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昨天晚上,韩菁拎回来一只处理干净了的公鸡,是单位其他部门的人回老家的时候帮大家捎带的。
韩菁本来想定两只来着,毕竟,副食品商店不一定什么时候有卖,去黑市上,价格贵还得担风险。
反倒是找农民兄弟淘换,还能用一部分票来顶钱用呢。
不过,这两年抓得严,家家户户都只能养两只鸡。
一个鸡蛋送到供销社去,是四分钱,不管是留着给自家人补身子,还是为了换钱,养母鸡都是最划算的选择。
想从个人手里买到公鸡,几乎没有希望,像韩菁同事给大家捎带的这几只,还是找大队上的小型养鸡场买的。
事实上,要不是看在他是一个大队的、又在城里当工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求于人的份儿上,就算他开的价比供销社的高,人家也是不愿意卖的。
无他,怕惹麻烦!
言归正传,梁万做面食的手艺一般,但由于上辈子见过的、吃过的东西多,在“创新”这块儿,他偶尔的灵光一现,还是得到了韩家人肯定的。
韩菁昨晚带回来了鸡,梁万当即就改了主意,向英擀面,他来做“浇头”,最后组合起来,这就是一碗香喷喷的辣子鸡拌面了。
总体而言,味道上是得到了韩家人一致好评的,这不,今个儿中午,余秀芳同志点菜,梁万又做了一回微微辣版本的。
第一锅煮好的面条就是梁万的,给爷爷奶奶留够,剩下的,都让梁万装进了铝饭盒里,再用奶奶的袖筒包住,省得没一会儿就凉了。
“去吧!回来的时候,顺路去副食品商店看下有没有蒜,这吃面不吃蒜,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
韩老爷子咂巴下嘴,梁万应声,带着饭盒出门了。
关门的时候,还能听见老太太隐隐约约的抱怨声:“那蒜有什么好吃的?你是想熏死我啊?”
韩家附近就有公交车站,没走多久,梁万就看到了即将停下来的公交车,他赶紧跑了起来,总算是在公交车启动前给赶上了。
这年头儿不存在交通堵塞,也不需要车让人,都是行人见公交车来了,赶紧靠边儿避让的。
自然,车的行驶速度就快了很多。
到站后,梁万下车,远远地就看见往学校食堂冲的刘东了。
“刘东!”
这一声响起,刘东立刻来了个“紧急刹车”,往这边儿一看,眼睛就亮了起来。
学校不大,找个没人的地儿不成问题,但梁万和刘东可没打算傻乎乎地在外面吹冷风。
正好,这会儿大家都在食堂热饭呢,教室里没人,刘东就和梁万来教室了。
虽然从十点那会儿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但刘东还是问道:
“你不是都跟老师请过长假了吗?咋又来学校了?有事儿找我?你说,能帮上忙的我肯定帮!”
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俩这几年的交情,也是因为,梁万和韩菁去给连二姨送过谢媒礼后,想到刘东同样出力不少。
都是帮了忙的人,总不能就用一句“兄弟情”,忽悠人家免费干活儿吧?梁万可不是这么抠搜的人。
所以,他就用上个月的零花钱,去百货大楼买了双解放鞋,邮寄到了纺织厂。
虽说五公里的距离,还特意邮寄过去,有点奇怪,也有点浪费钱,但想到梁万不愿意再回纺织厂,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收到惊喜的刘东不说欣喜若狂,高兴程度和那其实也差不多了。
尽管五块钱一双的解放鞋,磨一磨,家里应该也是会给他买的,但这是他兄弟送的,能一样吗?
“没事,我这不是最近在学着做饭吗?刚好,昨天我媳妇儿买了只鸡,给你小子带点儿,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再好的交情,那也是需要维护的,从韩家到学校,坐公交车很方便,又不是跨省了。
毕竟,梁万和原主,在这个时代,可就只有刘东一个好兄弟。
这一路过来,不到三十分钟,梁万又用袖筒捂着呢,饭盒一揭开,里面的面条和鸡肉还微微冒着热气呢。
虽说面有点坨,但这能叫事儿吗?味道好,这就足够了!
给刘东带的这份儿算是正常辣度,他吃得头也不抬,教室里又点着炉子,到最后,他都开始冒汗了!
