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嚯,挣钱的人多,就是这么任性啊!
也是,在这一个工人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的年代,算上老爷子的退休工资,韩家可是有四个人在挣钱的。
这样的收入水平,要不是太打眼了,就算天天吃肉,也不是做不到的!
梁万点点头,表示受教了:
“爷,这儿有我盯着呢,要不你找个靠墙根儿的地方、再眯一会儿?”
“算了,白天有的是功夫补觉,再说,待会儿人就多起来了,想睡也睡不着的。”
起初,梁万还没明白韩老爷子的意思,直到排队的人渐渐变多,相熟的人开始聊起东家长、西家短,还有几个人坐在小马扎上、围成一圈,从兜里掏出了——扑克牌!
好家伙!这下,就跟打开了什么不得了的开关似的,有打牌的,有默默围观的,也有忍不住在旁边指点的。
梁万看得目瞪口呆,韩老爷子递给他一个得意的小眼神儿,意思很明显:你小子,还是经验少了啊!
“我记得,公安部门是严厉打击赌博这些违法活动的吧?他们这么明目张胆,不怕有人举报、待会儿公安来了、直接给他们扣下啊?”
这几句,梁万几乎是贴着韩老爷子问的。
没办法,谁让这两年,大家伙儿对“举报”这个词儿格外敏感呢?
他没打算多事,但要是让别人听见了、回头再引发误会、惹了麻烦上身,那可就真是没吃着羊肉、空惹一身膻了!
“你当他们傻啊?又不赢钱,只为打发时间、赢几颗花生之类的,公安来了,难道还会因为这个把他们抓进去?
再说,扑克牌这东西,其实也挺好藏的,图方便,拉开裤腰带、直接往□□里一藏,没抓着证据,公安就算再不讲究,那也不能上手扒人家裤子啊!”
尽管周围的人都在说话,嗓门儿也是一个比一个大,但梁万依旧是压低了声音的。
不过,比起他的“大惊小怪”,韩老爷子就显得十分淡定了,看上去倒是多了些高人风范。
行吧!看样子,他上辈子找人组班子、拍短剧的时候,还是让那个编剧给糊弄了。
没有逻辑漏洞、经得起观众用放大镜细扒?呵呵,都没在六零年代生活过的人,有什么底气说这个话?
不过,要是他又穿越回去了,倒是可以考虑根据自个儿的亲身经历写个剧本,好歹也算一项本事嘛,亮出来看看,爸妈就再次不用担心他会穷到没钱吃饭啦!
梁万尽情地发散着思维,简而言之,胡思乱想着,总算在陪老爷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挨到了天色渐渐亮起来。
估摸着副食品商店也该开门营业了,排队的人都不由得精神一振,梁万和韩老爷子也不例外。
从凌晨三点多就开始排队、辛辛苦苦地等了这么长时间,就差这临门一脚了,要是这副食品商店给他们放鸽子了,那大家伙儿肯定都是不能答应的!
好在,大家担心的那种突发状况并没有发生。
梁万和韩老爷子来得还算早,按着一开始就商量好的,轮到他们家时,韩老爷子要了四百斤一等大白菜、一百斤萝卜。
副食品商店的人在他们家的粮油本上划了一道,收了钱,开了凭证,让他们到旁边去“提货”了。
等在一旁、准备揽活儿的,以年轻人为主,韩老爷子找了两个看起来壮实的。
四个人一块儿把这五百斤冬菜倒腾到了架子车上,等冬菜被运回韩家的时候,要上班儿的三个人都还没出门呢!
【作者有话说】
这周榜单字数已完成,嘿嘿,立个小小的flag:这本书全勤,不请一天假,希望flag大旗别倒!
第17章
◎同事◎
住平房的好处再一次体现出来了,院子里有个地窖,是先前那家人挖的。
韩家搬过来以后,也没闲置着地窖,储冬菜、腌酸菜什么的,这地窖可是能派上大用场呢。
上班儿的人陆续出门,那俩小伙子也帮忙,一个递、一个放,把这五百斤冬菜倒腾进了地窖里。
明明是大冬天,干完活儿,俩小伙子额头上却冒出了汗。
韩老爷子可不是周扒皮,在说好的价格上,又给一人提了五毛钱。
“大爷,这……”俩人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收下。
“行了,你们干活儿够卖力,这又是辛苦活儿,我老头子一把年纪,总不能叫你们吃亏不是?拿着吧!”
