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所以,相比之下,食品厂才是安城的“心头宝”,在工作场合,张书记倒是和韩学礼打过交道,但要说私人交情,那就是半点儿都攀不上了。
  可谁能想到,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和韩学礼攀上私人交情的机会,这不就主动送上门儿来了吗?
  送走梁万,张书记扭头就让任秘书写了篇稿子,送到广播站去。
  至于后续会引发的轩然大波,那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住着人家的房子,睡着人家的媳妇儿,还想把人家的儿子赶走、彻底鸠占鹊巢,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张书记觉得,厂里大部分的正常人知道后,都只会夸他这个书记干得漂亮!
  那厢,对于他去纺织厂干的大事,梁万也没瞒着韩家人。
  “我把房子让出来了!那套房子本来就是因为我爸牺牲、厂里特意关照、才分给我们的。
  要是我妈没改嫁、还是梁家的媳妇儿,那她一辈子住在那套房子里,都没人会说闲话。
  可在多年前,她就已经嫁给宋承志了,她都不是我爸的媳妇儿了,凭什么还住着我爸用命换来的房子?
  如果我的户口还在宋家,厂里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我的户口从宋家迁走了,那一家子,不就是鸠占鹊巢的外人吗?
  这年头儿,谁家住房不紧张?纺织厂上次分福利房,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他们却能住得那么宽敞,别人不眼红才怪呢!
  我把房子让出去,一来,是发扬精神,不想占厂里的便宜,这属于立场正确,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二来,是给自己出一口气,也给那一家子找点儿事情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则,这时候可不讲究什么夫妻财产,在大家的老观念里,你都改嫁了,凭什么带走夫家的财产、用来养你后头的男人孩子呢?
  梁万跟着杨翠华过,算是给这件事添了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可现在,他不想让那一家子吸原主的血、占便宜了,那他们就只能灰溜溜地从那套房子搬出来。
  虽然按理说,那套房子也有杨翠华的一点功劳在,但梁万可不管那么多,他本来也算不上好人,对着想找茬儿的人,就更不会去大发善心了。
  纺织厂下次分房,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呢,在此之前,宋家人就先去找街道办、每个月花钱租房住吧!
  单单是从宽敞的大房子里搬出来,就足够让那一家子吵上一阵儿了。
  何况,每个月都会多一笔租房的开支,手里的钱紧张,那就更容易一言不合、激起火气了。
  反正是狗咬狗一嘴毛,梁万才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呢。
  事实上,正如梁万所想,听见广播传达的内容后,正在车间干活儿的杨翠华顿时愣住了,险些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诶,翠华姐,广播里说的梁万同志,就是你大儿子吧?这同志人不错,居然发扬精神、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了住房困难的人家。
  对了,广播里好像没说那套房子分给谁了,翠华姐,你也知道,我们家等排队分房,已经等好几年了。
  你家大儿子既然是让房子的人,应该能在领导跟前说上话吧?
  咱们认识这么长时间了,我从来都没求过你什么,这是头一回,也是最后一回,你看,能不能让你大儿子跟领导说说,把那套房子分给我家啊?
  我请你下馆子,一顿,不,三顿都行!”
  说话的人叫李爱文,虽然叫的是“姐”,但她其实还不到三十岁,因为不在家属院儿住,对最近家属院儿津津乐道的事情了解不多,这才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尽管她说话的功夫,已经有人不停地拽着她的袖子来提醒了,可李爱文这人好似缺了根筋,完全没意识到不对劲儿。
  “想得美!那是我家的房子!是我家的啊!梁万!你个杀千刀的!王八犊子!小兔崽子!你凭什么把我的房子让出去啊!”
  杨翠华两眼通红,心里那叫一个恨。
  她怎么也没想到,梁万这个该死的小兔崽子胆子这么大,居然闷不吭声的,把他们家的房子让出去了,他凭什么啊!
  那是她的房子!是她在宋家人面前挺直腰杆的底气!这个王八蛋,他怎么不去死啊!
  厂里领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明知道梁万都去当上门女婿了,没有权力处置他们家的房子,竟然还由着他胡闹,收下了这套房子!
  该死的!全都去死啊!