第19章
◎发扬精神◎
“对了,我正好也有事儿想跟你说呢。
就是宋涛,你结婚之后,他气急败坏地来学校找过你两回,最后,实在没找着人,他才算是放弃了。
可班里的周强不是跟宋涛玩得好吗?
前天,我在厕所的时候,听见他跟别人说,宋涛他爸本来是跟人说好了,送你下乡,给宋涛换一份儿临时工的。
现在盘算落空,他们家人都快恨死你了!
我找我妈打听了下,姓赵,有本事弄到一份儿临时工,家里又有孩子要下乡的,也就那么一个了。
虽说你以后应该不会进纺织厂的,可被人惦记上,总归不是那么回事儿,反正,你记得多留个心眼儿,别被你妈忽悠了。”
受到梁万的影响,刘东看不上宋涛和他爸心眼儿多是一回事,可他更看不上的,还是杨翠华。
什么人嘛!老虎都知道护着自己的崽子呢,这女的可倒好,光顾着后头生的,完全不管前头那个了,也不怕梁万亲爸泉下有知,哪天爬上来找她!
梁万皱眉,他就说,杨翠华和宋承志为什么急着让他赶在年后这一波儿下乡呢。
按照安城的知青政策,一年会有两波儿,除了年后这一批,还有的,就是学生拿到毕业证以后的七月至九月了。
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为着工作的事儿想办法,为了一份儿工作,哪怕是临时工,也能抢破头。
看样子,是宋承志担心,到了七月份,找工作的人太多,像这样操作,容易被人盯上,到时候,不管是他们家,还是对方,全都落不着好。
“我知道了,放心吧,我也不是好欺负的!”
听到这话,刘东那叫一个发愁,梁万还不算好欺负的啊?
在那个家忍气吞声了这么多年,也就在相看结婚这件事上展现出了一点心眼儿,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把苦往肚子里咽的。
“你呀!还是多小心着点儿吧,纺织厂离你家有一段距离,可宋涛那小子整天在外面跟着一帮人四处溜达,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找到那边去了,到时候,你还能有清静日子过?
别的不说,杨阿姨是你亲妈,她要是找过去、跟你丈母娘伸手要彩礼呢?”
在刘东的印象里,上门女婿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如果再有个拖后腿的亲妈,那不是更要被老丈人一家瞧不上了?
所以,他是生怕梁万心软,又怕梁万不当一回事儿。
“我有主意……”见刘东替他着急,梁万倒也没藏着掖着,低声把自己刚冒出来的想法说了一遍,听得刘东那是眼前一亮又一亮。
“行啊!我本来还担心你会对杨阿姨心软、最后要吃亏呢,现在看来,倒是我想多了!”
“行了,饭盒给我吧,我要去办事儿了,抽空的话,替我向王老师问声好,改天我再去拜访他!”
离开学校后,梁万径直来到了纺织厂。
“站着!干什么的?”保卫科的人问。
“同志,我是咱们纺织厂的职工子弟,我叫梁万,有重要事情,想见张书记。”
哦,梁万啊!嗯?梁万?
这个名字最近在纺织厂的名气可不小,保卫科的人倒是没怀疑他的身份,就是好奇,他为什么会突然来厂里找张书记。
在保卫科的陪同下,梁万总算来到了书记办公室。
这年头儿,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可没有那么多的上下级之分,就算实际上有,嘴上也绝对不能这么说。
像是某个厂的高级工、工程师直接冲到厂长办公室去拍桌子、最后还是被厂长热情送出来的事情,已经不算新鲜了。
而这,也正是梁万这么容易就能见到纺织厂书记的原因所在。
他在书记办公室待了快二十分钟,门关着,就算保卫科的人好奇心再重,那也不能当着任秘书的面儿贴在门上听啊,只得忍耐着。
“小梁啊,对于你父亲的牺牲,咱们厂上上下下都是很遗憾的,遗憾咱们纺织厂的革命队伍里少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同志。
好在,你继承了你父亲的优良品质,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谢你为咱们纺织厂做出的贡献。
虽然不在纺织厂生活了,可你是咱们厂的子弟,以后,纺织厂依然是你的家,要是遇见困难了,尽管回家来!”
这些场面话,听听也就算了,梁万知道,张书记之所以对他大夸特夸,一来是因为他的举动,二来,则是因为他的老丈人了。
纺织厂规模不小,效益也好,但这年头儿,填饱肚子才是重中之重,人都快饿死了,还管穿得是不是光鲜亮丽呢?