俩人再三感谢,离开韩家后,韩老爷子把围巾帽子一摘,叮嘱道:
“小万,咱们爷俩再去补个觉,钱和票我在桌子上放着呢,你要是睡醒了,就去后街那家面馆,给咱们把饭买回来。”
梁万没有客气,应了声,就回屋补觉去了。
冬天嘛,单单是暖烘烘的被窝,就能让人幸福感满满了,更何况,这其中还有着“别人上班我睡觉”的对比呢。
韩家再次安静下来的时候,韩菁也到单位了。
安城就这么一家蔬菜公司,按理说职工人数应该不少的,只是,由于蔬菜公司本身的特殊性,这单位的规模,还真是没法儿和食品厂那样的国营大厂相比。
毕竟,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其实是和郊区的生产大队签订协议、外包出去了的。
韩菁所在的行政部,负责的是一些日常行政事务、内外协调的工作。
听起来不是个受重视的部门,但实际上,可不是这么回事儿。
采购部的人要去外地买种子、化肥、农药这*些东西,得向行政部打申请、开介绍信吧?
供应部的人想用一些蔬菜和某个单位生产的多余物资做交换,得由行政部去联络吧?
质检部负责定期对蔬菜进行质量检测,以免蔬菜运送到副食品商店、卖给居民后出现中毒等突发情况,那,上头的领导来查他们做事是不是用心的时候,得由行政部去招待吧?
所以,别看这是个“万金油”部门,离了它,蔬菜公司的运转还真是会受影响呢。
当然,这么个事多儿钱也多、时不时还能在领导跟前露个脸的部门,那肯定也是大家伙儿打破头都要抢着来的。
像是韩菁大学毕业的这一年,行政部只招了三个新人进来,韩菁是大学生,小徐是供销部主任的儿子,小张呢,哥哥是市委领导的秘书。
“哟!这不是韩菁吗?听说,你请了三天假,是去结婚了?
哎,正好跟我说说呗,你千挑万选,到底选了个什么样的男同志啊?
人是几几年生的?个子有多高?长得俊不俊?家里条件怎么样?也是大学生吗?在哪个单位上班啊?
你赶紧说说呗,我消息这么灵通,说不定我也认识呢。”
一进办公室,看到韩菁,拎着暖壶正准备去打热水的小徐登时眼前一亮,暖壶顺手往旁边桌子上一放,噼里啪啦的,这一大堆话就给砸过来了。
韩菁:“……”
这就是她今天拖拖拉拉、不想出门的原因了,说实话,即便已经和小徐当了四年同事,韩菁也很难理解,怎么会有男同志、嘴这么碎啊?
孟副主任即将升职、调往别的单位,韩菁觉得,最有可能接替孟副主任的人,非她莫属。
她爸不了解行政部的内部情况,只以为跟食品厂一样复杂,再三叮嘱她,越是要有好事儿发生,就越是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如果她爸来行政部一日游,之后,他就绝对不会再产生这么大的误解了。
可惜,韩菁没好意思解释这个误会。
毕竟,她总不能说,有可能和我竞争副主任位子的,一个是碎嘴子,一个一门儿心思、只想结婚,都不是什么正常人吧。
“呀,小徐,你还不赶紧去打热水?等会儿人一多,锅炉房那边可就要排长队了!”
小徐抬起手腕一看表,确实不能再耽搁了,便提起暖壶,匆匆忙忙地走了。
“韩菁,我先去打热水,等会儿回来咱们接着聊啊!”
总算坐到了椅子上,只是,韩菁并没有随着小徐的离开就放轻松,因为,小张也来了。
“韩菁,你结婚了呀?真是的,大家都是同事,这么大的事儿,你也不提前跟我们说一声,弄得大家想随礼都找不到人。
好在,我这人仗义,可不会你请了婚假、就含含糊糊地把随礼的事儿糊弄过去。
喏,这一斤毛线可是我死皮赖脸从我哥手里抢到的,本来想要红色的,可惜,毛线刚到,红色的就被抢光了。
我琢磨着,你要是不喜欢黑色的,回头给你爱人用也成。”
从刚进单位的时候起,小张就恨不得事事把他哥挂在嘴边儿上。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他是在拿“市委领导秘书”这个身份来压人,后面,时间长了,大家才算是看清楚,人家哥俩就是兄弟情深罢了。
虽说大家伙儿听着别扭,觉得一个大小伙子张口闭口我哥,跟永远长不大似的,像是韩菁,起初也不太适应,但再不适应,听了四年,也早就习以为常了。
也是,在这一个工人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的年代,算上老爷子的退休工资,韩家可是有四个人在挣钱的。
这样的收入水平,要不是太打眼了,就算天天吃肉,也不是做不到的!