  【作者有话说】
  来咯~这周换了新榜单,还没有收藏的朋友可以在欢颜频道分类字推—流金年代这里看最新章节[撒花]
  第20章
  ◎凤阳沟◎
  短短一天时间,家没了,这是种什么样的体验?现在,大概也只有宋家人才能回答上这个问题了。
  尽管心里恨到吐血,尽管很想找收下这套房子的张书记算账,可杨翠华和宋承志到底还保留了几分理智。
  房子已经没了,工作就更要紧了,找领导闹一场,能把房子要回来,那自然是不幸中的万幸,可如果要不回来呢?
  到时候,得罪了领导,提工资无望不说,之后想分房,领导给你添点儿堵,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所以,权衡利弊过后,宋家人选择咽下这口气,以最快的速度找街道办租了房,赶在厂里来收房之前,搬离了家属院。
  往后每个月都得交房租,可宋承志和杨翠华的工资是固定的,家里孩子又多,总得为着以后的事情做打算,那就只能想办法省钱了。
  宋家人新的落脚点在大杂院儿里,因为房租便宜,为了省钱,杨翠华只租了两间房,他们两口子一间,剩下那间,中间拉上帘子,男娃女娃分开住就行。
  住得不如以前宽敞也就算了,伙食水平也下降了,对此,宋家人自然是各有各的不满。
  以往有梁万这个外人在,全家人卯足了劲儿对付外人,倒是显得心格外齐。
  可现在,没了外部矛盾,又得面临窘迫的现实,这些不满,可不就只能冲着自家人来了吗?
  当然,除了好事者,宋家人搬走以后过得怎么样,其实也没几个人会关心。
  相较而言,纺织厂的人更在乎的,还是腾出来的那套房子。
  这套房子会分给谁?按什么样的标准分?什么时候分?
  有这些问题在,梁万算是在这件事情中完美隐身了。
  即使有聊家常时提到他的,也大多是感慨,孩子多,那就更得一碗水端平了,要不然,谁知道家里的小兔崽子哪天会不会有样学样。
  梁万并不知道,现在宋家人饭后必做的一项娱乐活动就是痛骂他,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搞封建迷信。
  当然,这其实也不难猜,毕竟,距离商品房出现,还得等个几十年呢,宋家这回的损失太大了,能心平气和地放过罪魁祸首才怪呢。
  当宋家内部逐渐出现矛盾分裂时,梁万在做什么呢?
  ——他准备下乡了!别误会,此“下乡”非彼“下乡”,他是要去乡下淘换东西的。
  “刘东,这儿呢!”
  巷子口,梁万一眼就看见了正左顾右盼的刘东,忙向他招手道。
  学校已经放假了,作为家里的闲人,刘东被安排了任务——回老家淘换点儿东西。
  还有不到一个礼拜就过年了,越到年跟前,百货大楼和供销社的东西就越是抢手。
  这些天,梁万握着家里的钱和票,陆陆续续买回来不少东西。
  像是做豆沙要用到的红豆、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鱼、过年必备的瓜子花生核桃。
  虽说手里的钱和票在逐渐减少,可不管是梁万本人,还是韩家人,都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当。
  东西是实实在在的,就算过年吃不完,年后也能接着吃啊,总比留着钞票却买不到东西强。
  不过,想着到时候再买也来得及、新鲜的总比冻的强,梁万就没急着买肉。
  正好赶上刘东要回老家,他一个人回去,路上也没个照应的,心情多多少少有点忐忑。
  这不,连玉琴就给了建议,让他约着梁万一块儿了?
  梁万一想,在乡下淘换东西,总比整天去供销社守着、却不知道东西什么时候才有要好,何况,有刘东的这层关系在,也不用怕人生地不熟的、被人给坑了或者举报了。
  他再跟韩家人一提,他们都没反对,于是,便有了梁万和刘东的这次乡下之行。
  “我爸的老家叫凤阳沟大队,离城里还是有点儿远的,咱们骑车去客运站,先坐车到公社,再坐牛车*到大队。
  放心,我爸跟老家通过信儿了,我堂哥到时候会在公社接咱们的。”
  把自行车锁在了客运站,总算坐在了暖和的中巴车里,两人坐在最后排,刘东小声地跟梁万介绍着凤阳沟大队。
  “大队办了个小型的养鸡场,另外,当时还领了六只猪崽,我爸打听过,一半儿的任务猪已经交上去了,剩下的,明天一早就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