韩菁本来想定两只来着,毕竟,副食品商店不一定什么时候有卖,去黑市上,价格贵还得担风险。
反倒是找农民兄弟淘换,还能用一部分票来顶钱用呢。
不过,这两年抓得严,家家户户都只能养两只鸡。
一个鸡蛋送到供销社去,是四分钱,不管是留着给自家人补身子,还是为了换钱,养母鸡都是最划算的选择。
想从个人手里买到公鸡,几乎没有希望,像韩菁同事给大家捎带的这几只,还是找大队上的小型养鸡场买的。
事实上,要不是看在他是一个大队的、又在城里当工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求于人的份儿上,就算他开的价比供销社的高,人家也是不愿意卖的。
无他,怕惹麻烦!
言归正传,梁万做面食的手艺一般,但由于上辈子见过的、吃过的东西多,在“创新”这块儿,他偶尔的灵光一现,还是得到了韩家人肯定的。
韩菁昨晚带回来了鸡,梁万当即就改了主意,向英擀面,他来做“浇头”,最后组合起来,这就是一碗香喷喷的辣子鸡拌面了。
总体而言,味道上是得到了韩家人一致好评的,这不,今个儿中午,余秀芳同志点菜,梁万又做了一回微微辣版本的。
第一锅煮好的面条就是梁万的,给爷爷奶奶留够,剩下的,都让梁万装进了铝饭盒里,再用奶奶的袖筒包住,省得没一会儿就凉了。
“去吧!回来的时候,顺路去副食品商店看下有没有蒜,这吃面不吃蒜,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
韩老爷子咂巴下嘴,梁万应声,带着饭盒出门了。
关门的时候,还能听见老太太隐隐约约的抱怨声:“那蒜有什么好吃的?你是想熏死我啊?”
韩家附近就有公交车站,没走多久,梁万就看到了即将停下来的公交车,他赶紧跑了起来,总算是在公交车启动前给赶上了。
这年头儿不存在交通堵塞,也不需要车让人,都是行人见公交车来了,赶紧靠边儿避让的。
自然,车的行驶速度就快了很多。
到站后,梁万下车,远远地就看见往学校食堂冲的刘东了。
“刘东!”
这一声响起,刘东立刻来了个“紧急刹车”,往这边儿一看,眼睛就亮了起来。
学校不大,找个没人的地儿不成问题,但梁万和刘东可没打算傻乎乎地在外面吹冷风。
正好,这会儿大家都在食堂热饭呢,教室里没人,刘东就和梁万来教室了。
虽然从十点那会儿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但刘东还是问道:
“你不是都跟老师请过长假了吗?咋又来学校了?有事儿找我?你说,能帮上忙的我肯定帮!”
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俩这几年的交情,也是因为,梁万和韩菁去给连二姨送过谢媒礼后,想到刘东同样出力不少。
都是帮了忙的人,总不能就用一句“兄弟情”,忽悠人家免费干活儿吧?梁万可不是这么抠搜的人。
所以,他就用上个月的零花钱,去百货大楼买了双解放鞋,邮寄到了纺织厂。
虽说五公里的距离,还特意邮寄过去,有点奇怪,也有点浪费钱,但想到梁万不愿意再回纺织厂,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收到惊喜的刘东不说欣喜若狂,高兴程度和那其实也差不多了。
尽管五块钱一双的解放鞋,磨一磨,家里应该也是会给他买的,但这是他兄弟送的,能一样吗?
“没事,我这不是最近在学着做饭吗?刚好,昨天我媳妇儿买了只鸡,给你小子带点儿,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再好的交情,那也是需要维护的,从韩家到学校,坐公交车很方便,又不是跨省了。
毕竟,梁万和原主,在这个时代,可就只有刘东一个好兄弟。
这一路过来,不到三十分钟,梁万又用袖筒捂着呢,饭盒一揭开,里面的面条和鸡肉还微微冒着热气呢。
虽说面有点坨,但这能叫事儿吗?味道好,这就足够了!
给刘东带的这份儿算是正常辣度,他吃得头也不抬,教室里又点着炉子,到最后,他都开始冒汗了!
第19章
◎发扬精神◎
“对了,我正好也有事儿想跟你说呢。
就是宋涛,你结婚之后,他气急败坏地来学校找过你两回,最后,实在没找着人,他才算是放弃了。
可班里的周强不是跟宋涛玩得好吗?