梁万点点头,表示受教了:
“爷,这儿有我盯着呢,要不你找个靠墙根儿的地方、再眯一会儿?”
“算了,白天有的是功夫补觉,再说,待会儿人就多起来了,想睡也睡不着的。”
起初,梁万还没明白韩老爷子的意思,直到排队的人渐渐变多,相熟的人开始聊起东家长、西家短,还有几个人坐在小马扎上、围成一圈,从兜里掏出了——扑克牌!
好家伙!这下,就跟打开了什么不得了的开关似的,有打牌的,有默默围观的,也有忍不住在旁边指点的。
梁万看得目瞪口呆,韩老爷子递给他一个得意的小眼神儿,意思很明显:你小子,还是经验少了啊!
“我记得,公安部门是严厉打击赌博这些违法活动的吧?他们这么明目张胆,不怕有人举报、待会儿公安来了、直接给他们扣下啊?”
这几句,梁万几乎是贴着韩老爷子问的。
没办法,谁让这两年,大家伙儿对“举报”这个词儿格外敏感呢?
他没打算多事,但要是让别人听见了、回头再引发误会、惹了麻烦上身,那可就真是没吃着羊肉、空惹一身膻了!
“你当他们傻啊?又不赢钱,只为打发时间、赢几颗花生之类的,公安来了,难道还会因为这个把他们抓进去?
再说,扑克牌这东西,其实也挺好藏的,图方便,拉开裤腰带、直接往□□里一藏,没抓着证据,公安就算再不讲究,那也不能上手扒人家裤子啊!”
尽管周围的人都在说话,嗓门儿也是一个比一个大,但梁万依旧是压低了声音的。
不过,比起他的“大惊小怪”,韩老爷子就显得十分淡定了,看上去倒是多了些高人风范。
行吧!看样子,他上辈子找人组班子、拍短剧的时候,还是让那个编剧给糊弄了。
没有逻辑漏洞、经得起观众用放大镜细扒?呵呵,都没在六零年代生活过的人,有什么底气说这个话?
不过,要是他又穿越回去了,倒是可以考虑根据自个儿的亲身经历写个剧本,好歹也算一项本事嘛,亮出来看看,爸妈就再次不用担心他会穷到没钱吃饭啦!
梁万尽情地发散着思维,简而言之,胡思乱想着,总算在陪老爷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挨到了天色渐渐亮起来。
估摸着副食品商店也该开门营业了,排队的人都不由得精神一振,梁万和韩老爷子也不例外。
从凌晨三点多就开始排队、辛辛苦苦地等了这么长时间,就差这临门一脚了,要是这副食品商店给他们放鸽子了,那大家伙儿肯定都是不能答应的!
好在,大家担心的那种突发状况并没有发生。
梁万和韩老爷子来得还算早,按着一开始就商量好的,轮到他们家时,韩老爷子要了四百斤一等大白菜、一百斤萝卜。
副食品商店的人在他们家的粮油本上划了一道,收了钱,开了凭证,让他们到旁边去“提货”了。
等在一旁、准备揽活儿的,以年轻人为主,韩老爷子找了两个看起来壮实的。
四个人一块儿把这五百斤冬菜倒腾到了架子车上,等冬菜被运回韩家的时候,要上班儿的三个人都还没出门呢!
【作者有话说】
这周榜单字数已完成,嘿嘿,立个小小的flag:这本书全勤,不请一天假,希望flag大旗别倒!
第17章
◎同事◎
住平房的好处再一次体现出来了,院子里有个地窖,是先前那家人挖的。
韩家搬过来以后,也没闲置着地窖,储冬菜、腌酸菜什么的,这地窖可是能派上大用场呢。
上班儿的人陆续出门,那俩小伙子也帮忙,一个递、一个放,把这五百斤冬菜倒腾进了地窖里。
明明是大冬天,干完活儿,俩小伙子额头上却冒出了汗。
韩老爷子可不是周扒皮,在说好的价格上,又给一人提了五毛钱。
“大爷,这……”俩人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收下。
“行了,你们干活儿够卖力,这又是辛苦活儿,我老头子一把年纪,总不能叫你们吃亏不是?拿着吧!”
