杨同志这边儿的!”
——你自己本身就是个歪屁股的,就别在这儿充当什么公平正义的判官了。
“我肯定就得更看顾着点儿了!”
——别想欺负梁万,他可是我女婿,我护着的!
“咱们俩都算是外人!”“管得太多,容易引火上身!”
——我是老丈人,你是后爸,咱们俩打平,这儿可没你插嘴的余地!再想以后爸的身份、摆出亲爹的架子来,就别怪我不讲武德了!
生气归生气,但宋承志还真的老实了下来。
虽说他们家远在贵市,他其实不相信韩学礼的手能伸到那么长的地方、给他们家添堵,可是,万一呢?
当年他们家被派去贵市支援三线建设之前,不也没想到过,食品厂的厂长,还能变着法儿地影响他们纺织厂的人员调动吗?
吃一堑长一智,万一韩学礼在贵市那边儿也有认识的人,万一他当初让纺织厂厂长把他们一家弄去贵市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后手呢?
总之,识时务者为俊杰,梁万态度坚决,眼瞅着也不像是能被杨翠华的眼泪哭到心软的人,那么,他们这趟回安城的收获寥寥,就更不能让原本安稳的日子生出波折了!
没了他的暗示、已经不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走了的杨翠华,自然再也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浪来。
梁万趁热打铁,直接找了两张纸,把他刚刚说过的那些话以书面形式写了下来,又签上了自个儿的名字。
口说无凭,虽然这份儿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有总比没有好,如果几年后,杨翠华再跳出来蹦跶,这份儿协议,多少也能成为他拒绝那些不合理要求的理由之一。
当然,最好的结果还是,杨翠华和宋承志自知在他们家讨不到什么好处,拿着这份儿协议,自此以后再也不出现,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保持着定期汇款的陌生人关系!
“不行,我好歹把你养大了,你老丈人家这么有钱,你自个儿做生意,肯定也赚到了钱,不缺这三瓜两枣儿的,按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养老费,太少了!最起码,也得翻倍才行!”
看到协议,杨翠华算是明白,她这辈子应该都不可能再捂热梁万的心了!
既然“慈母”路线走不通,她也就懒得继续装下去了,盯着协议的第二条看了好一会儿,理直气壮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估摸着,她和梁万能谈条件的机会,也就是这一次了,不多要点儿,以后再想涨价,可就难了。
虽然作为提前退休人员,她是每个月都能领到退休金的,但是,嘴甜的闺女那儿要不要补贴点儿?在乡下待了两年、吃了不少苦的小儿子,要不要补贴点儿?
再说,宋承志是一门儿心思地想让长子宋涛养老,但杨翠华早就认清了那两个孩子的白眼狼属性,可不觉得她将来在宋涛那儿能得到堪比亲妈的养老待遇。
既然这样,她肯定也是要多攒点儿钱、为自己将来的养老生活做准备的。
除此以外,杨翠华也不是个甘愿委屈自己的人,眼瞅着国家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她年轻的时候为了丈夫、为了儿女,这也不敢买,那也不舍得买,现在,她都退休了,难道还不能隔三差五买点儿新衣服、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吗?
抱着这样的想法,刚开完条件,杨翠华就反悔了,立刻改口道:
“不,三倍才行!我是你亲妈,抛开生养之恩不谈,你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不也有我的一份儿功劳吗?那我多要点儿,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梁万看着她,实在不明白,这份儿“功劳”到底是从何而来!
好在,杨翠华立刻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十多年前,你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工作,性子也闷、不讨喜,那你为什么能在厂长家当上门儿女婿呢?还不是因为你长得俊嘛!”
“这长相,难道不算是我的功劳?”
韩家人无语,他们家要真是只看男方长得俊、就点头认下这个女婿的话,那,想娶他们家菁菁的绣花枕头,怕是早就要在家门口排起长队了!
倒是韩菁,没有吭声,但多少有点儿“心虚”,毕竟,当年她从见到梁万第一面的时候就对他有好感,还真离不开长相的功劳。
“你张口闭口生养之恩,怎么不问问我,如果有选择的话,愿意投胎到你肚子里吗?”
梁万嗤笑一声,断然拒绝道:
“三倍,不可能!就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毕竟,当初你也是抱着只要别饿死、凑活着点儿的心思来养我的,一报还一报,这很公平!”
“这就是我能给的,如果你还要在这儿浪费我们一家的时间、讨价还价,那,这份儿协议,就当它不存在吧!”
“反正,我都去当个体户了,也不在乎什么名声,有本事,你们就一直待在安城、跟我耗着啊!”
杨翠华和宋承志这次回安城,倒是去亲戚家走了一圈儿,奈何,家家户户住房都紧张,关系平平,又有十来年没有走动过,谁家也没开口、让他们夫妻俩在家里住下。
自然,他们俩只能去住招待所,但招待所的价格贵啊!
一天就是一块五毛钱,如果能从韩家身上捞一笔大的,那也就算了,可看着梁万并不肯松口、许给他们更多好处,那,时间长了,韩家能耗得起,他们夫妻俩的存款耗不起啊!
于是,宋承志拽了拽杨翠华的袖子,她立刻意会。
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当梁万不怕背上一个不孝顺的名声时,她就已经失去了能拿捏他的最后一个筹码。
继续空耗下去,收益和损失不成正比啊!
想了想,杨翠华还是在两份儿协议上签了字!
她和宋承志前脚离开韩家,后脚,梁万就迫不及待地关了门。
身后传来的声音,好似他们得了什么会传染人的病一样,这让杨翠华心里颇不是滋味儿。
但转念一想,再过几年,她就是每个月固定有两份儿收入的人了,不说补贴儿女,至少把自己养得好一点儿,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如果老宋还是坚持跟宋涛一家过、宋涛和他媳妇儿又还是动不动地挑刺儿,杨翠华寻思着,那她就去闺女家住!
自带养老费、甚至还能补贴一点儿,她就不相信,闺女和女婿能拒绝这好处!
他们两口子,可都精明着呢,亲家老两口又是跟着女婿他大哥过的,如果她住过去,也不用担心要看亲家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