前天,我在厕所的时候,听见他跟别人说,宋涛他爸本来是跟人说好了,送你下乡,给宋涛换一份儿临时工的。
现在盘算落空,他们家人都快恨死你了!
我找我妈打听了下,姓赵,有本事弄到一份儿临时工,家里又有孩子要下乡的,也就那么一个了。
虽说你以后应该不会进纺织厂的,可被人惦记上,总归不是那么回事儿,反正,你记得多留个心眼儿,别被你妈忽悠了。”
受到梁万的影响,刘东看不上宋涛和他爸心眼儿多是一回事,可他更看不上的,还是杨翠华。
什么人嘛!老虎都知道护着自己的崽子呢,这女的可倒好,光顾着后头生的,完全不管前头那个了,也不怕梁万亲爸泉下有知,哪天爬上来找她!
梁万皱眉,他就说,杨翠华和宋承志为什么急着让他赶在年后这一波儿下乡呢。
按照安城的知青政策,一年会有两波儿,除了年后这一批,还有的,就是学生拿到毕业证以后的七月至九月了。
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为着工作的事儿想办法,为了一份儿工作,哪怕是临时工,也能抢破头。
看样子,是宋承志担心,到了七月份,找工作的人太多,像这样操作,容易被人盯上,到时候,不管是他们家,还是对方,全都落不着好。
“我知道了,放心吧,我也不是好欺负的!”
听到这话,刘东那叫一个发愁,梁万还不算好欺负的啊?
在那个家忍气吞声了这么多年,也就在相看结婚这件事上展现出了一点心眼儿,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把苦往肚子里咽的。
“你呀!还是多小心着点儿吧,纺织厂离你家有一段距离,可宋涛那小子整天在外面跟着一帮人四处溜达,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找到那边去了,到时候,你还能有清静日子过?
别的不说,杨阿姨是你亲妈,她要是找过去、跟你丈母娘伸手要彩礼呢?”
在刘东的印象里,上门女婿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如果再有个拖后腿的亲妈,那不是更要被老丈人一家瞧不上了?
所以,他是生怕梁万心软,又怕梁万不当一回事儿。
“我有主意……”见刘东替他着急,梁万倒也没藏着掖着,低声把自己刚冒出来的想法说了一遍,听得刘东那是眼前一亮又一亮。
“行啊!我本来还担心你会对杨阿姨心软、最后要吃亏呢,现在看来,倒是我想多了!”
“行了,饭盒给我吧,我要去办事儿了,抽空的话,替我向王老师问声好,改天我再去拜访他!”
离开学校后,梁万径直来到了纺织厂。
“站着!干什么的?”保卫科的人问。
“同志,我是咱们纺织厂的职工子弟,我叫梁万,有重要事情,想见张书记。”
哦,梁万啊!嗯?梁万?
这个名字最近在纺织厂的名气可不小,保卫科的人倒是没怀疑他的身份,就是好奇,他为什么会突然来厂里找张书记。
在保卫科的陪同下,梁万总算来到了书记办公室。
这年头儿,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可没有那么多的上下级之分,就算实际上有,嘴上也绝对不能这么说。
像是某个厂的高级工、工程师直接冲到厂长办公室去拍桌子、最后还是被厂长热情送出来的事情,已经不算新鲜了。
而这,也正是梁万这么容易就能见到纺织厂书记的原因所在。
他在书记办公室待了快二十分钟,门关着,就算保卫科的人好奇心再重,那也不能当着任秘书的面儿贴在门上听啊,只得忍耐着。
“小梁啊,对于你父亲的牺牲,咱们厂上上下下都是很遗憾的,遗憾咱们纺织厂的革命队伍里少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同志。
好在,你继承了你父亲的优良品质,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谢你为咱们纺织厂做出的贡献。
虽然不在纺织厂生活了,可你是咱们厂的子弟,以后,纺织厂依然是你的家,要是遇见困难了,尽管回家来!”
这些场面话,听听也就算了,梁万知道,张书记之所以对他大夸特夸,一来是因为他的举动,二来,则是因为他的老丈人了。
纺织厂规模不小,效益也好,但这年头儿,填饱肚子才是重中之重,人都快饿死了,还管穿得是不是光鲜亮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