俩人再三感谢,离开韩家后,韩老爷子把围巾帽子一摘,叮嘱道:
“小万,咱们爷俩再去补个觉,钱和票我在桌子上放着呢,你要是睡醒了,就去后街那家面馆,给咱们把饭买回来。”
梁万没有客气,应了声,就回屋补觉去了。
冬天嘛,单单是暖烘烘的被窝,就能让人幸福感满满了,更何况,这其中还有着“别人上班我睡觉”的对比呢。
韩家再次安静下来的时候,韩菁也到单位了。
安城就这么一家蔬菜公司,按理说职工人数应该不少的,只是,由于蔬菜公司本身的特殊性,这单位的规模,还真是没法儿和食品厂那样的国营大厂相比。
毕竟,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其实是和郊区的生产大队签订协议、外包出去了的。
韩菁所在的行政部,负责的是一些日常行政事务、内外协调的工作。
听起来不是个受重视的部门,但实际上,可不是这么回事儿。
采购部的人要去外地买种子、化肥、农药这*些东西,得向行政部打申请、开介绍信吧?
供应部的人想用一些蔬菜和某个单位生产的多余物资做交换,得由行政部去联络吧?
质检部负责定期对蔬菜进行质量检测,以免蔬菜运送到副食品商店、卖给居民后出现中毒等突发情况,那,上头的领导来查他们做事是不是用心的时候,得由行政部去招待吧?
所以,别看这是个“万金油”部门,离了它,蔬菜公司的运转还真是会受影响呢。
当然,这么个事多儿钱也多、时不时还能在领导跟前露个脸的部门,那肯定也是大家伙儿打破头都要抢着来的。
像是韩菁大学毕业的这一年,行政部只招了三个新人进来,韩菁是大学生,小徐是供销部主任的儿子,小张呢,哥哥是市委领导的秘书。
“哟!这不是韩菁吗?听说,你请了三天假,是去结婚了?
哎,正好跟我说说呗,你千挑万选,到底选了个什么样的男同志啊?
人是几几年生的?个子有多高?长得俊不俊?家里条件怎么样?也是大学生吗?在哪个单位上班啊?
你赶紧说说呗,我消息这么灵通,说不定我也认识呢。”
一进办公室,看到韩菁,拎着暖壶正准备去打热水的小徐登时眼前一亮,暖壶顺手往旁边桌子上一放,噼里啪啦的,这一大堆话就给砸过来了。
韩菁:“……”
这就是她今天拖拖拉拉、不想出门的原因了,说实话,即便已经和小徐当了四年同事,韩菁也很难理解,怎么会有男同志、嘴这么碎啊?
孟副主任即将升职、调往别的单位,韩菁觉得,最有可能接替孟副主任的人,非她莫属。
她爸不了解行政部的内部情况,只以为跟食品厂一样复杂,再三叮嘱她,越是要有好事儿发生,就越是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如果她爸来行政部一日游,之后,他就绝对不会再产生这么大的误解了。
可惜,韩菁没好意思解释这个误会。
毕竟,她总不能说,有可能和我竞争副主任位子的,一个是碎嘴子,一个一门儿心思、只想结婚,都不是什么正常人吧。
“呀,小徐,你还不赶紧去打热水?等会儿人一多,锅炉房那边可就要排长队了!”
小徐抬起手腕一看表,确实不能再耽搁了,便提起暖壶,匆匆忙忙地走了。
“韩菁,我先去打热水,等会儿回来咱们接着聊啊!”
总算坐到了椅子上,只是,韩菁并没有随着小徐的离开就放轻松,因为,小张也来了。
“韩菁,你结婚了呀?真是的,大家都是同事,这么大的事儿,你也不提前跟我们说一声,弄得大家想随礼都找不到人。
好在,我这人仗义,可不会你请了婚假、就含含糊糊地把随礼的事儿糊弄过去。
喏,这一斤毛线可是我死皮赖脸从我哥手里抢到的,本来想要红色的,可惜,毛线刚到,红色的就被抢光了。
我琢磨着,你要是不喜欢黑色的,回头给你爱人用也成。”
从刚进单位的时候起,小张就恨不得事事把他哥挂在嘴边儿上。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他是在拿“市委领导秘书”这个身份来压人,后面,时间长了,大家才算是看清楚,人家哥俩就是兄弟情深罢了。
虽说大家伙儿听着别扭,觉得一个大小伙子张口闭口我哥,跟永远长不大似的,像是韩菁,起初也不太适应,但再不适应,听了四年,也早就习以为常了。